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2750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新闻传播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新闻传播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新闻传播史.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 口头新闻时代1.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巴比伦通天塔)2.非语言传播手段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一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声光传播(击鼓传讯,烽火报警)以声音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图式传播(印第安人的图形文字)(最高级)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第二节 手写新闻时代1.文字的诞生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2.古代西方手书传播形式

2、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书信式的新闻信(小普林尼:苏威尔火山爆发)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思考题:1.文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便于保存和查找传播面广传播更为迅速传播具有新闻性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日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方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是历史上第一份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当时,每日纪闻主要报道元老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的疆域,至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

3、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而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 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思考题)必要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包括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德国古登堡改进金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原因:地理大发现、环球航行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邮政事业的产生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用这一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小字。3.西方近代邮政制度

4、的建立与发展15世纪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新兴民族国家的需求。1464年,法国路易十一首创1478年,英国爱德华四世形成1502年,神圣罗马帝国的邮政制度形成于马克西米连一世。5.定期刊物的出现(公元17世纪初)德国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诞生于德国(定期刊物的开端:1609年观察周刊)1615年,“德国报业之父”爱格诺尔佛莫尔创办法兰克福新闻,每周一期,每期刊有数条新闻,为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英国1621年8月13日,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由尼古拉斯鲍尔尼和托马斯艾克尔创办,第一次用news做刊名。该刊内容取材于荷兰的新闻书,主要是国外消息。1665年,牛津公报创刊,后改名为伦敦公报1

5、704年,“英国报业之父”丹尼尔笛福创办评论周刊,为政论杂志的鼻祖。6.日报的诞生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世界上第二家日报。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 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1.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第三节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特许出版制度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

6、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新闻检查制度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知识税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津贴制度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力的控制舆论。严刑峻法第四节 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全面批评了检查制度的弊端。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

7、俱来的权利,且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弥尔顿相信真理是明确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有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才具有战胜其他意见而生存下来的无比可能的力量。从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的概念。评价(思考题):提出了自由主义报刊的基本理念,作为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在新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严格说来,他还不能成为新闻自由的斗士,因为在他看来,出版自由应属庄重,高尚,诚实及有教养的人们的特权,他们应该享有不受政府检查的自由。至于罗马天主教徒及当时影响较小的新闻工作者,则根本不符合他的标准。所以弥尔顿的出版自由观念与现代出版自由

8、的理想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在18世纪后,他的思想在广为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终于形成了近代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基础。2.曾格案件和汉密尔顿的抗辩P451733年曾格在纽约创刊新闻周刊,激烈批评殖民当局,1734年被捕。意义: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斗争,启发引导了人民的新闻出版自由意识。辩护律师汉密尔顿的答辩,为争取出版自由斗争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思考题:1.试分析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与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集权主义报业理论:报纸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被视为是政府的一项垄断的权利,一般人若要经营这一事业,必须获得政府的特许。集权主义报

9、业理论的基本体系形成于16、17世纪,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代,集权主义传播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随着近代报业的诞生,君主们终于利用所谓“神授“的权力,全面的掌控报刊出版系统。从近代报刊进化的历史来看,统治者对报刊的控制理由从未消失,但专制政府在行使控制权时,超过必要限度,沦为滥用武力的暴政。因此,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在历史上备受批评。集权主义报业理论是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新闻理论之一,在17世纪末期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兴起后,逐渐丧失了市场。手段:特许出版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知识税与津贴制度 严刑峻法2.怎样理解报业是新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3点

10、近代报业自身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首先,报刊从一般的印刷出版物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以报道新闻、评论时事为主要业务的行业;其次,在报业中形成了报纸与杂志两个分支。书籍、期刊、报纸分工的明细化,标志着近代报业达到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1.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本杰明富兰克林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托马斯潘恩 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常识危机背景保皇分子势力猖獗大陆军一连串的军事失败使人民情绪低落内容批判英国殖民暴行,主

11、张北美独立,建立共和政体,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激励人民奋起作战影响“独立”二字深入人心,革命浪潮势不可挡军心大振,扭转不利局势2.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1731年,创刊绅士杂志,以刊登国会消息出名,是英国第一份以“杂志”(Magazine)做刊名的刊物。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是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富盛名的权威月刊该刊以“合众为一”为信条4托马斯杰弗逊与美国的新闻自由(思考题) 1776年7月4日,起草并通过独立宣言,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其中那些不可让渡的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 1789年,促成通过美国宪法的10条修正案,该法案在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将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至此,言

12、论出版自由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新闻自由原则终告确立。 作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对报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从而确立了报业独立于政府的特殊地位。 “若要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的立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是杰斐逊说的。 托马斯杰弗逊对新闻历史的贡献 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正确指出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绝对自由所带来的恶果: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思考题: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的报刊活动情况怎么样?萨姆亚当斯:经常在他好友所办的波士顿公报上发文,宣传反抗殖民统治的主张,成为独立国

13、家,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托马斯潘恩:见上托马斯马萨诸塞侦探报,在报上公开宣传独立,文章有力地鼓舞人们投入战斗。第四章 大众化报刊的勃兴和独立报业的崛起第一节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思考题)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新闻自由原则的确立 报纸作为第四等级,第四权力的地位公众政治参与以及对报纸的期待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 统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形成 地区,国家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报纸作为广告媒体地位的确立传播技术的革新印刷技术的革新 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铁道、轮船、有线电报)铁道的迅猛发展 蒸汽轮船的普遍使用 有线电报的普及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教育普及与潜在读者的增长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知识劳动者的需求 城市

14、化使教育普及的成本下降 集中的城市人口成为潜在读者第二节 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1.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勃兴纽约太阳报(1833年本杰明戴)地位: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为美国开了商业小报的先河,开创了新闻事业的新纪元。办报方式:坚持低价发行,大量吸引广告,更新设备 注重刊登有趣味和刺激性的消息 发行方式改为零售实例:“月亮骗局”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詹姆施士戈登贝内特)特点:首次确立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 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 运用新闻分类和专栏化编辑技巧实例:引发美国淘金热/以木刻的形式报道美国总统杰斐逊纽约论坛报(1841年霍勒斯格里利)特点:摒弃煽情主义的做法 重视言论,大量刊登

15、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2.大众化报纸的特点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经济上自给自足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读者对象为中下层大众,通俗且平易近人,售价低廉报道面的扩展。社会新闻成为主体,尤其重视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主义新闻。内容上注重软新闻,形字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3.大众化报纸的独特贡献信息传播的大众时代的来临。主要表现在它重视报道时效,注重消息的全面报道以揭露黑暗,改良社会为天职,这些特征大体上是顺乎历史潮流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大众化报刊以其社会化的内容,通俗的表现形式和极端低廉的价格,使报刊这种精神产品从上流社会进入到

16、平民百姓的家庭。大众化报纸使报纸本身大众化了,使信息传播大众化了,这是新闻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没有大众化报纸,就不可能有大众传播,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信息时代。报纸业务方面的重大改革(例如 多行标题、图片、煽情主义、报道面的拓宽、题材的创新),强化报纸的生命力经营方面的成功,为报业的独立地位奠定了基础第三节 独立报纸的崛起独立报业典范泰晤士报(The Times)(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1.泰晤士报的创办及发展(思考题)1785年1月1日,约翰沃尔特在伦敦创办了每日环球纪录报1788年,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报道使泰晤士报的声誉和威望到达了顶峰。1

17、907年,沃尔特家族被迫将该报卖给了北岩勋爵,此后,泰晤士报几经易手,目前为传媒大亨默多克所拥有。2.特色经济独立,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报道大量国内外要闻,外派记者言论独立采用新技术,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思考题:近代报刊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基本的历史阶段?答:近代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封建集权时期的官报时代政党报刊时代廉价报刊时代第五章 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第一节 通讯社的性质及其出现的历史前提出现时间:19世纪中期定义: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收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社会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各种新闻媒介以及许多企事业单位新闻的重要来源。别称:“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18、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前提(思考题)工业革命的进展促成欧美各国经济,金融贸易的国际化,亚、非、拉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半殖民地,被卷进了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通讯技术的革命近代报业的初步发展第二节 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1.哈瓦斯通讯社(法国巴黎)世界上最早诞生的新闻通讯社时间:1835年创办人:法国人哈瓦斯哈瓦斯是第一个把“Agence”这个词用于通讯社的人演变:1944年,法国光复后,在战时四家反德通讯社的基础上,成为官方的法新社。2.沃尔夫通讯社(德国柏林)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时间:1849年创办人:德国人伯恩纳德沃尔夫演变:1949年

19、,成为目前德国最大的通讯社德新社。3.路透社(英国伦敦)以富有实效的的独家新闻取胜时间:1851年创办人: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4.美国联合通讯社(美国纽约)由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组而来时间:1856年创办人:纽约市的六家大报特点/与其他三大通讯社的不同之处欧洲通讯社的最初出现,与报业并无直接关系,此外,这些通讯社都是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人企业来创办的。通讯社的历史,实际就是创立者个人奋斗的历史。而纽约新闻联合,一开始就是以报纸之间合作社性质的组织出现的,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不在于营利,而在于为报纸提供消息。第三节 “连环同盟”及其解体(思考题)1870年1月17日到1934年11月1.形成原因:哈

20、瓦斯通讯社,沃尔夫社,路透社和美联社四大通讯社为了争夺新闻采集发布市场,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又与欧美各国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扩张相适应。1870年,竞争告一段落,四大通讯社为了确定自身的新闻市场的垄断范围,达成一项协议,即连环同盟(三社四边协定)。2.内容:把世界划分为四大新闻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有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3.造成后果:四大通讯社不但将各自势力范围内的其他通讯社纳入自己的体系,还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其他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它们这一渠道获得新闻。4.解体原因:连环同盟的签订,虽然缓和了欧

21、洲和美洲四大通讯社的激烈冲突,却没有也不能消除通讯社之间的竞争,尤其是欧洲的三大通讯社,竞争一直没有中断。1907年,美国合众社诞生。这家新的通讯社不受协定的制约,一开始便努力向拉丁美洲、远东及欧洲国家发展。1909年,赫斯特又创立了国际社,该社和合众社一样,向四大通讯社的势力范围进军。在这种形势下,美联社在1914年宣布退出连环同盟,开始向南美及远东地区寻求市场。1943年,各大通讯社在拉脱维亚首府开会,宣布废除过去的一切协定,完全遵循新闻自由的原则,由各通讯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力发展业务,恢复到了自由竞争的时代。第八章 黄色新闻的泛滥第一节 黄色新闻的由来1.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一是来源于英

22、国,1894年,英国的一个颓废派文艺团体创办了黄杂志,有色情意味。1895年,英国作家王尔德因同性恋被捕,身上带有一本黄杂志,于是黄色开始与不名誉,色情联系起来。二是来源于美国,在美国,黄色新闻最早出现于1897年。纽约两大报纸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黄衣少年双胞案:赫斯特为了战胜普利策,以高新挖走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全部人马,还把纽约世界报星期刊赖以成功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的主人公“黄衣少年”也请到了纽约新闻报晚刊上。普利策另请能人为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画“黄衣少年”,并控告赫斯特侵犯版权,新闻报亦不示弱。“黄衣少年”似乎象征着当时流行的耸人听闻的新闻,也代表着世界报和新闻报,于

23、是,“黄色新闻”这个名词流传开。2.黄色新闻的定义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骇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采取种种手法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形式。以黄色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报纸是黄色报纸。3.黄色新闻的特征使用煽动性大标题,红色或黑色的特大字号,充满刺激;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使用种种手段,或捏造新闻,或闭门造车,或冒充科学、奢谈学术,或者干脆自己制造新闻事件。对被压迫和被剥削者,以及竞争中的失败者表示虚伪的同情,还发起社会运动,声明与多数人站在一起。滥用新闻图片。报纸为

24、了追求煽动性,有时不惜伪造和偷窃照片。出版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一些肤浅而又富于刺激性的文字。第二节 黄色新闻浪潮的渊薮美国1.普利策与纽约世界报黄色新闻的开路先锋普利策的报业生涯(思考题)约瑟夫普利策(18471911)匈牙利犹太人家庭1864年,应募到北美从军1868年,西部邮报记者1869年,密苏里州参议员1872年,成为西部邮报合资经营者1878年,购买圣路易斯快邮报,创办圣路易斯邮讯报,成为美国当时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1883年,购买纽约世界报,改组编辑部。2.纽约世界报的成功和普利策成功的原因(思考题)准确的把握读者的特点,并且能娴熟的运用生动的,夸大的,耸人听闻的新闻内

25、容去迎合读者的需要。以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轻松刺激性新闻为佐料重视报纸的质量,着力经营独家新闻,高质量的社论版,鼓吹社会改革增加内容篇幅,压低报价,扩大读者队伍,招揽广告客户大量地采用新闻图片,使用漫画,插画,连环画,图解,素描等,活跃版面最重要的是发起社会运动,如募资建造自由女神像的台座,从而扩大发行重视报纸的推销3. 评价:作为一个报人,普利策有令人称赞的一面,也有为后人所诟病的一面。他通过报纸揭露社会的弊端,发起改革运动,主张对奢侈品和巨额收入征税,惩治贪官污吏等,这是他引人瞩目并且受到尊敬的方面。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黄色新闻大师,煽情主义的高手。4.赫斯特黄色新闻的集大成者(只需了解)威

26、廉伦道夫赫斯特(1863生于美国旧金山)早期生涯:暴发户矿业主家庭。1883年,进入哈佛大学。1884年被退学。在大学时代,赫斯特研究了纽约的各大报纸。在一个假期,他曾当过普利策纽约世界报的见习记者。(与普利策的渊源)与普利策的竞争:不正当竞争/围绕黄衣少年的竞争/世界报星期日刊编辑部人员的争夺策划新闻的高手西思露丝事件/与雷明顿的来往电文/缅因号战舰事件/麦金莱遇刺事件评述赫斯特的报人生涯(思考题)尽管对美国新闻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他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平,把便士报时代以来的煽情主义手法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称他为黄色新闻大王是非常确切的。3.黄色新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思考题)是资本主义发

27、展到高级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新闻商品化以及新闻市场上不受任何限制的恶性竞争所致。无节制的追求高额利润,这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根本法则决定了西方新闻事业连绵不断的产生黄色新闻现象。4.如何评价黄色新闻(思考题)消极意义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宣传,大大的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原则真实性原则。黄色报纸的煽情报道,犯罪新闻,耸人听闻的宣传,特别是不负责任的色情渲染,毒害了人民的心灵,对社会教化产生消极影响。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社会焦点,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压迫剥削进行斗争的意志。

28、积极意义报纸进一步大众化,扩大了读者群,使报刊事业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大众的事业。现代化的表现手法,表现技术创新,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如大量采用图片、多行标题,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版面,增加吸引力。这些手法被现代报纸所承袭。对人性的发掘。第九章 报业垄断化的进程第二节 西方主要国家的垄断报团1.美国垄断报团:斯克里普斯报团,又称斯克里普斯麦克雷报业联合组织,由爱德华斯克里普斯和密尔顿麦克雷创立于1889年。为了供给这些报纸新闻,斯克里普斯于1907年创办了合众社。他的目标是美国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工业城市的工人。美国的赫斯特报团2.英国的北岩勋爵报业帝国(爱尔弗莱特哈

29、姆华士,1905年受封北岩勋爵)北岩勋爵报业帝国的创立者艾尔弗莱特哈姆华士是英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集大成者,1905年受封为北岩勋爵。1896年,哈姆华士创办了成功的大众化报纸每日邮报;1900年,哈姆华士收买星期快报;1903年,又创办每日镜报;1905年,收买观察家报;1908年,哈姆华士又取得了对泰晤士报的控制权;加上其他众多的地方报、杂志,哈姆华士建立起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报业集团。于1922年去世后,他的报团由其弟罗瑟米尔勋爵继续主持,后来逐渐演变为“联合报业公司”。3.英国的比弗布鲁克报团(加拿大人威廉艾特肯)比弗布鲁克报团的创立者威廉艾特肯。1917年受封为比弗布鲁克勋爵。同年,他购

30、进了每日邮报,1918年又控制了伦敦的每日快报,并创办星期日快报。1923年买进标准晚报和数家地方报纸,建立起自己的报团,并成为当时英国六大报团之一。他的报团也追求黄色刺激和耸动性效果。比弗布鲁克有“英国赫斯特”之称。第三节 对报业垄断的结果及其评价(思考题)1.报业垄断的结果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化。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垄断一经出现,又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或一定的范围里消除竞争。舆论为少数垄断报团所控制。由于控制了众多新闻媒介,多种声音为一种声音所取代,言论的多样性有原则为高度一致的思想所打破,垄断报团不仅控制了报纸,还控制了消息传播和社会舆论。垄断寡头控制了报团。垄断报团并非社会舆论的

31、最终操纵者,在报团的背后还有更为强大的经济力量,这种经济力量常常以直接的政治形势表现出来,这就是垄断寡头(大财团)。垄断寡头控制报纸的手段主要有三个: 连锁董事制度 收购新闻媒介公司的股票,掌握新闻媒介公司的所有权 利用广告来影响报纸以及报团的编辑政策、言论倾向。2.对报业垄断的评价负面评价:影响新闻言论观点的多样化损害新闻自由、政治民主垄断价格,质量下降报纸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加剧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肯定性评价在一定的范围内消除竞争,使传媒之间使用骇人听闻煽情主义手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而有利于保持传媒的水准,使传媒能够对各种信息、意见作平衡的报道。报纸所有权的集中,是新闻媒介企业的经济实力

32、更为雄厚,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方面能够使报社更易于更新技术设备,培训教育人才,扩张消息搜集网络。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组织、管理和生产的合理化以及由较小单位自行支配中央资金的办法”带来更高的效益。用户可以得到更多的新闻。垄断报团的老板认为,只有垄断性的新闻媒介,才是经济上能独立,政治上能抵制政府各种实力集团干预的自由报业。折中主义评价:报业垄断的规模越大,一个城市只剩下一家报纸,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是件坏事。一个报业垄断公司和一家报纸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垄断公司的性质,取决于它们的老板,社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抱有何种目的,如何经营报纸事业。由垄断报团控制的报纸,有些属于世界上优秀的报

33、纸之列,报格较高,内容严肃,态度客观,立场公正,有些平平庸庸,报格低下,充满刺激,因此不能以偏概全。从新闻历史的角度来看,报业垄断、所有权的集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思考题:1.报业垄断的危害有哪些它表现为对新闻自由的危害。新闻自由要求新闻来源多样化,而垄断则使新闻出自一家。(负面评价可作参考)第十章 广播时代的开始1.广播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没有纸张,不用油墨,没有距离的报纸快速及时高性价比跨越政治与自然地理界限高度的想象力生动性,电波与语言的结合听众的适时参与2.意大利科学家卡格列莫马可尼1896年末,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的实验。1899年,成功的实现了把一份电报从英国

34、传到了法国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一份电报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海岸电台的设置与海难救助(“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3.“无线电之父”李德福雷斯特1907年,开始以语言和音乐做实验性广播1916年,利用自己在纽约的实验电台广播了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数,这是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新闻广播。4.广播事业的初步发展和大发展美国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开始正式广播。这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该台首次广播的内容,就是关于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KDKA的成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美国三大广播公司: 1926年,全国广播公司

35、(NBC)有红色广播网和蓝色广播网 1927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1942年,美国广播公司(ABC)由NBC的蓝色广播网改组而成俄国 1902年,俄国莫斯科第一座无线电发射机安装成功,该电台名为“十月电台”。 1992年9月,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广播电台。英国1922年底,英国邮政大臣在下院宣布,政府将允许创立经常播出节目的广播电台,伦敦刘家主要的电器制造商集资创立了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即“旧BBC”,为民营广播公司。1926年,收听委员会建议英国政府出资收买旧BBC的股份,建立代表国家的广播电台。1927年元旦,改组后的英国广播公司即新BBC正式在皇家特许

36、下成立。为公营垄断广播事业。新旧BBC的异同: 同:不播广告,靠出售收音机的附加费和征收收听执照费维持运营异:旧BBC为私人企业,政府虽向它颁发营业执照,但对它没有直接的控制权,只能起间接的监督作用;新BBC几乎完全受政府控制。战时BBC归属于英国情报署(宣传部),对外广播在战时得到加强,丘吉尔的声音就是通过BBC传播。法国1922年2月,法国邮电部正式成立了巴黎广播电台,通过艾弗尔铁塔播出节目,它标志着法国广播事业的开始1923年,法国制定广播法,宣布广播为国家所有,私人无权设立广播电台,广播事业开始纳入政府直接控制的范围。日本日本广播协会(NHK)成立于1926年,前身是1924年成立的“

37、中央放送局”1928年11月,NHK着手建立“全国广播网”1931年4月,东京第二广播部开始播音1935年6月,NHK开始对外广播5.几种不同的广播事业体制的确立(思考题)特许垄断制 以英国,日本为代表 直接对国会负责,保证节目良好,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播广告,不受政府的直接管辖 广播电台不是私人企业,而是公营独占事业 经费来自试听执照和附加费,在本国范围内的垄断经营权民有民营制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依据新闻自由的原则,允许人们自由经营,公平竞争电台都属私人所有,向民间开放。广告费是基本经费来源,高度激烈的商业竞争根据1927年通过的电台法,频道为公共财产国有国营制 以苏联、纳粹德国为代表 国家所

38、有制,广播电台为国家财产,为政府所控制电台是国家财产垄断,有国家的财产保障不播广告,不收执照费,没有竞争 其从业人员为领取国家薪水的政府官员公私合营制 盛行于二战前的欧洲大陆(波兰、芬兰、奥地利、捷克) 重大特点是政府与私人联合投资创办广播事业,但由政府控股 投资上的绝对优势,保证了政府对广播事业的掌握,也保证了政府对广播言论,社会舆论的控制。公私并营制 首先是实行于法国,然后日本、英国、意大利 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广播事业:国营电台和私营电台,两者各自独立 国营广播事业由政府或国会领导,不播送广告,其运营靠征收收听执照费来维持,其目的在于保证广播节目的优良水准 私营电台则遵循自由企业的经济规律

39、,追求直接利润,利润主要为广告收入,只要遵守法律,政府便无权干涉优点:互补性强,私营广播重娱乐,公营重教育和节目的水准第十四章 电视时代1.电视的发明1925年,英国发明家约翰贝尔德发明电视机,并在1926年完成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因此贝尔德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11月2日起向公共播出黑白电视节目,一般认为这是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开始。2.早期的电视事业1942年6月,美国创立了第一家商业电视台1945年5月7日,苏联率先恢复播放电视节目。6月,英国BBC也恢复播映,并开始征收电视执照费1950年,法国恢复电视播映1951年,日本NHK

40、开始试播电视节目,两年后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的第一座电视台。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同年,意大利广播公司的电视台正式播放节目。英国独立电视公司成立。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3.四种电视事业的体制(思考题)P262民有民营制是传统的所谓最自由的一种电视制度。在这种体制下,电视事业向民间开放,允许民间自由经营、自由转让。除负责频道的分配、秩序的维持外,政府对于电视传播不加任何干预。电视台以赢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广告收入。施行这类体制的国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美国电视属于民有民营类型,以私营商营方式为主。美国电视体制有三大支柱:联邦传播委员会(

41、FCC);全国电视台及全国电视网,ABC、NBC、CBS占大比例;广告客户及广告代理商。美国电视事业的特点,也是其他民有民营类型国家所共有的:第一,电视事业的高度商业化;第二,高效率的自由竞争;第三,不接受政府的直接控制;第四,电视台(网)在一定的程度上受法律条规的约束,只能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同时也实行自主的道德制约,实行道德自律。第五,电视事业的高度垄断。 1967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公共电视法案,建立公共广播公司,该公司不属于政府,是非营利性的。公商并营型这是西方国家电视体制的一个主要类型。它承认电视可以由人民以商业方式经营,但为了使电视达到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服务民主政治与提高高尚娱乐之

42、三大目标,又主张电视事业应以公营为主,以商营为辅。因而在这类国家,公营电视与私营电视同时并存、相互竞争。这种电视制度的典型代表为日本、加拿大和1955年后的英国。英国国会终于在1954年7月通过电视法案,准许成立商业性的“独立电视公司”(ITA),以便与BBC在电视方面展开竞争。1955年,独立电视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播放节目,从而打破了BBC一统天下的局面。奉行公商并营制的发展中国家,商业电视亦利用低级娱乐节目与公营电视竞争,公营电视亦面临着与BBC同样的威胁。在公商并营体制的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商业电视保持品味?如何使公营电视保持公众?如何使公商两类电视系统免于恶性竞争? 公有公营

43、型它主张电视不应用于商业目的,而应完全服务于社会公益。因而这类国家是不允许商业电视台存在的。同时,电视台的经营管理、业务政策与节目内容,须接受全体国民之代表的监督和管理。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主要有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瑞士等。国有国营型盛行于社会主义世界。在奉行这种体制的国家,电视台、电波频道被视为国家财产,电视从业人员是国家干部,电视台是执政党、政府重要的宣传机构,并被置于执政党的严格管理之下。同时,在这些国家,由于公有制的原因,创办私营电视无异于天方夜谭。后来建立这一体制的国家也逐渐增加,中国、东欧诸国、蒙古、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国有国营体

44、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电视传播与政府、执政党高度一致。在实行这一体制的国家,电视与报纸、广播一道,被看成是执政党、政府的宣传工具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党和政府的工具,电视传播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绝对不能唱反腔。为了履行这种几乎是纯政治的使命,电视传播的节目内容大多严肃,不播或很少播广告,没有刺激、煽情、黄色、暴力的题材,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公营电台电视台近似。国有国营的利弊: 利:一是国有国营电视台的节目品味高、严肃,很少或根本没有刺激性内容; 二是电视传播配合政治运动、经济建设的展开,使电视媒介的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其他类型的电视台难以望其项背的。弊:其一,由

45、于电视系统的单一性,全国只有隶属于党和政府的一个电视系统;其二,党委、政府对电视传播的管理过于严格,使电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其三,过分重视政治宣传与政治功能,忽略了电视媒介的其他功能;其四,由于内容过分严肃,缺少轻松娱乐的题材,使普通的电视观众难以接近,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视的社会作用。思考题:1. NHK与日本商业电视台有哪些区别首先,商业电视台播出广告,广告收入为其基本收入来源;其次,商业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中,娱乐性题材占有大部分的比例,新闻节目占的比例则较少;最后,商业电视台是私人企业,其经营目的是赚钱。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电视事业美国的电视事业美国三大电视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全国广播公司(N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