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素养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语文素养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语文素养论文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 倪家营镇中心小学 王小霞 15390675858 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努力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努力实现“由教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华丽转身”,从内容的理解走向反复阅读,采用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增加结合阅读的课堂小练笔等策略,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习作能力 什么是语文素养?课程标
2、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 一、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提出及意义 1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明确、响亮的回答,那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显然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言语能力不可能是讲会、听会的;语文教学再也不能“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了;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
3、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阅读、交际、习作,在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 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如何努力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努力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呢?值得我们探讨。我将从教学中获得一些思考和启示交流如下。 1.从内容
4、的理解走向反复阅读。阅读教学重在课文内容理解,耗时于回答和分析,循着教师设臵的一个个问题,学生不断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得出结论,这种指向于内容理解而非文本语言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教师应2 十分重视学生语言习得,她教的课,总是在阅读中有机、灵活地结合语言训练。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白衣天使时,瞄准学习语文的目标,遵循学语文的规律。一是读,二是复述训练。他先指导读好南丁格尔和少校军官的对话,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读好南丁格尔说地话,又指名两名学生上台展示对话,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反复读,反复指导中,学生的表情声音,都发生变化了,仿佛她们就是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执着与坚
5、毅,对病人的爱心和恒心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有的感悟体会都在“读得好“里头,接着,出示南丁格尔晚上巡视病房的情境图,让学生想象她晚上巡视病房时会做些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的阅读感悟,此时非常入境,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从来没有过的活跃淹没了整个课堂。老师对有关理解内容的问题一个不提,然而,从学生的表达看出,不但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而且还超出了文本。 这个案例赋予语言教学活力,又有应用的高度,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以此得到启示,阅读教学完全可以改变思路,从重理解内容,转换成利用文本,以读熟为基础,巧妙地把学生从“千万次问”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悟语言情趣,深化阅读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
6、力、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2.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理解是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语文中的理解不仅仅指理解思想内容,还包括理解怎样运用语文。通过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既培养了理3 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培养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促进。如,低年级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高年级在进行评价中,培养个性化理解能力,培养富于个性活力地运用母语评论的积极的语用能力。 抓住重点语句品读,领悟方法。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教师应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筛选最值得本班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表达方法。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野草一课时, 抓住“它为着向往阳光,
7、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义,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息地透到地面上来。他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这段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教师再次引导,这段话中哪些动词用得好?学生找出四个动词。“透”“ 钻”“ 挺” “掀”,然后去掉这四个动词再读,通过品读,前后对比,小草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跃然纸上。 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尝试运用。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牛和鹅这篇课文时,我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动词传达情意”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一单元同一主题的题西林壁
8、这首诗中的诗句来理解为什么牛看人时觉得人比牛大,很怕人,而鹅看人觉得人比鹅小,不怕人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教师引导可以用题西林壁中的那句话?学生茅塞顿开,齐声诵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4 同”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运用。学生尝试运用之后,还不一定就能完全掌握,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有创意地独立自主地运用,也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要从不同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出发,教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的文章,掌握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改变不分年级、不分文体的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模式;还要逐渐领悟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并将一些
9、基本方法用于学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说明性文章中去。 4.增加结合阅读的课堂小练笔。练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体现。课堂小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把练笔拓展到阅读课上,已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效果不容乐观。学生的表达能力难见大的提高。学生言不由衷地说空话、套话的现象仍存在。习作内容空洞不能说真话、表真情。比如,不少教师喜欢教学即将结束时安排总结性小练笔,课文学完了,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或者,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类总结性练笔笼统空泛,学生写得大都是不痛不痒的套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安排如下练笔:我的同学,要求根据你的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和行
10、为习5 惯把你的同学写出来,当堂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起来,同学们很快就写完成了习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新课程标准主张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一条腿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两条腿协调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会能更快地发展。也就是平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甚至成
11、才于课外。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篇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拓展练习,教师也可提供相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搜集、整理、获取信息、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我校结合学校各类文艺活动,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6 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
12、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竞选班干部,课前3分钟说话(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开主题队会、班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竞赛,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记日记、写随笔就这样,经常接触生活,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只有课内外结合,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重视读写,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交际,还能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认识外部世界,丰富内心世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