孔子鬼神.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1634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鬼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子鬼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子鬼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子鬼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鬼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鬼神.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子鬼神孔子鬼神观念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周朝的统治已经走向分崩瓦解,而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周代的礼乐制度崩溃,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由于统治者的统治比较衰弱,因此这个时候的文化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受到的约束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局面。各种思想流派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各种思想都得到了一定的传播。思想斗争非常激烈,这些思想极大的扩展了人们的认识,使得人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认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便是在这段时期产生的。那么我们所认识的孔子相不相信鬼

2、神呢?也许人们会产生疑问,宣扬仁政的孔子怎么会信鬼神?为此现代研究者在孔子是否认为有鬼神存在这一基本前提上,就发生了分歧。多数研究者认为,孔子并不相信有鬼神存在,而他所提倡的祭祀只是为了神道设教而已;也有研究者认为,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是怀疑的,并对此抱有存而不论的态度;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孔子是相信有鬼神存在的,不但如此,其对鬼神的态度还是虔诚地信仰。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来简单的探究一下: 论语乡党中说孔子“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而且他还赞扬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泰伯。这些都说明孔子对祭鬼神之事非常重视。虽然重视

3、并不能确凿地证明孔子相信有“鬼神”。但至少相信有比相信没有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根据孔子坦荡的品格,我们可以想象,若孔子复生他也许会套用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来回答那些说他“执无鬼而学祭礼”的人:“无鬼而使为有鬼,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 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就是孔子的一种对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就是说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并且孔子认为这是明智的。“务民之义”可以看出孔子思想的转变,是由关注鬼神逐渐转变为关注人间的事情。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觉醒的信号。 论语 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此处的句读是有争议的,暂不做讨论,取一般断法。孔子不谈论的事情:怪异、

4、勇力、叛乱、鬼神之事。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出孔子对鬼神是肯定还是否定,只是说孔子不谈论这些,或者应该说是因为在孔子那个时代并没有很清楚地认识到鬼神观念的错误,但是似乎应已有了觉醒,有了思考。因为从原始社会的巫术,到殷商的甲骨文占卜,再到孔子的时代,鬼神的观念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就着地否定鬼神的存在。当然其中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孔子只能采取不作讨论的态度,因为他已认识到鬼神的事情是说不清楚。 论语 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这件事情表达了孔子什么意思呢? 最关键的在于孔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5、,“丘之祷久矣。”直译就是说,我已经祈祷了很久了。可是这样译出来与原文是语境有很大的出入的。孔子生病了,子路为孔子向鬼神请求和祷告。这在那个鬼神观念很重的年代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孔子为什么还有问“有没有这个事情”呢?子路是很具体,很诚实的回答的,并且还拿出诔中的话来证明。这说明祈祷的事情孔子和子路都很重视。但是孔子并没有因此赞许子路,或者表示肯定。只是说:“丘之祷久矣。”根据语境可以想象当时孔子应该是在叹息,叹息祈祷的事情是不灵验的,所以才说了那句话。那我们可不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就是孔子说:“如果祈祷管用的话说,我已经起到了很久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鬼神的怀疑,甚至是否定。孔子从生活现实中

6、,逐渐感到鬼神观念是不可靠的,从而产生了怀疑。这同样也是孔子思想进步的一点表现。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孔子认为人的事情比鬼神的事情要重要。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孔子对鬼神的事情是说不清楚的,孔子对鬼神是持怀疑的态度,所以孔子很明智的避免了这个问题。孔子说不清楚鬼神的事情,所以不谈,对于死生的事情也不清楚。在春秋末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觉醒,开始深入的思考鬼神和死生的问题。在老子的思想中,鬼神的观念已经淡化了,从关注鬼神转变到了关注自然,但是在那个迷信盛行的时代,不可能真正的把这两件事情思考清楚

7、。孔子对鬼神选择了敬而远之,对死生选择了先要“能事人”,后来的历史中,孔子的思想成为了主流思想,所以我们中国对鬼神和死生的问题就直接受到了孔子的影响,并且基本停留在这个态度上,由此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对鬼神和死生的问题就没有能够彻底的思考清楚,这也成为中国思想的一个缺陷,不同于西方的人神观念和死生的哲学思考。但是也可以看出,孔子已经从关注鬼神转变到了关于人的事情,把死的问题避免而转向生的问题,这应该也是中国人本、人文思想的重大发展。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从祭祀当中就能看出孔子对鬼神的犹豫态度。祭祀神的时候就像是神在这里一样。如果孔子真的否定了鬼神孔子就不会祭神如神在了,祭祀的时候有很多人

8、,如果孔子这样的人有一点对神的不尊敬,那一定会有人发现。但是在祭祀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孔子好像是在神在面前一样,所以孔子也不能够完全的否定鬼神。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在春秋末期,祭祀是一件很重要的国家事情,所以孔子也不能不谨慎。“祭如在”讲的就是祭祀先人就好像先人在面前一样。如果孔子在大型祭奠活动上为了国家大事而很谨慎,那么祭祀祖先的时候就不用像那样谨慎了。可是孔子依然是保持很谨慎的态度,也同样说明孔子不能够很坚定的否定鬼神。论语里有很多地方记录了孔子参加祭祀活动的事情,都可以看出孔子对祭鬼神的谨慎。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人们对鬼神的态度更多的是谄媚,论语中就记载了不少孔子批评谄媚鬼神的话。之前王孙贾对孔子所说的那句俗语“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待鬼神的谄媚态度。而在论语公冶长篇中所记载的:子日:“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就是孔子公开批评了臧文仲媚神无知的行为。论语为政篇中又记载了孔子对谄祭鬼神的断语,他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待鬼神的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并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敬鬼神而远之”的根。 所以,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孔子是信鬼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