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简答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3353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宏观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宏观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宏观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宏观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简答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简答题1 为何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答:*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者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者劳务的交换发生,社会总收入不变。 2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转移支付 购买普通股票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购买一块产地 答不计入,*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者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者劳务的交换发生,社会总收入不变。 不计入,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者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而人们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劵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

2、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计入,用过的卡车违背了“一定时期”“新生产的” 计入,资本投资 3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水平能够划等号吗?为什么? 答:不能,国国民生产总值是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经济总量衡量指标,而福利水平经济学(财政学)理论上的概念,它衡量着一个社会是否是有效率有公平的,福利水平最大化是经济学上的理想状态。 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也似有局限性的,GDP并不是万能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四是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五是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例如,两个产生了同样多GD

3、P的国家,如果一国国民是十分健康,人均寿命很长,享有较多闲暇,而另一国国民劳动十分紧张,疲于奔命,人均寿命也短,那么,即使两国的GDP水平相同,但是一国贫富差距比另一国大得多,显然,前一国的社会总福利比后一国小得多。 4 分别用45线法和投资-储存法,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 答:如下左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总支出曲线和45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相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总需求过度,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反之企业会存在存货投资。故只有E点才是

4、均衡的。 如下右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相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反之企业会存在存货投资。故只有E点才是均衡的。 5 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答: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认为是短期消费函数。C=a+bY, Y是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他主张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也增减,但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6 利用凯恩斯主义观点,分析税收增加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答:*税收增加,可支

5、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均衡产出减少。表现在右图中,s+t曲线上移,与i+g曲线的交点左移 7 IS曲线斜率怎么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答: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与货币政策效果成反向关系。LM形状不变,IS曲线越平坦即斜率越小,则货币政策越明显;IS曲线越陡峭即斜率越大。则货币政策越不明显 8 作图分析两部门条件下,储蓄增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答:s=y-c , y=c+I因为S上升所以C下降所以y下降 9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么样影响货币需求的? 答:交易的货币需求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出于这种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商业制度,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

6、定为固定不变,所以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的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货币需求越大。 投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人们会买进证券,利率越低人们会卖出证券,这样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就会随之减少和增加。 10 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因素? 答:IS曲线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增加向右移,减少向左移,变化量为投资变化量乘以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增加向左移,减少向右移,变化量为储蓄变化量乘以乘数。 税

7、收和*支出:*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增量乘以乘数的量。增加税收使IS曲线向左移增量乘以乘数的量。 LM曲线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变动:P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m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L2的移动:m不变下,L2右移,L1左移,LM曲线就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 11 简述宏观经济调控的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答: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2 IS曲线和LM曲线怎么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答:IS曲线右移,LM曲线也右移,能使收入增

8、加利率不变。扩张性财政政策能使IS曲线右移,利率上升;扩张性货币政策能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 13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应该如何运用? 答:为确保经济稳定,*需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应该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者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时,即出现通货膨胀,*应该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14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极端?为什么? 答:凯恩斯主义极

9、端是IS曲线为垂直线,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因为此时货币需求利率系数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 15 古典主义极端是什么?为什么? 答:古典主义极端是IS曲线为水平线,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因为此时货币需求利率系数等于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无限大。 16 利用IS-LM模型,说明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 答:一项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强;反之,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弱。 17 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总向右下方倾斜? 答:a. 由凯恩斯提出的价格变动的利

10、率效应:物价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产品市场投资需求和居民户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 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人们会变得相对富裕,于是消费水平相应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c. 税收的影响: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降低。d. 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下降,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比较便宜,替代

11、作用使进口下降和出口增加,净出口和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下降,使利率下降,受套利动机驱使的资本流出,增加本国货币贬值压力;货币贬值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更为便宜,从而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导致净出口上升和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18 说明常规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 答:a. 卢卡斯的新古典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的供给。工人们在没有注意到总体物价水平降低时,只是看到名义工资下降了,推论自己报酬也下降

12、,于是减少劳动供给量。这两种情况下,低物价水平引起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而且引起供给者对低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因而价格下降,产出也下降。 b. 凯恩斯主义的刚性工资理论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名义工资在短期内调整缓慢,或者说在短期中是刚性的。所以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就上升,较高工资使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于是减少劳动雇佣,生产较少产品。即由于工资不能随物价水平迅速调整,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与生产不利,引起企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c. 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家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存在粘性。部分原因是因为调整价格存在

13、菜单成本。由于这些成本短期中价格和工资可能都是粘性的。在价格总水平下降的过程中,某些企业在价格调整过程中的粘性,导致价格过高,产品销售减少,企业削减生产和就业,物品和劳务的供给减少。 19 作图并分析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对产出的影响 答:A.古典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所以价格水平上升产出不增加。 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第一货币工资和价格均有刚性,二者完全不能进行调节;第二由于时间很短货币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调节,所以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上升产出增加。 C.常规总供

14、给曲线:常规的情况下,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处于两个极端,在短期,经济中的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相对固定,更高的价格水平将导致更高的产量,所以价格水平上升产出增加。 20 作图并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答:由于类似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引发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21 作图并简要说明经济高涨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答:经济萧条: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大量闲置。采用双松组合。 22 比较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及治理对策 答: 23 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由菲利普斯发现,是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

15、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该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成反向变动关系。其政策含义是可以利用通货膨胀来医治失业,也可以用提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垂直的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此时社会的失业率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其政策含义是长期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

16、通货膨胀相应的调整名义工资水平。因此,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根据此理论,菲利普斯曲线修正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从而将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改写为。附加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一个重要性质,这就是当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当预期完全进入工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成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若未完全进入,则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24 写出进出口函数,并简要分析影响进出口的因素 答: 25 试比较IS-LM模型与AD-AS模型 答:IS-LM模型:考虑了利率可变的情况下,投资成为国民收入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是利率的减函数。表示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AD-AS模型:推翻了IS-LM模型中关于价格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表示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也被称作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