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支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1852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支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支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支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支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支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支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支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支架1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人们从不同角度、立足于不同的理论提出了各种教学策略。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策略被定义为:这种策略“应该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 搭脚手架。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即将学生引入

2、一定的问题情境。 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得到知识的攀升。起初可以多一些引导、帮助,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协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增加或减少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相关的属性,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使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能够达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当前所学的概念,即最终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完成了。 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

3、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做出的贡献;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完成情况。 3教学实践中提供有效助学支架的关键特征 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方向; 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设计能让学习者主动关注的学习任务; 明确阐述学习期望; 引导学习者去获取有价值的帮助和有用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学习者精力的浪费,减少不稳定因素,消除失望感。 4个性化学习系统中支架创设应遵循的要点 在设计助学支架时就应以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本身的特性作为出发点,应将学习者的需求与所提供的支架层次保持平衡。使得学习者能完成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 个性化学习系统中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应

4、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情境设计应满足学习者渴求新知识的心理,并能在一个改善了理解范围的情景下学习新知识。减少学习者学习失败的可能性。 个性化学习系统中所提供的支架应逐渐减少,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者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支架逐渐减少的速度应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的加深相一致。支架的时效性应与学习者的进步程度同步。 5.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支架式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进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学习支架的支撑作用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水平。由此可见,运用支架(或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学生的实

5、际水平(包括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等)和将要学习的知识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仅凭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解决,需要帮助才能实现知识水平的跨越。这种情况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出现。 6.学习支架的作用条件 学习支架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在人们营造的某种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1)学习支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之中,学生在真实的或者近似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在这样的情景下,借助学习支架,学习难点更容易得到解决。 (2)学习支架的应用必须是在学生全程参与的情况下,让学生经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觉得不必要,但是学生会在亲历过程中体验知识逐步获得的整个

6、思维过程,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验、领悟与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内化支架,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为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地基础。 (3)学习支架的应用必须是在学生已经做了一定的努力仍然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提供,帮助其获得成功,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并且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发展空间。学习支架的应用可以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帮助自己学习。 7. 学习支架的几种常见形式 学习支架的形式随任务的不同、支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令

7、范例:范例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一般包括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 问题: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问题支架。 建议: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类似,当设问语句改为陈述语句时,问题支架就成了建议支架。但与问题支架的启发性相比,建议支架的表现方式更为直接。 向导:向导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比如观察向导可以避免学生错过关键细节;采

8、访向导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陈述向导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等。 图表:图表用可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图表的形式变化多端,在皮尔斯博士 (PierceJ.H0ward)的知识工作者的可视化工具批判性思考的助手一书中总结了48种图表形式,包括概念地图、维恩图、归纳塔、组织图、时间线、流程图、棱锥图、射线图、目标图、循环图、比较矩阵等。 8学习支架的应用设计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学习支架,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时,应遵 循以下几点原则: .适时性原则:要在学生恰需帮助时提供适合的支架,并在适当的时候撤除支架; .适度性原则:学习

9、支架应当有坡度,要给学留有恰当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生站在支架上,必须经过自己的奋力一跳,刁能达到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成学习目标; .适量性原则:学习支架的设计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做到“恰到好处”,给学生提供支架要精,不能多多益善; .动态性原则:学习支架要随着“最近发展区”的变化而变化; .个性化原则: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学习支架。对于水平已知的学生而言,任务的难度越大,支架提供得越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及学习环境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支架类型和具体内容; .引导性原则:学习支架在于引导学生,而不是给出答案或替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多元性原则:主要指支架角色的多元。支架并不是只能由教师给出,第一章概念图与学习支架的关联分析学友、家长、专家,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提供支架。 .渐退性原则:当学习者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时,支架就要逐渐移走,给学生更多的意义建构空间,使学生形成自己真正的能力。总之,无论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支架,都要以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其顺利达成学习目标为目的,考虑支架使用的有效性,发挥支架的最大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