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一、工作基础(一)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工作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基础扎实学校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注重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育人功能,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推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逐步构建了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务实创新,早入计划。2002年,学校实行课外创新学分制度,首次把创新活动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纳入学生毕业及学位要求,规定每位学生必须获得不低于6个课外创新学分方准予毕业。2009年,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强化学生的创业知识教育与创业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了2007年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立项目,系统资助。学校积极探索并建立
3、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了省、校、学院、企业多方位的创新创业计划资助体系,从2004年至今,学校投入到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共计750万元。2003年,学校成立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中心,并启动“校级科技创新项目计划”,至今共资助各类项目共计1900余项,资助金额达250万元。2009年,积极组织我校学生申报“广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共有250项获批准立项,受资助金额200万元。2011年,学校与合生珠江集团合作,建立“合生珠江大学生科
4、技创新计划基金”,资助各类科技创新项目30项,资助金额25万元;每年资助15名学生赴国外参加科技创新训练一个月,资助42万元。此外,各学院以设立专项经费和联系社会资助等方式,支持“院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选拔优秀,重点培育。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优秀生培养计划。2008年1月,学校实施优秀本科生“红满堂计划”,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拔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进行重点培养,实施5年以来共培育800多名优秀本科学生,资助“红满堂计划”创新项目研究金额达160万元。2008年下半年,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领域,设立经济管理类、植物科学类、动物科学类三个类型的“丁颖实验班”,通
5、过选拔、个性化培养、小班授课,高水平教师指导等方式,培养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秀,研究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拔尖创新人才。“丁颖实验班”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将2012年继续扩大“丁颖实验班”的开班规模与范围。我校资环学院“红满堂计划”的学生独自在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了影响因子达3.16的学术论文。规范课程,建立体系。我校自2005年起即设立就业创业指导选修课,2009年成立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并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必修课,成为广东省第一所正式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程的本科院校;规定全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6个学分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块,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学
6、分、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1.5学分、创业教育0.5学分等课程构成3学分的课堂教学;学科竞赛、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职业资格考证、工程创新训练、素质教育名师讲座、创业活动等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合计3学分。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编写了我校创新创业训练的教材大学生“全程化”职业指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校注重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重视教师的选拔与培训。近3年来,教学队伍共158人次外出培训学习和进行各类职业资格认证,累计投入总金额达50万元。至今,教师队伍中获国家高
7、级职业指导师11人,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认证35人,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25人,国际劳工组织KAB创业教育讲师10人。(二)具有较为完善的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平台学校现有31个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管理规范、资源共享、使用高效的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校级18个),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8个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有面积为 257.53 公顷的增城教学科研基地、1个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中心、17个院级实验教学平台(每个实验教学平台下设“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建有各类等校内教学实习基地17个,400余个质量较高、相
8、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与四洲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与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已初步建成4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此同时,学校正在加大力度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农事训练中心和管理训练中心等三大基础技能训练中心,届时将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更广、更优质的平台。(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成效显著政策保障,激励创新。2010至2011年期间,为推进本科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效,学校重新修订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及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办法等相关管理和激励制度,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来,20
9、06年至2010年期间,学校共奖励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741项,奖励金额达120余万元(见下表)。20062010年国家、省级各类竞赛学生获奖及奖励情况统计表年 度获国家级项目(项)获省部级项目(项)奖励学生金额(元)奖励指导教师金额(元)2006446674002022020072311915920047160200841160247680714562009521152332506740420105812324685073744合 计178563954380279984获奖共计:741项共计奖励:1234364元以赛促学,营造氛围。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以“挑战杯”竞赛为
10、龙头,举办“IT文化节”、“模拟金融市场”、“ERP沙盘比赛”、“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桥梁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大赛,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创新热情,营造“以赛促学”的氛围,不断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举办“丁颖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丁颖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遴选出优秀项目进行立项,进行重点培育并推荐参加省和国家的“挑战杯”竞赛。依托社团,走进社区。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学科优势,鼓励成立学生科技联合会、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创业协会等学生社团,推动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发挥社团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跨学科交流。另一方面,学校注重学生社区的辐射作用,在各学生宿舍
11、区设立学生社区创新创业服务站,邀请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轮流值班,为广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创新、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咨询或指导。成果显著,影响日增。学校积极鼓励与支持数学建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通过承办广东省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省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假期“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几年来,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日益增多,在国内外各类重要赛事中屡次获奖。2008年至今,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作品)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102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一等奖1
12、项,银奖5项;共有741个项目在国家、省部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二、指导思想与计划思路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的思路,坚持育人为本,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载体,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教育、实训、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思路。一是结合“本科教学工程”的总体要求,以
13、“方案规划、课程引领、规范管理、导师指导、平台支撑、政策激励”为工作方针,按照分项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块设置及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以推进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实施个性化培养为主线,以实施项目为载体,突出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组建三大基础训练中心为契机,打造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中心、基础训练中心、院级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健全管理制度与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创新创业导师制,推进“早进实验室、早参加科研团队、早参加科
14、研训练”的“三早”实践育人模式;五是以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实施“农、科、教”一体化,强化校政、校企、校社、校内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构建面向广、条件好、全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三、计划目标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为总体目标,依据我校的学科优势、学科产业体系和现有工作基础与经验,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进一步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意识和创
15、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构建相对完整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2012年度预期目标:从学校当年40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遴选出100项优秀项目作为国家级“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创新训练项目60项,创业训练项目35项,创业实践项目5项;二是对创业实践项目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创业实践项目进入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和模拟企业运行。三是召开1场全校性的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大会。2013年度预期目标:一是从学校当年40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遴选出100项优秀项目作为国家级“训
16、练计划”项目,其中,创新训练项目60项,创业训练项目32项,创业实践项目经一年的实践可达8项;二是对创业实践项目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创业实践项目进入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和模拟企业运行。三是召开1场全校性的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大会。2014年度预期目标:一是从学校当年40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遴选出100项优秀项目作为国家级“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创新训练项目60项,创业训练项目30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二是对创业实践项目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创业实践项目进入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
17、试验和模拟企业运行。三是召开1场全校性的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大会。2015年度预期目标:一是从学校当年40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遴选出100项优秀项目作为国家级“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创新训练项目60项,创业训练项目30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二是对创业实践项目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创业实践项目进入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和模拟企业运行。三是召开1场全校性的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大会。四、计划内容(一)计划项目设计项目数规模。学校每年遴选出400项校级,原则当年400项中遴选出10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十二五”期间合计国
18、家级项目数500项。以每项5人计算,每年均有2500多名学生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工作。科类分布。结合学校情况,学校将设理工类与文科类两大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力求覆盖全校理、工、农、文、经、管、法、史、哲等10个学科大类,覆盖全校各专业、年级、班级,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人人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人人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年度分布。每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出400个项目作为下一年国家级项目的培育项目,每年保证有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60项、创业训练项目30-35项、创业实践项目510项,具体的项目数将依据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项目的资金规模。经费来源包
19、括教育部专项拨款、学校专项资金、社会、企业、个人等资助或捐赠的经费,“十二五”期间用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经费总额达1264万元,其中学校配套经费达632万元。.企业参与程度。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农业院校,长期以来,与政府、企业、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切实做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将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和学校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作用,从资金、场地、指导教师、项目设计等方面吸引企业参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是企业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资金,资助我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二是由企业提供适量的实
20、践训练场所,学校安排学生参与企业运营实践;三是学校定期邀请企业人士为全校学生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讲座,参与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四是聘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在企业中建立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二)计划实施与管理1、计划组织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设备处、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工作,并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各单位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办公室的协调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21、。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关规定的拟定、计划项目的立项审批、学分管理、经费管理、监督项目的运作与日常管理、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等。学生处、团委:负责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科技处:负责协助学生申报成果专利,举办科技论坛。财务处:负责编制配套经费预算,监督项目经费使。人事处:负责制定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办法,教师工作量认定。设备处、资产经营公司:协助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平台开放的相关工作。项目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由我校部分教学委员会委员组成。负责项目的审定、评审验收以及参与相关政策措施的修订等。学院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体,各学院成立“
2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细则的制订,组织实施本学院学生的项目申报、项目的初选、导师配备、各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监控、项目进展情况追踪、业务指导、联系企业等工作,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顺利实施。2、工作实施措施(1)明确项目申报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
23、团队一般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每年上半年开放申请一次,经过个人申请、高级职称教师推荐、学院审核、学校审批后予以立项资助。(2)确定项目类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一是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方法选择、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二是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24、三是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成果为基础,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3)制定项目评审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评审工作由教务处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按照有关评审办法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必要时应组织现场答辩。评审论证后报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立项,由教务处负责登记备案,学生外与校团委配合,并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4)明确项目实施办法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审批立项通知发布后,项目主持人需认真填写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同书,依托校内各
25、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校内企业等平台条件,制订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有效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5)实施中期检查制度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学校将组织中期检查,并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6)明确结题验收办法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由“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委员会成员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7)
26、制定项目变更办法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变更研究内容、项目成员、调整结题时间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3、管理办法简介学校将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管理办法全文分为总则、领导机构与分工、组织实施与管理、资金管理、成果奖励和附则。明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重要性与意义,明确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项目立项、检查与验收规则、管理事项及详细的实施办法,制定详细的资金管理办法和使用途径,设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等。(三)计划实施监控与改进机制1
27、、监控机制一是加强立项监控。对项目选题、项目研究方案与思路和项目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严格把关,对指导教师、参与学生、项目选题、遴选过程及经费分配的监控。二是加强中期检查。每半年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必要时进行不定期抽查。中期检查时项目组须提交中期进度报告书。学校组织专家审核进度报告书,提出相关意见。对不按时提交中期进度报告书或项目无明显进展者,学校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或停止项目运行。三是加强结题监控。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撰写项目结题验收书,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与项目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等材料一并提交。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定。四是加强跟踪反馈。建立在校
28、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2、改进机制及时收集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及跟踪反馈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学校项目评审与检查人员、项目指导教师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协助学生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与办法。五、保障机制(一)校内外的保障条件1、经费保证2003年,学校设立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每年划拨专款80万元用于资助大学生科技活动;2008年实施“红满堂计划”并拔专项经费40万元用于资助优秀本
29、科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各学院依据学校的相关文件设立院级科技创新研究专项资金。长期以来,学校对国家级或省级项目均能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按比例进行经费配套,并积极通过与政府、企业、社会合作拓展经费渠道用于资助我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初步形成了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学院等部门共同构成的多渠道、多途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体系和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为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学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助资金就达750万元。2、场地充足学校现有31个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校级18个),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8个农业部专业性(
30、区域性)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有面积为 257.53 公顷的增城教学科研基地、1个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中心、17个院级实验教学平台(每个实验教学平台下设“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各类等校内教学实习基地17个,400余个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与四洲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已初步建成4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初步建成了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中心、三大基础技能训练中心、院级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可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
31、划提供优质的平台。依据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各级重点实验室、公共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心、“三大”基础技能训练中心、院级实验教学平台均面向全校本科生免费开放,优先为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大学生提供科研用地和创业实践场所,并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与指导。3、指导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900多人,教授、副教授9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千百十工程”人才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教育
32、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209人,硕士生导师715人。教师队伍中获得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11人,获国家职业指导师中级资格 35人,获KAB大学生创业教师资格证的10人。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学校每年从学校师资队伍、企业优秀人士和社会成功人士中遴选一支由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学名师、教授、副教授、企业优秀人士、创业成功者等组成的高素质、高水平、治学严谨、责任心强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库。导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二)配套政策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一贯重视大学生的创
33、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2年学校开始实行课外创新学分制度,首次把创新活动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每位学生必须获得不低于6个课外创新学分方准予毕业。2009年,率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6学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就业与创业教育环节,强化学生的创业知识教育与创业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012年,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对2012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深化,将原来分散的第二课堂活动整合为包括科研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科技竞赛、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调查与实践等六个方面的完整计划
34、,并以学分的形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2、完善课程设置依据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我校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与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是注重经济管理技能培养,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企业经管与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等系列经济管理类课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管理能力;二是以工程训练中心、农事训练中心、经济管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为契机,面向专业的学生设置专业类训练项目,面向其他非专业学生设置普及型的训练项目;三是
35、开设了创业素质训练与商业计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系列课程,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四是按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15%、理工农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设置,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3、健全激励机制为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先后制定课外创新学分的实施细则、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优秀本科生“红满堂计划”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办法、 “丁颖实验班”实施办法、大学生科技竞赛
36、奖励办法、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华南农业大学教职工奖励暂行办法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提出了“对通过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认定创新学分,并在学年综合测评中进行加分;对阶段性成果突出的,根据学生申请经可认定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并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方面给与政策倾斜”、“项目完成后,担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按每一个项目15学时计”、“对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论文的,给予一级期刊的每篇奖励1000元、二级期刊的每篇奖励500元、其他期刊的每篇奖励300元”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相关要求。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将研究制定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修订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办法、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华南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教师参与指导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