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3739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思修复习资料.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考点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是科学的、崇高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考点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2、思想基础。它提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考点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考点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考点5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 立志当高远:青年

3、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2) 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这种追求也因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难以实现。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当社会理

4、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3) 立志须躬行: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伟大出自平凡。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最现实、最需把握的是今天。 考点6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实现理想的征途

5、中,遭遇到一点困难、曲折或失败,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 (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执著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但事物常具有两面性。顺境容易使人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逆境磨炼意志、陶冶品格。逆境虽然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但并没有消解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甚至会有在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反而有可能创造奇迹。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当身处逆境时

6、,也勿悲观失望。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考点7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用理想来否定现实,或者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都是不可取的。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来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

7、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实现理想还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加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事业靠艰苦奋斗发展

8、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也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考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 (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更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同

9、胞就是爱人民群众。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要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3)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考点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10、。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考点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毋庸置疑的深刻原因就是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3)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祖国给个人的

11、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考点4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考点5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爱国主义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

12、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各方面的挑战,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 (2)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 考点6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

13、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第三,爱好和平。第四,勤劳勇敢。第五,自强不息。 (3) 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考点7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1)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

14、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时代精神的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考

15、点8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2)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 (3)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考点9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16、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考点10增强国防观念 (1) 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黏合剂”。 (2) 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第一,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二,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

17、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三,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考点11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考点1世界观与人生观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

18、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2)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考点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

19、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2)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考点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第一,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第二,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2) 端正人生态度: 第一,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

20、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第二,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第三,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第四,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 考点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2)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用拜金主义确立人生

21、目的,其危害显而易见。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人生的唯一目的,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考点5价值观与人生观 (1)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考点6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 正确认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

22、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 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3) 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考点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

23、出发。当代大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 (2)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大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

24、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抱憾终生。 考点8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一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二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考点9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 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2)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树立正确的

2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合理调控情绪。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考点10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平

26、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竞争具有积极意义,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在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避免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社会越发展,合作越重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形式上对立,实质是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27、和进步。 考点11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人又具有社会性。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2)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而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孤立地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失去基础和条件,还可能导致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 (3)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

28、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就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 考点12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对自然的改造具有两面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

29、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考点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 道德的起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 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考点2道德的功能

30、与作用 (1) 道德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此外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2)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考点3道德的历史发展 (1) 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的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 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31、。其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3)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考点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

32、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考点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考点6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

33、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2)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3)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失落。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其影响是消极的。 考点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34、,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3)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 考点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

35、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提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考点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胡锦

36、涛全面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考点10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

3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在以下环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考点11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 大力倡导诚信美德。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

38、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 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考点12锻炼个人品德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个人品德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始终。 (2)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个人品德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等特点。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

39、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其次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最后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提示:(1) 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2) 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思并重的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慎独自律的方法。积善成德的方法。知行统一的方法。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考点1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的

40、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 考点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3)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 (4)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

41、活的文明进步。 考点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虽然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考点4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

42、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考点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提示: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考点6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考点7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

43、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考点8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1) 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

44、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2) 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法律的预测作用对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互相取代。 (4) 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 (5) 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

45、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提示: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明确的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考点9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我国的一系列公共生活法律规范,其基本立法精神是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的基本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与自由。相关法律规范有: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 提示:(1)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 (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46、;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3)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依法管理原则;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4)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考点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 爱岗敬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 诚实守信。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3) 办事公道。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

47、,不假公济私。 (4) 服务群众。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5) 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考点2 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 (1) 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对于大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职业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坚持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