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方言.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323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方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庆方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庆方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庆方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庆方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庆方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方言.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庆方言安庆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同这座城市一样,安庆市方言也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著名的民间曲艺黄梅戏便是在安庆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足可见出安庆方言的博大精深和韵味无穷。 安庆市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江淮方言。由于安庆市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因此各个县区都有自己的语言,虽有相通之处,但相异之处也颇多。而安庆市区的方言,在与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放弃了一些较地道的说法。本文便将从语音和词汇方面浅析安庆市方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安庆方言中还掺杂了一些半文言文的词汇。如方言中常在句子开头加“莫”以表示不要、不用的意思。如“莫做理”,即不要客气的意思;“

2、莫要”即不要干什么。“莫”字在安庆人口语交流中甚至比“不”字使用得更加频繁。再例如“几多”一词,在李煜的虞美人中则有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而这一词在安庆方言中也经常使用,多作疑问代词,如询问数量:“西瓜几多重?”。询问价格:“菜几多钱一斤?”等等。 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方面,它能反映这个地区的历史与现在。它没有文献典籍般的正式、高雅,没有规定,没有记载,只有人们的口耳相传,它就像涓涓细流,缓慢却长久地流淌着,流进每个安庆人的心里,滋润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经久不息,一脉相传。它看似简单,实则有无穷的韵味,待我们发现、总结,完善这块神奇的瑰宝。 诚然,现在社会节奏快,普通话是一种很好的交

3、流纽带,但方言是根,歌里面唱:把根留住。 安庆方言源远流长,徽班进京后,京剧中的念白就用的是安庆方言。现在很多剧中说普通话?抬杠的好。全球限量发行的10辆法拉利中国就出现了17辆,这位同学有可能看到的是盗版;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京剧的改革,作为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中的我们这一代,对改革的态度一定要积极。 安庆方言可能是全国主要方言融合而产生的的语言,形成原因应如以下两点: 1、安庆地理位置决定:翻开中国方言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安庆位于中国几大方言区交界处:吴越方言,赣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北方方言等等。受到多种方言的影响,安庆方言吸收了众多其他方言词汇及语音语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优美方言,并以此为基

4、础形成优美的黄梅戏。 2、由于历史原因,安庆在近古时代,主要是清末,战乱连年,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原古安庆人口剧减,待战争结束,十室九空,江浙、湖广、江西、福建、淮北等外地人大量迁入,融合形成新安庆人,这对安庆方言来说是一种革命,广东广西人的粤方言,其他地方的徽州话,吴越方言,赣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川方言,北方方言等等纷纷涌入,与原古安庆方言一起形成了全国最年轻的地方方言新安庆方言! 我想现代中国再也没有另一种方言象安庆方言这样能综合全国各地方言,融合而形成这样一种优美动听的最有特色的方言体系吧。安庆方言唱出了优美的黄梅戏,而实际上它本身就是戏剧般的优美语言。 常用语: 做某四,意思就是干什

5、么。 气:即去。 照:行 啊子:小孩,也泛指年轻人 七饭,这个不用说了。 条把:扫帚 打赤包:半裸 哈搞,糟搞:乱来。 孬:形容人不正常 谬:没有 噶气:回家 高都:上面 底哈,都哈:下面 吵架常用语 作死:找死 八不达五:形容人智力有问题 孬日八西:同上 痴比:同上,不雅 你个+做某四!:你想干什么 老子廓死你:指本人将要打击你头部之类 蹬死你:不用解释了吧 闷死你:打死你 一个巴呼死你:一耳光打死你 刷死你:同上 叉死你:一脚揣死你 不照了:不行了 歇比了:同上 哈扯,鬼扯:胡说 不繁桌:不用 莫鬼扯:不要胡说 杂花:形容不中用的人 现世:形容人差而无自知之明 哦:幸灾乐祸时发出的声音 五

6、六九儿-鹅卵石 哈吧果-下巴 嘎公ga1gong1:外公 嘎婆ga1po2:外婆 哈港han1gang3:乱说 A:大GUO你做么四QI? B:饿上该QI。 A:给饿带点菜秧儿,照不照? B:照。 C:你们感么东西筛? 电话 M:家公,嗯来饿嘎里七饭! N:饿不好过,已困GAO了,不QI了。 作兴:看得起。 一逼:极致。 无四无孬儿:没有任何理由的。 不来四:人品或能力不怎么样。 七饭(吃饭) 你做什么事情 没有 上街 哪里 行不行 小妹 哈扯! 拖鞋:撒八孩 哥哥:锅锅 膝盖:KEI提坡 掖窝 哈巴 睡觉 怀宁话是赣语怀岳片的代表方言,怀岳片是赣语十一个方言片之一。主要通行于安 徽的怀宁、岳

7、西、潜山、太湖、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 本方言词汇千差万别。有的与普通话不同,而在本区内是一致的,如“太阳”都叫“日头”;有的与普通话不同,各县之间也不一样。如“小孩儿”一词,安庆人叫“小伢a”,潜山、桐城、枞阳人叫“小伢儿”,望江、岳西、太湖、怀宁人叫“小伢”,宿松人叫“滴滴伢儿”,贵池人“小妹mi”、“小把戏”。有一些词只流行于一个镇甚至一个乡,在部分地区并不通用,但表现了方言词汇的多彩多姿和区域特征。归纳起来分析,主要是在词形和词义两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一、词形相同,词义有别 1、词义扩大 本方言中有一些词,从词形上看,与普通话完全一样,但从词义上看,它比普通话概括得更广些

8、,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些。 窿:这个字在普通话里不能独立成词,它只能与“窟”组成单纯词“窟窿”,表示为“孔、洞”的意思。本方言中, “窿”与其它词组成的词语,表示了比原来意义范围大得多的意思如:鼻(鼻孔) 衫袖(袖筒) 被窝(被条的长筒形里面) 锅(锅膛) 驮:普通话中只有“用背负载”一个意思,本方言也扩大了,结果有: 挨 借 承受 巧:除有“灵巧”的含义外,还有“便宜、价钱不高”的意思。如:“卖了”,“那里贵些,这里一些”。 团:本方言兼带“圆”字义:圆圈叫做“团轱辘子”,表示某东西圆圆的叫做“团摸摸的”。 2、词义缩小 这一类词从字面上看也与普通话一样,但词的含义却比普通话的内容狭窄些、单一些

9、、缩小些。如: 席子:普通话指“用苇蔑、草等编成平片的东西,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本区内称铺的草席才叫“席子”,苇蔑编的叫“芦席”,竹蔑编的叫“竹席”、“蔑席”或“罩子”。“席子”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比普通话小多了。 手爪:字面上应是“人手和鸟兽的脚”,普通话里没有这个词,方言中只保存了两个语素中的“人手”这个部分,“爪”的含义去掉了。例如“我要是偷你的就烂手爪子。” 面:普通话指“面条和面粉”,区内方言则仅指面条。 煤:普通话本来是指“古代植物在不通空气时在地下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如烟煤、无烟煤等。区内山区有些把上述物体连同木炭,称之为“炭”,而把家庭中烧饭或取暖时用熄火

10、方式取得的剩余燃料用作引火备用的物体叫“煤”。 3、词义转移 这类词的词形与普通话相同,但词义已另有所指。如下表: 香油: 普通话芝麻油, 本方言菜籽油; 皮子: 普通话皮革、皮毛, 本方言去籽棉花 无聊: 普通话因清闲而烦闷, 本方言下流、卑鄙; 电灯: 普通话白炽电灯, 本方言手电筒; 电火: 普通话里没有这个词, 本方言白炽电灯; 老爹: 普通话父亲, 本方言丈夫,已婚男人; 奶奶: 普通话祖母, 本方言妻子,已婚妇女; 爹爹: 普通话父亲, 本方言祖父; 爷爷: 普通话祖父, 本方言叔父; 媳妇: 普通话老婆, 本方言儿媳。 二、词义相同、词形有别 这一类别,就词义看与普通话完全相同,

11、但词形却千差万别,有的是词形部分不同,有的是完全不同。 1、词义相同,词形部分不同 一是词素相同,次序颠倒 公鸡鸡公; 司机机司; 不得了了不得; 二是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手帕手捏子; 麻利利索; 刁灵机灵; 手腕手颈子; 跳蚤屹蚤、乌蚤; 松鼠貂狸鼠。 三是附加成分的使用 附加成分即词缀,主要指前缀和后缀。在使用词缀方面,有的普通话使用,区内方言不使用;区内方言使用的,又是普通话不使用的,各地用与不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普通话使用,方言不使用: 领子=衣领; 袖子=衫袖; 鸭子=鸭; 裙子=裙; 剪子=剪刀; 蚊子=蚊虫; 普通话不使用,方言使用: 妹妹=妹子; 弟弟=老弟; 眼镜=眼镜

12、子; 墙壁=壁子; 东西=东西子; 戏迷=戏迷子; 哑巴=哑巴子; 螃蟹=蟹子; 知了=知了子。 2、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 一是来源于古汉语。在本方言里,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只见于典籍而不见于现代书面语或普通话词语,这些词语古人曾经使用,如今活跃在本方言人们的口语里。如: 嬉xi入声:音“希”, 戏,义同“玩”。 昼zhou入声:音“咒”,就是“白天”意思。“上午”叫“上”,“下午”叫“下”。 晏an去声:音“岸”,“晚、迟”的意思。 嘶xi阴平:音“西”,“大喊大叫”的意思。 下ha上声:“哈”上声,本方言兼用来表示“差、弱、次”的意思。例如“他是个人,都欺负他”,“冒牌子的都是货”,“这个好

13、些,那个些”,“这场病把身体搞着”,“他的评语比我还些”。 杪miao上声:音“藐”,有“木细枝”和“末端”两个意思,本方言却广泛运用“杪”的“末端、尖端”的含义造词,如“刀子”,“针子”,“笔子”。 “目氏 ”ci阴平:音“疵”,“看”的意思。 坼ce去声 :音“策”,“裂开缝隙”的意思。 埘sai入声:音“赛”,关养家禽的圈子。 囥kang去声:音“亢”,隐藏。 牸zi阴平:音“资”,雌性牲畜。 衁wang轻声:音“旺”,牲畜的血。 还有一些有音无形字普遍使用在本方言区的口语中,现列举如下 gie阴平:拿; lao去声:动; nong去声:软; kie阴平:轻碰了一下; dou入声:哄骗;

14、 拉dai阴平:自夸; 指kan阳平:指甲。 还有一些词语在本方言区的独特表示方法,如: 作声说话; 停当贤惠; 筋血管; 歇伙工作间的稍息,有时也指工作的停止。 二是语体风格的差异。由于文化素质的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形成了普通话与区内方言的差异。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术语,一般有文化水平的人,也能运用这些词语。但缺乏知识又不能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时,现象的外部特征就成了表达和命名的依据,这就出现了语言的文野之分,即书面语与口语的语体差异,后者就反映在方言词汇中。如区内不少人把“自行车”叫“钢丝车”,把“木偶戏”叫“扁担戏”,两者

15、的差别就是语体风格不同。 例如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词汇: 落火球; 天狗吃月; 扯豁; 龙吊水; 起蛟。 再看一些关于疾病的说法: 隔食病; 绞肠痧; 豆渣包; 蛤蟆气; 冷饭迹; 公鸭痨; 乌蚤尿; 臭虫臊、射狐臊; 泡颈; 黑头晕; 打脾寒; 风明疸; tang阴平粪精。 三是事物本身对词形的影响。有些方言词,常常反映了人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感受,他们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作命名的依据。这些特征,有的是形状,有的是声音与色彩,有的是物品的原料与制作方法,或特色、用途等等。在命名后经过约定俗成,为区内交流思想服务。如: 形状与比喻 丝瓜网瓜、蟒瓜; 扁豆月亮莱; 荸荠土栗子; 蟾蜍癞蛤蟆、癞大鼓;

16、蟑螂油虫、灶蚂子; 蝴蝶扬叶; 蝙蝠檐老鼠; 蛇头子四脚蛇; 蛤蟆头蝌蚪。 色彩与声音 假面具花脸壳子; 金针菜黄花菜; 银杏白果; 粘土马肝土; 黄鼠狼黄雀翎; 杜鹃花胭脂红、映山红; 蝉知了; 蟋蟀曲曲儿、嘁嘁子; 乌鸦老鸹; 布谷鸟发棵鸟、割麦插禾鸟。 四是因婉曲表达的需要。方言词语常常和当地的风俗民情密切相联系。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说法也不一样,婉曲表达的词语,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民间普遍关注的“吉凶祸福”,特别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办大事时,都祈求“大吉大利”,很忌讳说“破嘴话”,一些很平常的事物,都换上吉祥的说法,例如下列词语: 睡觉升帐、纳福; 结婚过喜事; 怀孕有喜、带

17、喜; 怀孕反映害喜; 猪头元宝; 猪耳顺风; 猪舌口心、卷条; 猪肝页子; 藕通泰; 马齿觅平安菜。 反之,一些看来不吉利,不如意的事。也不直说,而用含蓄、暗示的方式加以掩饰。例如下列说法: 生病不好过、不调和、不自在; 中药香茶; 流血产妇流血叫“见红”,鼻子流血叫“淌红”; 死亡年纪大的人死亡叫“过世了”;小孩死亡叫“不在了”。 在一个环境里,人对人有爱憎之分,人们又以自己的传统观念作为评价好恶的标准来对别人加以褒贬,表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例如以下贬义词: 搅屎棍胡搅蛮缠、挑拨是非、弄得大家不得安宁的人; 拖索猪做事不利索、穿着马虎、不爱整洁的人; 过夫娘再嫁女子。 呆ai阳平石磨很呆板的人。 嚼 蛆骂人胡说八道。 这些贬义词多数是偏见和愚昧的产物。带着这种见识,有时在一个人身上、一件事上,也都带有这种感情作用。同一个人死了,爱他的人说他“登仙了”,恨他的说他“翘辫子了”。“睡觉”这个普通的事,用吉利的说法是“没有升帐”,用咒骂人的说法就是“摊尸”、“挺尸”。自己的孩子,爱他的时候喊他“心肝”、“肉”,恨他的时候骂他是“讨债鬼”等等,感情色彩是十分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