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与《大学》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183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子与《大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曾子与《大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曾子与《大学》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曾子与《大学》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曾子与《大学》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子与《大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子与《大学》 .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平邑县/url)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子与大学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曾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当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曾子深得孔子仁义爱民政治思想之真谛,这从曾子的大学可以得以证明。曾子在宋之前並无显名,史记对曾子的记述仅三十几个字,並有谬误

2、之处。唐朝更不看好曾子,在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中,曾子排名笫十四。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以孔子为先圣。唐玄宗二十七年,追卦孔子为文宣王。其七十二子分赠公、侯、伯爵。颜囬赠兖公,曾子在林放后为郕chng伯。在孔子的弟子中,孔子最看好的是颜囬,颜回被赠兖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被孔子向世人宣布开除其学籍的冉求,是个为统治者敛财高手,却被唐玄宗赠为侯爵。被赠侯爵者九人,冉求排名第四。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唐朝最髙统者要的是能为其搜括民脂民膏的人物,唐朝的文化名人留下的文字记录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石濠吏、卖炭翁、 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名句都说明唐朝对老百姓的

3、压榨是何等的残酷。其实,唐朝为了拢络读书的文化人,给他们的生活是很优裕的。杜甫当时可算是最“穷困潦倒” 的文人,在其生命最后时刻的耒阳船上,也还有歌妓侍候。所以他们留下的文字,应该是当时社会的写照,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我们回到曾子的问题上,曾子为什么不遭统治者待见?那一定是他留下的文字,让统治者看了不爽。曾子留下的文字不多,就弘扬孔子政治思想的大学十章。大学这篇文字对膀腿奉承的文人们来说,无法对其做手脚,偷樑换柱不行,变更内容更不行。大学看似一篇弘扬孔子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全文十章,反复强调。但是,万事必有其始。孔子是修身养性的楷模,以爱齐家,用仁德治国,这在论语中都可以看到。平

4、天下;让天下老百姓幸福、自由、和谐地生活,现代版论语中也能找到一些,但不全面。我说的现代版论语,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论语。它是被人偷樑换柱,做过大手脚而流传下耒的,所以我们在读现在的论语时,会发现不少孔子说话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论语八佾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语宪问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一百八十度的逥转。对春秋时期的政治人物之好坏,孔子是有评价的 。如孔子评价臧文仲:“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让小老婆织席贩卖,孔子认为是轻视卑微的人,属于不仁的范筹。对轻视地位卑微的小老婆的人孔子都将其归类于不仁,孔子会轻视女同胞吗?),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5、左传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对与自己不同道,但能仁义爱民的,如子产,孔子也是褒扬有加,这在左丘明的左传中都可以看到。唯独对管仲,正面的、反面的孔子都不与置评。同时,孟子对齐桓公、晋文公的所谓功业都用“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予以否定。更说明当年孟子读过的论语,与现代版论语,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要不然齐宣王拿出现代版“论语”,与孟子对质,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一个极力弘扬孔子想思的孟子吗?这说明后来人对论语是做了很大手脚的。将孔子说过的话,彙编成冊,这个工程也只有曾子能信任。第一,曾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一生的经历事迹,曾子都了然于心。孔子讲学,没有教科书,只能口传心受。但孔子的

6、一些重要语言,弟子们还是会将其记在竹(木)简上。曾子只要将师兄们的这些“笔记” 收集起来,甄选、分门别类即可。第二,曾子一生象孔子一样,不做官,以教书先生自娱。曾子不但深得孔子仁义政治思想之甄谛,而且是孔子仁义政治思想坚定的、不折不扣的继承者、弘扬者。曾子彙编论语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在孔子的众多尚存的弟子中,无有能出其右者。古代文字由于是写或刻在竹木片上,再用绳子编成卷,这样不法分子做手脚很方便。它不喜欢的便从卷中将其竹木片抽出,再塞进写刻有其它内容的竹木片,以欺瞒后世。曾子大学十章,秉承孔子仁义爱民、重民轻君的政治思想,反复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用大学二字作标题,这是后人之行为。

7、孔子、曾子办私学,没有小学、大学之分。所以曾子这篇文章,不是后人所理解的;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当然,就后世的环境,这样的解译也没有什么大过。但曾子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针对特定群估或特定个体的,这从第九章可以得出结论。曾子在第一章虽然说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样的话,但曾子强调了天子的楷模作用。第九章就说得更直白了:“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这里的“一家”, 指的是第一家庭。第一家庭的成员个个都是仁义礼让、公正廉明、爱民敬民的楷摸。试想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各级办事人员谁敢不仁不义,腐败堕落?反过来,第一家庭成员中只要有一个人贪

8、戾,一国之人都会受到不良影。身边做官的投其所好,官员们自己也好贪戾,层层如此,形成一个贪腐集团。社会风气恶烈,流氓地痞相得益彰,老百姓要承受多重欺压,这个国家能长久吗?而这种情形,在历史上是重复上演。所以孔子说:“下之事上也,不从其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心有甚者矣。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礼记锱衣”孔子这段话,既训导国君“上”、 又告诫为官者“下”: 为官者不是听从国君命令的跟班,而是要监督国君的行为。国君喜好的东西,为官者必有更甚者会投其所好。所以国君的爱憎,不能不谨填,因为你是老百姓的表率。

9、孔子举例说:夏禹即位才三年,人民就具备了“仁”的道德,这难道是与生具来的吗?这是受夏禹高尚德仁的影响所至。所以,国君一家仁德,下面的官员受其影响及表率的功力,也会争先恐后地行德仁。鉴于此,国君要彰明心志、导正社会教育、施行仁义德政,爱民如子,老百姓也会尽心行仁义以让国君愉悦了。应该说,曾子之大学正是秉持孔子这一爱民精神而立文。从上面孔子的一段话我们应该肯定,曾子在汇编论语时,应该将孔子的这段话归至其论语中的。但是很可惜,这段话被人从论语中抽了出来,被后来作礼记拾起。还好,要是当时将其烧毁了,我们就看不到孔子说的这段话了。当然,从论语抽出来的不仅仅是上面这话。礼记中的锱衣篇全是孔子论述君臣之为人

10、,君臣关係,君臣民关係的政治类话题,应该归类在论语为政中。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为政篇,大多与政事无关。读完现代版论语,孔子是个说话前后矛盾的人,或者说孔子是一个两面人,而这正是不良知识份子们所需要的。而不良知识份子又多是最髙统治者所依重的,他们投最髙统治者所好,无情地鱼肉百姓。然后将这种腐朽的行为归究于孔子,对老百姓说,这都是孔子教这样干的。不良知识份子这种行为,是一箭多雕;既讨好了主子,又隐弊了自己,还压服老百姓,罪归孔子。最终让老百姓乖乖地听他们的话,去反对孔子,这便是不良知识份子的险恶用心。我们有句俗语“上樑不正下樑歪。”这几个字从物理学观点看,它表达的意思是错误的;建造房子重要的是夯实基础,下樑不正何其上樑之正?但从人事学观点看,则恰如其份;细想一家之长贪慕享受,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爱这个,踏那个,这个家庭能和睦相处吗?家事如国事,国长如家长。曾子反复強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机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