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3219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文采亲子教育笔记.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文采博士亲子教育摘录世界上最伤害人的两个场所: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家庭。让孩子成为一个人,安全感的来源,妈妈很重要!(妈妈要情绪稳定、温和)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价值感自信心的来源,爸爸很重要!(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且爸爸只要简单说两句,效果就会好。且在孩子16岁前一定要做,过了16岁就很难。)切记:父母关系和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内容提纲:1. 父母的功能2. 孩子的情绪管理3. 孩子的气质/行为发生偏差如何纠正一个人的人格(personality)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天生气质和后天培养。从一个孩子来说,整体人格中组成的两个最重要部分:生出来就有一套气质,而后天培养(18岁前)最

2、主要是来自父母的。目前心里学400多种治疗方法都发现父母在孩子培养人格过程中起了最大作用。跟着天生气质,我有这样的父母,我是如何反应,如何面对,将形成我们的性格。我无法选择我的父母,终于我有机会当一个父母了,我现在可以选择:我想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父母。一个人是要做怎样的父母是可以选择的。萨提亚是一个敞开的概念(open system),即使以前我不会,今天我知道了,所有的可能性可以重新展开。在此时此刻开始做个崭新的父母。改变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后天培养的家里,最重要的两个人是父母。如果夫妻关系有问题,对孩子最基本的影响是:1. 影响孩子对亲密感的拿捏男人女人相处,他们是怎样相处的,孩子看得最多最

3、深的就是父母。我们看别人表明好,但你并不知道他们是否真好。而我们在家里看得比较清楚且真实。如果两个人意见不同,如何处理,如何沟通?两个人高兴时如何?他们如何互相说话,互相应对,互相生活?如果夫妻关系好,孩子就能发展出对人的兴趣,不怕陌生,能够亲密。否则亲密感会有两个问题:a) 一是对人会过渡黏,(令人窒息,不自由感,被控制);b) 或者会更多疏离(原来男女人相处这么危险,那我远离人)。人际关系拿捏的度很难被告知,是孩子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父母关系不好,孩子跟着天生气质不同,影响会有所不同,但多少都会有影响。2. 影响孩子的责任感a) 成为太负责任的人,即“拯救者”b) 或是不负责任的人,父母关

4、系这么难,我也无能为力,我把我的感官关掉,听不见就好。对人很不敏感。学会不敏感,不要被家里的情绪影响到。唯一的方法是把我的感官关掉。我会把我的部分做好,但对他人无动于衷天下的孩子都想要做一件事情,想要救爸爸妈妈的关系(爸爸很生气,我可以做些什么让爸爸不要那么生气)。看爸爸妈妈是否给孩子机会来改善父母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在他的影响下情绪有所缓和,孩子从中就学会了“讨好”,通过讨好改善父母关系。他会错误认为在父母关系中他是有责任的(在对父母关系好的过程)。孩子会非常有责任感,但不懂得如何划界线。夫妻关系越糟糕,孩子越要做拯救者。爸爸妈妈养成孩子“拯救者”的功能(被拯救的人是弱的)。当这个“拯救者”的

5、人生出孩子后,他就会不由自主做孩子的“拯救者”,而孩子刚出生是比较弱的,就会更强化他父(母)做“拯救者”的想法,于是“拯救者”的孩子会变得更弱。如果“拯救者”的孩子天生气质是很强的,他就会反叛“拯救者”父母,彼此关系也会变得很恶劣。如果你一直拯救某个人,那个人一方面会感激你,另一方面会恨/讨厌你。他在别人面前可能不需要被拯救,但在你面前,永远是弱者,永远需要被你拯救。父母一定要信任孩子,让他放手去做。否则孩子长大后会很弱。对父母很依赖的同时,又对父母很生气。而对于那些不管爸爸妈妈关系的孩子,表面上看这个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其实孩子心底有内疚。孩子内在里也看不起自己,有自我批判在里面。3. 影

6、响孩子的安全感。a) 孩子安全感的一部分是来自父母关系。b) 如果孩子没有安全感,i. 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情绪ii. 这样的孩子会想方法找安全感-孩子会不自觉地学会各种各样控制人的方法。(当一个喜欢控制他人,就是安全感不够的体现。控制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哭,大喊大叫,一直生病,或是发生意外)我们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营养1. 生理营养2. 心理营养滋润生命需要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生命如同种子,如果种子要长的好,需要吸收阳光,水分,空气。开花结果,绽放生命。至于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取决于生命的本身。人也一样,人所展现的生命力取决于生理、心理营养。孩子充满活力,且快乐的,负责任的,学习的(小时

7、候孩子没有做好某事,会想办法如何做好)。生命的本能就算碰到困难,依然会挣扎着长出来(例如:石头压了某个植物,那个植物就会从不同的方向长出来)。看植物就知道,人也一样,且人较之于植物,有更大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生命力不够,就是因为营养不够。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都不缺失生理营养。生命会推动孩子自然成长,三个月孩子开始“翻身”,六个月开始学会“坐”,八九个月的孩子通常开始“爬”。孩子按照他能够的去做,去成长。当时父母唯一需要的就是提供给孩子足够的生理营养,并不需要画蛇添足地教孩子如何翻身、如何坐、如何爬 。其实父母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提供孩子足够的生理营养即可。父母也不要常常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去比较,

8、怎么我们到了三个月还不会翻身啊?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身体会推动孩子去完成这些动作的。孩子的心理也一样,生命不需要你教孩子如何快乐,如何负责任等,孩子都会的,我们唯一要给孩子的是足够的心理营养。1. 0-3个月,孩子需要两个心理营养:a) 无条件的接纳婴儿很脆弱,除了一个小生命的存在,一无所有。这个婴儿未来是否会孝顺父母,是否聪明,是否健康,我们都不知道。婴儿不会叫人,一小时半要吃一次,刚生出来的孩子没有半样东西让父母快乐,反而是让全家都精疲力竭。而且他的要求还很多,当“我”害怕时,你会来抱我;当“我”饿了时,你要给我吃;事实是当你看到小婴儿吃时,你就很快乐;当你看到孩子的便便很正常时,你就

9、很快乐。你单单因为孩子存在本身就很开心,那时孩子就知道自己是被家人无条件的接纳。b) 生命中第一位(No.1 in life)在孩子出生的头三个月,妈妈分泌“苯体安”。如同身体上妈妈会自动分泌母乳提供孩子生理营养;荷尔蒙提供妈妈“苯体安”照顾孩子的心理营养,让妈妈做到能够无条件接纳,并将孩子放在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位。如果妈妈因为情绪有问题,分泌的荷尔蒙要去照顾妈妈的情绪,无法产生“苯体安”,孩子就会去找他的“重要他人”,那个能对他“无条件接纳”,并将他放在生命中第一位的“重要他人”。如果孩子没有找到他的重要他人,他会用他的一生去寻找,否则整个人都不安心,不稳定。如同你渴了三天,你会不断找水,满脑

10、袋想的都是水。当你终于看到一瓶水,哪怕它是肮脏的水,你从理智上明明也知道那是脏水,可是你可能还是会把它喝下去,因为太匮乏,太渴求。孩子可能会碰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坏人,但这个坏人愿意做孩子的“重要他人”,那么这个孩子明知道他是坏人,也会和他在一起。避免之道:我们父母本身提供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心理营养对孩子来说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否则可能我们就不能阻止孩子在11-12岁时,和一个流氓谈恋爱。你就算把嘴说破也没用。你举例呈证,也没用。因为那个人可以无条件接纳他。而这正是孩子渴求的,于是孩子就会不顾一切。如果后来孩子出现问题,变得非常不理性,你要重头做起,补功课,给予孩子无条件接纳,将

11、孩子视为生命中第一位2. 4个月-3岁,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孩子需要安全感是为了分离。为什么孩子需要分离?孩子此阶段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又能够和别人“以情相惜”的一个人。孩子刚存在时并非是一个人,是和妈妈“共生”,和妈妈一起“共生”九个月零二十天。生出来的那天必需要和妈妈分离(剪断脐带),那是生理上的分离,是看得见的。事实上心理上的分离也是真正存在的,但那部分就很难。孩子的“安全感”和两点有关:a) 孩子觉得父母关系是安全的,稳定的,不会分开的(孩子的世界就是爸爸妈妈,如果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关系不稳定,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世界可能要裂开,孩子会始终处于恐惧中)

12、;b) 来自妈妈情绪的稳定(妈妈可以生气,但对于孩子来说,害怕的是“不可预测性”,害怕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你生气,孩子觉得妈妈很捉摸不定)。其实如果妈妈不开心的时候,妈妈只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林老师不开心,她会告诉孩子:“我今天有些不开心,和你们没有关系,你们给妈妈一点时间,妈妈要静一静。”当孩子觉得自己安全了,自然而然就会和妈妈分离,因为孩子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孩子是分以下四个阶段来分离:i. 4-10个月:孩子开始和母亲亲密又疏远。孩子会自己爬爬爬,爬去另外一个地方,如果你什么也不做,过一会儿孩子又会回来。这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在一个安全范围里自由探索。当孩子回来,在你旁边转,或是让你抱抱,

13、其实那时孩子就来吸收心理营养的。等你满足他抱他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孩子就开始挣扎,你就放他下去。给孩子空间,这样的孩子就愿意亲近人。对陌生的人、事、物有很多兴趣。爸爸妈妈不要跟着孩子,孩子爬到哪里跟到哪里。最不好的是孩子不要抱,我们偏要抱;孩子要抱,我们不抱。我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时间、心情去做事情,而非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做。ii. 10-16个月:孩子开始学习走路,开始冒险。孩子开始走路,对孩子来说发现一个新世界。如果有足够安全感,孩子就会去冒险。同时孩子开始发展出睡前仪式。对孩子来说,睡觉也是一种分离,所以父母可以给孩子唱歌、讲故事等。养成孩子有勇气面对新的东西,面对挫折的心理。iii. 16个月

14、-两岁半:孩子寻求独立。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Horrible two”孩子的独立性开始变强。孩子会和妈妈闹别扭,他想要成为独立的一个人。此时需要孩子和重要他人的共同努力。这个时候孩子最喜欢讲的就是“不要”。他要自己做。但是他又不会做,且偏要做。本身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觉得孩子和他不亲,妈妈会控制孩子,孩子挣扎很大,但一定是孩子会输。如果孩子没有办法发展这部分,孩子就会有分离的焦虑。正常的孩子会觉得分离很难过,但还是走得过去的。但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每一次面对分离(搬家,失恋等)时,孩子就会觉得失落,情绪不好,甚至不好到要活不下去的地步。iv. 2岁半到3岁:孩子成功分离,我和妈妈是不同的两个人,这时

15、候发展出一个稳定的自我。孩子有了“我”的心理上的感受和认知。且知道就算妈妈不在是不要紧的,因为妈妈的爱还在。当有了稳定的自我时,我就能够和其他人有一个适当的人际关系。五大关系中的一个是“与人连接”。家庭要做的是:爸爸妈妈关系稳定,妈妈尽量处理好自己的情绪。v. 4-5岁,孩子有了一个新的我。这个新我需要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他需要别人的肯定、赞美和认同。如此我就知道这个我是怎样的一个我。妈妈能够做得最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但培养孩子新我是爸爸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孩子会去做爸爸喜欢的东西,从而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和认同。一个爸爸会在三方面影响孩子:l 孩子的价值观(孩子为了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

16、认同,孩子会跟着爸爸的价值观,人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l 孩子的自我形象(我这个人生存有价值吗?如果孩子觉得不应该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可能会割腕,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可爱的,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存在世界上。我觉得我这个人可爱吗?有趣吗?有价值吗?父亲如果开口告诉孩子,我喜欢你,我欣赏你,我接纳你,就可以提升孩子对自我形象的认知)。l 性别认同:我喜欢我自己是一个女孩子吗?如果爸爸说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女儿。(男同性恋很多是因为他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爸爸认同,爸爸说:你怎么这么娘娘腔)。和爸爸关系好,孩子的底气就很足。相信“我能够重新再来”,孩子再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那个自我的部分保护得很好。 爸爸可以做

17、的事:a) 注意孩子有什么成就,欣赏孩子的成就。例如:i. 没有人告诉你,你就会主动这么做,我很高兴;ii. 你这样做是很有责任感的b) 告诉孩子他有趣/可爱。你觉得孩子有趣,你觉得孩子可爱。不因为任何成就,就因为孩子这个人本身就很可爱。c) 接纳孩子:即使孩子什么都不是,孩子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我不喜欢孩子的某个行为,但我还是爱你这个人的。d) 看重孩子的内在特质。孩子会很朴实,修炼其内在,不会有外在取胜。越自卑的人,越喜欢发展外在的东西。例如:我发现你很善良,你很喜欢帮助人。如果爸爸不做上述事项,妈妈不要和爸爸吵架。越吵架越糟糕,还可能会破坏夫妻关系,从而影响孩子给安全感。首先妈妈主动做上

18、述四点,其次妈妈要先欣赏、肯定、赞美爸爸。妈妈要耐心些。爸爸妈妈最需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在里面的作用更大):1. 我信任你能够处理自己的难题。2. 我愿意陪你长大。当你有需要时,我也愿意去协助你。但是我会让你决定是否需要我的帮助,让我帮你多少。3. 如果你做错了,我相信你能够从错误中学习。 爸爸是孩子心理的守护神。有爸爸的爱,孩子在心理上是不会扭曲的。vi. 六岁:学习/认知。l 需要模范- 孩子需要通过模范来学习生活的技巧和态度。人类可以学习,累积,整合。如何看到模范?你要让孩子看到你,看你如何做。你还要去看孩子的模范是否是爸爸妈妈很想要的模范。马来西亚用很多印尼人当工人(钟点工),孩子把印尼

19、工人当作重要他人,往往学的是印尼工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与技巧。中国的孩子恐怕比较多学的是祖父母。父母要提供机会给孩子看到你是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需要以身作则。你告诉他如何与人交往,不如让他看到你是如何做的。孩子的认知来自于模范,而非只是知识(你告诉他的那些话)。l 人际关系的技巧、态度,爸爸妈妈如何做?爸爸妈妈如何应对他们的倒霉?他们的愤怒?l 孩子有很多情绪,在情绪管理方面,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l 孩子关注解决方案,父母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常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例如:应对方案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孩子没有重要他人提供心理营养,孩子一定要用一生去寻觅这个重要他人。心理学上有两个谜题,至今无人

20、知晓答案:1) 什么样的男人会爱上什么样的女人?无规律可循2) 为什么孩子选择某一个/些人(除爸爸妈妈)做重要他人?人生有两个阶段会密集分泌“苯体安”。除了妈妈在孩子0-3个月时会分泌“苯体安”,谈恋爱时的人也会分泌。所以谈恋爱的女生在恋爱初期(前三个月),看那个“意中人”就又回到“无条件接纳”,和你是No 1 in my life。当她看到对方是一个木纳的人,她会觉得他真给人安全感。看到对方是能言善道的,会觉得他口才真好,真可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女儿谈恋爱,你有不同的想法,不要逼孩子:“你是要这个人当男朋友还是要爸妈”?没有用的,她的选择可能会让你痛心。这时候你应该说:“你认为这个人不错

21、,不要那么快做决定,多看看,多考验考验他吧”。记住,要用逼可能只会逼出更浓厚的爱情,如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那么相爱,和家人的阻挠有很大关联“拖延”的策略,等“苯体安”密集分泌好了,女生再来看那个男生,就会理性一些,可能她自己就会发现有些行为已经不那么入眼。爷爷奶奶未必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尽管爷爷奶奶很爱孩子,但孩子没有选他们当“重要他人”,如同一个人无比爱你,但你没有选他作为你的Mr. Right。过渡性的重要他人:爸爸妈妈不在,孩子没有选其他人当重要他人,也没有其他重要他人出现,这时孩子就会选毯子、毛绒玩具、狗等作为“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孩子通常是两岁左右才会找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孩子对这个

22、过渡性的重要他人感情很深,且不能随便洗,因为上面有孩子熟悉的味道。不同阶段孩子会选不同的重要他人。如果孩子情绪基本稳定,就说明这个孩子找到他的重要他人。Q:如何判断谁是他的重要他人?A: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孩子的情绪。最大的重要他人必定是爸妈。他选其他人做重要他人没关系,因为最重要的他人是我。Q:作为妈妈,我应该是孩子的重要他人。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发现孩子已经有些问题,怎么办?A:你一定要调整生活。不可能不给时间,还想做孩子的重要他人。如果你不愿意和孩子连接,孩子出生不久就知道了。孩子很敏感。人的本性是“我独立,我也连接”。Q:一个八岁男孩,过往妈妈很忙,对孩子关注很少。孩子从小学一

23、年级开始到平和寄宿,目前有一些问题,已经决定转学到包玉刚小学。现在妈妈在补偿孩子1-6岁阶段妈妈应该做的事情,例如现在孩子和妈妈睡,孩子有很大变化,比以前阳光,但妈妈现在担心这样是否会让孩子有恋母情结?A: 孩子安全感足了,就会不需要和妈妈睡了。孩子本身也会想到要分离。但希望是在11岁前完成过渡。如果孩子超过16岁问题还没有解决,必须是父母上成长课程,练习“一致性沟通”。16岁的孩子会反复考验你,行为会反反复复。Q:由于妈妈有了第二个孩子,老大(读初高中了)索要更多的爱。妈妈很忙,孩子要求以物质交换,既然你不能陪我,就给我买Apple。A: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你的时间可能不给很多(解

24、释给他听)。但你一定要让他深知你是爱他的,且我承认你要我多爱你是很正常且是你真实的需求,我理解你的想法了。看看我能为你做什么。只是我不想用物质来代表我的爱。如果你向丈夫索爱,丈夫给你很多理由,说是要为家里打拼,很少给你时间。如果丈夫讲很多理由,你接受吗?反过来丈夫做一点调整,你也会接受,你不会要求很过份,要丈夫完全放弃工作,其实孩子也一样。孩子和妈妈分享一些看法,妈妈的回应:不要只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而应该说:妈妈很高兴你和我分享你的心事,共情(同理心)很重要。Q:两个孩子,大的5岁,小的2-3岁,爸爸要求大的要让小的,老大认为这不公平,妈妈也觉得应该根据事情的正确与否来判断,而不应该一味要求老

25、大让老二。A:1. 一定不要在两个孩子之间比较,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2. 3岁前你为老大做的事情他没有记忆,4岁时老大有“我”的概念了,才懂得。她没有看到你对她的好,但却看到了你对妹妹无微不至的好。给老大完全关注的15分钟,他告诉老大小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对你的,给你讲了什么故事,当时你(老大)的反应是什么。对孩子情绪的安抚最有效的是给孩子时间。孩子对父母并非是贪婪的,但父母对孩子是贪婪的。你希望他做到A,他做到了,你又有了新的希望B。3. 夫妻关系越好,爸爸越愿意配合妈妈。夫妻关系怎么会更好?妈妈要学会欣赏爸爸。(告诉大的,因为你大,要让小的,这个要求就不公平;公平指的是事情对不对。)4. 如果

26、爸爸对孩子的要求与妈妈的不同,且孩子不喜欢爸爸的要求(大的让小的),来和你告状,你可以说:爸爸是怎么讲的?如果爸爸的想法是这样,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决定是什么?如果你真的很不开心,你会怎么和爸爸说?先讲给我听听。教会孩子在沟通时避免指责爸爸,指责会激发爸爸的防卫系统;也不要讨好爸爸。同时提醒孩子,你讲了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你要准备哦!爸爸不同意,你能够接受他的不同意吗?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孩子学会“决定讲与不讲,讲了后接受对方同意与不同意”)。5. 妈妈不用和爸爸吵,或者告诉孩子妈妈认为爸爸的要求不对。心理营养包括爱,照顾,接纳,重视;如果孩子的心理营养不够,可能会:1. 不能出错,要完美2.

27、 害怕失败,不能发挥潜能3. 不敢冒险,自己觉得自己很弱4. 要别人肯定才觉得有价值5. 怕拒绝-受伤至愤怒(别人可以拒绝你,你可以伤心,不够要懂得尊重别人可以拒绝你。当我允许别人拒绝我,我也可以拒绝别人。别人拒绝我,我不愤怒;我拒绝别人,也不内疚。)6. 不断道歉。7. 压抑生气直到身体出现状况。案例分析:某个原生家庭图爸爸和妈妈关系一般,爸爸严厉,妈妈温柔,孩子想帮妈妈帮不了,心中就会有愤怒,且将愤怒压抑在心底。到了婚姻里,会想保护对方,但对情绪又很容易出来。以什么形态来体现保护?可能是很黏,但会影响亲密关系。如果爸爸后来能和后妈连接很好,意味着爸爸是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如果你和爸爸关系不

28、好,并非因为爸爸拒绝你,而是因为你拒绝你爸爸。当你认同母亲,你不能收到你父亲对你的爱(因为妈妈去世后爸爸又再婚了,所以女儿从心底抗拒再婚的爸爸)。因为你对爸爸是有情绪的,这股情绪让你拒绝了你爸爸给你的心理营养。妈妈对爸爸的看法与感情成为你对爸爸的看法与感情。不能和爸爸连接的人和儿子是难连接的。每个人画原生家庭图时,形容词里最主要两个词: 爸爸:有责任感,妈妈:温和,就说明爸爸妈妈尽责了。妈妈给了你足够的安全感,爸爸承担了父亲的职责。在亲密关系中先生要学会主动表达爱,对太太,对孩子如果你认为爸爸妈妈关系是好的,就给你带来了应有的安全感。Q:如果孩子向你抱怨学校里的某个老师,怎么回应?A: 你可以

29、回问孩子:“那你想怎么办?”中国的家长有时太爱孩子,给孩子出主意,或者更糟糕的是吵到老师那里。越是吵到老师那里,你的孩子会越倒霉(老师可能会更多关注这个孩子)。应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社会功能”的部分。(心理学里社会功能一般说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怎样。)Q:如何识别孩子行为是否有偏差?行为上的偏差是因为心理缺乏营养还是某一事件导致?A:孩子有偏差行为是因为他有不能处理的情绪,孩子用偏差行为的形式将他表达出来。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这种情绪来自什么?如果孩子一直没有这样,突然有情绪产生,可能是因为某些事情他无力应对了;如果孩子一直有情绪问题,那就可能是心理营养缺失。例如:孩子之间吵架,吵过

30、就好,那没有问题;心理营养缺乏是过不去的。如果不是某一个事件引发,是一贯性的问题,那是心理营养缺失;如果是某一事件引发情绪,那就不是营养缺失。Q:三岁孩子喜欢自己的玩,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玩A:可能内向,喜欢独处。让孩子可以自己玩,先允许他发展自我。如果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没问题,那就没什么。爸爸妈妈觉得孩子不喜欢去演讲,其实这不是问题。如果爸爸妈妈觉得这是问题,拼命想改变孩子,那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父母太焦虑了,孩子不讲话的,爸爸妈妈担心;孩子爱讲话,爸爸妈妈也担心。其实父母只要做好自己即可。植物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笔直,有的弯曲,各有各的精彩,孩子也一样。Q:孩子有斜

31、视的表现(孩子是自闭症),纠正孩子是否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产生对自我的否定?A:你要去问医生什么对孩子是好的。关键看你如何帮助他。温和而坚持。必须把孩子当正常孩子来养(这样孩子才会觉得我是正常人。),但你要比正常孩子的父母多一些耐心。坚持需要智慧,需要家长去成长。不能因为他有某些状况,就溺爱他,那是不对的。只有把孩子当正常孩子养,才能真正将孩子抚养好。例如,林老师很矮,但父母把其视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而不会说:你很矮,要多运动,要多努力,否则会有麻烦。等林老师意识到矮可能是个问题时,已经18岁了。Q:上网成瘾的孩子是否是心理营养缺失?A:孩子觉得无聊,才会上网。无聊的孩子,它的内心是

32、寂寞的。内心有力量的孩子,自我控制力会比较好。如果孩子内心寂寞,孩子没有力量做自我控制。网络游戏的设计让孩子觉得他很有成就感,被肯定。除非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觉得有意义,学习中有所获得,且父母非常肯定他,否则容易有网瘾。因为孩子在虚拟世界上,得到了虚拟的心理营养。Q:三岁孩子上幼儿园两个月啼哭不安。且发烧四次,怎么办?A:孩子和谁睡?(和妈妈睡)那就再观察一下(不知道孩子是否因为娇惯而喜欢躲在自己的温暖窝里),看孩子状况是否越来越糟?例如身体总出状况。可能孩子分离还没有完成,那就尊重他,没有完成分离,孩子无法和他人连接。只有有了“我”,才能和别人连接。才可以去幼儿园。Q:有一个妈妈问,儿子和父亲不

33、连接怎么办?A:妈妈可以告诉爸爸,“今天我听到一个内容,说:爸爸才是孩子心灵上的守护神。原来爸爸这么重要,我看到孩子非常需要爸爸的肯定。” 记住:妈妈绝对不能用指责的口气讲,否则爸爸会发怒。所以必须要让爸爸知道: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且爸爸只要简单说两句,效果就会好。且在孩子16岁前一定要做,过了16岁就很难。Q:孩子八岁,成绩好,但一直丢三落四,怎么办?A:用行为矫正。当孩子专注某样东西时,就不能专注其他。成绩好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且年纪小,考虑东西不周全,就容易出现这些行为。三天内不丢东西,就奖励13颗美丽的星星。集满一罐星星,就可以换一个礼物。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你不能只用物

34、质,而是要常常提醒:你已经有能力管理自己,妈妈看到你很努力管理自己,妈妈很开心。妈妈追问:我可不可以帮助孩子收拾书包?别的孩子都是家长帮忙收拾书包,所以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而我家孩子很在乎老师的奖励,但就是因为爸爸不让妈妈帮忙给孩子整理书包,所以孩子得不到老师的奖励。A:我认为爸爸是对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特别是儿子(林老师家不分男女的),更应要求他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可以学。做不到,也不要对他太严厉。我们的孩子可以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Q: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是不是撒谎,怎么办?A:孩子撒谎,是为了保护自己,而非道德问题,是孩子恐惧心理造成的。如果孩子觉得很安全,讲

35、真话不会被挨打挨骂,就不用撒谎来保护自己。为什么孩子撒谎?我如何帮他?应该如何帮他?人外在的东西是挡不住内在的东西。内在里我害怕,无论外在你怎么说,我都会撒谎,但我也会讨厌我自己撒谎,这样我就会越来越讨厌我自己。人无法抗拒自己的内在。除非我发现我根本不用撒谎。讲真话会被家长教导如何改进,矫正;但不会有灾难,不会被打骂。Q:六年级的儿子不能接受大人再婚?孩子担心后妈对他不好?A:除非你已经决定将那个人定为你丈夫的人选,否则不需要介绍孩子认识他。不要随便让孩子接触、认识你还未确定的男女朋友。如果决定谈婚论嫁,就要很好和孩子做心理建设。告诉孩子:当年我和你爸爸就没有血缘关系,只是简单爱上了,就结婚了

36、,后来有某些原因是你不能明白的,我们努力过,可是跨不过去,所以我们离婚了。但不是因为你的原因。但和你不同,因为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爸爸永远是你的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哪怕我结婚,又有了一个孩子,你永远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当然妈妈不仅仅是口头上这么说,妈妈结婚后,还要再去看这个孩子,要遵守对他的爱。后妈不一定不好,妈妈也可能是某个人的后妈,这个和身份没有关系,和这个人有关。而现实中有些妈妈再婚后确实很少去看以前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某些担心似乎不无道理的。Q:(爸爸发问)我有一个12岁的女儿,在她10岁的时候,就说自己应该是男孩,为什么生成女孩?12岁开始发育,但喜欢穿中性衣服。胸部

37、发育,就含胸,不挺背。功课成绩倒数,没有自信心。A:这包括爸爸和女儿的关系,也包括妈妈和女儿的关系。女人若要有女性特征,一定要和爸爸连接的。林老师问:爸爸和女儿关系好吗?爸爸回答:小时候很好,7-10岁不太好,现在又开始重视亲子关系林老师问:爸爸和妈妈关系好吗爸爸回答:曾经不好,现在开始改善林老师问:妈妈性格是什么样的爸爸回答:强势如果一个女孩不喜欢自己是女儿,是因为孩子有个深入想法:我不要做自己。为什么我不要做自己?和三者关系有关l 爸爸妈妈关系l 爸爸和女儿关系l 妈妈和女儿关系女儿和儿子相比,更受爸爸妈妈关系影响。当爸爸妈妈关系出问题,女儿会害怕异性相处的方法。她可能觉得,一个男人和一个

38、女人相处是很可怕的事情,做为一个女人,我就和女孩子交往,这就会使她将自己定位为较男性的位置。有的人会害怕婚姻关系。为什么不要做自己?性别认同和爸爸关系很大。爸爸可以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如果太太很强势,她和妈妈关系就不好。如果女性特征要完整释放,有两个部分:l 女儿和爸爸连接很好,女儿就越来越把女性的部分展现(女儿从小和男人力量互动,而爸爸喜欢她,让女儿更加学习如何会撒娇,女儿怎样做,爸爸会更加喜欢我,会更加激发女性的味道。)爸爸要经常告诉女儿:“我很高兴,你是一个女孩子,你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如果爸爸有意无意表达你喜欢男孩子,女儿会因为你的价值观而迎合你)至于孩子学做男生的事情,你就当没看见

39、。不要注意她做不到的东西,只要是不危险的,就忽略不计(例如她穿牛仔裤,就当没看见);当孩子偶尔穿裙子时,你就告诉她,今天特别美丽即可。一旦做好的,就鼓励表扬。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更重要。l 和妈妈连接好,女儿会发展出母性的宽容。妈妈的宽容度(对孩子无条件接纳)比爸爸要高。妈妈要对孩子更温和,表达母性。l 女性有两个部分:女人的妩媚(女性特征)和母性的宽容。l 孩子出了问题,最好的药就是时间。功课爸爸来教你,如果你不会,你就来问爸爸。性别认同问题上爸爸的作用更大。Q:三年级的男生,先生讲过孩子几次“娘娘腔”,目前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孩子现在是有些娘娘腔。A:性别认同是危险的,不喜欢孩子的地方/需要行

40、为纠正的地方由妈妈来讲,爸爸要主动告诉孩子: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儿子。至于学习上的帮助,如果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好,孩子才会听你的。如果家长和孩子关系不好,孩子是不会听你的。要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先,才能帮助到孩子学业的提升。孩子最大的动力就是改善和爸爸妈妈的关系。Q:孩子现在五岁,父母在孩子一岁时就离婚了,且父亲现在没有回来看过孩子。是否需要和孩子沟通?想骗孩子父亲过世,觉得不好,担心讲实情,孩子会受伤害。A:简单告诉孩子,当年爸爸妈妈没有没有血缘的,只是因为相爱,所有结婚。结婚后有了你,我们很高兴有了你。你生出来我们是很高兴的。后来我们两个就不能再相爱。要讲的话和前面案例相同,细节不用讲,和孩子一点

41、都没有关系。孩子只需要知道,你们很高兴有他的存在。孩子将来有问题要问,她知道可以问你,她知道你已经准备好了。你是愿意和她谈的。等她以后问你时,你的回答也很简单,孩子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林老师曾经接触过不少单亲妈妈,有两个情况很相似,都是在怀孕时就和先生分开。有一个单亲妈妈觉得夫妻分开是为了双方生活更好(就如同结婚是为了两个人生活更好),相信分开对彼此都是好的。当妈妈对生活没有抱怨,妈妈认为夫妻分开对我们两个都是好的,且我绝对有能力养孩子时,这个单亲妈妈的孩子成长得就很好。而另外一个单亲妈妈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就告诉孩子男人很坏,本来我想把你打掉,又不忍心,把你生出来,生活很辛苦。孩子直接的感觉

42、是:你为什么要把我生出来?外在不重要,内在更重要。是否是单亲妈妈不重要,重要的是妈妈的态度。Q:孩子回家不主动做功课,一定要等爸妈回来才做,怎么办?A:分阶段拟定目标。不用让孩子先把功课全部做好,可以先把某部分做好。做好了,有星星,做不好,不扣星星。可以累加。只赏不扣 当星星到几个,帮助孩子“愿望成真”。 可以陪孩子做功课,“重要他人”在孩子旁边,孩子就安心,这反而是培养孩子的专心。你陪着她,她的心就定下来了。慢慢会培养她的专心。你陪的时候不用盯着,只需要做自己的事情即可。陪的时候不要过多关注与干涉。Q:有个孩子生气就尖叫,妈妈很愤怒,怎么办?A:你可以告诉孩子,你不要尖叫,你可以大声讲:“我

43、很生气”。当家长的必须告诉孩子完整的内容,不能只有上半部分内容(例如:你不能做XXX,但从来不告诉孩子你可以做XXXX)。如果孩子做到,奖励;做不到,不要指责她。好可惜,你今天没有拿到星星。坚持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定要捕捉孩子的节奏,和电脑游戏学点功夫,游戏都是不罚的,只奖励的。案例分析:原生家庭图如果爸爸很擅长交朋友,交朋友需要花时间,说明在家里时间就会少。妈妈要想把爸爸多些时间留在家里。妈妈一定要表示很欣赏爸爸,当爸爸帮朋友时,爸爸得到很多欣赏,喜欢,感激,感谢(爸爸会很满足)。如果妈妈越欣赏爸爸,爸爸就可能多一些时间放在家里。妈妈要很感激爸爸的丁丁点点。如果妈妈觉得爸爸做得不够,指

44、责,反而会让爸爸更少把时间放在家里(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妈妈对爸爸不温柔,因为妈妈觉得爸爸没有给妈妈要的足够的爱,妈妈应该思考爸爸要什么(爸爸要被欣赏,喜欢,感激)。再好的女人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被爱,就会有很多情绪。再好的男人如果没有被欣赏,也会有问题。当彼此需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满足时,彼此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就不能在这个家庭里显现出来,而非没有人性中的美好。怎么会两个很不错的人在家里搞成这样?当中一定有所缺失。缺失的是什么?妈妈应该学会崇拜,欣赏爸爸。人家还没有对我做的时候,我愿意先做,先付出。当对方接纳我时,我知道他认为我是好的,我就会在他面前表现我好的一面。当对方不接纳我时,我就表现我最不好的

45、给你看,因为我好你也会觉得我不好。人性本善,看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本来是一个正面的能量。你要引这个人做善事,你也是在帮助他回去生命的本源。当你一直指责孩子,正面的能量就少了。没有动力去学习,改变。所以我们要引发孩子的正面资源,这个孩子就能呈现生命的活力。每做一次好事,就和他生命的本源/生命力连接。那这个人就可以把生命里最美的东西表现出来。当一个人越来越表现出自己的善时,那个人是快乐的,符合人的正面能量。当男人在家里的付出不能被认可时,男人就会沮丧,沮丧到一定程度就会愤怒。所以肯定、赞美、认同、爱、接纳很重要,可以激发人的正面能量。你越看到他的好,他在你面前就越好,你越看到他的问题,他就越有问题

46、。男性逃避女性的方法不一定是要泡在外面,在家里也可以疏远你:看报纸、上网。少和你接触原生家庭图里妈妈的特点是刀子嘴,豆腐心。爸爸承受了妈妈的刀子嘴,但看不到妈妈的豆腐心。如果妈妈刀子嘴,妈妈最伤家里人。朋友如果看到妈妈这样,还可以逃避,但家人就会有无奈,被控制(因为是家人,避不开你)的感受。如果越离开妈妈远,妈妈就越尖锐。恨不得讲了一次,爸爸就永生不忘。所有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喜欢温和的人。所以在关系里尽可能要温和。因为夫妻关系最亲最密,如果关系不好,很痛苦的,所以要用心经营夫妻关系。如果你在意、注意家里的关系,要收敛,注意,讲话时要客气些。而很多人是在家里随意,在外面收敛。案例分析

47、:原生家庭图爸爸妈妈关系亲密,爸爸很包容妈妈爸爸:严格,乐观,讲情义,有责任感,幽默妈妈:情绪化,不快乐(不符合逻辑,爸爸妈妈关系亲密,妈妈不会不快乐,可以不是很快乐。除非是妈妈的原生家庭有问题),勤劳、简朴、助人为乐、悲观、急躁孩子和爸爸连接不好是因为孩子觉得不能满足爸爸的期望,孩子觉得爸爸爱妹妹比较多。所以孩子拒绝爸爸。孩子和妈妈的性格相似,妹妹的性格像爸爸。所以孩子觉得妹妹得到了很多注意力,特别是爸爸的注意力。当妈妈是悲观的,就看不惯过度乐观的妹妹。爸爸和女儿的关系不可避免会影响女儿的婚姻,把爸爸特质中好的部分和丈夫对照,如果丈夫做不到,她就会失落;如果丈夫像爸爸,她就希望丈夫像爸爸包容妈妈那样包容你。如果丈夫不能包容你,你就不能接受。因为你从小就看到爸爸很包容妈妈的。爸爸对我好,我就觉得爸爸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我需要丈夫也对我好;如果爸爸对我不好,我就希望丈夫来补偿我。但丈夫没有理由来补偿。儿子的婚姻是受妈妈影响。妈妈如何对儿子,儿子对妻子就会有要求。妈妈对儿子的接纳和爱哪里是妻子可以做到的?如果妈妈对儿子无微不至,那个儿子的婚姻很辛苦。中国未来孩子的婚姻必定有很大问题。现在孩子习惯了“自我中心”,这样的孩子将来结婚,和另外一个“自我中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