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2920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复习范围(20122013第一学期)题型和分值名词解释题5*3、判断15*1、计算题2*8、作图分析题2*8、简答题4*6、论述题1*14重要内容(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1、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内容、政策主张及评价2、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内容、政策主张及评价3、提供曲线、贸易条件4、要素禀赋理论相关概念、内容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假设及内容6、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7、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8、贸易保护的依据9、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内容、政策主张、评价10、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11、战略性贸易理论、管理贸易理论的内容和基本特点12、产品生命

2、周期理论的内容和特点13、进口关税的种类,内容,实际运用14、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内容,实际运用15、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16、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主要的区别17、WTO的机构,职能和基本原则18、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19、关税同盟理论20、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理论、征收反倾销税的基本条件及中国现实分析21、欧美国家限制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基本原因、影响、评论22、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概念2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24、自主性交易、调节性交易25、汇率的表示方法和种类26、外汇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27、外汇交易28、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及评价29、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内容及评价30、马歇

3、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31、弹性分析法的内容及评价32、吸收分析法的内容及评价33、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基本内容34、金本位制的内容和铸币平价35、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逆差的自动调节及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3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其崩溃图形分析1、成本不变/递增下的贸易基础/利益分析2、不同偏好下的贸易基础/利益分析3、分工所得和交易所得4、H - O理论下的贸易基础/利益分析5、小国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6、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7、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8、小型开放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计算题比较优势理论,H - O理论,有效保护率,套汇,套利,国民收入决定以下章节不考:14.3 4.45.4

4、 5.57.38.3 8.4 8.5910.312.41315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内容(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内容、政策主张及评价1、内容:如果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国更有效率(或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或具有绝对劣势),那么,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部分产品而获得利益。该理论强调只有自由贸易才能更好地增加一国的财富。2、评价:(1)斯密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为生产领域,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2)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5、的观点,虽然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开创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先河 ;(4)绝对优势理论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对国际贸易中的一小部分做出解释,说明的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内容、政策主张及评价1、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和Y);(2)模型中采用劳动价值论,商品的相对价值仅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3)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在不同的行业中自由流动,而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4)生产成本不变,即当产量发生变化时产品的生产成本不

6、会发生变化;(5)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给定的;(6)两国进行自由贸易,运输成本为零;(7)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8)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政府对于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干预。2、内容: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效率较低,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仍有可能存在互利贸易: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就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该理论的核心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3、评价:(1)贡献: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后来出现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大都

7、可以视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各国可以普遍遵循的参与国际贸易的依据;从历史上看,比较优势理论对推动英国走向自由贸易起了巨大的作用。(2)局限:比较优势理论上也存在不足之处。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和政策上的争议主要在于比较优势理论只是静态的分析而不是动态的分析。三、提供曲线、贸易条件1、提供曲线(offer curves):有时也称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s),反映一国为进口其需要的某一产品而愿意出口的另一商品的数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提供曲线也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2、贸易条件: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

8、两国进行贸易时商品的交换比率。四、要素禀赋理论相关概念、内容1、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在生产某种商品的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2、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又称为要素禀赋,是用来衡量一国所拥有资源情况,即改过要素禀赋水平的指标。3、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 theory),也称为H - O理论,主要是考察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一国应当出口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和廉价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在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生产要素的产品。五、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假设及内容

9、1、假设:(1)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与Y)和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2)两国在产品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这样两国同一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3)两国对同一产品的需求偏好相同,这样就可以用同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两国的消费偏好,排除了因需求偏好差异引致贸易可能;(4)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也就是说,在两国进行贸易以后,两国仍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只是此时国内两种产品的生产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5)两国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指两国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具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6)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7)两国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每一国的进口总额都

10、刚好等于其出口总额,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8)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国内各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任何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障碍;(10)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11)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若产品X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B国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也同样。2、内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国际分工与贸易会导致贸易各国同质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3、要素价格没有均等的原因:(1)大量垄断和寡头出口企业的存在打破了国家间完全竞争的假设;(2)受自然

11、和技术条件的约束,运输成本对贸易有阻碍作用。各个国家参加国际贸易的产品并不是该国全部产品,而是部分产业的部分产品,并没有实现完全分工;(3)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破坏了“自由贸易”的假定;(4)现实中各国家在技术上的差异根本无法满足“生产技术相同”的假定。六、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1、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二战后,美国显然是资本丰裕型国家,按照H - O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却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H - O模型预期的结果相反。他的研究结论被称为“

12、里昂惕夫之谜”。2、解释:(1)统计误差说(2)人力资本要素说(3)研究与发展要素说(4)信息要素说(5)贸易保护说(6)要素密集度颠倒七、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1、主要观点: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多寡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因此,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2、政策主张:(1)严格管制金银货币(2)实行对外贸易垄断,独占殖民地贸易与航运(3)限制进口(4)促进出口(5)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本国幼弱工业八、贸易保护的依据1、经济方面的观点:(1)保护就业论(2)维护公平竞争论(3)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论(4)改善贸易条件论(5)改善国际

13、收支论(6)利润转移论(7)纠正市场失灵论2、非经济方面的观点:(1)保障国家安全论(2)维护社会公平论(3)保护国民身体健康九、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内容、政策主张、评价1、内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其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的利益,而以所谓增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2)自由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通过对外贸易增进财富,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它鼓吹狭隘的个人利益,抹杀国家利益,认为个人利益与国家

14、利益总是一致的。(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2、政策主张:(1)保护对象: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受到国外强有力竞争威胁的有前途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部门要特别注意保护;对于奢侈品,只要征很低的关税;对机械设备及国内不能提供的原料应免税或低税进口;(2)保护时间:保护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在这个期限内仍然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政府就不应该继续保护;(3)保护手段:以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为主要手段。3、评价:(1)李斯特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贸易保护理论,对德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使德国迅速跃为世界强国,同时也为全世界落后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提供了

15、重要理论依据。它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抗衡的学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了积极作用;(2)保护贸易政策只是落后国家跃居先进工业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3)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为多数落后国家所采用,但是成功的国家寥寥无几。这其中原因很多,过度保护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进行适度保护,即保护的范围要适度、保护的标准要适度、保护的时间要适度。十、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1、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类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产品。2、产业内贸易的性质取决于各国要素禀赋的相似程度,国家之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产业内贸易比重就越高。其次,

16、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的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即规模报酬递增所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家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另外,某些历史性偶然因素也是形成国际劳动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一、战略性贸易理论、管理贸易理论的内容和基本特点1、战略性贸易理论(strategic trade theory)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观点包括两个部分:(1)如果一国政府能保证本国公司相对于外国公司获得先发优势,它对本国企业的扶植就可能提高本国的收入,因此,政府应采取补贴的方法对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兴行业给予支持;(2)如果政府对本国某一行业的干预能帮助国内企业克服已获得先发优

17、势的外国公司设置的市场进入障碍,政府则应进行干预。2、管理贸易理论(managing trade theory)(1)内容:管理贸易理论又称管理贸易政策,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其因此被称为“不完全的自由贸易”或“不断被装饰的保护贸易”。(2)基本特点:以立法形式使贸易管理法律化、制度化;在不放弃多边协调的同时,更多地采用单边管理、双边协调;管理措施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行政部门拥有越来越大的裁量权;跨国公司在管理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十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和特点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18、 life cycle),指一工业产品从完成试制、投放到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淘汰出市场为止的全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产品生命周期说认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转移和扩散就像波浪一样向前传递和推进,反复经历三个阶段。(1)产品创新阶段。由于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和巨额资本投入,但产品技术、性能不稳定,工艺流程尚需改进,价格比较昂贵,只在创新国生产和消费。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特征和生产过程正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生产成本小,成本较高,不存在国际贸易。(2)产品成熟阶段。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产品性能逐步稳定,价格有所下降,开始出现国外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的原因,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和产

19、品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其他发达国家。此时,创新国处于垄断地位,而其他发达国家在进口产品的同时通过模仿生产该产品以满足本国需求。产品呈现资金密集型特征。同时,根据弗农的论述,由于国际技术(专利和许可)市场是无效率和不完全的,在新产品的情形中给备选的国外厂商发放许可证就是次等的选择。因引入新产品而拥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会试图通过实行价格歧视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3)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达到高度标准化使其生产过程容易普及推广被其他国家仿制生产,并且促使劳动熟练程度成为生产成本构成的重要因素。产品的要素特征转为劳动密集型,拥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将成为这个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这将造成生产的重新布局,

20、导致创新国这种产品的生产优势逐步消失,从出口激增转向出口减少同时需求持续增加,直到从该商品的出口国慢慢转化为进口国,先从发达国家进口,最后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十三、进口关税的种类,内容,实际运用1、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政府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2、关税的种类(1)按征收对象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2)按征收目的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3)按贸易待遇等级分为普通税、最惠税、普惠税、特惠税、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差价税3、关税征收标准: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选择税4、关税征收依据:海关税则、税则目录、海关税则的种类十四、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内

21、容,实际运用非关税的主要形式:1、进口限额2、进口许可证制3、自愿出口限制4、歧视性政府采购5、进出口的国家垄断6、最低限价和禁止出口7、外汇管制8、进口押金制9、海关壁垒10、技术性贸易壁垒十五、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略)十六、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主要的区别1、WTO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临时性的;2、从管辖范围来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管辖货物贸易;而WTO还大量涉及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并增加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调整的范围更加广泛;3、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原GATT体制相比,速度更快,更具权威性;4、WTO拥有的是“成员”,GATT拥有的是“缔约方”。十七、WTO

22、的机构,职能和基本原则1、机构:部长级会议、总领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秘书处和总干事2、职能:(1)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2)组织多边贸易谈判(3)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3、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2)互惠原则(对等原则)(3)关税保护与关税减让原则(4)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5)透明度原则(6)公平贸易原则(7)市场准入原则(8)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9)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政策原则十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按照组织形式和经济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1)优惠贸易安排(特惠贸易协定)(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

23、济一体化2、按参加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1)部门经济一体化(2)全盘经济一体化3、按参加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1)水平经济一体化(2)垂直经济一体化十九、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具有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1、静态效应:在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对区域内国家贸易、经济发展及物质福利的影响。(1)贸易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成立关税同盟后,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的产品,被生产成本最低的成员国的出口产品所取代。贸易转移效应:成立关税同盟后,某成员国原先从低成本非成员国进口的某些产品,被生产成本较高的成员国的出口产品所取代。贸易扩大效应:成立关

24、税同盟后,关税取消使成员国商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导致进出口量增加。(2)其他静态利益减少行政开支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走私提高经济地位,增强谈判能力2、动态效应(1)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转移,市场的扩大可以使成员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2)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会加剧竞争,专业化分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使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3)为了应付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必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4)集团歧视性的对外政策会吸引外资大量流入以突破贸易壁垒;(5)市场的扩大、竞争的加剧和投资的增加,必然导致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从而推动

25、技术进步。二十、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理论、征收反倾销税的基本条件及中国现实分析1、倾销就是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贸易内的行动。(1)偶然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指销售旺季已过或转产,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库存或过剩商品。(2)掠夺性倾销(predatory dumping)指为了侵占和垄断特定市场,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以便打垮竞争对手,在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3)长期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指企业一贯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倾销商品,这是因为企业有规模经济,边际成本递减。2、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y)是

26、对实行倾销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征收反倾销税的基本条件是:倾销存在;倾销对国内工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严重损害是倾销所致。3、外国频繁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1)国外原因金融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反倾销手段的合法性的滥用;欧美等国将贸易摩擦政治化,作为打击中国崛起的手段;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国内原因我国出口增长太快,对既有的国际市场格局冲击太大;出口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我国企业不积极应诉,助长国外反倾销气焰;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限制在少数国家。二十一、欧美国家限制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基本原因、影响、评论

27、要点:1、欧美国家纺织业失去比较优势,但是有很多人就业。(防止本国人口失业)2、中国入世协议对我国纺织行业进行设限。3、我国服装出口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二十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概念1、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BOP)是人们对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间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过程中所发生的收支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的反映和概括。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标准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错误和遗漏项目。二十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1)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对一国国际收支有重要

28、影响,经济周期呈现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性特征;(2)收入性因素。它是指受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的国际收支的失衡。(3)货币性因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成为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4)结构性因素。由于国内生产结构的调整难以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成为结构性失衡;(5)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这是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汇率的变动风险所带来的失衡。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在西方国家,国际收支均衡作为对外经济的目标,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国内经济目标具有同

29、等重要的地位。(1)如果出现综合差额赤字,会产生本币对外价格向下浮动的压力,而一国进行干预,就会耗费国际储备,引起本国货币供应的减少,影响本国生产和就业,进而影响对外金融实力,降低国家信用;(2)反之,长期的巨额盈余就会带来国际储备的增加,造成货币供应增加,引发通货膨胀,还可能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3)因此,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二十四、自主性交易、调节性交易1、国际经济交易分为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和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or compensatory transaction)。(1)自主性交易是指

30、那些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主性交易。(2)调节性交易是指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各项目发生缺口时,为补偿这个缺口而需要进行的交易,如短期资本移动、黄金、外汇储备的变动等。二十五、汇率的表示方法和种类1、汇率的表示方法:(1)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一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2)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的数量。2、汇率的种类:汇率(exchange rate)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31、,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1)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2)按制定汇率的方法划分,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3)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4)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5)按银行外汇付汇方式划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6)按对外汇管理的宽严区分,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二十六、外汇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1、外汇市场的功能:转移功能、信贷功能、套期保值和投机功能2、外汇市场的参与者:(1)进出口商及其他外汇供求者(2)外汇银行(3)外汇经纪人(4)中央银行二十七、外汇交易1、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

32、易2、套汇(1)两角套汇(2)三角套汇(3)多角套汇3、外汇期货交易4、外汇期权交易5、套利、非抛补套利和抛补套利6、套期保值和投机二十八、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及评价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货币的价格取决于它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由两国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比率决定。购买力比率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进一步说,汇率变动的原因在于购买力的变动,二购买力变动的原因又在于物价的变动。这样,汇率的最终变动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动的比率。购买力平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2、评价:(1)合理性解释了长期汇率变动的原因;引入了通货膨胀因素;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有参考意义;该

33、理论把物价水平与汇率相联系,这对讨论一国汇率政策与发展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不足理论基础存在错误;将汇率变动的原因完全归咎于购买力的变化,忽视了其他因素;该理论的运用有严格的限制和一定的困难;该理论的推论“一价定律”没有现实基础。二十九、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内容及评价1、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内容: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综合了传统的汇率理论和货币主义的分析方法,把汇率水平看成是由货币供求和经济实体等因素诱发的资产调节与资产评价过程所共同决定的。它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各国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使一国居民既可持有本国货币和各种证券作为资产,又可持有外国的各种资产。一旦利率、货币供给量以

34、及居民愿意持有的资产种类等发生变化,居民原有的资产组合就会失衡,进而引起各国资产之间的替换,促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间的资产替换和资本流动,又势必会影响外汇供求,导致汇率的变动。2、评价:(1)合理性一方面承认经常项目失衡对汇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承认货币市场失衡对汇率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汇率理论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中的片面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提出的假定,与其他汇率理论中的假定相比,更加贴近现实,具有较大的普遍性。(2)不足在论述经常项目失衡对汇率的影响时,只注意到资产组合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而忽略了商品和劳务流量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而商品市场的不平衡才是决定中长期汇率走势的关键;它

35、只考虑目前的汇率水平对金融资产实际收益产生的影响,而未考虑汇率将来的变动也会对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就它现有的形式来说,资产组合平衡理论仍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成体系的汇率理论,来全面、一致地解释金融和商品市场的长期与短期行为;实践性较差,因为有关居民持有的财富数量及构成的资料是有限的和不容易取得的。三十、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1、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1)前提假定:两国国内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不变且充分就业;两国初始国际收支是平衡的;没有资本流动;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

36、大;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贸易对象国不进行报复,即不采取同样的货币贬值行动。(2)具体表述:如果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时,一国货币的自然贬值或者法定贬值能够改善其国际收支;当时,贬值对国际收支没有影响;当时,贬值反而会恶化国际收支。(3)作用机制:一国货币贬值后,从出口商品来看,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根据供需法则,出口增加。当出口数量增加抵消出口价格下降有余时,则出口总值增加,其增加的程度取决于国外的需求弹性;国外的需求弹性越高,出口总值增加越多。而从进口商品来看,贬值后以本币表示价格上升,进口数量减少,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总值随之下降。综合起来

37、,货币贬值后,出口总值增加,进口总值减少,从而国际收支得以改善。2、J曲线效应一国货币贬值后,其国际收支先恶化再改善的趋势,称作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也就是说,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会显现。三十一、弹性分析法的内容及评价1、内容: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是指根据进出口需求弹性来分析如何利用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其核心思想是一国本币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及其对该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这一分析方法先由马歇尔提出,勒纳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后来,琼罗宾逊加以系统化,加上哈勃格等人所作的一些局部改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国际收支的弹性分

38、析法。2、评价:(1)贡献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对于贬值是否能够改善一国国际收支问题给出了清楚明确的答案,澄清了经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对国际收支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2)局限性弹性分析法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局部均衡分析法基础之上,仅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的变化会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产生的的影响;弹性分析法的弹性值难以估算;弹性分析法忽视了预期的作用;M - L条件关于贸易收支初期是平衡的假定业不符合实际情况。三十二、吸收分析法的内容及评价1、吸收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无非就是改变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

39、olicies)与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ies),或者同时改变两者。(1)支出增减政策主要通过支出水平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总水平,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支出转换政策主要通过支出方向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内部结构,主要调节总需求内部外国商品和劳务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比例,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2、评价:(1)理论意义吸收分析法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把国际收支当作宏观变量,运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从总收入与总支出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来解释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吸收分析法使得国际收支和整个宏观经济

40、联系起来,超越了弹性方法机械的相对价格关系。从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而言,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之上的,它采用的是一般均衡的方法。(2)局限吸收分析法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吸收分析法忽视了资本流动;吸收分析法忽略了相对价格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吸收分析法的理论分析中没有明确回答在收入、吸收和国际收支之间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只是人为的认为收入、吸收是自变量,国际收支是因变量。三十三、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基本内容1、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

41、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2、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1)各国汇率制度: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依据、比价的市场波动界限、调整幅度;(2)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和国际结算原则;(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供应方式;(4)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和有关管理工作;(5)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包括逆差和顺差国所承担的责任。3、国际货币体系按照汇率制度划分,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按照储备资产的形式(货币本位的形式)可以分为金本位制、信用货币本位制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金汇兑本位制。三十四、金本位制的内容和铸币平价1、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

42、币制度。金本位制的三种形式是: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2、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政府规定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的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两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来决定,即铸币平价(mint parity)。实际汇率则是以铸币平价为中心,根据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上下波动,但波动幅度被自动限制在黄金输送点以内。(黄金输送点是金本位制下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的总称)三十五、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逆差的自动调节及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1、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逆差的自动调节:金本位制下国家的货币供给由黄金或黄金为基础的纸币构成,当一国

43、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供给下降,相应地引起逆差国的国内物价下跌。物价的下跌提高了逆差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出口同时抑制了进口,直到国际收支逆差被消除。2、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1)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2)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均衡;(3)金本位制的规则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遭到了破坏。三十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其崩溃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1)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

44、制度;(2)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外汇与黄金并列,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资产的主要部分;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除黄金和美元外,各国的国际储备还包括少量的可兑换货币和特别提款权。(4)国际收支的调节各国国际收支的暂时不平衡由各国用官方储备或向货币基金组织借款等方式消除,根本性不平衡则采取调整汇率的方式平衡。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和不断爆发的美元危机。(2)根本原因:从该体系的制度设计来看,制度设计缺陷导致了“特里芬两难”这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使得该体系在流

45、动性、调节能力和可靠性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图形分析(括号内为对应的图形在课本上的页码)一、成本不变/递增下的贸易基础/利益分析(课本P23)二、不同偏好下的贸易基础/利益分析(课本P24)三、分工所得和交易所得(课本P24)四、H - O理论下的贸易基础/利益分析(课本P37、P38)五、小国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课本P109)六、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课本P120)七、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课本P122)八、小型开放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课本P244)计算题(例)一、比较优势理论1、已知:生产每单位X产品需投入1单位劳动力、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产品需投入2单位劳动力、1

46、单位资本.又知,在发生国际贸易前,A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3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两国将会如何分工.解:A国:, B国:, 所以, 根据比较成本理论,A国应生产并出口Y,B国应生产并出口X.二、H - O理论2、已知:生产每单位X产品需投入1单位劳动力、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产品需投入2单位劳动力、1单位资本.又知,在发生国际贸易前,A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3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用H - O理论分析两国将会如何分工.解: 所以,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A国: B国: 所以,A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