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4223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汤林线K+道口平改立工程2环评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汤林线K160+308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单位:哈尔滨铁路局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编制日期:2016年05月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项目名称:汤林线K160+308道口平改立工程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评价范围: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法人代表:关 涛主持编制机构: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汤林线K160+308道口平改立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人员名单表编 制主持人姓名职(执)业资格证 书 编 号登记(注册证)编 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王连生0004869B17120021000社会区域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 书 编 号登记(注册证)编 号编制

2、内容本人签名1王连生0004869B17120021000工程分析、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2徐 萍0004870B17120031000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3高 英0004868B17120061000结论与建议45678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

3、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2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2环境质量状况19主要环境保护目标22评价适用标准2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4工艺流程污染工序简述24主要污染工序:25项

4、目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预计排放情况29环境影响分析3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31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6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8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38结论与建议41附件1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关于征求平改立项目建设方案意见的函46附件2黑龙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平改立工程土地征用意见的函49附件3 哈尔滨铁路局立项文件52附件4现状噪声与振动监测报告55附图1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示意图59附图2 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关系示意图60附图3 道口现状照片61附图4 框架桥总体布置图62附图5 项目平面布局及用地图6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64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汤林线K160+308

5、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单位哈尔滨铁路局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指挥部法人代表吴宝琪联 系 人马忠勋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复华三道街10号联系电话606001864邮政编码150006建设地点伊春市上甘岭区境内汤林线K160+308道口处立项审批部 门哈尔滨铁路局计划统计处批准文号哈铁计函(2015)515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 代 码E4819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6790绿化面积(平方米)700总 投 资(万 元)534.9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87%评价经费(万 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10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由于哈尔滨铁路局管内铁

6、路线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比较多,安全隐患比较大,铁路总公司提出了铁路与地方配合解决这一问题的意向。为此,黑龙江省省长确定了“从核心功能出发,按轻重缓急,排出改造计划,分批解决”的原则。按照铁路列车通过频次、公路交通流量以及事故发生率逐一筛查,从全省1214个公铁平交道口中筛选出了320处急需改造的平交道口,计划从2015年开始,分批次进行平改立改造,消除繁忙铁路正线铁路道口安全隐患。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为立交(简称平改立)工程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这一工程的实施,对方便铁路沿线居民农用运输设备通行,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平改立工程项目不属于产业结

7、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限制、淘汰类中的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根据环境保护部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等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他有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的实施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建设地点汤林线K160+308道口位于伊春市上甘岭区境内,卫国林场南侧200米处。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围环境状况见附图2,道口现状见附图3。三、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为汤林线

8、K160+308道口平改立,道路为乡村道路,路面宽5.0m,土路。本工程桥梁设计道路改位下穿铁路方案,拟建框构桥向东沿铁路线移242米,在汤林线K160+550处采用1-5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下穿铁路,框架桥顺铁路方向6.1m,垂直铁路方向9.0m,共计54.9顶平方;引道长504m,建筑面积2520m2。(一)框架桥工程方案设计1.结构设计框架桥主体采1-5.0m框架结构,框架中心线与铁路夹角为90,顺铁路方向长6.1m,顺框架中心线方向长9m。框架桥顶最小填土厚度为0.80m。框架结构总高为6.05m,结构净高为5.0m,顶板厚0.45m,底板厚0.6m,边墙厚为0.55m。顶板加腋采用0.

9、60.3m,底板加腋采用0.20.2m。桥顶设纵横向排水坡,桥顶设防水层及保护层。框架主体与出入口U型挡墙间设沉降缝,沉降缝设止水带。拟建框架桥的计算标准如下表表1 框架桥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采用值公路等级乡村公路设计速度(Km/h)15桥下通行净高不小于4.0m桥下通行净宽5.0m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100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最大纵坡(%)6路面横坡(%)2铁路设计荷载中-活载道路设计荷载公路-级2.桥面横向布置:框架桥顶横向布置设有信号电缆槽、人行道及钢栏杆。3.出入口:出入口采用U型挡土墙结构。4.其他附属工程:新建桥两侧设C20混凝土检查台阶及桥涵标。5.主要施工方案(1)桥台帮宽,作

10、为便梁支点。(2)要点架设便梁就位,施工速凝混凝土基础,现浇框架主体。(3)桥面施工完成后撤出便梁,拆除道床范围便梁支点枕木支墩,恢复线路。6.建筑材料的选择主体结构建筑材料按照规范中使用年限100年选用,附属工程建筑材料按照规范中使用年限60年选用,根据本工程混凝土的环境类别作用等级选用材料。本工程处于D3环境下,选用如下材料:(1)框架主体及出入口U框采用C45钢筋混凝土,基础采用C45混凝土。(2)检查台阶采用C20混凝土。涵内底板保护层采用C35混凝土。(3)栏杆基础、电缆槽采用C40钢筋混凝土。(4)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二)引道工程方案设计1.主要设计标准既

11、有道路等级为非等级道路,本次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及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发2004372号)的相关标准,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2 设计标准技术指标采用值设计速度(Km/h)15路面设计年限(年)10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值(m)30最小圆曲线半径极限值(m)15停车视距(m)20最大纵坡(%)6纵坡最小长度(m)60一般竖曲线半径m(凸形)200极限竖曲线半径m(凸形)100一般竖曲线半径m(凹形)200极限竖曲线半径m(凹形)100竖曲线最小长度(m)20路拱横坡2%2.平纵横断面设计:道路设计速度15km/h,

12、路面设计宽度5.0m。本改建工程平面的主要控制点有:改建起终点、既有道路位置、铁路交叉点、平面交叉口等。改建起点为GDK0+000,自既有道路接出后,并行铁路南侧前行300m,折向北,在道路GDK0+342.69处以1-5.0m框架桥内下穿汤林线后,折向西与既有道路顺接,改建终点里程GDK0+500,路线改建长度500m。全线共有曲线4处,圆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25m、25m、200m,其余地段均为直线。改建公路与铁路交叉里程为:K160+550,公路里程GDK0+342.69,交叉角度为90。2)纵断面设计汤林线与本工程交叉处,路基以路堤形式通过,根据既有道路标高及周围地形情况,本次设计

13、选择在K160+550处以下穿方式穿越铁路。改建道路的起终点标高顺接既有道路的标高和纵坡,根据平改立协议中的公路净空要求,确定改建道路纵断面。本改建工程公路最小净高为4.0m,综合考虑凹形竖曲线、积雪及路面加铺对净高的影响,净空高度预留20cm。为了尽量减小本工程的拆迁和征地数量,本次设计采用最大坡度,使下穿引道尽快爬出地面。本改建工程最大纵坡为4.8%,最小纵坡为0.7%。最大坡段长度为130m,最小坡段长度为35m。(3)错车道本工程设计道路宽度为5.0m,为满足会车要求,在GDK0+250GDK0+267和GDK0+402GDK0+433段顺公路里程方向右侧增设错车道,将路面加宽至6.5

14、m,渐变率1:7,长度分别为17m、31m。3.安全设施安全设施设计包括有交通标志、护栏设施等。(1)引道入口处设置限速标志,出口处设置解除限速标志。(2)道路两侧设置圆钢扶手栏杆。(3)下穿引道曲线处设置反光镜。(三)路基、路面工程1.横断面设计在K0+328.3-K0+353.6段设置混凝土挡土墙;K0+000-K0+37.1、K0+228.9-K0+302.5、K0+353.6-K0+477.5段按路堑放坡形式设计,其余路段按路堤形式设计。路面设计宽度为5m,路面采用中心向两侧2.0%的横坡,具体布置详见横断面布置图1。图1 横断面布置图2. 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

15、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细粒土作填料时,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行处治。(3)路基边坡 1)路堑本工程路堑放坡地段挖深较浅,边坡坡率1:1.5。2)低填浅挖对于低填浅挖段,应结合路侧用地条件、路侧土质的工程性质,可适当考虑设置缓坡,减少圬工防护,达到尽量采用绿色防护的目的。(4)路基防护工程路基防护设计应以舒适、协调为原则,遵循生态防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思

16、路,使公路景观与公路周边自然、人文环境协调一致。 护坡道: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为美化环境在土路肩上栽植常绿乔木或灌木等景观树。边坡:本工程路堑放坡高度较低,结合本地区路基填料、气候特点及工程经济等因素,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3.路面工程4.5MPa抗弯拉混凝土面层厚0.20m;水泥稳定碎石(5%)厚0.15m;水泥稳定碎石(4%)厚0.15m;碎石垫层厚0.20m;路面总厚度为0.7m。(四)排水工程设计路基排水应完整通畅和有足够的过水能力,并应与桥涵排水衔接配合,对路基有危害的地面水应采取拦截、引排等措施。(1)路堑地段边沟采用矩形盖板沟。路堤地段两侧设1m护道,护道外设梯形排水沟(底宽0.

17、6m,深0.6m,边坡坡率1:1),沟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路堑地段在地势较高一侧设梯形截水沟(底宽0.6m,深0.6m,边坡坡率1:1),沟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在框架涵处设横向盖板沟以顺接涵洞盖板沟。(2)引道左侧汇水通过穿过引道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排出至路基外。(五)环保绿化工程为改善道路环境,保证填土路基边坡不被雨水冲毁,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为美化环境在土路肩上栽植常绿乔木或灌木等景观树。边坡草皮采用撒草籽形成,草种选择具有耐涝、耐旱、易生长、蔓面大根系发达、茎低矮强健以及多年生长等特点的草类。本工程主要内容见下表。表3 主要工程数量建设内容单位建设规模备注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框架桥长度m

18、9框架桥宽度6.1框架桥顶面积m254.9引道工程引道长度m504路面C35混凝土m32454辅助工程防护工程圆钢栏杆m88.4排水工程路基排水360C25混凝土够深155拆迁工程拆除既有道口及路面m315拆除道口看守房m225土石方工程土石方总量m324877其中挖方m36488填方m33370项目占地永久占地m26790其中既有铁路用地m2438既有道路用地m2555新征用地(一般农田)m25797临时占地m2533.3其中既有铁路用地m2400新征用地(一般农田)m2133.3环保工程绿化工程路基边坡种草植树绿化700m2施工期扬尘防护土方围挡,施工便道洒水降尘施工废水收集简易围堰施工期

19、噪声防治移动式声屏障四、公共工程1、施工供电由附近村屯农电路引入。2、给水施工用水就地打井解决,生活用水利用租住村屯的既有供水设施解决。3、排水生活污水排入村屯既有旱厕内,定期清掏堆肥处理后农田利用。4、房屋建筑本项目不新建房屋建筑,拆除原有道口看守房25m2一处。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住附近民房。本项目不设拌合站,所需混凝土由附近拌合站购买后运至现场使用。五、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及建设工期工程总投资534.92万元,项目资金由路省按4:6比例分别出资建设。项目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6个月180天。六、环保投资情况本项目的环保投资情况见下表。表4 环保投资估算序号项 目投资额(万元

20、)1施工期土方围挡、材料遮盖2.02施工期施工便道洒水降尘2.03引道路基边坡绿化3.04移动式声屏障3.0总 计10.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汤林线K160+308道口为汤林线与林场道路交叉道口,位于伊春市上甘岭区,道口宽5m,道路宽度约4m,为砂土路面,主要通行车辆为家用汽车、机械、林场运输车辆等,道路与铁路正交,为有人值守道口。本次拟将该平交道口改为立交。道口位于红山工区,单线,直线,线路坡度为1.2。线路为有缝线路,轨道为50轨。线路左侧为通信线线杆,右侧为铁路电力贯通线,左侧路基埋设有线缆;道口两侧为路基,拟定下穿位置K160+531,路基高度约5m。本项目与汤林线

21、K245+092道口通过列车对数相同,列车运行速度相近,根据汤林线K245+092道口现状监测数据,铁路与既有公路声环境质量现状见下表表5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与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现状位置背景值Leq(dB)现状值Leq(dB)标准值Leq(dB)超标量Leq(dB)噪声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铁路边界41.338.955.6.46.57070-铁路边界外50米处41.639.151.241.65545既有道路边界处40.938.650.640.35545铁路边界处振动-77.276.58080-注:监测期间道路通过车辆6辆,铁路车流量昼间7对,夜间2对铁路边界处现状噪声昼

22、间55.6dB(A)、夜间46.5dB(A)能够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昼间、夜间70dB(A)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外延至50米范围内,昼间51.255.6dB(A)、夜间41.646.5dB(A)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4a类标准要求。距铁路边界50米以外区域昼间不超过51.2dB(A)、夜间不超过41.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既有道路边界处交通噪声昼间50.6dB(A)、夜间40.3dB(A)满足声环境

23、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处最大铅锤向Z振级为昼间77.2dB、夜间76.5dB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0070-88)关于铁路干线两侧振动标准的要求。本项目的道口为有人值守道口,每班2人,按每人每天用水量20L,80%排放计算,产生生活污水32L/d,年产生生活污水11.68t/a,旱厕收集,定期清掏堆肥处理后农田利用。既有道口值班室冬季采用燃煤炉土暖气供暖。道口值班室建筑面积25m2,年燃煤量约1.5吨,排放烟尘0.075t/a,排放SO20.008 t/a,NOx0.005 t/a。道口看守房在本次施工

24、中拆除,燃煤炉取消,燃煤大气污染问题得以解决。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与萝北县、鹤岗市、汤原县相邻,南与依兰县、通河县接壤,西接庆安县、绥棱县,北通逊克县;北部嘉荫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246公里。市中心区客运公路距省会哈尔滨354公里(哈伊公路339公里)、鹤岗159公里、佳木斯237公里;铁路距省会哈尔滨458公里。一、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北东部伊春市,小兴安岭东南段,总体地形有东南高、西北低之势,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地貌主要为丘陵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分布有狭长的山间

25、沟谷,沟谷附近分布冲洪积漫滩、阶地。二、水文地质特征(1)地下水分布及特征沿线地表水系为松花江支流,主要为汤旺河支流双子河和伊春河,常年有水,水质良好,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沿线通过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受当地气候、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地表水体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孔隙潜水广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以及丘间洼地、塔头地底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砂、砂砾、圆砾、卵石等,富水程度强,但易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质一般;丘间洼地和塔头地底部主要含水层为灰黑色黏土以及淤泥质土,水量较小,为上层滞水,供水意义不大。第四系孔隙潜水

26、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埋深0.55m,季节变化较大。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友好组火山碎屑岩地层和花岗岩的裂隙以及风化壳中,其富水条件与花岗岩的风化厚度以及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隐伏于乌马河、伊春河一带的山间拗陷区的碎屑岩地层含水量较为丰富,据文献记载的抽水资料,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t/d以上;山间拗陷区的边缘的基底起伏较大,受其影响含水层不稳定,单井涌水量一般100 t/d。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流侧向径流补给,径流速度缓慢,人工抽水方式排泄。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一般埋深大于10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和HCO3-NaCa型,水质较好。(2)地表水本线所处地区水资源丰富

27、,汤旺河贯穿全境。汤旺河属黑龙江流域,干流纵贯全市南北,流域面积为20838km2。汤旺河北部为小兴安岭与黑龙江为界,西与呼兰河为邻,东与梧桐河接壤,南临松花江本流。流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806至13000,北纬4640至4846之间。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坡,伊春市乌伊岭区桔源林场43林班,河源地理坐标为东经12911,北纬4844,海拔高程563m,在汤原县新发村附近汇入松花江,河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北纬4641,河口高程89.2m。汤旺河全长506km,干流长468km,干流河道总落差435m,平均坡度0.93%。汤旺河在伊春市境内长440km。汤旺河共有大小支流611条,呈树

28、枝状分布于各条山谷之中。较大支流有30余条,主要是西汤旺河、通江河、丰林河、双子河、伊春河、五道库河、大西林河、小西林河、大丰河、西南岔河等。干支流总长度4692km。流域平均宽度66.3km,最大宽度169km。年径流总量52.2亿m3,河口平均流量185m3/s。本线于伊春市乌马河区河北所附近跨越伊春河。伊春河是汤旺河右岸的第二大支流,由挡石河、翠峦河、尖山河、扶育河、么河于翠峦区境内相继汇合,于乌马河区东北部又有乌马河汇入,汇入处离本线跨越伊春河桥位相距1.8km。在伊春城东北角汇入汤旺河,汇入处距离桥位12.5km。伊春河全流域面积2466km2,河道长95km,落差355m,河口平均

29、流量23.4 m3/s。桥位处流域面积为1750km2,百年设计流量1649m3/s,百年设计洪水位242.66m。在桥位上游15km处是西山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 1613km2,设计流量为1785m3/s。水库总库容为1.45亿m3,设计洪水位为287.56m。伊春市河流均系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自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汤旺河以1961年洪水为最大,伊新站洪峰流量达4000m3/s,晨明站洪峰流量为5280m3/s。伊春河1960年为最大,洪峰流量为1210m3/s。伊春市河流封冻期一般由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历时5个多月,有时长达半年,平均封冻天数160天,最长为190天。伊春河

30、封河日期一般在11月5日左右,最早是10月22日,最晚是11月19日。开河日期一般在4月17日左右,最早是4月2日,最晚是4月25日。平均冰厚度为1.3m,最大冰厚度1.67m。三、气象特征线路通过伊春地区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四季分明,铁路工程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据伊春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在1.6,1月最冷,7月最热,极端最底气温为-43.1,极端最高气温为36.3。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8%,历年日最小湿度2%。本区年平均降雨量600.94mm,最大年降水量822.7mm,最小年降水量421.0mm,雨量集中在4-8月,平均年降雨天数为129.5天。

31、本区主导风为W(西)风向,其次为WSW(西南西)风,本区最大风速为15.0米/秒(SE);最大积雪深度为39cm,年平均雾天数为38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2天。本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2.90m。四、地层及构造1)地层岩性沿线出露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侏罗系上统友好组(J3y)火山碎屑岩,以凝灰岩为主;局部地段出露华力西晚期侵入岩(43-2b),以花岗岩为主,差异风化明显,局部见球状风化。各种地层出露范围、规模及特征各异,现将沿线地层按自新至老的顺序叙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堆积层(Q4ml):主要分为种植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种植土,黑褐色,主要成分为黏土、粉质黏

32、土,广泛分布于农田、林地表层,厚度0.3-0.8m。素填土,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粉土、碎石土、粉煤灰等,主要分布于既有铁路、公路路堤及电厂附近,厚度07m。杂填土主要分布于村庄附近,厚度02m,成分复杂,多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为主,软硬不均。冲洪积层(Q4al+pl):广泛分布于林区丘间洼地、山前冲洪积平原、现代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一般厚几米至十几米,岩性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粉细砂、圆砾土等。黏性土,厚度17m,灰黑色,硬塑软塑状;淤泥质土,厚度0.53m,灰黑色,流塑-软塑;砂类土,厚度212m,潮湿饱和,稍密-中密。残坡积层(Q4el+dl):主要分布于林区丘间岗

33、地,岩性以黏土、碎石土为主,上部为黏土,硬塑;下部为碎石土,潮湿,稍密中密,厚度0.53m。侏罗系上统(J3)侏罗系上统友好组(J3y):在线路经过区域广泛分布,部分下伏于第四系全新统(Q4),以凝灰岩为主,火山碎屑结构,全风化厚度一般15m,下为强弱风化层,厚大于10m。华力西晚期(43-2b)华力西晚期(43-2b):花岗岩,局部出露地表,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结构致密,质地坚硬,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局部见球状风化,差异风化明显,全风化层厚度2.516m,强风化层厚度224m,弱风化厚度大于10m。(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新建工程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

34、起之北侧,小兴安岭隆起带的东南端,东接鹤岗,西连松嫩沉降带(松嫩平原),南靠“依舒”断坳带(地堑),北邻黑龙江断裂。区域内主要发育乌马河复向斜,呈北北东向,其上部被中生界火山岩覆盖。第四系以来持续抬升,同时遭受到剥蚀、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形成伊春河河床、漫滩、阶地等地貌。五、水土流失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黑政发19994号),伊春市属于省政府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水利部门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伊春市目前水土流失总面积为5895.67 平方公里。六、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及地

35、质构造发育特征,本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区。社会环境简况一、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行政区划面积3.3104km2。1948年开发建设,1958年建市,现在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辖1市(县级)、1县、15个区和17个林业局, 2012年末总人口125.1万人,全年完成GDP2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687元。二、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1)矿产资源伊春矿产资源丰富,地貌景观奇特。据初步勘探,有金、银、铁、铅、锌、铝、铜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

36、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黄金储备量居全省首位。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玛瑙石、花岗岩、珍珠岩、紫砂陶土、褐煤等25种,矿点140多处。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汤旺河兴安奇石、红星火山地质公园、朗乡石林、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已成为中国北方罕见的地质奇观。伊春是一座绿色宝库,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伊春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702条,总蓄水量102亿立方米,其中河流分属黑龙江、松花江水系。(2)动植物资源伊春市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小兴安岭的森林中,伊春市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黑熊、犴、猞猁等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260

37、多种鸟类。小兴安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分布相对集中、疗效显著、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和独具特色的300多种野生药材。总蓄积量200多万吨,年允收量20万吨,年有收量约为5000吨。伊春市药材资源在黑龙江省所占比重为35%左右,其中鹿茸、熊胆、麝香、獾油、林蛙油、人参、刺五加等十分名贵。森林中有1390多种植物,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榛子、山葡萄、猕猴桃、都柿等山野果20多种,蘑菇、木耳、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已被采集利用的山野菜20多种。山野菜年允采量84万吨,开发利用潜力巨大。(3)旅游资源伊春市旅游以山川林海著称,让游客在森林观光、森林度假、森林探险、漂流、狩猎

38、、滑雪等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中留连忘返。现有国家AA级以上景区27处,其中:AA级9处,AAA级10处,AAAA级8处。省级漂流旅游达标场所7个,省S级以上旅游滑雪场4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2012年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54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旅游收入43.6亿元,增长23.5%。年末共有旅游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7.96亿元。三、工农业现状2014年,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152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5030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679773万元,下降22.6%;第三产业增加值880757万元,下

39、降6.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4:32.6:32调整为40.3:26:33.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33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8%。全市“3+X”产业体系中,三大引擎产业中的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实现增加值124697万元,同比下降28.9%;森林食品北药业实现增加值428633万元,同比增长1.5%;旅游业实现增加值268165万元,同比增长9.3%。主导产业中木材精深加工业、新型装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5325万元、9357万元和499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6.3%、16.4%和14.4%;清洁能源业实现增加值29158万元,同比增长7

40、.5%。四、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2012年,伊春市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56.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1%;旅客运输周转量5.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全年公路货运量1269万吨。全年客运量1016.9万人,其中公路1010万人,航空6.9万人。铁路:铁路是伊春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汤林线从绥佳铁路南岔站分岔,串连起伊春的12个林区,直到小兴安岭最深处的乌伊岭。并与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和哈尔滨等省市有直通列车;汤林线上的金山屯,美溪,伊春,五营,汤旺河,乌伊岭等景区,可直通哈尔滨,境内每天有多趟列车,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公路:目前,伊春市已建成伊春至铁力的高级公路,向外延伸可通过绥化高速公路到达哈尔

41、滨。过境高速公路有鹤岗哈尔滨(高速G1011),国道有伊春哈尔滨(国道222线);省道有伊春嘉荫(省道204线)、鹤岗嫩江(省道303线)、黑河嘉荫(省道311线)、绥滨嘉荫(省道312线)、铁力通榆(省道203线)。其中,伊春至鹤岗的高级公路,途经美溪和金山屯旅游区。伊春至嘉荫的公路,对游客进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汤旺河石林风景区和边陲旅游城镇嘉荫,提供了方便。航空:伊春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350公里,距佳木斯蒙古力机场150公里。往返远程游客,可借助这两个机场通达国内外目的地。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航空港,目前已有多条航线通往国内外各大城市。佳木斯蒙古力机场,规模虽小,但是可以作

42、为伊春重要中转站。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伊春市2014年环境质量公报,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据环境监测数据统计,2014年伊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天数为360天,全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达98.6%。伊春中心城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全年共获得环境空气监测有效数据2262个,其中二氧化硫730个,二氧化氮730个,可吸入颗粒物730个;降尘监测数据72个。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19 mg/m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

43、准最高限值,年日均值均不超标,年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10.074 mg/m3,全年无明显变化趋势,保持在优良水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25 mg/m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最高限值,年日均值均不超标,年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10.089 mg/m3,全年无显著性变化趋势,保持在优良水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54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10.316mg/m3,。本项目远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地表水环境质量伊春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02条,分属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其中,较大河流有三条:北部界河黑龙江干流,嘉

44、荫境内流长246公里;松花江水系一级支流汤旺河,全长506公里;松花江水系一级支流呼兰河,全长523公里,伊春市铁力市境内流长100公里。汤旺河是伊春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由于伊春市河流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在丰水期水质腐殖质含量较高,导致高锰酸盐指数背景值偏高,汤旺河干流水质基本满足国家地面水类水体功能。2014年,根据市环境监测站对黑龙江干流嘉荫段(国控断面)、汤旺河干流(国控断面二个、省控断面二个)和呼兰河(省控断面)的监测结果,黑龙江嘉荫段水体劣于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汤旺河干流的水体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呼兰河的水体功能能够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本项目不跨越地表水体。3、噪声

45、与振动现状主要对市中心区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监测面积7.7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2万人。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9分贝,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伊春市区内主要交通干线有11条,总长为25.2公里,在11条交通干线设22个监测点进行监测,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4分贝,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铁路边界处现状噪声昼间55.6dB(A)、夜间46.5dB(A)能够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昼间、夜间70dB(A)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外延至50米范围内,昼间51.255.6dB(A)、夜间41.646.5dB(A)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