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3783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 安全知识手册 第一章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1、 玻璃器具使用注意事项 1).玻璃器具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避免使用有裂痕的仪器。特别用于减压、加压或加热操作的场合,更要认真进行检查。 2).烧杯、烧瓶及试管之类仪器,因其壁薄,机械强度很低,用于加热时,必须小心操作。 3).吸滤瓶及洗瓶之类厚壁容器,往往因急剧加热而破裂。 4).把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时,常常会折断而使人受伤。为此,操作时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碱液、甘油等作润滑剂。然后,左手拿着塞子,右手拿着玻璃管,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此时,右手拇指与左手拇指之间的距离不要

2、超过5厘米。并且,最好用毛巾保护着手较为安全。橡皮塞等钻孔时,打出的孔要比管径略小,然后用圆锉把孔锉一下,适当扩大孔径即行。 5).加工玻璃时可能发生的大事故,是加热内有可燃性气体的容器而引起爆炸事故。为此,操作前,必须将容器中的可燃性气体清除干净。同时,经过加热的玻璃,乍一看难以觉察,而一接触即往往被烧伤。 6).打开封闭管或紧密塞着的容器时,因其有内压,往往发生喷液或爆炸事故。 事故例子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或者把橡皮管套入玻璃管,以及于试管上塞橡皮塞时,强行操作而受伤的例子很多。将三角烧瓶作吸滤瓶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破裂而受伤。 2、 高温装置使用注意事项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防护高

3、温对人体的辐射。 2).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 3).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内进行,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4).按照实验性质,配备最合适的灭火设备如粉末、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5).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隙,以防台面着火。 1 安全知识手册 6).按照操作温度的不同,选用合适的容器材料和耐火材料。但是,选定时亦要考虑到所要求的操作气氛及接触的物质之性质。 7).高温实验禁止接触水。如果在高温物体中一混入水,水即急剧汽化,发生所谓水蒸汽爆炸。高温物质落入水中时,也

4、同样产生大量爆炸性的水蒸汽而四处飞溅。 人体的防护 1).使用高温装置时,常要预计到衣服有被烧着的可能。因而,要选用能简便脱除的服装。 2).要使用干燥的手套。如果手套潮湿,导热性即增大。同时,手套中的水份汽化变成水蒸汽而有烫伤手的危险。故最好用难于吸水的材料做手套。 3).需要长时间注视赤热物质或高温火焰时,要戴防护眼镜。所用眼镜,使用视野清晰的绿色眼镜比用深色的好。 4).对发出很强紫外线的等离子流焰及乙炔焰的热源,除使用防护面具保护眼睛外,还要注意保护皮肤。 5).处理熔融金属或熔融盐等高温流体时,还要穿上皮靴之类防护鞋。 3、高压装置使用注意事项 高压装置是由下表所列的各种单元器械组合

5、而成的聚合体。 高压装置一旦发生破裂,碎片即以高速度飞出,同时急剧地冲出气体而形成冲击波,使人身、实验装置及设备等受到重大损伤。同时往往还会使所用的煤气或放置在其周围的药品,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严重的二次灾害。因此,使用高压装置时,必须遵守高压气体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使用高压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充分明确实验的目的,熟悉实验操作的条件。要选用适合于实验目的及操作条件要求的装置、器械种类及设备材料。 2).购买或加工制作上述器械、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并要标明使用的压力、温度及使用化学药品的性状等各种条件。 3).一定要安装安全器械,设置安全设施。估计实验特别危险时,要采用遥测、遥控仪器进

6、行操作。同时,要经常的定期检查安全器械。 4).要预先采取措施,即使由于停电等原因而使器械失去功能,亦不致发生事故。 5)高压装置使用的压力,要在其试验压力的2/3以内的压力下使用(但试压时,则在其使用压力的1.5倍的压力下进行耐压试验)。 2 安全知识手册 6).用厚的防护墙把实验室的三面围起来,而另一面则用通风的薄墙围起。屋梁也要用轻质材料制作。 7).不消说要确认高压装置在超过其常用压力下使用也不漏气,而且,倘若漏气了,也要防止其滞留不散,要注意室内经常换气。 8).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要根据使用气体的不同性质,选用防爆型之类的合适设备。 9).实验室内仪器、装置的布局,要预先充分考虑到

7、倘若发生事故,也要使其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10).在实验室的门外及其周围,要挂出标志,以便局外人也清楚地知道实验内容及使用的气体等情况。 11).由于高压实验危险性大,所以必须在熟悉各种装置、器械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然后才谨慎地进行操作。如果有不明了的地方,可参阅有关专著或向专家请教。 3、关于触电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防止触电 1).不要接触或靠近电压高、电流大的带电或通电部位。对这些部位,要用绝缘物把它遮盖起来。并且,在其周围划定危险区域、设置栏栅等,以防进入安全距离以内。 2).电气设备要全部安装地线。对电压高、电流大的设备,要使其接地电阻在几个欧姆以下。 3).直接接触

8、带电或通电部位时,要穿上绝缘胶靴及戴橡皮手套等防护用具。不过,通常除非妨碍操作,否则要切断电源,用验电工具或接地棒检查设备,证实确不带电后,才进行作业。对电容器之类装置,虽然切断了电源,有时还会存留静电荷,因而要加以注意。 4).对使用高电压、大电流的实验,不要由一个人单独进行,至少要由23人以上进行操作。并要明确操作场合的安全信号系统。 5).为了防止电气设备漏电,要经常清除沾在设备上的脏物或油污,设备的周围也要保持清洁。 6).要经常整理实验室,以防即使因触电跌倒了,也能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在高空进行作业时,要配戴安全带之类用具。 发生触电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如果不能切断

9、电源时,要用干木条或戴上绝缘橡皮手套等东西,把触电者拉离电源。 2).把触电者迅速转移到附近适当的地方,解开衣服,使其全身舒展。 3 安全知识手册 3).不管有无外伤或烧伤,都要立刻找医生处理。 4).如果触电者处于休克状态,并且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时,要毫不迟疑地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即使乍一看认为不可能救活了,也要送往医疗部门至少继续抢救数小时,不要轻易作出不可救活的结论。 事故例子用干燥的手接触电压较低的通电设备没有什么感觉,而用湿手摸时,受到猛烈的电击。因设备发生故障,切断电源开关进行修理时,其它人不了解情况,合上开关致使触电。 4、 有毒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因为有毒

10、物质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被吸入,或以水溶液状态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并且,当直接接触时,还可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被吸收。因此,使用有毒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毒物、剧毒物要装入密封容器,贴好标签,放在专用的药品架上保管,并做好出纳登记。万一被盗窃时,必须立刻报告导师。 3).在一般毒性物质中,也有毒性大的物质,要加以注意。 4).使用腐蚀性物质后,要严格实行漱口、洗脸等措施。 5).特别有害物质,通常多为积累毒性的物质,连续长时间使用时,必须十分注意。 防护方法 使用有毒物质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及橡皮手套,有时要穿防毒衣。 事故例子 使用氰化钾后,在拿茶碗喝茶时,不知不觉

11、的把沾到手上的氰化钾吞食了。约经过半分钟,眼睛眩晕发黑,叫做“氰酸钾”中毒症状,同时很快失去知觉。附近的同事发现后,立刻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洗胃才得救。 5、 分解爆炸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分解爆炸性物质的危险程度,分别用下列符号表示:A=灵敏度大、威力大;B=灵敏度大、威力中等;C=灵敏度大、威力小;A=灵敏度中等、威力大;B=灵敏度中等、威力中等;C=灵敏度中等、威力小。 注意事项 1).此类物质常因烟火、撞击或摩擦等作用而引起爆炸。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其危险程度。 4 安全知识手册 2).由于这些物质能作为各类反应的副产物生成,所以实验时,往往会发生意外的爆炸事故。 3).因为此类物质一接触酸、

12、碱、金属及还原性物质等,往往会发生爆炸。因此,不可随便将其混合。防护方法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 灭火方法 可根据由此类物质爆炸而引起延续燃烧的可燃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事故例子 在蒸馏硝化反应物的过程中,当蒸至剩下很少残液时,突然发生爆炸。用旧的乙醚进行萃取操作,然后把由萃取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的物质,放在烘箱里加热干燥时发生爆炸,烘箱的门被炸碎。将四氢呋喃进行蒸馏回收时,用剩下残液的同一烧瓶蒸馏数次,即发生爆炸。当拔出30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瓶的塞子时,常会发生爆炸。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过程中,当加入二氧化锰时,剧烈地发生反应,致使烧瓶破裂。 7、可燃性气体使

13、用注意事项 由C、H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 由C、H、O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 由C、H、N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 由C、H、X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 由C、H、S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硫化氢、二硫化碳。 注意事项 1).如果漏出可燃性气体并滞留不散,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即会着火爆炸。填充有此类气体的高压筒形钢瓶,要放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保存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打开

14、窗户,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 3).乙炔和环氧乙烷,由于会发生分解爆炸,因此,不可将其加热或对其进行撞击。 防护方法 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 灭火方法 5 安全知识手册 当此类物质着火时,可采用通常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泄漏气体量大时,如果情况允许,可关掉气源,扑灭火焰,并打开窗户,即离开现场;若情况紧急,则要立刻离开现场。 事故例子 搬运装有乙炔的钢瓶时,不慎跌落而发生爆炸。 8、 一般易燃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高度易燃性物质 它包括:石油醚、汽油、轻质汽油、挥发油、己烷、庚烷、辛烷、戊烯、邻二甲苯、醇类、二甲醚、二氧杂环己烷、乙缩醛、丙酮、甲乙酮、三聚乙醛等。 甲

15、酸酯类、乙酸酯类、乙腈、吡啶、氯苯等。 中等易燃性物质 它包括:煤油、轻油、松节油、樟脑油、二甲苯、苯乙烯、烯丙醇、环己醇、2乙氧基乙醇、苯甲醛、甲酸、乙酸等。 重油、杂酚油、锭子油、透平油、变压器油、1,2,3,4四氢化萘、乙二醇、二甘醇、乙酰乙酸乙酯、乙醇胺、硝基苯、苯胺、邻甲苯胺等。 低易燃性物质 它包括:齿轮油、马达油之类重质润滑油,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之类增塑剂。 亚麻仁油、豆油、椰子油、沙丁鱼油、鲸鱼油、蚕蛹油等。 注意事项 1).高度易燃性物质虽不象特别易燃物质那样易燃,但它的易燃性仍很高。由电开关及静电产生的火花、赤热物体及烟头残火等,都会引起着火燃烧。因而,注

16、意不要把它靠近火源,或用明火直接加热。 2).中等易燃性物质,加热时容易着火。用敞口容器将其加热时,必须注意防止其蒸气滞留不散。 3).低易燃性物质,高温加热时分解放出气体,容易引起着火。并且,如果混入水之类杂物,即会产生爆沸,致使引起热溶液飞溅而着火。 6 安全知识手册 4).通常,物质的蒸气比重大的,则其蒸气容易滞留。因此,必须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 5).闪点高的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液温度很高,一般难于扑灭。 防护方法 加热或处理量很大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及棉纱手套。 灭火方法 此类物质着火,当其燃烧范围较小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火势扩大时,最好用大量水灭火。 事故例子 蒸馏

17、甲苯的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发生爆沸而引起着火。将还剩有有机溶剂的容器进行玻璃加工时,引起着火爆炸而受伤。把沾有废汽油的东西投入火中焚烧时,产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焰而烧伤。用丙酮洗涤烧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时,残留的丙酮气化而引起爆炸。干燥箱的门被炸坏飞至远处。将经过加热的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进行萃取,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时,喷出二甲苯而引起着火。将润滑油进行减压蒸馏时,用气体火焰直接加热。蒸完后,立刻打开减压旋塞,于烧瓶中放入空气时发生爆炸。将油浴加热到高温的过程中,当熄灭气体火焰而关闭空气开关时,突然伸出很长的摇曳火焰而使油浴着火。对着火的油浴覆盖四氯化碳进行灭火时,结果它在油中

18、沸腾,致使着火的油飞溅反而使火势扩大。 9、 特别易燃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此类物质有: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戊烷、异戊烷、氧化丙烯、二乙烯醚、羰基镍、烷基铝等。 注意事项 1).由于着火温度及燃点极低而很易着火,所以使用时,必须熄灭附近的火源。 2).因为沸点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因此,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免其蒸气滞留在使用场所。 3).此类物质一旦着火,爆炸范围很宽,由此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 4).容器中贮存的易燃物减少了时,往往容易着火爆炸,要加以注意。 防护方法 对有毒性的物质,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进行处理。 灭火方法 7 安全知识手册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19、。但对其周围的可燃物着火时,则用水灭火较好。 事故例子 乙醚从贮瓶中渗出,由远离两米以外的燃烧器的火焰引起着火。正在洗涤剩有少量乙醚的烧瓶时,突然由热水器的火焰燃着而引起着火。将盛有乙醚溶液的烧瓶放入冰箱保存时,漏出乙醚蒸气,由箱内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引起着火爆炸,箱门被炸飞。焚烧二硫化碳废液时,在点火的瞬间,产生爆炸性的火焰飞散而烧伤。 10、禁水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禁水性物质包括:Na、K、CaC2、Ca3P2、 CaO、NaNH2、LiAlH4等。 注意事项 1).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因此,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其碎屑也贮存于煤

20、油中。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氢气着火。分解金属钾时,则在氮气保护下,按同样的操作进行处理。 2).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 ,往往会发生爆炸。 3).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起着火、爆炸。 4).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磷化氢,由于伴随着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着火,从而导致燃烧爆炸。 5).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与水作用也会着火。若把它丢弃时,可将其分次少量投入乙酸乙酯中。 6).生石灰与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的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 防护方法 使用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 灭火方法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可用干燥的砂子、食盐

21、或纯碱把它覆盖。不可用水或潮湿的东西或者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8 安全知识手册 事故例子 将经甲醇分解的金属钠丢入水中时,由于金属钠尚未分解完全而引起着火、燃烧。 11、自燃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这类物质有:有机金属化合物RnM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等。 注意事项 1).这类物质一接触空气就会着火,因此,初次使用时,必须请有经验者进行指导。 2).将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溶剂中稀释而成的东西,若其溶剂一飞溅出来就会着火。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并且,不要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附近。 防护方法 处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 灭火方法 由这类物质引起的火灾,通常用干燥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数量

22、很少时,则可以大量喷水灭火。 事故例子 将盛有经溶剂稀释的三乙基铝的瓶子,放入纸箱搬运的过程中,瓶子破裂发生泄漏而引起着火。在滤纸上洗涤还原性镍催化剂,其后把滤纸丢入垃圾箱中而引起着火。在通风橱内,用LiAlH4进行还原反应,于放有LiAlH4的烧瓶中加入乙醚时发生着火。 12、低温着火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此类物质有:P、P4S3、P2S5、P4S7、S、金属粉、金属条等。 注意事项 1).因为此类物质一受热就会着火,所以,要远离热源或火源。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 2).此类物质若与氧化性物质混合,即会着火。 3).黄磷在空气中会着火,故要把它放入PH值79的水中保存,并避免阳光照射。 4)

23、.硫黄粉末吸潮会发热而引起着火。 9 安全知识手册 5).金属粉末若在空气中加热,即会剧烈燃烧。并且,当与酸、碱物质作用时产生氢气而有着火的危险。 防护方法 处理量大时,要戴防护面具和手套。 灭火方法 由此类物质引起火灾时,一般用水灭火较好,也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但由大量金属粉末引起着火时,最好用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事故例子 装有黄磷的瓶子,从药品架上跌落,洒出黄磷而着火。铝粉着火时,用水灭火,火势反而更猛烈。将熔融的黄磷倒入水中制成小颗粒时,烧杯倾歪了,洒出黄磷而引起着火,并烧着衣服,致使烧伤。 13、强酸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此类物质包括:HNO3、H2SO4、HSO3Cl、CrO3等

24、。 注意事项 1).强酸性物质若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发热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载。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 2).如果加热温度超过铬酐的熔点时,CrO3即分解放出O2而着火。 3).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防护方法 加热处理此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 灭火方法 对由强酸性物质引起的火灾,可大量喷水进行灭火。 事故例子 热的浓硝酸沾到衣服而引起着火。将渗透浓硫酸的破布与沾有废油的破布丢弃在一起而着火。装有热的浓硫酸的熔点测定管发生破裂,浓硫酸沾到手上而烧伤。 14、气体钢瓶使用注意事项 气体钢瓶是储存压缩气体的特制的耐压钢瓶。使用时,

25、通过减压阀有控制地放出气体。由于钢瓶的内压很大,而且有些气体易燃或有毒,所以在使用钢瓶时要注意安全。 10 安全知识手册 使用钢瓶的注意事项: 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处。可燃性气体钢瓶必须与氧气钢瓶分开存放。 绝不可使油或其他易燃性有机物沾在气瓶上。也不得用棉、麻等物堵漏,以防燃烧引起事故。 使用钢瓶中的气体时,要用减压阀。各种气体的气压表不得混用,以防爆炸。 不可将钢瓶内的气体全部用完,一定要保留0.05MPa以上的残留压力。可燃性气体如C2H2应剩余0.20.3MPa。 为了避免各种气瓶混淆而用错气体,通常在气瓶外面涂以特定的颜色以便区别,并在瓶上写明瓶内气体的名称。 15、易燃

26、、具腐蚀性药品及毒品的使用规则 1)浓酸和浓碱等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要洒在皮肤或衣物上。 2)不允许在不了解化学药品性质时,将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例如氢气、强氧化剂时,要首先了解它们的性质,使用中,应注意安全。 4)有机溶剂易燃,使用时要远离火焰。 5)制备有刺激性的、恶臭的、有毒的气体,加热或蒸发盐酸、硝酸、硫酸时,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 6)氰化物、砷盐、锑盐、可溶性汞盐、铬的化合物、镉的化合物等都有毒,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 第二章 实验室应急处理方法 1、 烧伤的应急处理 烧伤时,作为急救处理措施,将其进行冷却是最为重要的。此一措施要在受伤现场

27、立刻进行。烧着衣服时,立即浇水灭火,然后用自来水洗去烧坏的衣服,并慢慢切除或脱去没有烧坏的部分,注意避免碰伤烧伤面。至少连续冷却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冷却水的温度在1015为合适,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温度。为了防止发生疼痛和损伤细胞,受伤后采用迅速冷却的方法,在6小时内有较好的效果。对不便洗涤冷却的脸及身躯等部位,可用经自来水润湿的23条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于烧伤面上。要十分注意经常移动毛巾,以防同 11 安全知识手册 一部位过冷。若患者口腔疼痛时,可给其含冰块。即使是小面积烧伤,如果只冷却510分钟,则效果甚微。因此,烧伤时,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冷却。 但是,大面积烧伤时,要将其进行冷却在技术上较难

28、处理。同时,还应考虑到有发生休克的危险以及“尽快入医院”这一原则。因此,严重烧伤时,应用清洁的毛巾或被单盖上烧伤面,如果可能则一面冷却,一面立刻送医院治疗。 2、 由冷冻剂等引起的冻伤的应急处理 轻度冻伤时,虽然皮肤发红并有不舒服感觉,但经数小时后即会恢复正常。中等程度冻伤时,产生水疱;严重冻伤时,则会溃烂。 把冻伤部位放入40的热水中浸2030分钟。即便恢复到正常温度后,仍需把冻伤部位抬高,在常温下,不包扎任何东西,也不要绷带,保持安静。没有热水或者冻伤部位不便浸水,如耳朵等部位,可用体温将其暖和。要脱去湿衣服。也可饮适量酒精饮料暖和身体。但香烟会使血管收缩,故要严禁吸烟。 注意:不可做运动

29、或用雪、冰水等进行摩擦取暖。 3、 呼吸道烧伤的判断 高大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常可看到呼吸道烧伤的情况。在封闭的空间受伤,其后,吸入火焰及高温气体而使呼吸道被烧伤。此时,由于氧气不能及时到达肺部,以致多数发生死亡。如果患者受伤后12日内症状恶化,脸或头等部位受伤并烧去鼻孔毛时,可怀疑其呼吸道被烧伤。若看到鼻腔和口腔粘膜红肿,声音嘶哑,发出“沙沙”的呼吸声,并诉说呼吸困难、痰多,特别痰中混有黑色煤灰时,则烧伤就涉及到呼吸道了。 4、 休克症状 1).手、脚变冷;2).脸色苍白;3).出冷汗;4).想吐,呕吐;5).脉搏次数增加;6).情绪不安、心情烦燥。 i)一次性休克 在受伤后12小时内发生。多

30、数情况,由于得到安静,于受伤后约2小时即复原,很少死亡。一般认为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所致。 ii)二次性休克 在受伤后,早则于68小时内发生,通常经过23天才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从大面积烧伤部位失去大量液体所致。此时,若不立刻施行适当的治疗,则往往发生死亡。 5、 中度烧伤与严重烧伤 中度烧伤 12 安全知识手册 度烧伤占1530,度烧伤在10以下。据以往的病例,全都有休克的危险性。必须送入医院治疗。 严重烧伤 度烧伤占30以上,度烧伤在10以上。或者,脸、手及脚均度烧伤,而呼吸道有烧伤的可疑。常常伴有电击、严重药品伤害、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等症状。必须在受伤后23小时之内,将患者送入医院

31、治疗。患者度烧伤在50以上时,常常死亡。 6、烧伤程度的判断 为了确定处理方法,必须首先判断烧伤程度。其判断方法,可根据烧伤面积及烧伤深度两项以及有无并发症等,综合的加以判断。 a).烧伤面积 烧伤面积,用其占人体全部表面积的百分数表示。 b).烧伤深度 从热的强度及被烧的时间来确定其烧伤深度,并从皮肤的症状及有无疼痛加以判断。实际上,烧伤深度的判断相当困难。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烧伤程度往往逐渐加深。 7、二硫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8、甲醛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

32、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9、 有机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10、三硝基甲苯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11、苯胺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12、氯代烃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3 安全知识手册 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

33、暖。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13、草酸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 14、乙醛、丙酮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随后服下泻药。呼吸困难时要输氧。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15、乙二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

34、,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16、酚类化合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吞食的场合 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的场合 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 17、乙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克碳酸氢钠。 18、甲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

35、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从口饮服50的乙醇溶液。 19、烃类化合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超过1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14 安全知识手册 20、化学药品中毒洗胃 将患者躺下,使其头和肩比腰略低。在粗的柔软胃导管上,装上大漏斗。把涂上甘油的胃导管,从口或鼻慢慢地插入胃里,注意不要插入气管。查明在离牙齿约50厘米的地方,导管尖端确实

36、落到胃中。其后,降低漏斗,尽量把胃中的物质排出。接着提高漏斗,装入250毫升水或洗胃液,再排出胃中物质。如此反复操作几次。最后,在胃里留下泻药,拔出导管。 最好在实验室里常备有洗胃导管。 此外,活性炭加水,充分摇动制成润湿的活性炭,或者温水,对任何毒物中毒,均可使用。 21、利用重金属螯合化解毒 当吞食重金属时,可饮服牛奶、蛋白或丹宁酸等,使其吸附胃中的重金属。但是,用螯合物除去重金属也很有效。 重金属的毒性,主要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SH基结合而产生。因而,加入的螯合剂争先与重金属SH中的重金属相结合,故能有效的消除由重金属而引起的中毒。重金属与螯合剂形成的络合物,易溶于水,所以容易从肾脏完全排

37、出。再者,服用螯合物的同时,还可利用输液的方法,促使其利尿。 医疗上医生常用的螯合剂有以下这些物质:CaNa2EDTAPb,Cd,Mn;BALHg,As,Cr;,二甲基半胱氨酸pb,H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三水合物等。但是,镉中毒时,用螯合剂会使肾的损害加剧,因此,遇此情况时,尽量不用螯合剂为好。对有机铅之类物质中毒,用螯合剂解毒则无能为力。此外,螯合剂对生物体所必需的重金属也起螯合作用,因而,使用时需加以注意。 22、硫酸铜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将0.31.0克亚铁氰化钾溶解于一酒杯水中,后饮服。也可饮服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23、硝酸银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酒杯水

38、中饮服。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饮牛奶。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 24、钡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然后从口饮服,或用洗胃导管加入胃中。 25、铅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5 安全知识手册 保持患者每分钟排尿量0.51毫升,至连续12小时以上。饮服10的右旋醣酐水溶液。或者,以每分钟1毫升的速度,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水溶液,至每公斤体重达10毫升为止。 26、汞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饮食打溶的蛋白,用水及脱脂奶粉作沉淀剂。立刻饮服二巯基丙醇溶液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作泻剂。 27、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吞食时,使患者立刻呕吐,然后

39、饮食500毫升牛奶。再用24升温水洗胃,每次用200毫升。 28、二氧化硫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进入眼睛时,用大量水洗涤,并要洗漱咽喉。 29、氰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不管怎样要立刻处理。每隔两分钟,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秒钟。这样氰基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无毒的氰络高铁血红蛋白。接着给其饮服硫代硫酸盐溶液。使其与氰络高铁血红蛋白解离的氰化物相结合,生成硫氰酸盐。 1).吸入时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着。然后,脱去沾有氰化物的衣服,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2).吞食时用手指摩擦患者的喉头,使之立刻呕吐。决不要等待洗胃用具到来才处理。因为患者在数分

40、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 30、卤素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若吸入溴气时,则给其嗅稀氨水。 31、氨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给其输氧。进入眼睛时,将患者躺下,用水洗涤角膜至少5分钟。其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32、强碱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吞食时 立刻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然后,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2).沾着皮肤时 立刻脱去衣服,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止。接着用经水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但是,若沾着

41、生石灰时,则用油之类东西,先除去生石灰。 16 安全知识手册 3).进入眼睛时 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分钟。 33、强酸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吞服时 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东西,迅速把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食10多个打溶的蛋作缓和剂。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沾着皮肤时 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如果立刻进行中和,因会产生中和热,而有进一步扩大伤害的危险。因此,经充分水洗后,再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但是,当沾着草酸时,若用碳酸氢钠中和,因为由碱而产生很强的刺激物,故不宜使用。此外,也可以用镁盐和钙盐中和。

42、 3).进入眼睛时 撑开眼睑,用水洗涤15分钟。 第三章 实验室废液处理 1、 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处理 此类废液包括:含有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二醇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淀粉、橡胶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 对其含有可燃性物质的废液,用焚烧法处理。而对难以焚烧的物质及含水的低浓度废液,经浓缩后,将其焚烧。但对蛋白质、淀粉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可不经处理即可排放。 2、含有机磷的废液处理 此类废液包括:含磷酸、亚磷酸、硫代磷酸及膦酸酯类,磷化氢类以及磷系农药等物质的废液。 对其浓度高的废液进行焚烧处理。对浓度低的废液,经水解或溶剂萃取后,

43、用吸附法进行处理。 3、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无机盐类的有机类废液处理 此类废液包括:含有硫酸、盐酸、硝酸等酸类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氨等碱类,以及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氧化剂与硫化物、联氨等还原剂的有机类废液。 首先,按无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把它分别加以中和。然后,若有机类物质浓度大时,用焚烧法处理。能分离出有机层和水层时,将有机层焚烧,对水层或其浓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或氧化分解法进行处理。但是,对其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4、含酚类物质的废液处理 17 安全知识手册 此类废液包含的物质:苯酚、甲酚、萘酚等。 对其浓度大的可燃性物质,可用焚烧法处理。而浓

44、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或氧化分解法处理。 5、含N、S及卤素类的有机废液处理 此类废液包含的物质:吡啶、喹啉、甲基吡啶、氨基酸、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硫醇、烷基硫、硫脲、硫酰胺、噻吩、二甲亚砜、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类、氯苯类、酰卤化物和含N、S、卤素的染料、农药、颜料及其中间体等等。 对其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但必须采取措施除去由燃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多氯联苯之类物质,因难以燃烧而有一部分直接被排出,要加以注意。 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及低浓度的废液,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水解法进行处理。但对氨基酸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经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6、含石油、动植物性油脂

45、的废液处理 此类废液包括:苯、已烷、二甲苯、甲苯、煤油、轻油、重油、润滑油、切削油、机器油、动植物性油脂及液体和固体脂肪酸等物质的废液。 对其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对其难于燃烧的物质及低浓度的废液,则用溶剂萃取法或吸附法处理。对含机油之类的废液,含有重金属时,要保管好焚烧残渣。 7、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处理 一般有机溶剂是指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由C、H、O元素构成的物质。 对此类物质的废液中的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及可燃性物质的低浓度废液,则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再者,废液中含有重金属时,要保管好焚烧残渣。但是,对其易被生物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经

46、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8、含无机卤化物的废液处理 1).将含AlBr3、AlCl3、ClSO3H、SnCl4及TiCl4等无机类卤化物的废液,放入大号蒸发皿中,撒上高岭土碳酸钠检验,使加入的酸或碱的废液至溶液的pH约等于7。 3).用水稀释,使溶液浓度降到5以下,然后把它排放。 10、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处理 注意事项: 1).原则上将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分别收集。但当把它们混合没有危险性时,也可以把它们收集在一起。 2).含铬酸盐时可作为含Cr的废液处理。 3).含重金属物质时,可作为含重金属的废液处理。 4).不含有害物质而其浓度在1以下的废液,把它中和后即可排放。 处理方法: 1)

47、.查明各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果将其混合也没有危险性时,即可一面搅拌,一面将其中一种废液分次少量加入另一种废液中,使之反应。 2).取出少量反应液,调成酸性,用碘化钾淀粉试纸进行检验。 3).试纸变蓝时:调整pH值至3,加入Na2SO3溶液,至试纸不变颜色为止。充分搅拌,然后把它放置一夜。 4).试纸不变色时:调整pH至3,加入H2O2使试纸刚刚变色为止。然后加入少量Na2SO3,把它放置一夜。 19 安全知识手册 5).不管哪一种情况,都要用碱将其中和至 pH为 7,并使其含盐浓度在5以下,才可排放。 11、含氟废液处理 于废液中加入消化石灰乳,至废液充分呈碱性为止,并加以充分搅拌,放置一夜后进行过滤。滤液作含碱废液处理。此法不能把氟含量降到8ppm以下。要进一步降低氟的浓度时,需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 12、含硼废液处理 把废液浓缩,或者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对含有重金属的废液,按含重金属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13、含重金属的废液处理 注意事项 1).对含有机物、络离子及螯合物量大的废液,要先把它们分解除去。 2).含Cr、CN等物质时,也要预先进行上述处理。 3).废液中含有两种以上的重金属时,因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