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论》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2683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权力论》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权力论》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权力论》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权力论》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权力论》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权力论》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力论》读书笔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权力论新社会分析读书笔记 档案1101 徐田雨 110202141这本书是我从暑假开始看的,刚开始实在是看不下去,半半拉拉,开学后社会学布置要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就重新把它捡起来继续看。理解有限,以下也只是本人片面浅薄之言,定不会损毁罗素的光辉形象。伯特兰罗素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节制权力。我想跟他本人的反战观点有很大的联系。他自幼丧失双亲,由祖父母抚养长大。在维多利亚执政期间,其祖父曾两次任首相。罗素自幼学习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数学、历史、文学等,在哲学、数学上有诸多建树。代表作是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尤其擅长于逻辑学。195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文学作品有郊外的撒旦、伟大人物的梦魇

2、等。权力论开篇,他就很明确的表达了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失望,认为这种状态下的权力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束缚。吴友三认为他提高了权力问题至不适宜的高度,认为“权力”是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犹如“能”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样。他的结论是,人的经济追求是有限的,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对权力的追求是无限的,永远不会满足。我认为,无论对于金钱还是权力的追求,人都不会满足,所谓,贪婪是人的本性。苦行僧认为苦行修炼通过对肢体本身的痛苦的超强度的修炼,可以减轻人受欲望的控制,可以离真理更近。贾平凹的作品里晚雨里主人公因为苦恋女主不得,毅然自宫,结果却顺利地熄灭了自己对于女主的爱意。文学作品不可谓无杜撰,但是这种由于生理激素影

3、响的情感,自宫相信有一定效果。人对于金钱、权力的追求,很大部分真得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除此之外,受到成长环境、成长经历的严重影响,忽然联想到蝴蝶效应,无尽的生命虚无感。罗素认为只有节制权力,才能实现民主制度,防止战争发生,使人人自由平等。个人认为,节制权力的确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战争的产生,但是战争不仅仅是权力放纵泛滥的结果,战争是国与国利益争斗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武力斗争,感情上觉得死于战争的民众、前线无辜战死的的士兵、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实在是灾难,战争带来巨大的苦痛,但是即便如此,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处于某一时代存在大多数人,大多数位高权重有决定权的人都是和平爱好者,他们

4、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避免战争的发生,但是,在这些人逝去,他们传给后人的反战理念随时代转换,震撼影响渐渐减弱,后世也还是不断进行利益斗争直至不得不战争,然后再吸取教训,再反战人类总是在循环往复,不断犯同一个错误,人人都不能幸免,人人都不是无辜者。然后序中又说,二战前夕,罗素作为权力问题和如何节制权力的意见发表者,无疑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同时,权力毕竟是一种表面现象,再去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句式,或许是自幼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旗下,我也觉得罗素书中有些想法很浅薄,后来才明白,我们只是因为思考的第一模式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思考过程不同,最后观点也不同。每

5、每意识到这一点,也就认同别人的观点做法了,然后依然我行我素。罗素书中,我最最觉得烦闷的是举的例子,像薛西斯,圣芳济,罗耀拉等等,都是以意大利、波斯、西班牙历史或者传说中的人物或者他们的事迹。没有那样的背景文化环境,真得很难理解其所代表的意思,夸张一点说,每当这种人名冒出来,我就搞不懂他想表达的整句话是什么意思了。看作者的书做不到即时意会让我时不时很受挫。想象中的胜利是无穷无尽的,假如这些胜利被认为是可能实现的话,人们就会做出努力去实现它们。的确,人们可以按照实现胜利比率大小和愿意冒险的程度分为乐于冒险型,兼顾型和稳固型。也就是,会有人即便明白胜利事项的比率是有一点点,也会不顾一切放手一搏,是为

6、冒险型。当然,冒险型也不是任何时间都表现出这样的特性,很多情况下,这种特性表现的较为隐性。罗素认为追求权力是强烈的动机,并且,他认为“正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上的利己在社会科学中可以视为基本的动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里,经济学三大前提基础之一是,理论上的的经济学是发生在经济人都是理性人这一前提条件下。所谓的理性人,是指经济学中的人都是以利己为目的,也即不会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事。我不懂是否社会学中也在研究之前就把人定为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如果也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多人宁愿牺牲自己利益也要维护别人,维护一些羁绊要怎么解释?那么是否还应期盼不平事发生时有人“看到不平事,拔刀吼一吼”?经济学上,内定经纪

7、人是因为需要研究大众意义上没有特例蹦出的情况下的一般情况,但是事实显示,微观个人的行为亦会牵动更多的人的行为,最后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宏观意义上推断的结论,像荒年农民的丰收等等。所以我还是一个英雄主义者,不过事实证明,英雄大多都身首异处,不得好死。罗素认为“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的能是基本概念一样”。现在不是吴三友批这句话,而是我了。能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其重要程度无异于决定因素之类。权力这一概念也很重要,但也是“之一”程度上。的确,权力的滥用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值得社会重视的不仅仅是权力这一个概念。罗素认为,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

8、而且具有多种形态,如财富、武装力量、影响力等。并且认为,权力和能一样,必须被看作是不断从一个形态向另一个形态转变的。这样看来,他眼中的权力像是我眼中的权力、权利以及其衍生的概念的综合体了。罗素继续说,就权力而言,不同的社会在许多方面不同。这里他默默地再次表达了对苏联社会权力现状的失望、不满,他曾也是工党一员,也呼喊自由平等。罗素说,假如有可能获得权力的人,在人数上不受社会制度的限制,那么,一般来说,凡是最希望获得权力的人,就最有可能获得权力。有道理。他说,把爱好权力当做人类唯一爱好也是错误的。是的,人类有诸多爱好,可谓“多才多艺”。他认为,人们只要自信能处理当前的事务,就会喜爱权力,但他们一旦

9、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就宁愿服从领袖了。有道理,很多时候的确是这样的。罗素认为,使普通人服从的动力根源于恐惧。恐惧源自于人性。他认为,在任何存有深刻危机的时候,大多数人的迫切愿望就是要找出一个权威人士面向他服从,并很少有人会想到的革命。伟大的领袖都有非凡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不仅呈现在外表上,而且深度到潜在的意识中。信仰和优秀才干的结合。共同的危险最易产生团结。作为一种有效力量,法律依赖社会舆论和人心的程度,深知超过它依赖警察权力的程度。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受人拥抱,是一个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罗素认为:权力是通过组织的形式实现的。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组织生物学。在这里,社会就是一个生物体,

10、而不同的权力系统则形成了生物体的组织。现在,要了解权力的实现途径就必须剖开这个生物体看个究竟。他简单地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然后分别加以讨论。而在我肤浅看来,这两个圆圈远远不能圈住全部的现实,何况有些组织恰好是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最后,作者显然该直面他善良的初衷了:驯服权力。他首先是讨论了权力与道德的准则,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接着,他批判了权力哲学,毫不客气地指出:权力欲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权力哲学在某种明确的意义上却是疯狂的。然后,他分析了权力的伦理学,尽管我与这门学科有很深的隔阂,但还是不妨碍我聆听作者善良的呼声:“有权力的人,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合作,不是一个团体

11、反对另一个团体的合作,而是整个人类的合作”、“最终统治人类的不是暴力,而是人的智慧,他们求助于人类的共同欲望追求幸福”。我相信:理想社会不是争权夺利的社会而是利用权力谋取普遍福利的社会;我也相信权力得到驯服的社会必是政治民主、经济合理、言论自由、人民理智的社会。但能够带来这些理想状况的最终动力并不是权力本身而已。第一章主要论点:权力欲的冲动假如可能的话,人人都想成为上帝;少数人还不容易承认这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合作不易实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的那样的合作,而以上帝自居。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紧要的是权利欲和荣誉欲。对权力的爱好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

12、,但表现在各人身上的程度却很不一致,而且也为其它因素所限制,例如安逸、享乐以及爱表扬等。在比较怯懦的人当中,对权力的爱好伪装成对领袖服从的动力,这就扩大了大胆之徒发展权力欲的余地。罗素在开篇就明确指出,人有众多欲望,但权力欲和荣誉欲是最主要的两种。二者虽有密切关系,却不等同。英国首相的权力多于荣誉,而英王的荣誉则多于权力。获得权力往往是获得荣誉的最便捷的途径。权力欲是人们追逐权力的根源,是产生社会变化的主要动机。 针对正统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利益是人的基本动机的观点,罗素提出,“当适度的享受有了保证的时候,个人与社会所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他们可以把追求财富作为追求权力的手段,他们也可以放弃财富

13、的增加来确保权力的发展”。第二章主要论点:领袖和追随者权力欲的冲动有两种形态:在领袖的身上是显性的;在追随领袖的人身上是隐性的。然而,一切服从现象,根源都在与恐惧,不管我们服从的是领袖还是神。平等合作远比专制难以实行,远不及专制符合人的本能。所以集体兴奋的快感乃是形成领袖权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当熟练的演说家希望激起战斗情绪的时候,她要在听众中造成双重的信念:在表面一层,他要夸大敌人的力量,使听众认为必须有很大的勇气才能与敌人战斗;在较深的一层,他要使听众有坚定的胜利信心。所以说,科学已经造成人类不是全体生存就是全体死亡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局面。“当人们心甘情愿地追随一个领袖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依

14、仗这个领袖所控制的集团来获得权力;他们感到领袖的胜利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胜利。大多数人觉得自身没有能力把他们的集团导向胜利,于是就想获得一个智勇兼备足以成就丰功伟业的首脑”。从宏观角度看,权力的大小和实施程度以及权力的来源方法,在不同的社会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军事专制国家、神权国家和财阀统治国家,其不同组织和集团的影响力各不相同;而教权、王权、民权、以及战争等诸种权力形式,其来源方法也迥然各异。但从微观角度讲,权力服从的根源基本相同。权力分配不均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一向存在,而领袖和追随者则构成了每个社会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力关系。那么,权力服从的根源是什么?罗素指出,“一切服从的现象,根源都在于恐惧

15、,不论我们所服从的领袖是人还是神”。使人服从领袖从而成为追随者的动力在于其内心深处的恐惧,服从可以获得安全;而促使人发号施令成为领袖的动力在于精英因其地位、信仰或技能而产生的超凡自信心。 第三章 主要论点权力的形态 近代事件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科学帮助我们加强了对物的权力。 权力对个人发生影响,可以通过下列各种方式:甲、对一个人的肉体直接行使有形的权力,例如监禁或处死;乙、以赏罚为诱导的手段,例如雇佣或解雇;丙、对于一个人的意见施加影响,也就是进行最广义的宣传。 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法律以来社会舆论和人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它依赖警察的程度。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受人拥护,是一个社会的最重

16、要的特征之一。 我们把不以传统或同意为基础的权力称为“暴力”。 说来奇怪,在最野蛮的社会里,所靠所谓学问来取得的权力反而最大,并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减小。知识分子的权力是靠迷信(对传统的咒语或圣书的崇敬)维持的。像占卜,巫术等,但是也有可能通过占卜可以知道“天命”,只是我们都不懂,只能把它当成迷信。比较通常的情形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政客纵然利用了现成的政党核心集团,最后仍能加以支配,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最成功的民主政客,就是成功地废除民主,并成为独裁者的那好人物。罗素再次表达了对墨索里尼、列宁、斯大林的不满。 第四章主要论点:授权最重要的两种传统权力,即教权和王权。这两种权力现在多少有点黯然失色

17、。要说他们将来都不能恢复过去的重要地位,那固然失之轻率,但它们的衰落,不论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却使我们有可能全面地探讨这两种权力体系。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正在得势的权力,就不可能如此全面地加以探讨。这话说的很对,我们总是不能无所顾忌或者真正的看清当前发生的事情。从这样的起源来看,就不难想象,独占两种更为重要的权力,即巫术与宗教的权力并因此而享有控制社会的巨大权威的一个明确的僧侣等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对于每一个想了解怎样靠宣传获取权力的人来说,教廷权力的兴衰是值得研究的。如果说人们都是迷信的,都相信教皇的权力,那是不够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有各种异端教派,如果教皇在大体上不值得尊敬,这些异端教派就会

18、像新教一样传播开来了。世俗的统治者不借重于异端而使教会屈服于国家之下。这一点,在东方虽获成功,但在西方却遭到失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战争的失败,对宗教权力的影响,远不如对世俗权力那么大。第五章的主要论点:王权战争对于王权的加强一定起过很大的作用,因为战争显然需要统一的指挥,文艺复兴时代的君主,在同教会斗争方面,和早期国王比起来,又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即教育已不再为教会所垄断了。为建立新型的君主国,世俗法律家的帮助是极可宝贵的。野心家竭力企图成为独裁者,只有经过相当长期的失败才肯罢休。如果没有这样的失败期,共和制度将不能支配人们的思想,而支配人们的思想乃是稳定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时代的

19、主要革命运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私人经济的攻击。第六章主要论点:暴力 暴力就是不得行使对象的默认的那种权力。有道理,凡是符合大众默认都不是暴力,经过默认的都是名正言顺的权力。精辟。凡是在权力方面经过长期发展的组织,通常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狂热的(不是传统的)信仰导致胜利;第二阶段是新权利取得公众的默认,很快变成传统的权力;最后一个阶段是权力用来镇压抗拒传统的人,因而成了暴力。一个组织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时候,它的性质也最是发生了重大变化。暴力时期通常是短暂的,一般通过下列三种途径之一而告结束的:第一种是外族征服,第二种是树起了稳定的独裁政权,第三种是新宗教(就宗教一词最广意义而言)的兴

20、起。军事征服只有在随后的产生心理征服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巩固。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征服古希腊一样,兼有高度的文明和卑劣的道德。假如一种权力完全因为他是权力而受人尊重,并无其他任何原因,这种权利就是暴力。这句话我是真的不懂。第七章的主要论点:革命的权力这是每一种道源于革命的权威所固有的困难。它必须坚持说原来的革命是正当的,但又不能不合乎逻辑地说以后的革命一定都是邪恶的。革命的权力,如拿破仑的情形所显示的,很容易堕落为暴力。俄国革命,它所选项换的主义(即共产主义)是国际性的,甚至是反民族的,可是它的信条中至今证明唯一有效的部分是对自由主义的挑战。这当然要建立一个不民主的独裁政权,靠红军维持其稳定

21、。共产主义学说中有关国际的部分,已经证明无效,但对自由主义的否定,却获得异乎寻寻常的成功。 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观念里固有的禁锢,是没有办法预见共产主义在以后的日子里渐渐蓬勃发展起来,所以他以共产主义举例,论述革命的权力都显得浅薄了点。第八章的主要论点:经济权力 罗素认为稳定的法制社会里之所以有合法产物,都可以追源于于暴力的征服。土地所有权即是决定允许谁在这块土地上立足的权力。这个观点我很同意。法律,美名曰维护大部分的利益,其实,只不过是维护固有的秩序与权力。如果所有人都触犯法律,法律就没有任何约束力。第九章的主要观点:支配舆论的权力 科学赋予白种人支配世界的权力,只是在日本人有了技术以后

22、,这种权力才开始丧失。我笑了,以后逐渐是黄种人和黑种人的天下了。在集权国家,国家实质上是唯一的宣传者。懒惰是集权国家统治者一切美德中的最大美德。不懒惰的话就不方便推翻集权国家的权力层属。第十章的主要论点: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生活在必学接受(至少表面上接受)某种显然荒谬的主义的社会里,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必须变的不是愚蠢无知便是大为不满。这里他是在批判宗教学问。当他接触并且深深沉迷于科学后,就放弃了对宗教的感情,转而时不时批判它。宗教未必不是心灵的归宿。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有技术上的长期发展;没有思想自由,也不可能有科学的兴旺。对领袖的忠诚、民族自豪感以及宗教热情这一切在历史上都已证实为最好的团结之道

23、。为了维持民族自豪感,究竟要干涉自由到何种程度呢?这是一个困难的的问题,因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愚昧的理想。我也这么觉得,不应该在处于和平时期过于强调民族意识,过于强调民族观念会导致狭隘的民族自负,也就虚构出“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自负感,看不到其他民族的长处,同时也看不到自身的短处。第十一章主要论点:组织的生物学 罗素说,小国之所以能够存在,不是靠自己的权力,而是由于大国间的猜忌。我想,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小伙的生存之道吧。 教育可以使喜爱独立自主的情感剥削到什么境界为止现在无人知道。我一直也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对把国家每一个成员都送去学校学习,当初我爸妈也把我送过去,却不知道以我现在的想法,我是不愿

24、意在学校里跟大家学同样的东西学那么十多年。国家对内的权力可以逐渐扩展到什么程度而不致引起反抗这也是无法说明的。但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如果假以时日,即使是最专制的国家,也还能把它的权力再加扩展,使它远远超出现在已经达到的程度。有些夸大,不过也很犀利。政权如果没有监督、节制,总是希望权力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引起被管辖者的反对、推翻,才告一段落。 罗素说,直到最近,正当还是很松散的组织,对于成员的活动,只作一些很轻微的约束。使组织老去的是以过去的成功为基础的习惯。有道理。我们理想意义上的正当组织,对于权力的掌握反到是比较轻。沉浸在过去的成功里,的确是会使组织一步一步老去。第十二章的主要论点:权力和政体当

25、权利只限于成员中一个派别的的人所有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实行严格的思想审查。在一个大的民主国家里,选民除非对领袖热情拥护,是没有什么权力感的,因此常常觉得不值得去投票选举。林肯在任命一个个总司令时写道:“他们告诉我,你有志于独裁。达到独裁目的的途径是打仗。我指望你打胜仗,甘冒出现独裁的危险。”因此,除了国家以外,一切组织支配成员的权力都是依靠开除权的,而支配成员的权力严峻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与开除所带来的耻辱和经济困苦的大小。第十三章主要论点:组织和个人 在这章中提到,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因此美国通常不会武力吞并其他国土的,因为“新选民是讨厌的”。但是美国可以通过扩大自由贸易区来提高自身的

26、利益。罗素谈到了技术的发展使管理更广阔的疆域变为可能,并且实际上加强的权力的集中,使得个人的自由逐渐受到挤压。个人追求权力,不仅要在组织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时还要是这个组织获得更大的权力。的确是这样,当前状况,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诸多事情可以实现全球化管理,这无疑是使管理控制的范围变大了。个人权力的扩大,源自于其处于组织中所能获得到的权力,也受到组织所拥有权力的影响。第十四章主要论点:竞争 一般来说,技术上的原因已使一些组织的最适合于处理其特定任务的规模扩大了。对于这章,我认为罗素先生并没有阐述好竞争对于权力的影响。举例过于赘述,没有抽象出一般规律。第十五章的主要论点:权利和道德准则 自希伯

27、来先知时代以来,道德就有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它是和法律相似的一种社会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关于个人良心的事情。就第一个方面说,它是权力工具的一部分,就第二个方面说,它又常常有革命的性质。积极的道德比个人的道德出现得早,或许比法律和政府也早。它最初是部落的习俗,法律就是从这些习俗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就国王统治来说,我们已经知道宗教因素常被强调的妨碍国王的权力。不过,即使如此,它对于以国王为象征的社会制度仍然起了稳定作用。原始社会的道德准则,在那时的社会里,一般都相信有其超自然的起源。然而在先知和圣贤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道德,有时与旧道德并存,有时则取旧道德而代之。这一章论述的很有道理。所谓的道

28、德,到底是什么状态,使我耳目一新。道德在宏观意义上,的确有类似法律的作用,在微观意义上,又也表现为个人内心的条规。时代的更迭,也伴随着道德的更迭,这是显而易见的。第十六章主要论点:权利和哲学 主要的宗教旨在追求美德,但通常也还追求另一些东西。实际上,一切伟大哲学家,所关注的主要是属于人性之认识部分的愿望。就哲学来说,独立于自己意志之外的实在是包含在“真实”这一概念中的。照常识的看法我的信念的真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决定于我所能做到的事情。权力哲学,就起对社会所产生的后果而言,是自己否定自己的。 到底什么状态能用自己否定自己来表述?否定存在于自己本身的本性?第十七章主要论点:关于权利的伦理学

29、 权力和道德观念一章,颇有“相对主义道德观”的意味。例如讲到圣经故事,摩西十诫说不可杀人,但是这里的人仅包含犹太同胞,他们在对待其他民族时,也不乏宗族屠杀的故事。又比如基督教十字军骑士对异教徒的屠杀。“对于能够普及一般人的好事实行社会协作是可能的。但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所形成的幸福是不能普及的”,正如物质财富是可以不断积累的,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这种资源是永远也是有限的。罗素希望“有权利的人的最终目的应该在于增进社会协作、全人类的协作”这也是我虚妄的心里话。罗素觉得可以通过宗教和道德,以及改变政治经济环境两种手段来促进。第十八章的主要论点:对权力的节制全部历史表明,也可想象得到,不能依赖少数

30、人来照顾多数人的利益。在不想推翻政府的限度内,如何保护少数是节制权力的一个主要方面。仁慈的人民,即在儿童时代受过仁慈待遇、养成愉快心情、在青年时代又觉得世界是一个亲善场所的人民,是不会发展那种意味着联合起来大量屠杀人民的特殊种类的理想主义叫做爱国主义或者阶级斗争等等的。在任何实行独裁的地方,总是要趁年青人能独立思考之前,把一套信念灌输到他们脑子里去。这些信念的贯注是经常而持久的,为的是希望年青人以后永远不能摆脱早年所受的教育的催眠影响。毫无疑问,对于民主国家的公民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比从读报中找出事实真相的本领更为有用了。这就是自由主义的观点与极权国家的观点之间的主要差别。前者认为国家的福利最后寄托在个人福利上,而后者则认为国家是目的,个人仅是组成国家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其福利应该服从一个神秘的整体,这个整体其实是统治者利益的一件外衣。有道理。人在孩童时期受到的思想灌输,大多是一生都改变不过来,根治于潜意识中,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