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030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体育课程建设- 继承传统 开拓进取 为祖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一、前言 清华大学提出了“到 2011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清华大学的体育工作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适时地迈出自己的步伐,既继承几十年积淀和延续下来的优良的体育传统,又循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思维定式和价值观的变化而融进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得充盈清华园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化作清华人自觉的体育锻炼行为,将优良体育传统发扬光大。 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及生长发育的总体状况,结合清华大学生源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围绕着培养合格人才标准中的身心素质目标,清华大学责无

2、旁贷的要在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做出表率。现在的高中生能否进入大学,主要取决于智育?高考分数,体质与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是升学的局外之事,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状况不能令人满意,而且,越是高分,体质与健康状况越是差强人意(清华等高校 8998年连续十年对当年新生入学体能测试的结果已经表明了高分数、低体能的状况)。大学要培养国家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人才的身心健康应该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学校应该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然而,在我国不只是中小学,高等教育同样存在着误区,那就是忽视体育在育人过程中的独特功能,进而造成了我国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相当的比例,常见病和多发病

3、比率高,保健能力、体育能力、健康知识皆相当贫乏,甚至诸如英年早逝的悲剧也时有发生,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飨缘陀诠似骄倜龋鸷涠闹泄卮宓厍斗肿铀劳瞿炅涞牡鞑榻峁妓得鞔笱逵挥邢笃渌笛颇茄寡芤嬷丈怼娑哉庵智榭觯魑旖逃撸欢枷朊魅罚奶逵逃匦氲玫秸呱系谋奶逯视虢】担前煅晒敕竦募煅槌叨取? 多少年来,清华的学校领导通晓健康与成才的关系,遂成为体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清华崇尚体育之风及优良的体育传统是在办学者的重视与推动甚至亲自运作之下,才形成、延续和发展的,它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清华九十余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理念之中。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它的质量和水平代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水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一

4、直把体育教学和课程建设放在首位,抓教学管理、抓教学质量、抓教书育人。清华的体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严谨、科学和实效的机制,居于国内高校较普遍公认的领先地位。体育课程教学与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接轨,力争使清华体育课程成为育人效果好、学生受益大并确实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进而对国内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权威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清华大学体育课属于公共基础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运作模式。近几年,在体系、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大一男生体育基础课,在 1992年被授予学校一类课程

5、,并在1995年、1998年和2001年三次通过复评。2001年为祖国培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体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1999年秋季学期开始,体育课以必修的形式贯穿学生本科全过程 。 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为载体,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宜的培养和激励,达成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通过体育的迁移价值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生存教育和与人融洽相处教育于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其达到基本目

6、标或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 发展目标 运动参与方面 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锻炼习惯和意识,能编制个人锻炼计划,有一定体育欣赏能力 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 运动技能方面 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科学锻炼,提高运动能力,能简单处置常见的运动损伤 主动提高运动水平,在某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 身体健康方面 能简单测试和评价健康状况,掌握有效锻炼方法,养成健康习惯,合理选择营养食品,身体健康 能选择适宜运动的环境,全面发展体能,具有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心理健康方面 能自觉通过体育锻炼改善

7、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体验运动的乐趣 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方面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加学校体育的组织工作 四、体育课程体系与模式 1、大一男生 秋季学期:分层次教学 A班、B1班专项课(以篮、排、足球为主)。 B班、C班基础课(篮球、跳绳、长跑、素质) 春季学期:分层次教学 A班、B1、B2、B3班专项课(篮球、排球、手球、棒球、健美、武术等为主)。 B4C班基础课(短跑、长拳、排球、素质练习等) 2、大一女生 秋季学期:长跑、健美操、跳绳、素质练习 春季学期:初级剑、排球、素

8、质练习 大一年级体育教学方略: A班:专项课。辅以身体素质练习,体育健康理论教学,通过较开放的、有效的手段,把这些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培养成为体育活动的骨干和学生体育协会的骨干。(部分B班教学方略同A班) C班:以田径、篮球为主,辅以较大比重的素质练习,提高体育能力;辅以体育健康理论,提高体育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力求建立锻炼习惯。(部分B班教学方略同A班) 大一年级要突出长跑练习, 60的学生参加十月份国际马拉松赛的5公里和10公里跑。 大一女生:教学方略与男生相同,但要进一步体现出耐心、激励和细致三方面,针对性要强。适合女生的身心特点。 3、大二年级:按项目和窗口,采取分层次教学,进入专项学习。

9、 大二年级的教学方略:以有身体接触、对抗较激烈、运动量大、运动技术表现较粗犷的运动项目为主,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注重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保健理论。 大二女生教学方略与男生基本相同,注重女生特点和锻炼习惯的培养。 4、大三、大四年级: 按项目和窗口,采取分层次教学。突破年级界线,部分课程实行男、女生合班上课。 少量休闲、娱乐类课程专门对大四学生设立。 少量体能要求较高的课程,亦对大一 A班、B班开放。 大三、大四年级的教学方略: 在施用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法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学相长。教学的组织要注重灵活化、快乐化、民主化和竞赛化,组织形式不仅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服务,而且要

10、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学习和练习。在教学上,教师主要表现在组织、启发和鼓励三个方面;学生则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采取根据技术和体能分班的原则,尝试打破年级的界线,既发挥教师的专项素养和技能,又符合因材施教的对学生最适宜的培养方法。 5、健康理论教学方略: 对大一和大二学生进行 16学时的健康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常识性的、科学的提高和养护身心健康的知识。 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开设健康理论、体育欣赏和体育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以提高体育课的学科质量。并在学生目前呈现出体育内涵和外延。 6、体育医疗保健课教学方略: 为大一、大二、

11、大三、大四年级患慢性病及重病手术恢复期的学生开设此课。促使学生通过体育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增强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清华大学设立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分类 分 类 内 容 体育知识理论类 体育欣赏、人体健康概述、自我诊断与保健,运动处方、运动伤病及预防和治疗,运动与营养。科学体育锻炼原则及方法,运动技能分析及心理健康。 技能训练类 散手、武术(器械)套路、中国式摔跤、定向越野、跆拳道、空手道、防身术、健美、击剑、攀岩、柔道、剑道、艺术体操、形体、健美操、短兵、铁人三项 竞技类 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棒球、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跳水、毽球、藤球、沙滩排球、水球、赛艇、橄榄球、野外生

12、存技能 素质类 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协调、平衡、综合练习、腰腹练习、弹跳练习 休闲?槔掷? 体育舞蹈、飞镖、街舞、射箭、射击、台球、形体、健美操、花样轮滑、速度轮滑、保龄球、沙狐球、舍宾、瑜珈 体育医疗? 气功、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等适宜活动 竞赛与社会 参加校级竞赛,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参加世界奥林匹克日活动,参加远足活动,参加体育协会活动 五、体育课程教学理念 1、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形成有目标、有组织和有效果的课内外一体化的育人机制。 3、成为缓解学习压力、调整焦虑状态、促进人际交往和团队精神形成的有效手段。 4、注重学生的兴趣及学习动机的引导,因材施教

13、,分层次教学。 5、突破以往年级专项授课形式,开创专项分级授课的形式。 6、形成新的考评方式和方法。 7、贯彻“亚技术”的理念,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乐趣,愉悦身心,促进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 8、尽量多开设条件允许,学生喜爱,与社会体育结合的新兴运动项目的课程。 9、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理论知识。增加和拓展体育课程的学科含量。 10、通过体育课使学生参与体育、热爱体育、融入体育、享受体育。 六、教学体系与模式的理论支撑 1、社会转型时期,教学对象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发生变化。 2、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各方面?夹纬捎胫嗍视男碌挠嘶坪头椒? 3、体育课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已呈呆板、单调和过于强

14、制等有悖于教育规律的状况,教学效益较低下。 4、评价机制的强制性和功利性成为学生参与体育的主要动机,易产生逆反心理。 5、教育体制和机制影响学生,使之不知“体育”,体能差,当学生直面体育课时便形成较沉重的心理负担。必须扭转和改变学生的心态。 6、面对大学生(成年人),教师过于“捆绑”,学生被动接受,难以调动主观能动性。 7、体育给予学生应是快乐、欢愉和成功的体验及面对挫折,磨炼意志的全方位的情感体验和教育。 8、大学年级不同,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层次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体能和运动技术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在限定总学分的情况下,打破年级界线,实行按项目分级教学,则针对性更强,认同感更强,教学质量更

15、好。 9、大学体育课程要源于中学,高于中学,具体体现于体系、内容和方法上。 10、我校体育教学条件(场馆)和资源(教学经费)的改善。 七、体育教学体系与模式的基点 新教学模式力求达到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成和构筑清华体育教学的特色。因此,新教学的模式的基点应落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社会转型、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新机遇等大气候的影响,教学对象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意识等都在变化。体育教学“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将不能达成学校体育的目标和功能。因此,我们要明确: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力求发展、争取大发展。一方面要坚决取消那些陈旧过时的、

16、脱离实际(学生不喜欢、不认同、健身效益差和有悖于终身体育)的课程和课程内容。设置内容新颖、符合实际、学生欢迎、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确立的课程,同时,能够展现出清华大学的师资优势、场地器材优势、教育理念的优势和体育传统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汲取传统教学中的成功部分,特别是要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为师之道。 2、处理好满足学生兴趣和促进身心发展的关系 新教学模式必须要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体育运动的感召力为出发点。判断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体育课应该强调满足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动机之源。凡是学生喜欢的、我们有条件或创造条件(投入不多)能够开设的、健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我们都要开设。但是,从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来讲,教育的核心一直是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