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1736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 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到来,安全防范工作也随之加强。高温季节是事故易发、安全隐患多的季节。人易疲劳,电器、设备易起热,空气干燥,易燃物曝露在夏日的阳光下温度较高,也有自燃的可能。因此,全体员工更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纪、不违章、不违规,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加强设备、电仪维护保养工作,做好防雨、防雷电、防风、防火工作,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增加现场安全检查次数,彻底查找安全隐患。 中暑 中暑指的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中暑的因素除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

2、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其症状为高热、无汗及昏迷。首发症状有全身软弱、无力、头痛、眼花、恶心及汗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可达以上,并有极度困倦、皮肤干热无汗、脉快、呼吸浅、血压下降。如不赶快救治,很快发展出现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左右、皮肤温度保持在左右,随着气温升高,以传导、辐射方式散热的逐渐减少,汗液蒸发散热逐渐增加。当外界气温高于 时,大部分热量要通过汗液蒸发。当外界温度达到时,加上劳动强度大,体内热量不容易散发,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形成热射型中暑,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二是热衰竭型中暑,与第一种类型相反,

3、主要是因大量出汗引起,多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博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三是痉挛型中暑,主要是体内大量出汗,丢失盐分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突出表现为肌肉抽筋。四是日射型中暑。主要是夏日阳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昏、恶心,重者昏迷,体温升高。 中暑的预防,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点,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二是外出工作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草帽、遮阳伞、太阳镜、仁丹、十滴水等,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注意到阴凉下休息,三是劳逸结合,下班后要充分的休息好。

4、 中暑的急救: 1、移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 2、马上喝凉开水,淡盐水或糖水; 3、用冷湿毛巾包敷病人的头部和胸部,扇风,吹凉; 4、人工呼吸,嗅氨水; 5、送医救治。 二、劳逸结合 没有好的休息,就没有好的工作,只有休息好,工作时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注意力才能集中,操作设备、排除故障才能得心应手,事故统统离我们远去。 天气越来越热,白天时间长,夜里时间短,再加上各种客观条件,如不会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很可能你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上班时就不能注意力集中,没有精神,头脑昏昏沉沉,甚至于打起瞌睡来。我告诉你,这是非常危险的。你头脑不清爽,迷迷忽忽的去工作,你本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很大很大,设备及质量

5、事故率也很高很高,你给个人及公司造成损失的机率也很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等事故出现后再去说:“我真后悔”“我不如不这样”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重来,时间不可能倒回,人类的科学技术还没有研制出“后悔药”。 上班前和班中进餐时请不要喝酒,酒后上班时,因气温较高,容易使头脑发热,意识模糊,行动迟缓,这时是最易受伤的时候,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家人,为了公司,千万记住,班前、班中不允许喝酒,可改为喝冰镇饮料,降温效果更好。 所以,要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多休息,下班后不要贪玩,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只有休息好,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工作。也才能保证我们平平安安。 炎热季节在野外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气温来安排

6、活动,并应携带足的饮料及防暑的中成药。 防雷击 一、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在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二、室外避免雷击。 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

7、汽车和船只,要远离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 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杠带有金属杆的工具。 在厂区内行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三、中雷击抢救的方法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

8、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云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公司要对职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蛇咬伤 一、毒蛇简介 世界已知毒蛇约500余种。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49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主要有10种。 蛇毒中主要有毒成分有神经毒、心脏毒、细胞毒、出血毒、促凝血成分及抗凝血成分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组成。由毒蛇的毒腺所分泌,呈半透明粘稠状液体,微酸性。当毒蛇咬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

9、,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二、预防工作 取少量雄黄烧烟,以熏衣服、裤子和鞋袜; 将“雄黄蒜泥丸”藏于衣裤口袋中。 在行进途中可用登山杖、树棍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所谓打草惊蛇,以利于虫蛇回避光追来,迅速熄灭头灯、电筒,将火把扔掉。如果有雄黄水,可以向蛇身喷洒,蛇就发软乏力,行动缓慢。 注意:五步蛇对红外线特别敏感;眼镜王蛇体大凶猛,会主动袭击人,且咬人时死咬不放,伤后死亡率很高。 三、被咬之后的急救 在野外施工、旅游时,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如何判断呢? 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多呈

10、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 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咬伤后,立即令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安静。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结扎的程度要

11、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并迅速送医。 2、迅速排除毒液:结扎后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肥皂水,最好能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目的是将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的目的。 3、切开、冲洗、挤压排毒:局部消毒后,将可能断留在伤口内的毒牙清除,然后利用利器沿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要避开静脉。亦可配合用拔火罐等负压方法吸毒,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依地酸钠、双氧水等,边冲洗边从伤肢的

12、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冲洗后,伤口处要用七层消毒纱布覆盖,进行湿润,并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有利于毒液继续流出。周围实在没有水,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伤或咬伤后继续流血者一般不宜切开伤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4、烧灼伤口,破坏蛇毒:切开、冲洗后,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伤口处,反复烧灼2-3次。当蛇毒遇到高热,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毒性作用。在野外被毒蛇咬伤或急救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必须注意,蛇毒是剧毒物,只需极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绝不能因惧怕疼痛

13、而拒绝对伤口处理。 5、局部冰敷:用冰块、冷泉水或井水泡浸伤肢,从而可减慢蛇毒的吸收。 6、中药治疗:将“雄黄蒜泥丸”用唾液调成膏涂咬伤处;将“雄黄煤子”,点火烟熏被咬处,直到流出紫黑液,以液尽为度。 7、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要采用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注意:饮酒会导致毒素迅速扩散,被毒蛇咬后禁止喝酒。 夏季传染病 夏季南方大部分地区容易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出现较重洪涝灾害。 洪灾过后,最容易出现两类传染病。一是肠道传染病,二是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霍乱 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严

14、重腹泻和呕吐。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因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恶心、呕吐、口干等表现。 伤寒 由感染伤寒杆菌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缓慢,体温呈阶梯形上升,高热45天,持续12周,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甲肝和戊肝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甲肝以儿童、青少年为主,病程12个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

15、人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钩端螺旋体病 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该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眼结膜充血、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疟疾 是由按蚊叮咬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夏季高温多雨,是疟疾的高发季节,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其中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每天或不规则发作,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 预防灾区传染病的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清理垃圾、粪便前要先进行消毒,严禁接触各种污染水体,做到不喝生水。对于被洪水淹没、污染的水源或蓄水池,重新蓄水后做彻底消毒方可饮用。 搭建防蚊帐,涂抹驱蚊剂;尽量不赤足接触江河湖水,下田劳动要穿田靴、戴防护手套;血吸虫流行区口服吡喹酮可预防血吸虫病;口服氟喹诺酮类或强力霉素可预防霍乱及副霍乱;注射钩端体疫苗,可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等。 不采食野菜、野蘑菇,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喝生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