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1、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 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 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与任务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与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方面。 实施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 3、游戏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力措施。 德育的方法:说服、范例、
2、练习、评价 学前儿童美感发展过程的特点表现:最初是对美的现象无意识的反应。 逐渐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 再发展到有意识的感受美、表现美。 美感的特点: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 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1、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化的需要。 2、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 3、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 美育的任务: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 美育实施的途径:1、大自然是实施美育的丰富源泉。 2、日常生活是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 3、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有力手段。 4、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5、节日、娱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特殊渠道。
3、幼儿园的生活活动的意义:1、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1、主动性原则;2、渗透性原则;3、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 教养结合性原则;5、实践性原则。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1、生活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策略 2、生活活动的指导策略 教学活动的类型 组织形式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多或单领域分: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参与形式分:体验性教学和表现性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教学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堂教学活
4、动评定的标准:1、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 2、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游戏的特点: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游戏的意义:1、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4、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5、游戏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游戏按教育作用分: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创造性游戏包括 有规则的游戏包括 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
5、玩具。 角色游戏的指导:1、丰富儿童的知识体验。 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儿童游戏。 3、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4、帮助儿童学会扮演和分配角色。 5、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教育。 6、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7、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 结构游戏的指导:1、丰富并加深儿童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儿童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吸引儿童积极参加游戏。 3、帮助儿童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儿童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习惯。 表演游戏的指导:1、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文艺作品。 2、教师要帮助儿童熟悉文艺作品。 3、吸引儿童参
6、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4、鼓励儿童自然地、生动地表演。 5、重视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幼儿教师的角色:1、促进发展的指导者。2、心灵的工程师。3、学习的支持者。 4、养护者。 5、教育的研究者。6、中介者。 幼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1、心理 2、认知能力 3、情感 4、行为 观察能力的作用:1、促进有效教学。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观察能力的特点:1、迅速而准确。2、细致而深入。3、全面而客观。 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4、要深入
7、关心学前儿童。 沟通能力的基本要素:1、目光沟通。2、动作沟通。3、语言沟通。4、面部表情沟通。 沟通技巧:1、熟记儿童的名字。2、选用适当的语言。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4、语调语速要适当。5、语气要和善。6、善于倾听。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1、提高语言素养。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沟通能力的作用:1、有助于调动学前儿童全面参与的能力。 2、有助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3、有利于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情况。 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培养组织教育活动
8、能力的途径: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2、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 3、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性。 2、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良好地行为习惯。 教历的内容:1、一般项目 2、课前计划 3、工程描述 4、课后反思 合作反思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对话、协作、帮助 对话 反思日记的类型:自传叙事、教学叙事、生活叙事 案例教学的环节: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总结 幼师基本的职业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幼师成长的操作路径:教历研究、同伴互助、反思日记、案例教学 家庭教育的作用:1、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
9、础。 2、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4、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个别进行、集体进行 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书面联系 集体方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家长座谈会、网站与短信 幼儿园与社会合作的意义: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 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
10、的教育质量。 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1、设置专门的社区学前教育基地。 2、成立社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心。 3、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 3、师生关系的不同。4、生活环境的变更。 5、教育内容的加深。6、教学方法的改变。 幼小衔接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幼小衔接的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
11、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的内容:1、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幼小衔接的途径:1、日常生活。2、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3、其他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各国的幼小衔接可以归纳为:1、小学向幼儿园靠近。2、幼儿园向小学靠近。 3、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衔接的做法:1、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2、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 3、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育方案和要求。4、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幼儿园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5、提前一至二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6、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国外幼小衔接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的共同特点: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 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 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了解衔接阶段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