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2815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盛世清北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介绍北京交通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 、治学严谨,具有优良的学风和雄厚的学科实力,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机电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最早的机械专业 始建于1958年,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调整等历史沿革。2000年,为了适应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成立了现在的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今天的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汇聚了一批机电工程领域优秀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17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31人,副教授53人,高级工程师14人,

2、博士生导师38名,硕士生导师9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4人,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市、部级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2人。目前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检测与控制工程系、动力与控制工程系,机车车辆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及工程素质培训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拥有1个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结构强度检测实验室

3、;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在适度增加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目前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2个硕士学位点和1个全日制专业学位,在校博士研究生112人、硕士研究生382人和工程硕士研究生180人。每年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铁路机车车辆)、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动力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5个专业(方向)招收本科生,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98人。通过“211工程”、“985创新平台”的建设,学院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年来,学院一贯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

4、引导探索”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始终纳入学院工作的首等要务去抓。结合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机械设计”被评为国家级双语课程,“动车组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级教学团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工程训练”三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学院学生在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曾先后获得全国CCTV机器人大赛优秀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一等奖、首都高校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近5年来,学院完成科研经费2亿余元,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 2项、“863计划”项目16项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7项,铁道部科技项目28项,北京市科委项目22项,其他省部委项目28项,横向科研项目近600项;发表论文SCI检索156篇、EI检索190篇,授权专利65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11项。学院广泛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比利时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密切合作关系,每年互派师生进行交流,签订了“4+1”、“2+2”等多种学生培养模式。当前,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学院将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6、专业是将机械制造理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以制造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等内容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具体涉及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装备与制造系统、制造过程的监测与诊断、质量控制与管理等多个领域。本专业依托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快速成型机、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教学型柔性制造系统、多种国际著名商业化软件等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培养本领域高层次的科研开发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数控理论与技术、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现代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应用、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学

7、生具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过程与系统、数控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以现代机电产品的设计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对象,以培养机电产品制造业高层次工程设计人员和机械工程学科领域高水平科研人员为教学目标,为提高机电产品的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本专业特色在于传统的机械科学基础理论与现代的电子、控制、信息、新材料等新兴学科之间的交叉集成,包括与人工智能科学交叉的设计方法学,与计算机、电子控制学科等交叉的机器人学,与控制科学交叉的现代传动系统,与磁性材料学交叉的

8、磁性液体技术,与纳米技术结合的摩擦学等。本专业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高技术项目、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各类企业合作项目。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高等机构学、机器人学、有限元技术、优化设计、摩擦学、现代设计理论、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应用等。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强调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具备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科研工作。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工程与先进设计理论、机器人学、现代传动与控制技术、机电液磁一体化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精密制造与摩擦学。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

9、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属发展活跃的机电结合的学科领域。该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培养学生具有较坚实的机电理论基础、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近5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横向课题等100余项,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现代控制工程、工

10、程测试与信号分析、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系统、Matlab混合编程与实践、计算机控制与实时仿真、电液控制系统、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智能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机械故障诊断学等。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运载工具控制工程、传感与测控技术、流体传动及控制、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是工学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本学科点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以铁路及城市轨道机车车辆的设计、制造和控制技术等研究为特色,以培养本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开展本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人员为目标。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研究工作条件好,承担着大量国家铁道部及大型国企的科研

11、项目,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本专业注重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机械强度理论与方法、车辆系统动力学、强度与振动测试技术、可靠性工程、结构优化设计、轮轨接触理论、列车牵引与制动等。本专业结合实际、跟踪学科发展,设置的研究方向包括:车辆强度理论与系统可靠性、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辆数字化开发与系统集成技术、结构优化设计、车辆振动噪声与控制技术。材料学本专业以材料组成和结构、工艺方法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等研究为主要特色,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及材料开发与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培养本领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开展本学

12、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为目标。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师资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10余项发明专利。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材料学原理、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实验技术、功能材料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材料加工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2金属及其复合材料;3特殊功能材料;4材料强韧化与性能评价

13、。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等研究为主要特色,以培养本领域具有开拓精神和国际化特点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开展本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为目标。本专业研究基础雄厚、具有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师资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自然基金、省部级、国际合作等研究课题。共发表了百余高水平学术篇论,获得了10余项发明专利。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材料加工原理、现代凝固技术与理论、塑性与流变成型原理与技术、材料加工模拟与仿真、高等材料性能学、模具材料与模具设计、先进材料加工技术、材料表面工程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材料加工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

14、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半固态成型技术与理论;2.材料先进加工技术与理论;3材料复合与新材料加工技术;4.材料加工模拟与仿真;5.材料表面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以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发动机与汽车电子控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新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等研究为特色,以培养本领域高层次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本专业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十五”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本专业的科研背景为研究生在

15、学习阶段即从事本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内燃机学、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内燃机排放与控制、发动机电子控制、清洁汽车动力技术、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领域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高新技术公司等,从事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工程热物理专业以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开展本学科前沿科学问题研

16、究为目标,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铁道部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同时承担了大量的横向科研课题,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获得了多项省部科学技术奖,取得了相当数量科研成果。本学科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9位,形成了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的导师队伍。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热力学原理、传热传质分析、换热器理论与分析,计算流体力学实践、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化学反应动力学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

17、识,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效节能理论与技术、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工业过程与设备传热与传质、燃料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位点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2003年批准为硕士点。本学科是一门工程技术很强的学科,重视技术开发与理论相结合,特别强调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相结合,使成果不仅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该学位点以现代测试理论、控制理论、电子学、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和计量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机电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专业拥

18、有雄厚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大量横向课题等。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现代控制工程、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控制与实时仿真、智能仪器设计、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系统、Matlab混合编程与实践、电液控制系统、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现代检测技术、虚拟仪器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电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智能化测控技术、仪表智能化技术。“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在2008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名全国第6名。本专业以轨道

19、交通运行安全工程、安全经济与安全行为、交通运输安全技术与管理为三大主研方向,以培养本领域高层次研究人员、开展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为目标。本专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与多家相关的、轨道交通实际生产和运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现代控制理论、模型与算法、工效学、智能系统与控制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故障诊断技术、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可靠性工程、有限元理论及工程应用、安全工程学、交通安全系统工程等。通过

20、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技术及工程”领域内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以载运工具为主要应用对象,主要进行载运工具运用过程中的安全与控制、检测与监测、节能与环境保护,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的研究。以培养本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开展本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为目标。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高等流体力学、材料学原理、材料加工原理、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现代控制工程、可靠性工程、现代车辆工程、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工程材料失效分析、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机械故障诊

21、断学、高等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载运工具运用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载运工具安全与检测控制技术、载运工具运用管理、节能与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载运工具新材料运用技术。环境工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以大气污染与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等研究为特色,以培养本领域高层次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本专业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研究工作条件和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十五”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环境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大气污染控制原理、环境影响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废弃物工程学、环境工程地质学、交通环境工程和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理论和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