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1793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大师 于永正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小记 第一天 感受大师 从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徐州之行的开始,看着身边的专家周爱明老师,青年骨干张玉老师、王永平老师。想着即将见到的大师于永正老师,内心一种羡慕,激动、震撼感油然而生。经历了5个小时的旅程,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厚重、大气的徐州城。顾不得疲劳,匆匆赶到中山饭店办理手续,领取材料。回到房间,稍作休息,大家便在周爱明老师带领下认真学习会议的安排材料,虚心拜读于永正老师的著作。 第二天 与大师面对面 8:30会议正式开始。主席台上就座的专家有于永正、朱家珑、张庆等,放眼台下,坐满了来自省内外的于老师的“粉丝”

2、。“于老师来了,大师来了”,全场掌声雷动。头发花白的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主席台。看着于老师,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想法:于老师就是小学语文的符号。 开幕式简短而精致,几位领导高度概括了于老师的教学生涯。尤其是江苏省教科院的杨九俊院长就于老师的教学风格、五重教学法的教育教学思想作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接下来的环节是观看专题片教育行者于永正专题片从教海探航,声明鹊起、五重教学、以艺化人、桃李天下五个方面对于老师五十年从教生涯作了介绍。 于老师第二次登台,与主持人的对话幽默、风趣,不愧为语文艺术的大师。 第四个环节是专家论坛。参与专家就“普通教师如何学习于永正”,“在课堂教学中如

3、何学习于老师”等问题展开讨论。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 下午于老师正式开课,长达10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于老师围绕“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于老师的精神,72岁高龄仍然和学生、课堂、语文在一起。其次是语文课就应该学语言、用语言,通过识字、写字、读书等方式体现。同时语文课堂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在对话中体现教师的首席作用。 第三天 放大的大师效应 第三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很实在。前6节课全部由于老师的成名弟子执教,这几节课中处处体现着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课堂上亮点众多,精彩不断。以于老师为代表的苏派语文艺术被表现得淋

4、漓尽致。 其中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课彻底颠覆了我的传统概念,请恕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压轴戏开始了,来自上海的名师贾志敏老先生,亲自执教古文今译,就凭36个字,没有现代教育媒体。没有华丽的语言,在平常的对话中,学生将36个字改成了360字的作文。这真是奇了。在上课的间隙,贾老就如何教作文开了专题讲座。“严格、规范”是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最后,于老与贾老在台上见面,两位古稀老人开怀叙旧,让人感动,全场掌声如潮水一般一阵高过一阵。为两位老人祝福吧! 这一天,我有点累,但我很充实,很感动。 第四天上午 领略名校风采 最后一天上午,组委会安排大家参观于老师的母校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我们不但领略了校园的美丽,更从学生的默写、作文等参观材料中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于派痕迹”。 没有比较,就没有距离;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知道了距离,再加上虚心学习,我们一定会看到山峰,更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于永正,一座小学语文教育的丰碑,您的教育教学思想我们将终身铭记,时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