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662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括弧中) 得分 1自然失业率在下面哪种情况下最有可能上升: A)最低工资水平下降 B)失业救济上升 C)货币增长量下降 D) 所得税上升 ( B )2加入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而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 A)增加政府支出B)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增加货币供应量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在减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 B )3. 下面的哪一个恒等式不对? A)Y C + I + G + NX B)YD Y - TA + TR C)BS TA - TR - G D)I - S (

2、G - TA + TR) + NX ( D )4.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储蓄率提高会 A)提高稳态的产出水平 B)降低稳态的产出水平 C)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D)降低全要素生产率 ( A )5. 在劳动和资本都作为生产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一个关键的假设是: A)资本收入的份额大于劳动收入的份额 B)资本收入的份额和劳动收入的份额相等 C)资本投资有正的技术溢出 D) 经济的长期增长完全来自于技术进步 ( C )6. 假设产出处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 A)失业率是零 B)自然失业率是零 C)现在有工作的人都不再寻找其它的工作 D)仍有摩擦性失业 ( D )7. 如果名义工资是在瞬时进行调整的,那

3、么 A)财政政策将只会影响实际货币存量而不会影响产出 B)AS是水平的 C)货币政策对改变价格水平无效 D)摩擦性失业不存在 ( A )8. 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 那么 A)政府支出乘数将上升 B)给定的利率上升会使收入上升的更多 C)IS曲线会更平坦 D)LM曲线会更平坦 ( D )9. 货币乘数的大小 A)不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影响B)随着高能货币的减少而减少 C)随着通货-存款比率的下降而下降 D)随着准备金比率的下降而上升 ( D )10. 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指出减税 A)总是会减少财政赤字 B)总是会导致对投资的挤出 C)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但不会刺激消费因为人们会增加储蓄以

4、应付将来的增税 D)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 C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 得分 1在经济萧条时,当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不会加速。(错)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我们假设并带入数字:5=2-a(2-5) 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意味着预期通货膨胀大于实际通货膨胀,短期中,预期通货膨胀是既定的,在长期中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并调整,因此实际通货膨胀会等于预期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实际通货膨胀增加了,通货膨胀加速了。2不论是需求冲击还是供给冲击,工资指数化都是防御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错)表面看来 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胀 由于工资指数化

5、通胀指数与工资指数都是可比的 因此在短期内能防止个人盲目要求加工资的请求 只要通胀指数低于工资指数 工人就不会要求加工资 进而可以防御通胀但是对于供给型通胀 工资指数化却可能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 因为供给型通胀中有一部分 本身就是由于企业高工资所带来的 因此工资指数化保证了工人 的名义工资高于通胀水平 所以会出现工资通胀螺旋上升 加剧通胀3. 只要中央银行控制住利率,货币需求的冲击就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错)货币需求不是但是的外生变量,央行无法控制4. 人们会持有更多的货币如果他们预测债券利率会下降。 (正确) 因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跟债券利率成正比.即债券利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下降

6、.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债券利率下降,人们会持有更多的货币.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1/2*货币持有量*债券利率5当货币投机性需求对利率很敏感时,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会很大 (对)通常情况下,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由于货币供给量没有增加,政府债券出售使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又由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对利率很敏感,当利率上升幅度很小时,也会引起投机性需求的大幅下降,从而使私人投资减少很多。也就是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很大。四、计算题(40分)1. 利用下列IS-LM模型回答问题 (20 分):Expenditure Sector Money Sector Y =

7、 C + I + G + NX M = 700 C = 100 + (4/5)YD P = 2 YD = Y - TA md = (1/3)Y + 200 - 10i TA = (1/4)Y I = 300 - 20i G = 120 NX = -20 (a) 求出IS,LM曲线,以及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6分). (b) 如果政府支出增加DG = 160,但名义货币供给量M保持不变,投资会被挤出多少?利率上升多少(7分) (c)如果政府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通货-存款比率为0.3,准备金率为0.16,问中央银行需要发行多少高能货币才能完全消除财政挤出效应 (7分)解:(a)由I(i)=S(Y

8、)可知IS 曲线为:Y=1250-50i (1)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关系 M/P= md 可得LM 曲线为:Y=450+30i. (2)解得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分别为Y=750I= 10%(b)如果政府支出增加DG = 160, IS 曲线右移为:Y=1650-50i. (3)名义货币供给量M 保持不变,LM 曲线不变,(3)式与(2)式联立,解得:i=15% I=0投资会被挤出100 利率上升5%(C)消除财政挤出效应时,i=10%由M/H= (rc+1)/(rc+rd) 得 H=250中央银行需要发行250 高能货币才能完全消除财政挤出效应2. (20 分) 给定一国的生产函数为 Y=N2

9、/3K1/3, Y为总产出,K=351 为资本总量,N=13为劳动力数量,假定劳动力数量按每年1%增长,资本折旧率为5%,储蓄率为0.6, 计算(a) 劳动和资本的份额,以及人均生产函数形式 (4分)(b) 经济是否达到了稳态水平? (4分)(c) 求黄金率水平下的人均资本,产出以及消费水平?(6分)(d) 与黄金率水平相比,该国储蓄率偏高还是偏低?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6分)解(a)劳动的份额 MPNXN/Y=2/3资本的份额 MPkXK/Y=1/3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得人均生产函数 y= k1/3(b)sy-(n)k=0.6x 271/3-(5%+1%)x27=0.180 所以 经济没有达到

10、稳态(c) 黄金率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f(k)=n即 1/3 k-2/3=n,在稳态时,k=(s/n)3/2S=1/30.6所以该国储蓄率偏高,应该降低利率。五、图示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得分 1. 假设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不敏感,但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 如果政府增加福利支出,这会对储蓄、货币需求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 (10分)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不敏感,即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非常小,这时LM曲线斜率非常大即曲线非常陡;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即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非常大,这时IS曲线斜率小即曲线非常平坦。而LM曲线越陡,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国

11、民收入增加得就越少,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此经济情况下,如果政府增加福利支出,即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移动,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未变动,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然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而此时LM曲线非常陡,IS曲线非常平坦,从而使利率上升了非常多,从而使得私人投资大幅减少,储蓄大幅增加。六、论述题(10分) 得分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下滑趋势,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的政策主张,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试用IS-LM 以及AD-AS 模型分析这些政策对物价,利率以及GDP的影响。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犹如世界经济上空的沉沉黑云,滚滚翻

12、卷,不断蔓延。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去年11月,中国政府果断决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的一揽子计划,是调整振兴产业和加强科技支撑的一揽子计划,是改革创新和实现新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是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保障的一揽子计划。 应对危机、促进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实践也清楚地表明:这场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面临着外需不足

13、导致出口不振的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属来之不易。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 扩内需、促外需,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 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赛跑,扩大国内需求,稳定和促进外需,努力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一揽子计划的核心内容。 面对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全面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政策的着力点。自去年四季度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中央加大了政府公共投资力度。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57亿元,用

14、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截止到4月30日,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已累计安排下达5189亿元,执行进度为57。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以投资促消费是这一揽子计划的重要支点。从拿出巨额财政补贴鼓励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到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从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轻居民医疗负担,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到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水平,一份份“真金白银”的财政支出,一项项力度空前的举措部署

15、,成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利器。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保住外部需求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海关总署今年5月12日发布的数字显示,虽然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前4个月同比下降20以上,但继3月份进出口实现环比增长后,4月份我国进出口环比再现增长,外贸呈现企稳迹象。 调结构、重创新,培育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危”中寻“机”,努力抢抓机遇为今后长远发展夯实基础。这半年来,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创新,成为中国一揽子计划的主攻方向。 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投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资金约为37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的资金约为2100

16、亿元,两项合计占到了总投资近15。 这一揽子计划中,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令人瞩目。面对外部空前严峻的压力,中国的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工业增长乏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协调区域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优先决策的重点领域之一。过去半年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振兴重要举措的推出,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地带,而且也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也为中

17、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样是深化改革的契机。 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经济减速使得百姓生活压力增加,就业、上学、购房、看病等问题更加突出。面对经济困难的局面,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只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进一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过去半年,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努力编织起一张可靠的社会保障网络,成为政府保增长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尽管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基础尚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蔓延,尚未见底,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和潜在风险还很多。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前进道路还会有曲折,困难很多。我们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全面实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在挑战中奋勇前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