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2678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言学概论复习框架一、填空题(10分)10*1 1、人类对语言的研究总体上包含 语文学阶段 、 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 、 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 、 形式语言学阶段 和 交叉语言学阶段 等五个阶段。 2、 索绪尔 是现代语言学之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是 乔姆斯基 。3、语文学主要有 印度 、 古希腊与罗马 和 中国 等三大源头。 4、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分别是 布拉格学派 、 哥本哈根学派 和 美国学派 。 5、汉语韵母的四呼包括 开口呼 、 齐齿呼 、 合口呼 和 撮口呼 。 6、人类的发音器官主要有 动力部分 、 发音体 和 共鸣腔 等三大组成部分。 7、语音学主要有 发音语音学 、

2、声学语音学 和 听觉语音学 等三大分支。 8、超音质音位主要有 调位 、 时位 和 量位 等三类。9、一个辅音的音色一般主要由 发音部位 和 发音方法 两方面决定。10、词汇意义包括 理性意义和 附加意义两个方面。二、辨析题(10分)5*21、因为聋哑人一般不开口说话,所以聋哑人没有思维。错,聋哑人能够思维。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聋哑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通过专门的训练,聋哑人彼此之间能进行正常语言的交际,并且能够看书作文,发展他们的智能。第三,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2、因为文字和语言都是交际工具,所以两者没什么两样。148-149页错,这两者有联系与区别。联系:文字和语言是有联系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区别:语言和文字并不是一回事,用什么样的形体去记录什么样的语言,其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1)文字出现晚于语言(2)文字

4、发展慢于语言(3)存在形式不同(4)掌握情况不同(5)使用情况不同3、语言演变完全是语言自身的事情,与其他外部因素无关。170171页错。一、社会发展是语言演变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这种属性决定了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进语言的演变。(一)社会发展带来词汇更替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要有新的词汇来反映这些新出现的事物和概念,这就促进了词汇的发展。(二)社会发展带来语言分化和统一 社会的发展有分化、接触和统一,这样则带来语言的分化、接触和统一。(三)社会发展带来思维和语言的完善 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细致复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而,语

5、法格式也不断丰富,语言结构日趋严密。(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交际社会发展促进人类交际的不断深化,从而带来词汇和用法的发展变化,进而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二、语言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语言演变。社会的发展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语言如何发展,那是由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其内部诸要素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处于一种暂时的相对平衡状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语言系统就要调节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直到达到新的平衡。语言的语音、词义、语法各个系统的内部诸要素之间已经这些系统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往往期中一个要素或系统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会系统发生

6、一连串的变化。4、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36页错。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这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A .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B .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C. 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D . 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5、一般说来,词的本义指的就是词的基本义。错误。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

7、最古意义。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但也有特殊情况,它会指的是词的基本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而词的基本义则是应用范畴内的,是在一定时间段内,词的最常用的义项。每个时代词的基本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如在古代,“兵”的本义是武器,基本义也是兵器,而到了现代,兵的基本义是士兵,但是其本义没有发生变化。6、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词。82页、86页错。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常见的造句单位。“

8、独立运用”把词和语素区别开来。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但是语素必须充当词或者构成词之后才能独立运用。“最小”是指这种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不能再行切分。“独立运用”是就词跟语素的差别而言,语素不能独立运用,而词可以;而“最小”是就词与短语的差别而言,词能独立运用而且最小,短语也能独立运用但内部还能切成更小的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三、名词解释题(20分)4*51、音高:音高是语音的物理属性,是四大要素之一。音高决定于振动频率(正比)。音高取决因素:声带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音高作用:构成声调和句调。(汉语靠音高变化区别意义)2、音强:音强是语音的物理属性,是四大要素之一。音强决定于发音体声波

9、振幅的大小(正比)。音强取决因素:发音动力大小。音强作用:协同音长、音高调节语调。(英语等靠音强变化区别意义;汉语轻声)3、塞音:塞音是辅音发音时成阻、持阻和除阻的主要方法之一。声腔完全闭塞,气流通过时突然打开。它又叫做闭塞音、爆发音、破裂音。4、颤音:颤音是辅音发音时成阻、持阻和除阻的主要方法之一。嘴唇、舌尖或者小舌在气流通过时连续颤动。只颤动一次叫做闪音(搭音)。5、鼻化元音:鼻化元音是元音发音的方法之一。鼻化元音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如-。6、音节:72页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语音结构单位,可由一个或多个语音单位构成。音位组合规律通常在音节范围内

10、进行研究,其组合特点表现在音节构造上。普通话音节最少有一个音素,最多四个音素。7、音位:具体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一个语言交际所需必须区别而确定的最小线性语音单位。8、音步:语流中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标准音步:双音节;非标准音步:单音节、三音节。9、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线条关系就叫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也可看成是在语流中形成的语言单位前后相继的序列关系。如红花花红10、聚合关系:在语言单位的某个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聚合关

11、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纲,语言装置就是靠这两种基本关系运转的。各个词类11、义位: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独立形式标志的最小意义单位。12、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特里尔在1931智能义域中的德语词汇首先提出。若干义位表彼此共性的义素+表彼此差异的义素互相制约,互相规定,互相作用。13、性范畴: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有些词的天然性别与语法性别不一致。14、格范畴:表示名词、代词等同其他词的关系,最复杂的语法范畴。不同的语言格也不同:内容/数量不同(一

12、百几十个)。最常见的是主格(动作者,主语)、属格(领格,修饰、领有关系)、宾格(动作受动者)。15、体范畴: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动作进行状态的特征。四、简答题 (30分)6*51、谱系树理论和波浪说有什么不同?德国施来赫尔提出谱系树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谱系树理论是历史比较法的理论基础,它以语言的不断分化为理论前提,假定一种原始语言分化成几门不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又以同样方式继续分化。施来赫尔学生施密特提出波浪说,假定原始共同语内部本来就存在方言歧异,这些方言像波浪一样向四周扩散,使不同语言具有某些

13、相同特点。2、人类语言和动物喊叫的区别有哪些?(一)单位的明晰性(二)音义的任意性(三)后天的传授性(四)内容的能产性3、元音和辅音主要有哪些区别?(1)气流受阻与否(最主要区别):元音不受阻碍,辅音受到阻碍(2)发音器官紧张状态:元音均衡紧张,辅音局部紧张(3)声带是否颤动:元音颤动,浊颤清不颤(4)气流强弱状态:元音弱,辅音强(5)是否是纯乐音:元音乐音,清噪浊混合4、舌面元音音色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圆展决定。A.舌位高低:七级:高、次高、半高、中、半低、次低、低B.舌位前后:三类(前、央、后)C.唇形圆展:两类(圆、不圆)5、造成一般音色不同主要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14、?1.发音体不同。乐队中不同乐器发音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木棍敲击和划过锣鼓发音不同。3.共鸣器形状不同。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6、常见的变换手段有哪些?(1)移位:变换句法成分所在位置。 主动被动我喝完了水水被我喝完了/水,我喝完了/我把水喝完了。(2)添加:添加一定的句法成分。 主动被动、肯定否定他很伤心/他流泪了。他伤心得流泪了。他没有流泪。他流泪了吗?(3)删除:删除一定的句法成分。 陈述祈使我们看见他在教室里偷偷地流泪他流泪。(4)替换:将句法成分加以替换。 主动被动他在唱歌吗?他在唱歌呀!你们在跳舞吗? (5)复写:在某一位置重复某一句法成分。陈述疑问(6)连接:把相关词语连

15、接起来,形成复杂结构充当句子成分。她喜欢唱歌/她喜欢跳舞/她喜欢画画。她喜欢唱歌、跳舞、画画。7、举例说明表音文字有哪些基本类型?1.音位文字: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的所有元音和辅音音位。如拉丁文。2.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无专门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3.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文假名。8、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有哪些?a.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b.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是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c.能产性: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16、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9、语言分化有哪几种主要表现形式?173页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一)社会方言: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原居住地等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出现的小言语社团语言差异。“腔”(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学究腔、山芋腔)。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自己的特点,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词汇上的特点。(二)地域方言: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三)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个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原始印欧

17、语分化为拉丁、日耳曼和斯拉夫)。地域方言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10、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主要依据句法功能标准,另外还有形态标准、意义标准等。(1)功能标准:词在句子结构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包括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其一,词的组合能力就是一些词能和哪一些词相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相结合。其二,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指的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分布能力。(2)形态标准:根据词的外在语法形态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是看词的构成语素类型和特点。(3)意义标准:根据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划分词类的标准。11、语境一般有哪些基本类型?1.

18、物理语境:又叫言谈现场,指话语的说话者和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以及这一时空的所有存在。说话需要与言谈现场的说话者和受话者以及说话时空及其存在正确关联,才能准确传递和被理解。如吕伯奢家人“缚而杀之”的“之”造成的误解。2.话语语境:又叫上下文语境,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后的话语。如“他什么时候过来?”3.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如天热要开电扇。12、语言演变的线索主要有哪些?170页一、社会发展是语言演变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这种属性决定了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进语言的演变。(一)社会发展带来词汇更替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要有

19、新的词汇来反映这些新出现的事物和概念,这就促进了词汇的发展。(二)社会发展带来语言分化和统一 社会的发展有分化、接触和统一,这样则带来语言的分化、接触和统一。(三)社会发展带来思维和语言的完善 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细致复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而,语法格式也不断丰富,语言结构日趋严密。(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交际社会发展促进人类交际的不断深化,从而带来词汇和用法的发展变化,进而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二、语言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与语言演变社会的发展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语言如何发展,那是由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13、什么叫做屈折语?主要用屈折变化表示语法意义。分内部屈折(

20、词内部变化)和外部屈折(词尾的变化)。丰富的词形变化,特别是内部屈折;一个语法形式可表示多个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可用多个词形变化表示;词根与词尾结合紧,一般不能分离而各自独立。屈折语的词尾必须和词干结合在一块才有意义,脱离词干,词尾就不能独立存在。印欧语系的语言大多属于屈折语。14、什么叫做孤立语?孤立语多根词、复合词,少形态变化和附加语素,很少派生词,词序严格,几乎没有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词与词的关系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苗语、越语、缅语等汉藏语系多属于此类15、什么叫做粘着语?具有一定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在词根上构成形态变化,但结合不紧;语法关系和结构由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表示;一种

21、语法形式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由一个附加成分表示;词根与附加成分本身一般无变化,按一定顺序黏着起来组合成词。土耳其语、芬兰语、匈牙利语、日语、维吾尔语等。五、论述题 (30分)15*21、结合实例阐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一)区别 1.语言社会共有相对静止;言语个人使用自由运动。说话时地内容自由,但怎么说并不自由。 2.语言社会因素;言语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个人说话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使用材料和规则则是一般的。 3.语言系统结构成分有限(键盘可以打出美文妙语);言语内容句子无限(图书馆藏书只是话语之部

22、分)。(二)联系 1.言语第一性,语言第二性。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语言对言语起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它使得任何一个说话的人(写作的人)都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否则,就不能被人们理解,得不到社会的承认。2、音位变体有哪些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归纳音位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64页-66页类型:1.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派piph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

23、a/,妈m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 ,老lol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言yni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 。2.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自由变体。原则:1.对立原则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这几个音素就形成一种对立关系。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汉语:/k/、/k/分属不同音位。/g/、/k/则属于同一个音位。“姑”ku、“哭”ku 对立/k/、/k

24、/两个音位,“哥哥”kg、k k不对立/k/、/g/归纳为一个;英语:skiski:、ski:不对立/k/、/k/合并一个。gillgil、killkil对立/k/、/g/划分两个。2.互补、相似原则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相似或相近的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但出现环境各有分工,分布状况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这些音素都可以作为同一音位的变体归并起来。其中,语音相似或相近是非常重要的(音感特征)。如普通话a、A、 :a为前元音、A为单元音、为后元音、 用在i和韵尾n之间分布互补,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i、 三者在普通话中形成互补分布,且三者在发音上具有相似性可归并为一个音位。3.随意替换性原则

25、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而无辨义作用的若干音位可以归并在一起。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 普通话u、v、w是/u/的变体;方言n、l是/n/的变体。 互补相似性原则将条件变体加以合并;随意替换性原则将自由变体加以合并。 不同语言中,语音体系不同音素和音素的差异是否构成功能差别也不同相同的音素进入不同的音系,其相互关系可能不同每个语言/方言的音位及其内容不同。 英语pp:people/speak一个音位/p/;汉语两个音位; 英语pb:pig/big两个音位/p/、/b/,汉语一个音位。4.简约原则:尽可能少,系统尽可能简化。5

26、.土人感原则:音位的分合最终决定于当地人自己的语感。3、语流音变主要有哪些类型?试结合实例加以说明。73页76页1.同化与异化(1)同化: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变化了的音被同化音;未变化的音同化音,英语:think /、looked /t/,元音和谐是导致元音同化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规律。 顺同化(前进同化)/逆同化(后退同化)顺同化:前面的音同化后面的音。广州话:精i神si 精神i ni莆田话:红旗xo kixo i逆同化:后面的音同化前面的音。难免nan miannam mian ,in bedim bed近接同化(邻近同化)/远接同化 近接同化:(光明kua mi

27、 kuam mi) 远接同化:藏语(太阳i ma i m)完全同化/部分同化/互相同化(溶化同化)完全同化:广州话(一元jat man jam man) 部分同化:勤恳in kn i kn 互相同化:福州话(新妇si pou sim mou )(2)异化:两个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原因:避免拗口,增强邻音差异性)。汉语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阳平。2.弱化和脱落(1)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末尾、助词)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辅音弱化发音阻力减弱(清浊;塞擦)大的tA ttA d元音弱化:前、后、高、低元音 央、中元

28、音 妈妈mA mAmA m 复元音单元音 木头mu toumu t 声调弱化:有调音节轻声(2)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汉语轻声音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如:英语:let us /let As/ lets /lets/3.增音:语流中连读发音时音素增加的语音现象。现代汉语“啊”音变受前面音的影响增加一个声母或韵头。4.换音/合音/分音(1)换音:语流中连读的两个音的正常位置发生了变化。如北京话“言语”in yyn i iy互换(2)合音:相邻的两个音节会产生融合而变为一个音节。如北京话:“不用”pu yop “那一”nA inei (3)分音:一个音节分裂成两个音节。坷通 立巴

29、4、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试结合熟悉的语言或方言加以分析。(一)抽象性:语法是从大量的语言事实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有限规则。有限规则隐含在大量句子中,是无数句子模式的抽象概括,又叫概括性。词法不给具体的词,句法也不给具体句子。语法规则概括大量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舍弃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如:词类、句型 (二)生成性:大的复杂的语法结构由小的简单的语法结构逐层组合而成。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新语句和无限长的句子,又叫做递归性。生成性保证少量语法规则造出大量语言单位,供人们使用。比如:偏正、主谓结构(三)历史性:语法是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语法总是在不断变化、发

30、展。比如:汉语构词、量词产生(四)稳固性:相对于语言的其他要素,语法变化、发展较为缓慢。很多语法规则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语法的稳固性有利于人们的正常交际和思维。比如:主+谓+宾、名词谓语句(五)民族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互相联系。在同一语言内部,在不同方言之间,语法规则也或多或少有着一定地域差异。比如:量词、双宾句、反复问(六)普遍性: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不同语言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共性特征。人类的语言复杂多样,但是不同的民族语言之间也有一些相同或者相类的语法特征,这是语法普遍性的体现。比如:名、动词区分;主宾位

31、置5、语法手段有哪些基本类型?结合实例加以论述。语法手段分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两大类型。综合性手段体现在一个词的内部,由形态变化表现出来;分析性手段体现在词和词之间,由非形态变化表示。A.综合性手段:属于综合性手段的有外部附加、内部屈折、异根和重叠。外部附加:又叫外部屈折,指的是在词干上附加一定的虚语素,表示语法意义。这种附加的语素就是前面讲过的屈折语素,一般又叫做“词尾”。像英语中的复数。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指的是变化词根的语音表达语法意义。变化的可以是元音,也可以是辅音,可以重音的位置,或者声调,甚至两种或几种变化的综合运用。像英语begin的形态变化。异根:指用不同的词

32、根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像英语主宾格变化。重叠:指的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来表示语法意义。像汉语中量、动、形的重叠。B.分析性手段:属于分析性手段的有语序、虚词和语调。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像汉语。虚词:指的是用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英、汉。语调:又叫句调,指的是句子的音高的变化模式。语调的不同有时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C.综合-分析性手段:属于这一种的如零形式、冠词、助动词、前(后)置词。零形式:指的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零形式是通过与“有形式”(即改变形式)形成对立而表示语法意义的。冠词:名词前面的附加词对该词进行修饰

33、或限制。如英语。助动词:动词前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像英语。前(后)置词:表示词与词在话语中的各种关系。如汉语中的介词和方位词。6、语言接触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试结合实例加以阐述。177页188页一、词汇借用:地域上不相邻的语言,因相互往来和交流而不成系统地吸收对方语言中的有限词语,此谓词汇借用。二、语言联盟: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势均力敌的若干语言,因长期和平互协而出现语言的系统感染,词汇大量互借,音系和语法趋同,此谓语言联盟。三、语言替换:地域上比邻而居、密切接触而不平衡的语言,因其中一种语言经济文化和人口占优而替换其他语言,被替换语言只有少量底层特征残留,此谓语言替换。四、通语入侵:通用书面语和民族共同语,因地位高或语言政策而持续影响方言或民族语言,磨损民族语言或方言特征,累积通语特征,从而推平方言或替换民族语言,或产生文白异读现象,此谓通语入侵。五、语言混合:若干语言深度接触,从而产生相互混合形成另一种语言,此谓语言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