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3919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调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复调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复调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复调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复调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调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调教学大纲.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hjhgjghjrtundfhdfhdh目 录复调教学大纲2钢琴教学大纲3合唱与指挥教学大纲5基本乐理教学大纲9和声教学大纲12曲式分析教学大纲16声乐教学大纲18世界音乐教学大纲23视唱练耳教学大纲28舞蹈教学大纲32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大纲34音乐教学法教学大纲37音乐教育导论教学大纲40音乐名作鉴赏教学大纲45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大纲47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51复调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音乐学(教师教育) 学 时 32 学 分 2 一、课程性质复调是重要的基础课理论课程之一。考查考生的多声部写作的能力及对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和声思维、手法、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复调音

2、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复调理论知识,提高对复调音乐的分析能力,写作合唱、重唱及小型器乐合奏、伴奏中增加多声部旋律的写作技巧能力。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 主要运用启发性与自觉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见进的教学原则。2、 在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四、教学内容选取孙云鹰,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第一至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五、注意事项本课程在每次授课后要布置相应原书面作业,建议作业次数不少于12次。采用书面教材形式,百分制评分办法。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复调音乐概论(一) 支声复调(二) 对比复调(三) 模仿复调第二章 二声部对比复调(一) 为指定的旋律写作一对一复

3、调(二) 用离调和变化音写作一对一复调(三) 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和半花体(四) 较复杂的和弦外音(五) 切分与延留(六) 七和弦与花体(混合节奏)第三章 二声部民族风格的对比复调(一) 七声调式与六声调式的对比复调(二) 以五声为骨架调式的对比复调(三) 用离调和双重调性为五声调式定的对比复调第四章 模仿与复对位(一) 模仿(二) 复对位学时分配 第一章 复调音乐概论 6学时第二章 二声部对比复调 14学时第三章 二声部民族风格的对比复调 6学时第四章 模仿与复对位 4学时复 习 2学时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孙云鹰,复调音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参考书目:朱世瑞,中国音乐中复

4、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执笔人: 陈锐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钢琴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音乐学(教师教育)学 时 94 学 分 6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本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基础课。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钢琴弹奏技能、音乐表达能力及为歌曲配弹伴奏的能力,以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工作及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需要。通过二年的教学,学会正确的弹奏姿势和触键方法,掌握基本演奏技巧;接触各种类型的中外钢琴作品,钢琴技巧要求达到相当于车尔尼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的水平。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

5、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三、教学方式第一、二学年采取小组课教学方式,每三人为一组,每组每周一节课。第三学年分主修方向,大纲另订。四、教学内容与要求本大纲编写采用的教材是目前已出版的一部分钢琴练习曲及乐曲,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教材。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共14周)1、基本练习:熟悉三升,三降之内各大、小调音阶、琶音,分手练习。2、练习曲:(由教师选用)车尔尼599练习曲前半部分。3、乐曲:(由教师选用)沂蒙山小调王震亚编曲扎红头绳王震亚编曲风笛舞曲莫扎特曲浏阳河唐壁光编曲小步舞曲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曲阿拉伯风布格缪勒曲C大调小奏鸣曲第一乐章克列门蒂OP36N

6、o.1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共16周)1、基本练习:熟悉掌握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双手弹两个八度。2、练习曲:(由教师选用)(车尔尼599练习曲)后部3、乐曲(由教师选用)瑶族长鼓舞章鸣曲花鼓黎英海编曲绣荷包黎英海编曲牧童的歌李重光曲采花调黎英海编曲风笛舞曲巴赫四小天鹅舞曲柴可夫斯基曲C大调小奏鸣曲库劳OP55NOI第一学年要求:1、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培养严格的视谱习惯。2、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初步掌握连音、跳音、双音及和弦的基本弹奏方法。3、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并能倾听和辨别自己的弹奏,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 4、练习曲完成车尔尼练习曲599的大部分,乐曲达到库劳小奏鸣曲O

7、P36NOI、再会(布格缪勒作曲)等相应水平的乐曲。5、基本练习:熟悉24个大、小调音阶,并熟悉掌握三升、三降之内的各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共17周)1、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双手两个八度或四个八度,属七和弦分解练习,八度练习。2、练习曲:(由教师选用)车尔尼849练习曲前部。3、乐曲(由教师选用)加伏特舞曲巴赫北风吹谭露茜编曲郊外去丁善德曲牧民歌唱毛主席胡适熙曲孩子的梦贝多芬曲共产儿童团变奏曲甘璧华曲第一乐章克列门蒂OP36NO3选自小奏鸣曲集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共16周)1、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和弦。2、练习曲:(由教师选用)车尔尼849练习曲后部。3、乐曲:(由教师选用)

8、红头绳江静曲小前奏曲巴赫曲草原上的故事潘一鸣曲G大调小步舞曲贝多芬曲第二学年要求:1、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性,训练手指灵活,流畅地弹奏。2、加强对声部以及对音色、音量控制能力,能较完整地表现音乐形象,并学习正确地运用踏板。3、练习曲要求完成车尔尼练习曲849前部20首,乐曲达到库劳小奏鸣曲OP55NO1 、巴赫初步钢琴曲集变奏曲(于大成曲)。4、基本练习: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属七和弦分解及八度练习。五、学时分配建议基础训练28学时中国乐曲13学时外国乐曲10学时复调音乐10学时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占30%2、期末成绩占70%3、期末将举行集体评分4、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9、两分相加七、参考书目1、外国钢琴曲选(一、二、三、四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2、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一、二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3、肖邦钢琴曲选(一、二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4、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新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5、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五首,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执笔人:陈国符 审核人:陈国符 专业负责人:合唱与指挥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音乐学(教师教育)学 时 96 学 分 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及实践,使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的技能技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中学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任务,并提高学生辅导中学课外歌

10、咏 活动的能力。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初级和声学 ”以及基本的“歌唱发音常识”等必要的基础知识。二、教学原则和方法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技能技巧训练部分,除必要的理论讲解之外,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实际练习,掌握指挥的动作要领。本课程开设之初必须进行必要的合唱训练,结合教学及课外歌咏活动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应 强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应注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掌握“精讲多练”的原则。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合唱队训练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并能初步运用这些指挥技巧较完整

11、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学方法可采用大课、讲解、分组练习和个别教练等三种方式结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去中学及业余合唱团观摩排练及演出。三、教学内容选取四、注意事项学习结束时,进行考试,合唱与指挥可以分部进行。大纲内容本课程的总授课三学期,96学时,每周2学时。(一)理论部分:(包括技能训练部分的讲解)1、“合唱队的组织、种类及特点。”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总的要求(统一、平衡、谐和)及其训练的方法和步骤。2、指挥的作用与任务以及者应具有的各种修养。(二)合唱训练部分由浅入深地进行合唱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从感性上逐步了解合唱排练的方法、步骤、总谱 的读法等。(三)技能技巧训练部分第一

12、单元:“姿势”、“图式”、“击拍点”。1、姿势:指挥是一种表演艺术,首先要求有正确的姿势。通过训练,要求做到身体各部分 有机协调、松驰、力量集中、手臂活动自如,为进一步学习指挥动作打下良好的的基础。2、图式:指挥图式是指挥者藉以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基本手段和规范。必须首先掌握它, 才能使指挥动作条理化,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而不致陷入混乱。学用拍子的图式:(1)二拍:较慢速度的抒情歌曲较快速度的跳跃性歌曲。(2)三拍:较慢速度的抒情歌曲;较快速度的活泼的歌曲。(3)四拍:较慢速度的庄严的或抒情性的歌曲;雄壮有力的歌曲;活泼、轻快的歌曲;(4)六拍:活泼、轻快的歌曲;较慢速度的抒情性歌曲;以上四种拍

13、子,都是群众歌曲中常用拍子。掌握好这四种常用拍子的图式,对于学习指挥动作是至关重要的。本大纲只着重完成这四种基本拍子的训练。要求学员做到图式线条清楚、准确并能熟练掌握,以求达到指挥动作的“省、准、美”的要求。3、击拍点:通过训练要求学员做到拍点清楚、力量集中。第二单元:“三种击拍方法的练习”(“保持音”、“连音”、“断音”)。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员基本掌握这三种击拍方法,以便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性格。“保持音”(TENUTO):要求击拍力度充实,通过练习使学员掌握坚定有力地击拍方法,以便 于表现雄壮有力的歌曲。“连音”(LEGATO):要求指挥线条连贯、和。通过练习使学员掌握连绵不断地击拍方

14、法,以 便于表现抒情性的歌曲。“断音”(STACCATO):要求弹点清楚,通过练习使学员掌握短促灵活的击拍方法,以便于表 现活泼、轻快的歌曲。曲目:国际歌、摇篮歌、游击队歌。第三单元:起拍与收拍能根据起拍与收拍的要求(即起、收拍的动作与下面所要演唱的乐句在速度、力度及情绪三个方面完全一致)准确地掌握各种类型歌曲的起拍及收拍的方法。曲目:国际歌、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摇篮曲、游击队歌。第四单元:左右手的分工通过训练使学员掌握以左手辅助右手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方法。“速度变化”:渐快(包括合拍的应用);渐慢(包括分拍的应用);突快;突慢。“力度变化”:渐强;渐弱;突强突弱。“歌曲的处理”:横的(旋律的

15、)处理;竖的(和声)及织体的处理。本单元要注意歌曲的完整性,要求学员能全面运用所学过的技巧,完整地指挥一首歌曲。参考曲目:(教师视情况选用)山楂树(俄罗斯歌曲)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黄水谣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摇篮曲勃拉姆斯曲。接过雷锋的枪践耳词曲牧歌瞿希贤改编小杜鹃波兰民歌。红晴蜓(日)三田耕作曲,河西得郎编合唱乌苏里船歌瞿贤贤编合唱牧歌瞿希贤编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孙宝林改编摇蓝曲舒伯特曲半个月亮爬出来蔡余文编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猜调 学时分配建议理论部分4-6学时,合唱与指挥技能训练部份: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教学进度。教材、参考书目教材韩德森,合唱与指挥,南京师范

16、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马革顺,合唱指挥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陈万桢,陈弃疾,合唱,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杨鸿年,指挥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86。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执笔人:陈国符 审核人:陈国符 专业负责人: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音乐学(教师教育)学 时 60 学 分 4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上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学好相关课程和后继课程,进一步发展音乐才能打好基础,以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贯

17、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学要建立在学习直接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力。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的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以保证学生在音乐发展上的协调性。四、教学内容选取(一)音高音值、节拍节奏、各种记号(二)音程和音程的转位、和弦(三)律制、大小调式、同各大小调、中古调式(四)转调、交替调式、半音阶与移调五、注意事项每次授课后应布置适量的作业;本课程采用书面考试形式,百分制评分办法。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音高1、音;2、音的性质;3、乐音与噪音;4、音乐中使用的音;5、乐音体系;6、音名与唱名;7、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

18、;8、音组;9、全音与半音;10、谱表;11、谱号教学要求:掌握音的特点、分组和乐谱的机械方法。第二章 音值12、音符;13、单纯音符;14、附点音符;15、休止符;16、速度与速度术语。教学要求:掌握正确书写音符的方法和休止符的写法。第三章 节拍17、节拍;18、扬抑格与抑扬格;19、单拍子与复拍子;20、拍号;21、混合节拍;22、变换节拍与复合节拍;23、其他节拍;24、音值组合法;教学要求:能识别拍子并正确运用,按照音值组合法正确记写乐谱。第四章 节奏25、节奏;26、节奏型;27、切分音;28、改变强弱的其它方法;29、连音符;30、力度与力度术语。教学要求:能了解节奏的特点和正确识

19、别节奏。第五章 各种记号(一)31、变音记号;32、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回音、颤音);第六章 各种记号(二)33、反复记号;34、略写记号35、八度记号;36、其他记号;37、常用表情与演奏法术语教学要求:通过对各种记号的识记能较好的理解和演奏作品。第七课 音程(一)45、音程;46、音程的度数;47、音程的性质;48、音程的辩认与构成;49、音数的计算;教学要求:掌握音程的结构、性质。第八课 音程(二)50、单音程与复音程;51、音程的转位;52、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53、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54、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55、等音;56、等音程;57、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教学要求:掌

20、握音程的更多分类、转位和协和性。第十五课 和弦99、和弦;100、和弦音的名称;101、三和弦的种类;102、调式中的三和弦;103、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104、七和弦;105、构成和弦的方法;教学要求:掌握和弦的结构、性质和转位。第九课 大调式(一)65、调式;66、稳定音级与不稳定音级;67、音阶;68、调与调性;69、大调式;70、升系大调及其调号。教学要求:掌握自然大调的调式调性。第十课 大调式(二)71、降系大调及其调号;72、等音调;73、五度循环圈;74、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教学要求:掌握和声大调、旋律大调的特性。第十一课 小调式75、小调式;76、关系大小调;77、小调调号的辨

21、认与书写教学要求:掌握小调的特点、种类。第十二课 同名大小调78、同名调与同名大小调;79、同名自然大小调的比较;80、等音调在同名大小调中的应用;81、判断大小调的可靠依据;82、调式中的音程;83、判别音程所属调性和音级的方法;84、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教学要求:掌握同名大小调的相互关系。第十三课 五声调式89、五声调式;90、五声调式的特点;91、五声调式的种类;92、同宫系统各调;93、五声调式旋律的调性分析教学要求:掌握五声调式的特点、音阶及辨识方法。第十四课 七声调式94、七声调式;95、七声调式的特点;96、六声调式;97、七声调式旋律的调性分析;98、五声性调式体系与大小调体

22、系旋法的区别教学要求:掌握七声调式的特点、音阶及辨识方法。第十六课 转调106概述;107、转调的类型;108、调的远近关系;109、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转调方法;110、调式变音;111、转调旋律的调性分析;教学要求:了解转调的种类、特征,能分析作品。第十七课 交替调式112、交替调式;113、同名调交替;114、同音列交替;115、同调式交替;116、调名、音列、调式都不同的交替;117、交替调式旋律的调性分析;教学要求:能正确分析调性变化。十八课 半音阶与移调118、半音阶;119、大调半音阶的写法;120、小调半音阶的写法;121、移调;122、移调的方法。教学要求:掌握半音阶构成和移

23、调方法。学时分配章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二音高音值4课时三、四节拍节奏6课时五、六各种记号7课时七、八音程和音程的转位9课时十五和弦7课时九十四大小调式、同名大小调10课时十六十八五声调式、七声调式、转调、交替调式、半音阶与移调13课时复习复习 4课时合计 60课时教材及参考书目:1郭瑛.基本乐理教程.1996年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 1980年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3苏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 1958年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执笔人: 陈锐 审核人:陈国符 专业负责人:陈国符和声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音乐学(教师教育)学 时 60

24、学 分 4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二、教学目的和要求和声学是继基本乐理之后,重要的基础技术理论课程,对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及音乐教学工 作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它是中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修养科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写作和弹奏能力, 以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与听赏能力,此外,还应适当地联系歌曲伴奏的 写作,适应中学音乐教学的需要。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主要采用启发性与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反馈与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与发展性原 则。2、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内容选取(一)绪论(二)

25、大小调式的正三和弦(三)正三和弦的转位(四)属七和弦(五)和弦外音(六)副属和弦(七)转调(八)五声调式的和声基础知识五、注意事项每次授课后根据教学情况布置书面作业。本课程采用书面考查形式,百分制评分办法。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1、关于多声部音乐与单声部音乐的概念,关于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概念。2、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3、关于和声、和弦的概念,以及大、小、增、减三和弦复习。4、和弦与调式音阶的关系;和声的调式功能;大小调式上的诸三和弦,级数与功能标记。 作业要求1、理论上分清楚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2、熟悉地掌握各种三和弦(包括乐谱上和键盘上)。3、在常用的各调性上迅速地辨认各级三和

26、弦(乐谱上和键盘上)二、大小调式上的正三和弦1、大小调式上的正三和弦。2、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3、声部进行:四声部;密集与开放排列法。4、和弦连结的基本方法(和声连结法与旋律连结法)。5、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低音部旋律配和声。6、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部旋律配钢(风)琴伴奏。作业要求1、在常用调性上熟悉地掌握三个正三和弦(乐谱、键盘)2、运用调式功能的理论,掌握和声进行的逻辑。3、在常用调性上做T、S、D三个和弦的四声部写作练习并在琴上弹奏(和声连结法与旋律连 结法)。4、用T、S、D为高低、音部旋律配和声及钢(风)琴体写作。三、正三和弦的转位1、第一转位-六和弦。2、六和弦与三和弦的连结法。3

27、、两个六和弦的连结法。4、第二转位-四六和弦。5、用转位和原位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作业要求1、熟悉第一、第二转位在四声部写作中重复音的规律。2、练习一个三和弦一个六和弦的四声部写作,练习两个六和弦的四部写作。3、四六和弦着重练习辅助式的,经过式的用法。四、属七和弦与终止和声1、七和弦、属七和弦、不协和和弦的概念。2、属七和弦前面的预备与后面的解决。3、属七和弦的第一、二、三转位。4、和声的终止写法;终止,半终止;完全与不完全终止;正格与变格终止;加终止四六和 弦的用法。作业要求1、熟练地掌握原位和转位属七和弦的预备与解决的写作,并在琴上弹奏,这是本章的主要 练习内容。2、各种终止形式的练习;

28、从结构上会合理安排终止与半终止。五、大小调的副和弦1、重点讲授、6以及原位级的运用。2、讲授级与级的常用的最典型用法。作业要求1、熟练地掌握各个副和弦的功能属性,前后和弦的安排,重复音与声部进行。2、用常用调性在琴上熟练地掌握上述各副和弦。3、弹奏书面作业的练习题。六、大小调的下属和弦、导七和弦及其转位1、大小调上的下属七和弦、导七和弦。2、下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主要用法。3、导七和弦及其转位的主要用法。4、下属七和弦、导七和弦的其它用法。作业要求1、了解下属七和弦、导七和弦及其转位的主要用法。2、在写作中熟练运用下属七和弦、导七和弦及其转位。七、和弦外音1、主要讲授出现在高音旋律的单声部中比较

29、规范的和弦外音(包括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 、延留音及倚音等)。重点是为高音部旋律配和声,全面正确地处理好各种规范的和弦外音。作业要求1、重点练习为高音旋律配和声时,会合理地判断,排除外音以及旋律加华彩的基础练习。 2、正确地掌握含有和弦外音的声部连结。八、副属和弦与初级转调1、各副属和弦,特别是重属和弦。2、调性关系、大小调中的五个近关系调。3、关于离调、转调、换调的概念。4、关于共同和弦与转调和弦的概念。5、转入常用的属方面和下属方面的写作步骤与方法。作业要求1、熟练地掌握各近关系调性(乐谱上和键盘上)2、练习从一个(简单调号)调性开始,到5个近关系调的四声部写作,而后在琴上弹奏。3、练习

30、分析判断旋律转调(包括旋律中出现变化音与不出现变化音)以及安排,布局和弦的能力。4、除离调中常用副属和弦外,特别要把重属作重点练习。九、和声变奏和和声模进1、和声变奏的几种常用方法。2、和声模进的两种不同形式。作业要求1、了解和声变奏与和声模进的常用方法。2、在和声写作中运用和声变奏与和声模进。十、持续音与和弦外音的自由处理1、持续音的定义及其用法2、和弦外音的自由处理作业要求1、了解持续音的两种常用方法及和弦外音常见的自由处理现象。2、在和声写作中运用持续音及各种和弦外音的自由处理。十一、远关系转调1、两个调号之间的转调2、三个调号之间的转调3、减七和弦转调作业要求1、熟练地掌握各远关调调性

31、2、练习从两个调号到多个调号转调的四声部写作3、练习分析判断旋律转调的能力。十二、五声性调式和声概述1、复习五声性调式(包括五声、六声、七声)及其旋律的特点。2、和弦的构成(这里只强调经三度叠置为基础的形式)。3、讲解调式和声中的功能关系及功能关系减弱的道理。4、和弦外音的一些特点(比如:音阶中的小三度被视作级进等)。作业要求1、复习五声性调式,并选用典型的民歌旋律练习分辨调式调性的能力,强调自然音阶为主 ,学会并掌握五声骨干音。2、初步掌握在各调式、调性中的各级和弦的名称、级数及功能标记(乐谱上、钢琴上)。十三、五声性诸调式的和声基础知识与写作初步1、宫调式和声的基础知识与写作。2、羽调式和

32、声基的础知识与写作。3、徵调式和声的基础知识与写作。4、商调式和声的基础知识与写作。5、角调式和声的基础知识与写作。作业要求1、选用典型的五声性调式,包括六声、七声旋律(如民歌)分别练习配置简单的和声。要求 和声进行流畅,风格与旋律协调。2、除用比较简单的四声部写作形式外,也可用较自由的多声部形式或钢琴伴奏的形式来练 习。3、选用简单的典型民歌伴奏、钢琴小曲,民歌合唱等作分析练习。学时分配(一)绪论4学时(二)大小调式的正三和弦8学时(三)正三和弦的转位8学时(四)属七和弦与终止和声6学时(五)大小调的副和弦6学时(六)大小调的下属七和弦、导七和弦及其转位8学时(七)和弦外音6学时(八)副属和

33、弦与初级转调14学时(九)和声变奏与和声模进4学时(十)持续音与和弦外音的自由处理2学时(十一)远关系转调18学时(十二)五声性调式和声概述2学时(十三)五声性诸调式的和声基础知识与写作初步12学时(十四)练习6学时(十五)复习2学时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乔惟进,和声基础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0月参考书目:苏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谢功成,马国良,童忠良,赵德义等,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6祁光路,和声通用教程(第一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9执笔人: 陈锐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曲式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音乐学(教师教育)

34、学 时 61 学 分 4 一、课程性质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必修课之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教学过程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是结合中外音乐作品传授各种音乐表现要素的结构功能与表现作用、主题动机发展的手法和曲式结构原则及其类型等理论,然后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过程。它的教学任务是最终培养学生能较全面地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乐曲的产生及其 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及其特征,增强理解作品内 容和掌握作曲技巧的能力。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主要运用启发性与自觉

35、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2、在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练习。四、教学内容选取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1-6章),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五、注意事项本课程在每次授课后要布置相应的书面作业,建议作业次数不少于12次。采用书面考查形式 ,百分制评分办法。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音乐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内容和曲式的关系1、概述音乐作品的形式和音乐作品的曲式的不同涵义2、内容和曲式的关系3、音乐作品的内容的涵义 第二章音乐的表现手段1、概述2、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3、有关整体观的表现手段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分1、概述2、动机、副动机和

36、乐节的划分3、乐句的划分,乐段实例分析4、有关乐句、乐段结构的基本问题,乐段的分类及其特征 第四章单二部曲式1、概述2、单二部曲式的乐段特点,单二部曲式实例分析3、单二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4、古二部曲式 第五章单三部曲式1、概述2、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3、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4、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六章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1、概述2、复三部曲式实例分析3、复三部曲式的分类和基本特征4、复三部曲式的变形及介于单三部曲式与复三部曲式之间的中间型曲式5、复二部曲式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二章音乐的表现手段6学时第三章一部曲式-乐段及其组成部分12学时第四章单二部

37、曲式12学时第五章单三部曲式12学时第六章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12学时练习2学时复习2学时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参考书目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谢功成曲式学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执笔人: 陈锐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声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音乐学(师范) 学 时 61 学 分 4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基础课程,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旨在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一般声乐作品的内容,并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胜任

38、中等学校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二、大纲制定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三、教学方式第一、二学年采取小组课教学方式,每三人为一组,每组每周一节课。第三学年分主修方向,大纲另订。四、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学年1第一阶段 10学时1) 基本功(呼吸方法)练习与巩固 2) 中声区声音的统一,流畅练习 3) 1-2首歌曲(中外均可)2. 第二阶段 10学时1) 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扩展音域练习2) 语音正腔练习3) 1-2首歌曲(中外均可)3. 第三阶段 10学时1) 较完整的表达声乐作品2) 意大利语的初级练

39、习3) 2-4首声乐作品(中外均可),其中应包括1-2首意大利语作品第二学年1. 第一阶段 10学时1) 恢复并巩固声音状态2) 分析、处理假期作业2. 第二阶段 11学时1) 音色训练2) 学习、把握艺术歌曲的风格3) 掌握2-4首中外艺术歌曲3. 第三阶段 10学时1) 了解歌剧的基础知识2) 体会歌剧中剧情与角色心理3) 学习适合学生声部以及音色演唱的2-4首中外歌剧作品4) 温习与巩固两个学年所学的声乐作品以及技能技巧,为进一步选修作准备五、学时分配建议基础训练28学时中国作品13学时外国作品10学时歌剧作品10学时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考核方式:每学期分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两种考核方式

40、。2、考核要求:期中考查:演唱一首中国/外国歌曲或练声曲。期末考试:演唱一首或两首声乐作品(中外均可)。3、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4、期末举行集体评分5、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两分相加。七、参考书目1、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二)、(三),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2、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一)、(二)、(三),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3、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四),徐朗、颜蕙先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4、意大利歌曲集尚家骧编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55年5、高等艺术、师范院校补充教材中国声乐作品选徐朗、颜蕙先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6、高等艺术、师范院校补充教材外国声乐作品选徐朗、颜蕙先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附:声乐教学基本曲目库一年级声乐教学基本曲目库:1、送别 1=bE 李叔同作词编配 2、大海故乡 1=F 王立平词曲3、故乡的小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