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1997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为”与“可能为”之间存在一个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对儿童来说是“最近的”,只要给予支持或通过孩子的个人努力就可以达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有哪些 遗传与环境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 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 :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内在的因素,包括生理成熟。 环境因素:影响人成长的环境因素有两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第一阶段:绝对决定论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某一因素决定

2、的。 1、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 观点: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 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2、绝对的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学家。 观点:个体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外在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 可以代表人的心理, 可以用S R公式表示。 第二阶段: 共同决定论 斯腾、鲁克森伯格、格塞尔。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与遗传两因素共同决定的。 斯腾:幅合论 人类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辅相成而造就的。两者对某一心理的发展的影响有不同比重。但比重是如何确定的,不容易解释。 格塞尔:成熟与学习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两个因素,学习的影响力大小受生理成熟水

3、平的制约。 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楼梯。 这个观点偏向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第三阶段 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等等。 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钱物阶段 1、01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此阶段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培养方法:一定的育养技术;父母子女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社会化代理人:母亲 2、13岁 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此阶段任务:发展自主性。 培养方法:允许儿童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要

4、符合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社会化代理人:父母亲 3、36岁 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培养方法:父母应积极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和智力活动。 社会化代理人:家人 4、612岁 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勤奋感。 培养方法:教师针对个别差异的学生的有效指导。 社会化代理人:教师和同伴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培养方法:鼓励青少年进行实际体验。 社会化代理人:社会中的同伴 社会学习理论 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并提出“三位一体

5、”,即个体的展是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行为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互为因果的。 社会文化理论 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成人或年长伙伴来习得和掌握的,这就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鲁芬布瑞纳 主要观点:这个观点把儿童发展视为周围多层次环境关系的复杂系统包括: 1、微观系统 涉及儿童和即时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中间系统 是儿童周围即时环境的联系; 3、外在系统 是指不包括儿童本身,而对其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 4、宏观系统 是指儿童身处文化的价值观、法律和习俗 5、动态变化系统 是指儿童所处环境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性质 调查法:指从

6、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而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况。 跨文化研究法: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横向研究: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第二章 双胞胎研究与收养儿童研究 家谱研究一般采用这两种方法 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 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潜质,但发展的结果却是遗

7、传与环境互动、环境作用于遗传的结果。斯卡尔等人提出了一种解释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至少有三种方式:被动的互动 唤起性互动 主动的互动 斯卡尔认为,在发展过程中,这三种遗传型与环境的互动模式是不断变化的 个体的生物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儿童发展的现实水平。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发展潜质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条件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的三个时期:时间、主要发育特点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要经历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

8、 胚种期:大约持续两周 受精后,受精卵开始复制;到第四天,就形成一个由6070个细胞组成的球状中空的充满液体的球,即胚泡。胚泡形成后,逐渐由输卵管移入子宫并植入子宫壁上,即“着床”。胚泡内层结构上附着的细胞叫做胚盘,胚盘将发展成新的器官。胚泡的外层结构为提供保护性的外膜,叫做滋养层。这种结构既有保护作用,又能提供营养。 胚胎期:怀孕后的第三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八周结束。这六周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成长中的胚胎特别容易受不健康因素的干扰。但是,由于胚胎期非常短,这就减少了胚胎受严重伤害的机会。 胎儿期:从怀孕第三个月到出生为止。这个阶段早期,胎儿发育迅速,特别

9、是从第九周到第十二周之间,以后发育开始缓慢。各种器官在这个时期逐步精细化。 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亲的因素 1、母亲的疾病 2、母亲的营养 3、母亲的情绪压力 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有哪几种 1、缺氧 2、早产 3、低重儿 新生儿行为评估的方法 分数 心律 呼吸 肌肉弹性 肤色 应激反应 0 无 无 无力软弱 身体苍白或蓝 无反射 1 少于100次/分 慢、不均匀 软弱、无活力 身体粉红末端发蓝 抽搐、表示痛苦 2 多于100次/分 好,正在哭 强、积极活动 全身粉红 大哭、咳嗽和喷嚏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发育的可塑性 人脑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从目前来看,脑至少由两种脑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

10、胞; 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它们通过扩展纤维的方式来和周围其他的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突触发生过程在大脑发育加速期内进展迅速。由于发育中的神经元需要为突触联系提供空间,所以很多周围的神经元在突触形成时就死去了。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神经元的发展体现了“用进废退”的特点。 生物基因提供了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发育的基本趋向,而早期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脑的具体结构。 神经系统髓鞘化和偏侧化的进程 髓鞘化 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出生后不久,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已经髓鞘化,在第一年内发展迅速,但大脑的一些区域的髓鞘化进程则

11、要延续到15、16岁。 大脑偏侧化 大脑是由两半球组成的,两半球间由胼胝体相连结,大脑两半球都有皮层覆盖。 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研究表明,出生时大脑偏侧化并未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偏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功能也越来越固定化。 婴儿身体大小和肌肉发展的特点 出生后的两年里,婴儿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身体快速生长期,明显的变化来自于身体大小、身体比例和骨骼。 1身体大小的变化 在婴儿期,孩子身体发育最明显的迹象就是身体大小发生了变

12、化。 2肌肉组成的变化 肌肉组织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头部和颈部肌肉的发展早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 影响婴幼儿身体发育的因素 身体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复杂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营养、情绪等因素在儿童早期身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 我们的身体发育受到人类共同遗传基因的影响。 除了人类共有基因的影响外,我们身体的发展还受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如身高。 营养 营养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很重要,尤其在出生到两岁间,因为这时候是大脑和身体发育的一个高峰期。 婴儿所需的能量是成人的两倍,而婴儿的四分之一的能量用于生长。 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饮食不足所引起的营养不良会引起两种营养疾病: 消瘦 夸休可尔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