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843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 读书笔记.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国政治制度史读书笔记阎照祥 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首先佩服的作者其深厚的历史功底,分析事件的清晰,对于英国的政治制度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对于政治发展过程的阶段问题逐渐清晰。在读此本书之前,就在想对于一个不存在实权的君主,他设立的意义在于哪里,同时英国的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传统的影子,这种特殊的情形又是在怎样的一个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呢?历史的传承性是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但是这种影响性为什么在英国这么突出呢?在这些问题的疑惑下,认真的读了此本书,并且收获良多。总的来讲,在英国政治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展现出其政治制度的原创精神,这与其各项发展密切相关包含经

2、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同时其政治制度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而具有历史的影子,这与其独居一隅形成了较为保守的社会心态有关,加之其安定下形成的人文社科环境,促使其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上保持自己的风格,独创适合自己的制度,因此人们认为英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新瓶装旧酒”的味道。第一章 早年的岁月(央格鲁撒克逊时期)1 统一国家的形成这个阶段是英国建立统一国家时期,开始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后来罗马人由于内部的争夺帝位的斗争,军队撤出不列颠,所以这以后没有国家,都是些小公国混战,后来日耳曼人入侵,他们入侵的原因是匈奴人的东进,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不同部落在战争中和交往中,

3、与不列颠人逐渐融合,这种混战持续了一个世纪,然后进入大国时代的七国混战时代(英国史学家将6世纪末至870年称为“七国时代”)。当然这中间还有基督教的传播等,英格兰的发展等,然后10世纪中叶全,英吉利统一国家终形成。2封建制的产生当然,随后是封建制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当然在罗马人时代有过奴隶制度,但是在英国从来就没有生根过,很快瓦解。建立在军事义务和土地占有上的封建关系确立,军事贵族领主化和广大农民农奴化标志封建制度初步形成。3国王与王权1)阶段性A 5世纪中叶到6世纪属于早期。不列颠正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B从6世纪末至8加年(即七国时代),是王权发展的又一时期这时封建依附农奴制已经逐渐普及

4、.社会阶级界限日趋分明,国家形态已经定型,各国君主不仅是国内掌权终身的最高统治者。C 9世纪中叶,阿尔弗烈德在位时期是英格兰王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封建王权发展的势头不可逆转。其间国王埃塞斯坦(924 -937在位)对国家政权机构实行重大改革,使之在维护国家统一中发挥积极作用国王埃德加(955-975年在位)把丹麦法区并人威塞克斯王国,创下了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的盛世。从此,不列颠国王的“英格兰最高统治者”名义。 2)特点这个时代从军主制度产生,王权始终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当然君主制度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军权是首要的权力,客观形势也要求早期国王是军事指挥人才。2国王

5、拥有财产和财政特权,法律特权。虽然,王权不断强大,但是仍然受到制约,包括1、原始社会军事首领选举习惯的制约,所以很久也未形成长子继承制。2、受到教会的限制。3、法律习惯的限制,因为英吉利人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的,公众民主意识仍然顽强的保留,习惯法的历史很悠久,国王也不敢随便违反。3贤人议会贤人会议室王国中央政府很重要的机构,拥有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是国王的助手,又是王权的制约着,他在封建社会新条件下,保存了群体表决、多数通过的原则,将古老的民主遗风演变成新的民主制,对以后的英国政治制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4地方政府确立了郡区制,这有个演变过程。5 总结盎格鲁一撤克逊时代前后数百年,是不

6、列颠国家产生、统一国家形成和封建君主制奠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历史的共同作用,不仅使英格兰人跨越了野蛮残酷的奴隶社会阶段,使不列颠较快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还使他们继承了原始社会末期极为珍贵的民主制遗产,使英国在逐步形成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奠定了法制传统、君主制和与社会上层人物共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制,形成了以郡区为骨干的半自治性的地方行政和司法管理体系。这种体制不仅呈现了双重分权的特点和趋势,还对以后英国政治制度的较平稳发展以及独特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二章封建制的确立(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等级君主制诺曼王朝1066年-1153年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时代讲到了诺曼政府和封建制度的建立,

7、王维的继承和王权的盛衰,以及司法行政的创制,威廉一世时代推行加快了封建主义的土地分封制度,封臣必须对国王回报,“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和法国的“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不同,有点像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甩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其司法、行政方面的创制,威廉一世将贤人会议改造成了大会议,侧重于司法,形成了一个严格按照君臣关系的政治特权机构。大会议存在一个准常设性的核心机构小会议,侧重于行政,可以看出以后的枢密院和内阁会议的雏形。亨利一世的政治创制主要是集中在对传统郡区的改造上,见书本33页亨利二世的改革涉及行政、军事和司法各个方面,但是重点是司法改革(亨利二世在历史种被看

8、成为英国习惯法的奠基人),加强王室法庭的作用,建立了巡回审判制度和陪审团的完善,军事方面取消封建的骑士制度,实行雇佣军制度,建立民军。行政中任命宰相,他的改革加强了王权,巩固了中央集权。总结:纵观这两个朝代的政治局势还是平稳多于动荡,前进多于后退。如果说威廉一世是英国封建主义中央君主集权制的缔造者,那么亨利一世和亨利二世则是其理想的继承者、巩固者和发展者。其中亨利一世的统治使不列颠岛享享了30年的大平感世,亨利二世的司法制度改革则拉开了英国司法集权化的序幂、开始了颇具特色的普通法法系,这些重要举措为英国以后较早地形成一个民族国家准备了重要的先决条件。第三章 议会与君主制度(12世纪初1485年

9、)在议会的起源上面,我们可以发现在中世纪的英国,存在两大政治力量,国王和贵族之间双向制约而不是单向的主从关系,国王固然权力很大,但是也必须对贵族进行保护,否则贵族讲起来反抗,他们之间存在双向的契约关系,受到法律习俗的保护,初步体现了分割和制约的宪政精神。1215年的大宪章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重申了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的侵犯,当然,也规定了国民的一些权利。但是它的意义是巨大的,它比较含蓄的申明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宪法精神,这为以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后人也可以根据者赋予它新的内容,也为以后的议会产生创造了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它又成为了议会权力的法律根据为新型阶级服务。一、时代背景:经济特征

10、:土地的等级分封制主导阶级力量:国王和贵族(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国王作为最大封君,经济政治实力最大,对贵族提供保护,另一方面,贵族对国王效忠,提供军事义务,捐税纳贡。由于共同利益,王权和贵族相互依存,双向契约,这种关系受到法律习俗的承认和保护,初步体现权力分割和制约的宪政精神。但是二者也有矛盾.二、政治制度发展状况1、议会(1) 大宪章为议会的产生奠定了法律基础1215年6月15日中规定了国王不能擅自征税,国民的权利,监督国王和反抗政府保证的权利。他是一个封建的文件,规定了国王和贵族各自的权限,但是它表达了如下思想:通过成文法体现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宪政精神。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根据

11、政治需要对其进行了重新的政治解读,明确规定国王必须召开贵族组成的议会,为以后议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伟大的议会文献”。(2)议会的产生 “过程说”A贤人会议大会议议会(13世纪中)B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骑士和平民向新兴资产阶级转化,(中产阶级)他们的代表跻身议会。C特点:非长设机构D标志事件:1254年,牛津会议制定了牛津条例,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政府主要大臣对委员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定期召开议会.实质上提出了“王在法下”,和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1264年的西门会议则让市民进入议会(通过战争的较量第51页),被称为未来下院和议会制度的重要起点,以后议会召开制度化。 (

12、3)两院制的形成. 渐进性过程A13世纪中后期,乡村骑士和市民代表进入议会,渐渐演变为一院制多等级联合会议,人以群分,教士会议贵族院和平民院(骑士和平民)B议会的工作程序(P57)C议会职能:司法请援,决定征税和干预国家财政,制定法律,监督和弹劾官员,甚至废除君主两次书中还介绍了上院5级贵族兴起2、行政:咨议会(御前会议 政务会)A过程:大会议小会议(十一二世纪)咨议会(中古末期)B特点:常设机构和核心机构,国王任命C职能范围:行政管理、咨询、立法、司法,但是有时也可对抗王权D形成原因:P63,君主年小,需要摄政,首都确立,法律依据3、法律:普通法兴起,相对独立性,可长期有效的限制王权,本来使

13、用习惯法,具有分散性,后来受到大陆法的影响。4 上级5级贵族的缘起 即伯子男公以及勋爵三、15世纪政治状况(王权和议会)1、王权:A(纵观之,英国王权在中古后期经历了一个由强转弱,然后又由弱变强的曲线发展其中由强转弱是从13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B王位争夺激烈,原因:王权衰落,大贵族兴起,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农奴制瓦解,中产阶级力量增长,不断冲击等级制度,导致中央和地方关系变化,地方力量加强,思想文化中的宗教改革运动。EG:百年战争,玫瑰战争(1455年)2、议会新变化 (1)下院地位提高(中古末期的王权式微和贵族衰落反衬出下院地位的提高,主要在于下院财政权和立法权的扩充) (2)原因

14、:商品经济发展3中古晚期英国议会以及君主制特点A王权衰落,贵族力量增大,但也无法形成寡头体制,政府王权议会权力处于对峙和相互平衡,对王权进行制约,无法形成东方帝制。被称之为等级君主制。B中古晚期,英国议会和君主制度与欧陆比较同:都有等级会议的特点,但是没有那么严格异:仅设两院,不是法国的三级会议,国王在议会中,下院权力大,是混合型的君主制,比较松散,使得贵族和市民的自由和权利、产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第四章 过渡时代(都铎王朝:1485年经历了118年)一、时代背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度时期,这个王朝在英国王权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渗透到乡村,阶级结构变化,旧贵族没

15、落,资产阶级工商业者队伍扩大,引发了政治地位的变化。二、政治制度状况1专制君主的形成和发展王权扩充,宗教改革(王权自上而下进行),民族意识增强,形成了独立的民族国家,王权扩大,上院衰落,议会配合,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属于专制王权,但是毕竟受到了议会议会法和普通法的限制,仍然有限。此时的王权具有双重性质。2、议会的变化(1)“王在议会”和“议会至上”原则的萌芽这个原则不仅使得王权有限,还形成了议会至上的宪政精神的萌芽,初步体现了宪政精神,堵塞了英国退往绝对主义君主专制的道路,反之,这个王朝王权的相对强大也导致了议会至上宪政精神萌芽.国王在法理上和议会两院逐渐融为一体,并且在三位一体的议会中占据主导

16、作用,这加重了议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分量,提高了其政治活动能力。(2) 上院衰落和下院的增强,议会工作程序也相对明朗化3 行政和法律制度变革(1) 从咨议会到枢密院(核心机构)司法和行政逐渐分离P138,P136,它和18世纪的内阁有联系,它在王权扩张情况下得到加强和发展,同时它也加强了王权.(2) 衡平法的成长其是普通法的补充,加强了王权。所以从这开始英国具备了习惯法、普通法、成文法、衡平法的复杂的法律体系。(3) 地方管理加强重视地方管理,尽力削弱郡首的权力,发展了治安法官体制,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王权 第5章 革命与妥协(16031688)一 社会背景1、经济领域:圈地运动,工业部门采用新的生产

17、组织方式,商业贸易发展,贩奴和殖民地的开拓,资本原始积累阶段2、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发展,旧有力量的大幅度衰落二 政治变革詹姆士一世时代,议会反对专制主义,主要集中在下院,但是还没有后来那么激化,原因是这个时代的阶级矛盾还不激烈,贵族和资产阶级在议会的活动还比较分散和自发。查理一世的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内战建立了共和国护国政体,真正的专制复辟时期光荣革命(1688年内)三 政治制度1、复辟时代两院的矛盾冲突,总的来说还是上院权力大,但是下院也不能小视,比如财政案的提出和通过大权在下院手中2、行政:从枢密院到内阁的转型(政府的核心机构),内阁初现,但是还不是责任内阁制。3、

18、政党开始起源 70年代中期 派别的分化,辉格党和托利党,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四 历史的转折-光荣革命革命性和保守性的统一,立宪君主制度基本确立,但是还不是很完善,君主的权力还比较大,所以这以后的很长期间可以称为二元君主政体。 第六章 寡头政体(16881830年)一、整个政体形式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新旧势力由于共同利益的妥协,包括宗教改革复杂矛盾的原因。但是议会和政府中出现了寡头长期执政。 1689年权力法案采取了限制王权的措施 P202,是建立立宪君主制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1694年三年法案是前者的重要补充,使议会成为了一个常设性的立法机构,议会每届任期有限制,防止国王和权臣在议会中培植自己

19、的势力,、 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不让天主教徒获得,冲击了“君权神授”,是“天赋人权”的胜利。 1707年任职法案通过,规定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者从国王处领取薪水就失去议员资格。 这一系列法案的实行,扩大了议会的作用,极大的限制了王权,标志着立宪君主制在英国的确立。二 王权 总的趋势是在衰落,但是也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权力各不一样,当时的国王仍然拥有立法、行政方面的权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制议会和政府。P205原因: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的妥协,经济原因:大地产者长期掌握了国家权力,政治领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思想理论基础:洛克的分权理论和布莱克斯通为代表的混合性特征的“均衡

20、制”宪政理论为国王权力留下了很大的位置。法律基础:渐进的法律演变中实际上没有办法一下子完全剥夺国王的许多权力。二、行政(一)、内阁制演变1、内阁制度的萌芽(17C到18C初,国王根据自己的爱好任免大臣,无法出现两党制度的责任内阁)出现了一党内阁的雏形 2、内阁制度的形成沃波尔内阁的长期执政,1742年遭议会多次否决后辞职标志英国内阁制的形成,但是还不是现代意义的内阁制。原因:P220 3、持续发展 开始出现了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的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之一,亨利佩兰内阁时期P236,1784年小皮特内阁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开创了内阁失去议会多数时可以不辞职而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的宪法

21、惯例,但是这仍然不能作为说明责任内阁制度完全确立,实际上他仍然无法摆脱国王的制约(二)文官制度的早期发展和首次改革恩赐官职制(腐败、混乱)文官制度(首次开始考试录用,虽然效果不大)三政党政治的发展1、辉格党和拖利党的合作与争吵P2392、政党寡头统治 一个多世纪的两党依靠王权分别寡头统治,是和当时的政党组织水平不高,议会民主程度不高有关。3、政党组织的发展特点和趋势4、反对党理论的嬗变四议会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当时拥有选民选举议员的选举活动,但是很不规范,选举范围也有限2、上院地位仍然显赫,由于政党寡头的出现,下院受到了上院的操纵原因(1)光荣革命的妥协的产物(2)带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大

22、地产制和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化是等级制度存在的经济原因(3)贵族集团的统治策略比较灵活和贵族阶级的开放性3、议会改革的条件出现和走向成熟 第七章 改革时代(1830年19世纪末)一、第一次议会改革及其影响1、改革改变了下院的成分,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土地贵族的优势地位,辉格党执政,创造了自由主义时代,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打开了议会的大门。2、这次改革之后,又经过了多次议会改革;责任内阁制确立;辉格党和拖利党转化成了自由党和保守党;政党活动范围也由过去的以议会为主走向全国,后来都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全国性政党组织,组织水平也不断提高,资产阶级两党制很快形成,政党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

23、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阁成为了国家行政的核心,君主成为了虚君。世界上第一个常任文官制度建立,其他的如司法制度、地方改革也发生了,地方议员和官员都是选举产生。这是一个全面改革的时代。二、原因:1、19世纪-20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已经比较强大,可以和大地产者和银行家抗衡,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却不相称,议会等政治制度的落后和腐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保守势力害怕革命。三、政治制度的沿革1、政党新型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出现,这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而且议会内两党界限的明朗化,改变了过去的混乱状态,组织和纪律加强。两大政党在议会外都分别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政党组织。议会内部的党团制度也

24、建立和发展,两党制走向确立和完善。2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1)议会至上和虚君制这次改革后王权迅速削弱,内阁对议会的依赖增强,十年后君主就成了虚君。当然,这只是相对的,因为实际上在名义上她仍然在法律上保持过去的地位和权力,同时,他的政治经验也比较丰富,可以为当选的政府提供建议。(2)责任内阁制原则走向完备A、首相和内阁由下院多数党产生B、所有阁员对政府集体负责,和首相共进退C、政府在大选后必须立即辞职四、19世纪中后期议会嬗变第2、3次改革了选举制度,政府也比较主动。议会内部中,下院传统的变革A、议员资格限制的松动。B、议长在竞争中坚持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1869年的议会开始确立了下院至上的地位,

25、P348,两院权力实现了转移,上院贵族缓慢的衰落。这是由于其经济地位的衰落。第八章 20世纪一、内阁权力的扩张1、内阁权力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扩张的表现是: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议会支配性议案都是关于内阁事务。同时,内阁对议会选举控制,主要是通过议会党团。内阁和政府的规模扩大。2、首相地位的上升。P346不在象过去强调集体精神。3、“影子内阁”出现4、原因:A、英国的政党政治发展水平提高,两党制的确立使竞争机制更加的完备和激烈,内部体系控制更加严密。B、选民和院外组织对本党议员所造成的“压力效果”C、同议会委员会和内阁委员会的建立有关。D、两党的合作基础扩大,阶级级别变的比较模糊。英

26、国的国际地位特被是工业垄断地位动摇,希望集权来对外扩张减少损失。国王和贵族势力的衰落。E、提高政府效率的需要,实现经济和政治、军事作用。5、对内阁权力扩张的理解P386这都是相对以前而言的,实际上从国际角度来讲,资本主义从自由时代进入垄断时代的产物。但是不能由此就说议会不起作用。二、上院衰落和普选制确立三、工党的崛起和自由党的衰落A19世纪到70年代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特别是工联盛行,经济危机,一战后不久工党上台B原因:走议会道路的群众性政党,标榜社会主义。自由党由于其政策的落后而衰落,这是自由主义时代的结束。四、世界大战中的多党合作 “国民联合内阁”五、战后的政党制度20世纪为“保守党的世纪”、第三党的积弱不振、工党的修正六、文官制度的持续改革 结语:岔道口?1、君主制的前途?2、上院的命运?3、宪法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