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陪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4349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如何陪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长如何陪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长如何陪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长如何陪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如何陪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如何陪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长如何陪读学而思的课堂是向家长开放的,加上奥数的难度较高,所以大量家长旁听成为了学而思课堂特殊的景观。 有的陪读有效地帮助了孩子进步,有的,却实实在在地起了相反作用!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家长应该怎么陪读? 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孩子坐一起,课堂上,家长不要与孩子有交流。眼神都没有必要。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听不懂,那我就应该在旁边帮他讲解。孩子上课不专心,所以我应该在旁边监督他。 然而,课堂上家长帮忙讲解往往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帮助孩子“听不懂!” 为什么呢?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心两用,试想,我们能同时与两个人交流吗?孩子听了家长的,就听不了老师的。结果孩子没法集中精力听任何一方的。孩子的正常上课

2、节奏将被完全打乱。二,老师对课堂进行了充分的设计,什么地方留给孩子思考,老师心里都是有数的。家长的讲解就干扰了孩子的思考时间。三,有些时候,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反应迟钝而失去耐心,急躁。“你怎么这都不会啊?不就是怎样怎样的吗”一旦到了这种情况,孩子这节课基本就毁了。家长往往忽略一点,沮丧、急躁的情绪是会传染的,这是一种纯粹的负面能量!如果一个老板板着脸走进办公室,他的员工这一天都高兴不起来。如果一个老师板着脸走进教室,他的学生就会沉闷整节课。家长的沮丧、急躁会导致孩子整堂课的心理资源全部消耗在负面情绪中,自信受打击,反感上课。还有什么心理资源可以用在听课上? 学生在课堂上的正常状态应该是:全神贯

3、注地听老师讲,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给时间做题时认真做。有疑问,直接提问或者下课问。这种习惯不应该被任何外在因素干扰。 第二,不要回答问题和告诉孩子答案。 课堂上,家长千万不要提醒孩子如何解题,不管你多想,都要憋住。有些问题,是老师费尽心思创造的悬念,目的就是吸引孩子思考,思考,再思考,最后把成就感留给主动思考的孩子。如果家长报了答案,就破坏了这这一切。我能理解有些时候家长情不自禁,其实对老师来讲,是欣慰的,家长都能被吸引说明悬念设置的很成功。但是越是这时候,家长越应该明白,成就感是留给孩子的,不要抢了它。 其次,自主思考永远也无法替代,自主思考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永远无法被替代。只有一个孩子自

4、己想明白了,他才真正明白了。只有他自己想明白的,才是最有成就感的。即便他没有想明白,想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老师做的事情是把难的知识,复杂的知识,梳理成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东西,教给他们,并且启迪他们思考。但是,最后一步永远都要交给他们自己思考并吸收。如果你替代了,那只能说明你学会了而不是他学会了。 第三,不要有任何干扰课堂的情况。 学习是一件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尤其是高效的学习。任何突发的干扰都可能打断孩子思路。手机铃声,家长聊天的声音,家长如果趁着老师高声讲课的时间聊天更是糟糕的,整个课堂就会变得嘈杂,老师的声音可以覆盖家长聊天的内容,但是消除不了它产生的声波。 第四,涉及到目前学习能力的问

5、题或者“智力”问题一律不能责怪和批评,比如类似于:“这个你怎么都不会啊?”这种问题,第一,他是真不会,你急他也不会。第二,他没有犯任何错误,孩子不应该因为“智力”问题受到任何批评。但是如果是涉及到学习习惯的问题,一定要予以批评纠正。比如孩子不做作业,不会的题还懒得记笔记,书写涂鸦等等坏习惯要予以严厉的批评纠正。批评的原则是对具体的事,而不是孩子本身。 最后,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旁听和辅导孩子呢? 1,课堂不交流,课间多鼓励,课后多督促。 2,课上以听课为主,方便回家辅导。 3,观察孩子情况,纠正坏的学习习惯,多与老师交流。 4,回家督促孩子及时做作业,做作业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3天内,不要拖到下次课

6、前,否则遗忘较多,作业起不到巩固的作用。 5,坚持让孩子给家长讲解,不仅调动孩子自主思考,而且也检验他的学习成果,不懂的还可以适当给予辅导。 我曾经遇到过有学生,家长帮请了全职陪读老师,都已经不叫陪读了,干脆就替代了孩子的学习,结果这个孩子完全跟不上课堂。之前还有个孩子,每次课例题提前就做完了,几乎全对。我感到奇怪,这明显不是他的水平。后来我得知,原来是他的家教老师帮忙做完了!这种敷衍的方式能向家长交差,但是无法向成绩交差。最终,学而思期末考这个孩子考了班级最后一名,与倒数第二名差了40分! 实际上,我教过的很多优秀的学生,家长几乎都是“打酱油”的存在,有的基本不来,来了也就是感受一下课堂气氛而已。有的来旁听,但课上几乎不干涉孩子。 如果孩子基础较弱或者习惯较差,家长有时间,旁听陪读都是必要的!家长应该坚持。但家长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他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逐渐放手,最终完全放手。陪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以后独自上路。如果家长从帮助孩子学习走向了替代孩子学习这条路,那就等于毁了孩子。你能帮他小学,能帮初中么?帮得了初中,帮得了高中么?帮得了高中,帮得了未来么?因为他的人生,你替代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