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2487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着信念, 我们启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记事2008年11月20日 经过与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科研机构多方沟通,共同旨趣聚焦于“以评价促进学习”领域,决定合作开展“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2008年12月23日 唐江澎校长带领我校名师发展共同体代表5人,前往华东师范大学,与崔允漷教授、胡惠闵教授,就“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进行了交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1月5日 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先生,应邀到我校做了题为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讲座。2009年1月9日10日 我校开展三次选题沙龙活动,崔允漷、胡惠闵、周勇博士到我校指导选题。2009年1月17日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课题组向专家提交选题汇总表。

2、2009年1月19日 崔允漷教授就汇总选题提出修改意见。2009年1月20日2月25日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子课题组撰写并提交第一期课题研究方案。校长视角带着信念,我们启程 唐江澎省锡中人有自己的信念:当我们试图改变教育教学现状时,变革似乎是唯一的选择;理论引领和科学探索能够改变我们的现状。这样的信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们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确立起来的。当时,我们面对的是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无序开设的实际。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曾竭尽全力来丰富课的种类,看到别的学校成功开出了什么课程,我们会仿效开设;发现教师有什么特长,也会鼓励他开发相应的课程。但是,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课程体

3、现了一所学校怎样的教育追求?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回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保障自主开发出的课程具有基本的质量?我们无法回答,以我们的经验,甚至也无法提出这么一些显然体现着课程理论色彩的问题。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缺少理论的引领,自己无法突破经验的限囿。在此背景下,学校尝试与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博士的团队合作。许多周末,崔博士的团队会从上海辗转来到无锡的乡间小镇,在简陋的学校招待所住下。那是实实在在沉下心来的研讨,这种研讨竟持续了三年之久。那时候,崔博士刚从海外归来,他的学术话语与我们的经验话语还有一定距离,探讨起来,有时候会同词异义,需要我们耐心倾听、相互转译以理

4、解对方的语义。但就是在这样的交流、探讨与合作中,彼此才不断发现了对方的价值。对于实践工作者而言,发现并承认理论的价值,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我们指责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时候,自有学者足不出斋、向壁擘画形成的虚空,但我们那种自疏、远离理论的畏惧感与骨子里轻视理论作用的价值观,是否也在拉大着这层隔膜!学者自有学者的专长,他们的学术背景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可以将我们面临的问题放置在世界教育的背景下来探讨;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澄清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准确地判定我在哪里、我要去何方;但是,学者专家并非锦囊在握的仙人,会抛给我们一个个阿里阿德涅线团,导引着实践者走出现实的迷宫。他们是有智慧的同路人,与我们

5、共同披荆斩棘,探寻前方的路。就是在共同的探索中,校本课程,这个西方的舶来概念有了中国化的操作样式。我们所形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流程、技术规范等等文件,影响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我们改变了省锡中的课程,让学生个性的生长有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发展了教师,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技术在实践中提升;更重要的是,省锡中人确立了理论引领、科学探索能够改变现状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今天乃至今后教育改革的认识基础、精神财富和实践指针。后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又遇到了诸多问题。强调学生研究的自主性,又如何防止研究的随意性?教给学生基本的研究规范,又如何避免学院化的教条扼杀研究的热望?研究性学习的师资从哪里来?常态化的

6、课程又怎样管理?如何评价合作状态下的学生学业成就?有了上一次成功的探索,我们便坚定信念:在理论的引领下,科学探索。又是三年,三年间我们约定:不遗失一次会议、活动的记录;不发表一篇阶段性成果报告;不接受采访、报道。2003年,当我们探索了4种开发模式,解决了我们遇到的问题时,我才在全国的一次研讨会上讲了省锡中的探索。钟启泉先生以少有的激动评价:锡山高中的经验,是真实践中产生的真经验。此后,我们便重新翻出那一页不缺的记录,回望三年间的争论、探索,用纪实的笔风,尽量如实地复原我们的心路、我们的挫败、我们的失误与我们的感悟,主要不是想告诉别人我们怎样做,而是要述说我们一路如何走来。所有的故事都在崔允漷

7、博士主编的“研究性学习案例”丛书中,我们的一本名为有效,无限的探寻。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较之校本课程,我们更多一些研究的理性自觉与规范意识,为我们今天的探索奠定了方法、技术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注视着主阵地上的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在外围战场突破阻碍、节节进展的时候,多年累积的改革经验与实践智慧已经使我们拥有了逼近主阵地的底气,但我们仍然面临着主攻路径的选择问题。在路径的选择上,我们太过慎重了;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逡巡不前,因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毕竟不能有风险和闪失。于是,在高中新课程来临的时候,我们许许多多的课堂一仍旧贯,学生的讲义更多了,负担更重了,教师的压力更大了,生活更累了。每一年,虽然我们都能

8、拿出一串足以让人羡慕的数据,但每一个数据之下都有诉不尽的感慨:难道课堂教学就没有别的出路吗?我们的学生难道就不能学得更轻松些吗?我们的老师难道就不能教得更有效些吗?除了苦拼,我们真就不能考得更满意些吗?我不大相信简单的形式性变化会促使课堂的变革,比如学生是秧田式排坐还是茶馆式围坐,教师是多讲一点还是少讲一些,上课是用的教案还是学案,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最紧要的是看教学是否有效,看学生历经了不论何种形式的课堂学习之后是否发生了切切实实的转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从关注教的行为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后的变化,似乎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切入点。我们的探索从此开始,太多的巧合,又是一个三年。三

9、年间,我们尝试改变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要求老师站立于学习者的角度,选用外部行为动词,陈说学生学习后的变化;要求老师用“是在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吗?你如何检测、观察这种变化?”不断追问,澄清教学目标。实践使我们确信,明晰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正如一次45分钟的旅行,假如出发前不明确45分钟后前方的站点,那只能是闲庭信步式漫游。有了目标,又如何保证教学进程中航线不曾偏离,如何评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集中探索“目标导引教学”的课题。恰在此时,崔允漷博士在另一些地方开展了专业化的听评课研究,课堂观察有了实践操作层面的进展,我们只取一瓢,借鉴课堂观察的技术方式来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些变革都使得课

10、堂发生了变化,都富有成效,但都还没有系统地、全面地、根本性地变革我们现有的课堂;而且随着探索的深入,思考的深入,面临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晰地呈现出来:不基于课程标准,如何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何建构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如果评价的指向集中于学习的结果,那对于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又有多大的益处?与崔博士等又有多次的交流、探讨,话题也越来越集中到一个关键词上:评价,为了促进学习的评价。新一轮的合作探讨开始了,省锡中的老师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个坚信理论引领、科学探索会改变现状的团队,一个有十余年与理论工作者合作探究经验的团队应该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我最基本的想法是,进入主阵地实质性领域,基于课程标准建构

11、从模块到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系、评价体系,让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明晰的指向、确定的标准,让教学行为与策略的改进有明确的依据。我知道前方是一望无尽的遥途,行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本来与崔博士约好,准备再埋头探索几年,刘坚老师却有新的想法,无妨在我们跋涉前行的时候,架一台摄像机于我们的身后,记录下我们的一路足迹,让更多的人也同行探路。每次与刘坚老师晤谈,那种新课程改革点火者的激情总能燃起我的热望,这一次也不例外。于是,我应允将原本封存的进程档案展示出来;但我依旧要申明,其实我们刚刚启程。也许我们最终到达的站点并不是理想的境地,但我们探索前行的路径一定会昭示应有的价值。实况剪辑课堂评价研究,原来别有一番

12、天地l 佟柠对于锡山高中来说,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这段时间,“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成为许多老师口中所说、脑中所想、心中所思的一个话题。什么是评价?什么是评价范式的变革?什么是为了学习的评价?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这些问题都源于学校新一轮的探索课题。聆听讲座,走进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2009年1月5日下午,天气有些阴冷,但在锡山高中的学术报告大厅里,济济一堂的老师却满怀热情地期待着崔老师的学术讲座。“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亮明主题后,崔老师以“一位初一学生对分数的感受”这则故事轻松开讲,继而提出一个深刻而严肃的问题:我们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吗?崔老师在他的讲座中,不时提出一些让老师们

13、眼前一亮的话题:“评价不仅仅是证明学生当前拥有什么,更重要是让学生知道一次考试与后续学习的关系,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得后续学习表现得更好”; “促进学习与关于学习是两种评估范式”;“ 促进学习评估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 促进学习评估的行动框架”;“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估”一系列有关“以评价促进学习”的可资探究的问题跳到老师们面前,不断激发着老师们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以及评价行为进行思考,课前的学情调查,课堂提问,课后练习,这些都是评价吗?怎样做才是促进学习的评价?讲座助燃了研究的热望。会后不几天,近40位骨干老师自愿组织研究团队,期望选择一个子课题深入研究。在核心团队的带动下,又有100余名教师主

14、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一个空前庞大的课题团队在锡山高中形成。但是,在这片待开垦的肥沃之地上,如何开垦?种植什么?收获什么?“以评价促进学习”课题的“金种子”在哪里?是从专家那里直接拿来,还是基于学校和自身现实生成?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在锡山高中激荡成冬日里一派火样激情。实际上,整个冬天,锡山高中的课题团队主要成员都在关注由崔老师和他的团队撰写的一本书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如“处在十字路口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含义、模式;基于标准的命题,基于标准的表现性评价、评分规则”等都曾经让锡山高中的教师们深有触动。崔老师的一堂讲座,让我们把先前的思考与眼下的

15、触动接合在了一起:目前的哪些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进?能否找到一个切入口进入到这个全新的领域中去呢?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评价素养?诸多问题与困惑使坐到一起的讨论与交流成了必然的选择,而大家对崔老师等专家的专业指导需求则上升为一种真切的盼望。头脑风暴,亮出你的观点来2009年1月9日晚7:30,天气很冷,崔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还在赶来无锡的路上,在锡山高中的一号会议室里,选题沙龙已经开始了,大家把积累了几天的思考很快写在了墙上的白纸上,讨论开始,争论也开始,大家运用头脑风暴在写就的白纸上涂了写,写了涂。一个多小时过去,在等待崔老师等专家的过程中,“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的发展性评价研究

16、”、“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情境评价功能研究”、“基于标准的科学探究的有效评价研究”等40余个“课题”已经出炉,墙上的十几张大白纸已经写满。但是,大家都明白,这些课题还远没有澄清,一直有老师在问我:“崔老师什么时候到呀?”晚上9点多,崔老师、胡惠闵老师和周勇老师来到了现场。明亮的灯光,热情的掌声,温暖的空气,当然还有比较呛人的烟味,迎接着崔老师和专家们。进入会议室的专家们也被我们的选题热情所感染,连水都没喝,崔老师就拿起笔,热情而又严谨地开始在白纸上逐一点评选题,中间漏掉一个课题,马上有老师说:“崔老师,别忘了我的,点评一下。”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从关键词的规范表述到问题的现实价值,一遍下来,

17、几乎“全军覆没”。胡老师以她特有的理性和从容,微笑着帮我们把热血澎湃的感觉降了降温,她说:“我们感受到了锡山高中老师的研究热情,很感动,但我们还需要再冷静下来仔细地思考。第一,课题如何产生?课题应该从问题产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反映出自己的困惑。第二,时刻围绕“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这一领域,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研究基于评价的学习支持以及教学改进”专家的指点,同伴的互砺,自己的思考,还是没有让我们立刻就清醒自己的选择,已经晚上10点多了,唐江澎校长只好说:“今天到此结束,回去思考课题的表述,明天上午7:30,继续进行选题沙龙。”1月10日一大早,老师们早早来到会议室,崔老师继续根据昨天老师

18、们在选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再次让我们站稳研究的脚跟,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偏离“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注意“研究图示”的建立,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规范研究方案的撰写。胡老师耐心地逐个为每个课题“瘦身”。周勇博士则以自己的研究经验再次善意地提醒大家:“我从来都不敢做有两个以上关键词的课题,因为研究工作量太大,而且可能会表达不清楚”唐校长再次帮助老师们集中提升选题研究的学术思考:选题要分三步走,想情境,对选题进行价值判断,情境生成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课题的选择,价值是关键,结构是重点,规范表述是技术。老师们的研究头绪似乎已经理清了,趁着思考的热度,当天晚上7:30,大家

19、再次聚在一起,对课题本身再行探讨,最终形成二十几个课题合作团队,大家基本上能够从课题的价值、课题的概念、研究的内容等几个方面澄清了自己的问题。选题感受,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选题的过程对大家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别样的挑战。数学教研组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杨志文老师在回顾这次选题过程时说到,数学组在第一次选题中提出了五个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阶段性考试命题的研究”。崔老师指出前三个课题研究的

20、范围太大,指向不明确;后两个课题研究的问题没有新意,早就被人研究过了。我们认真记下了崔教授的点评,并一致认为一定要选真课题,做真学问,搞真研究。在第二次选题沙龙活动中,我们选择了三个课题,“高中数学必修内容课程目标分解与评价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方式的研究”,“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崔老师建议我们集中精力搞好一个课题。第三次选题,大家认为现在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只有模块课程目标,教学参考中也只有单元教学目标,没有课时目标,而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是这一课时教与学的航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安排的依据,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必须明确和细化。对学生在每

21、一节课中的学习要有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案(包括表现性评价和测试评价)。这一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数学课教学就可实现教师教得轻松一些,学生学得愉快一些,数学成绩能提高一些的理想状态。为此,我们最后将课题锁定为“高中数学必修1、4模块课程目标分解与评价研究”。2009年1月17日,锡山高中最终确定了27个子课题,当我们把课题发给崔老师后,崔老师很快作了较为肯定的回答,“看得见进步很快,有希望!”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才刚刚起步,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深入地探究下去,正如崔老师所说,“探究”正是教学工作的本质。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

22、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

23、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

24、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

25、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

26、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

27、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