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础基本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基础基本概念.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YYZYQ.NO.18 政治学基础基本概念 NOV.1ST.2008 69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希缁岢稍蓖缁峁踩?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UP.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利益矛盾】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侧面,它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的一面 【政治权力】政
2、治权力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它社会和政治力量以及其它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理论】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关于社会和政治基本状况的分析把握,关于自己所主张和奉行的社会主张目标,实现途径及其相关条件的宏观分析和逻辑阐述。战略性思考。理论作用大小取决于:实际;相关度;逻辑力度;发展 【政治权力:策略】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和贯彻自己战略意图的方式 【立法权】立法权是社会公
3、共权力中制定,修改或废止法规,法案的权力。就其本质而言,立法权是集中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和利益要求,形成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权力。首要地位。还包含对于行政和司法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力主导价值是民主 【行政权】行政权是社会公共权力中实施法案,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权力。本质是执行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权力。包括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方面。主导价值是效率 【司法权】司法权是社会公共权力中实施法律并以此为标准规范社会生活的权力,本质是维护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权力。主导价值是公正 【权利】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
4、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内容:主张,即对于利益实现(包括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和利益分配(包括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分配)的主张。形式:法定资格。现实意义上:体现为个体和集体权利 【政治权利】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主张其共同利益利益的法定资格。内容:主张,即共同利益主张。形式:法定资格。现实意义上:体现为个体和集体政治权利 【政治统治】在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本质)政治权力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
5、政治功能)必须构建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它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构建这种控制和约束关系的(行为内容)基本途径就是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与其它社会政瘟亢蜕缁岢稍敝?建立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政治管理】在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
6、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政党】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又称政党政治。其定义(由政党制度定义出发) 【两党制】两党制又称
7、为“两党对峙制”,“两党竞争制”,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 【多党制】由两党制出发自己总结 【一党制】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权力,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镇压敌对阶级反抗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政治社团】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压力集团】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它是
8、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 【院外集团】特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力图影响议会制定,修改议案的利益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以特定方式,对特定对象议会施加政治影响和压力的的压力集团。 政治文化 【政治心理】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来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的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政治思想】政治思
9、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政治革命】所谓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 【政治革命的战略】战略,指革命力量根据社会利益状况和政治力量对比情况,确定的政治革命的目标,任务,方针和途径。它研究的是政治
10、革命的规律,主要涉及的是结盟对象,孤立对象,打击对象,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在战略问题中,最重要的是组织力量以实现规定的政治革命目标 【政治革命的方略】方略,指革命力量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确定的革命形式和组织形式,它是为实现政治革命的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具体办法 【政治妥协】政治妥协,指的是政治革命在对抗的双方政治力量悬殊或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或两败俱伤,以不损害双方的根本利益为前提,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从而暂时缓和矛盾。包括以退为进的妥协和共退共进的妥协,前者是弱者为积蓄力量而对强者作出的必要让步,后者指双方各自让步以求得共同发展 【政治改革】
11、所谓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换言之,就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步骤有机会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政治民主】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经济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政治动机】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是隐藏在人们政治行为的背后,驱动政治主体的需求向政治目标的实现转化的心理因素。 【政治态
12、度】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三种成分的不同配置和组合构成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政治态度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以成型而又系统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信仰为表现形式的综合信念体系。 【政治哲学】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和逻辑,其方法主要是思辩式的。按照艾萨克的概括,政治哲学的特点主要是“科学的、规范的、工具性的和分析性的”,即(一)政治哲学不反对观察,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政治生活进行事实描述和解释;(
13、二)政治哲学是一种规范理论,力求探讨政治的终极价值;(三)政治哲学也从事实现终极价值的最佳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四)政治哲学着重于分析政治概念。 【政治科学】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政治科学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即“客观、精确、系统、普遍和可验证”。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特定政治符号、大众传播工具、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实践等。 【暴力革命】采用战争或流血斗争的方式用武力大岁旧的国家机器,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
14、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政治革命方式。 【和平过渡】指当革命的历来能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内国际环境大大有利于革命阶级,统治阶级力量大大削弱,以至于根本不足以与革命力量对抗,因而不得步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非暴力交替的政治革命方式。 【政治民主】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民主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行为】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
15、和实现而展开的活动。政治行为通常有四个要素,即,政治行为的主体、方向、性质和方式。 【政治冲突】指政治体系中的不同个人或群体,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和对同一利益均具有要求而产生的矛盾。政治冲突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表现。 【政治斗争】政治冲突的一种形式,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政治斗争行为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利益争夺;2 权力角逐;3 矛盾对抗;意识自觉;事关全局。 【暴力斗争】指伤害个人和社会的暴烈性政治压迫与政治反抗的行为,它在政治革命和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最为普遍,是和平合法手段失效以后采取的斗争手段,最主要表现形式有暴动、武装起
16、义和战争。 【议会斗争】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社会各个阶级、政党、集团及其代表在议会里所进行的斗争。这种斗争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斗争各方都进行理论宣传、施加政治压力,甚至采取金钱交易的方式,以实现自己的集团利益。 【政治示威】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在停止工作或学习基础上形成的表达意愿的方式,“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政治不合作】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对国家活动的抵制,如拒绝在国家机关或军事机关担任工作,不参加执政党,放弃荣誉称号和名誉职务,不买政府公债等。 【政治不服从】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集体的有
17、目的的脱离政治权力轨道的行为,如公开地故意地拒绝执行官方机构命令、停止工作或学习、逃避法律责任等等。 【政治战略】指政党或国家等政治主体规定的一定时期内的目的、方针和任务。 【政治策略】政治主体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确定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等,是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具体办法。 【政治妥协】在(1)斗争双方力量悬殊或势均力敌(2)面对共同强大敌人(3)具有某种合作可能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造成更大损伤或两败俱伤,以不损害双方根本利益为前提,通过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从而暂时实现矛盾缓和以便双方共同发展的某些局面的行为。 【政治变迁】指政治体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向着某
18、种被认为是“进步”的价值目标的,那么,政治变迁就是政治发展。总体而言,政治变迁主要强调政治体系运行状态和方式的改变,而不考虑这种改变的价值定向。 【政治权威】权威的一种。通常政治权威概念对应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某种机构、职务或个人。政治权威由于其具有的传统基础或魅力基础或法理基础,而获得政治体系中的被统治者的服从。 【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即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国家使自己的价值理念和理论规范转变为社会共识,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信仰体系转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从而证明这种政治统治正当性、合法性使政治共同体中的人们自愿服从权威统治的过程。政治统治合法化过程,也是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的过程。 【政治合
19、法性】指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这种认可通常不仅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且主要来自一些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社会成员通过这些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来判定政治统治能否有效运行,从而在认可政治统治的基础上产生服从的意识和心理。按照让-夸克的意见(合法性与政治),政治合法性实际上是一种统治权利的表现。 【统治、专政与镇压】镇压是以暴力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方式,专政不仅包括暴力镇压,而且包括限制和排斥、怀柔利用和安抚等多种方式,统治则除了专政的内容,还包括民主的内容。 【行政管理】指对政府(广义)机关内部事务和人员的管理。 【差序格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使用的术语。指“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
20、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这种权力格局中,礼与德是权力运行的主要规则。 【政治领导】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管理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管理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的过程。政治领导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形式上表现为政治领导人的活动。从政治领导行为的角度讲,政治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的权威指导过程。 【政治决策】指政府或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指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
21、、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政治决策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公共政治生活所作的抉择,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性),它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及与其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权威性),它的结果决定政治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指导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普遍服从并执行(强制性)。 【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组织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即组合成为行为系统,建立配合关系的过程。 【政治协调】指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嬖诘拿芎统逋唤械鹘诤偷鹘猓怪?于平衡的政治行为和活动过程。政治协调是社会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的共同要求。政治协调的方式主要有:政治干预、权威仲裁、协商
22、妥协、搁置回避和协同合作。 【政治干预】指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压制和干涉,使冲突各方都作出让步的过程。 【政治沟通】广义的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的全部活动。狭义的政治沟通是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和转换。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沟通是狭义的,按照沟通路径,可以分为上行、平行和下行三种。 【政治监督】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担负的职权的正当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和纠偏的各种活动。政治监督本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其目的在于抵御权力的腐蚀性,避免普遍利益受到特殊利益的干扰,以保证政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政治管理过程
23、中,政治监督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和惩治腐败。从行为方向看,有上行、下行两种。 【政治稳定】指政治体系在根本秩序上的连续,一般涉及1 政治权力承继是连续的;2 政治权力格局是有序的、稳定的;3 政治文化分布是相对同一的;政治体系由于是开放的,从而具有很强适应性。 【政治投票】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通常,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领域有机会以此方式来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政治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勒找欢某绦蚝凸嬖颍扇炕虿糠殖稍本裨褚桓龌?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政治过程。政治选举除投票行为外
24、,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的持续、定期开展对于使当选者权威地位的合法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结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行为。这种组织既有可能致力于专门的特殊利益指向的问题,又有可能致力于广泛的公共利益指向的问题。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和参加社团活动两大类。 【政治表达】指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过程。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援、政治言论等制度性表达和非制度性表达。政治表达主要是通过汇集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种利益要求和支持意
25、向,来影响政府过程。 【政治集会】政治表达方式的一种。指众多人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的行为。 【政治请愿】政治表达方式的一种。指公民向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政治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 【政治言论】政治表达方式的一种,指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的行为。现代社会中,政治言论参与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 【政治接触】指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请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官员并影响之的行为。政治接触本身包括合法和非法两种,但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政治接触仅指合法的政治接触,而不
26、包括贿赂或威胁等非法手段。在中国,制度化的接触渠道是信访,即公民通过来信或来放的形式同政府进行接触。 【政治冷漠】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政治冷漠,是指参与的缺乏,表现为不参与政治活动或参与政治活动的不情愿,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不关心。 【政治体系】一般包括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两方面的内容。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指一个社会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和制度”。 【社会政治组织】指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一般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 【政治制度】指政
27、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活动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即政治制度),又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即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一般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法定性和规约性,相对严密和稳定。 【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而对其作出分类的一种方法。 【国家形式(政府类型)】指国家权力在横、纵两个方面的配置、组合的形式。包括(一)国家横向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配和相互关系;(二)国家纵向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即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整体权力与部分权力的分配及其相互关系;(三)国家机关权
28、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所谓“政治体制”。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主要涉及中央权力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国体】政府的性质,即在国家中,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政体类型】按照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具体样式的一般特定,对政体作出的分类,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最高国家权力的抵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最高国家权力抵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按照此标准,通常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区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类。 【专制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
29、,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按照意志、或者按照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 【立宪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立宪君主制下,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规定设置。按照立宪君主制国家权力中心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一方面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和钦定宪法权等权力。议会君主制是指只有议会一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只有国家象征意义。 【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
30、的一种政体形式。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特别是主要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议会共和制下的总统实际上不掌握实权,但仍由选举产生。 【总统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的一种政体形式。总统共和制下,总统和议会分别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
31、约关系。 【委员会制政体】一种由联邦议会选举联邦委员会,并由后者集体行使行政权的政体形式。联邦委员会无权否定联邦议会决案或解散议会,议会也无权使委员会成员辞职。 【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组建的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形式,通常既是一种组织原则,也指组织赖以存续的活动原则。 【单一制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其基本特点是:(一)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二)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三)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由中央掌握;(四)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受中央权力的统辖;(五)国民具有统一
32、国籍;(六)外交权由中央统一行使。 【复合制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联合程度的不同,区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 【联邦制国家】复合制国家的一种,又称联盟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组成,其特点在于:(一)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二)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在此前提下和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三)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联邦成员的国籍;(四)联邦是国际政治的主体,外交权属于中央政府,但在宪法的范围内,联邦成
33、员也可以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邦联制国家】复合制国家的一种,又称国家联盟,由若干主权独立的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其特点主要是:(一)各成员国主权独立、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和制约关系;(二)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它的权力是邦联成员根据协议让予的,邦联没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三)邦联设有成员国协商机关,其成员由各成员国政府首脑担任,其只能主要使协商成员国之间的共同事宜;(四)邦联成员之间的共同活动以各方共同签字的条约为基础。 【国家机构(政治机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足见的各种机关的综合,它是政治权
34、力的组织实体体现。 【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国家机构设置原则主要有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三类。 【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二、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通常体现为按不同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这些权力机关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接实际运作来看,分权制衡理论有二权分立、三权分立等形式。 【议行合一原则】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过的斗争中创造
35、的政权组织原则,其基本内容是:(一)人民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代表实施这种权力;(二)人民对于各种国家职能机构具有统辖权。这种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具体体现为,一个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任期的立法机关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其他国家机关与立法机关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决策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判断议行合一原则的标准并不在于是否只存在一个议决和执行统一的机关,而是应考虑其权力关系。 【国家元首】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两种形式。国家元首可以由行政首脑担
36、任,也可以由象征权力执掌者担任;可以由选举产生,也可以世袭或终身任职。国家元首的职权一般包括: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紧急状态、大赦、戒严或对外宣战;代表国家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有的国家元首同时兼任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立法机关】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在现代国家,一般是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等机构,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立法机关按照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组织或监督政府,决定国家其他大政方针。 【行政机关
37、】指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国家行政机关主要由国家行政首脑、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行政公务人员三部分组成。行政首脑由选举产生或议会任命或国家元首任命,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般由行政首脑任命,一般行政公务人员或通过考试或由各级负责人挑选进入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指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是国家司法权的体现。司法机关的职能主要包括侦察、诉讼和审判三个部分。 【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权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政治认知】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