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郫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郫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郫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郫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郫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郫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阐述了四川省郫县农村沼气发展的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了郫县农村沼气发展的对策。关键词 农村沼气;现状;发展对策
2、;四川郫县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306-01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区10km,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有“银郫县”之称。郫县种植业和养植业发达,常年出栏生猪54万头,奶牛存栏7 280头,小家禽1 298万只。全县年生产作物秸秆26万吨,有机物质种类多,数量大。本地区气候温和,光照较好,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7,年降水量951.6mm,年日照时数1 286.9h。充足的温光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有机物能得到充分发酵,沼气池产气率高。近年来,
3、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已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已受到省、市、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热切期望。1郫县沼气建设的现状郫县的沼气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国家提出“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战略”的口号,发展沼气,目的是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由于当时畜牧业还不够发达,用于生产沼气发酵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沼气池用三合土砸成,质量较差,管理不完善,使用不科学,沼渣不好清理,经常漏水、漏气,不久便废弃,农户不仅没有得到实惠,还深受其害。近年来,由于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粪便大量增加,再加上简陋的农家旱厕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严
4、重污染了生活环境,导致人畜疾病、疫病的发生。对此,农业部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并大力推广使用混凝土结构水压式沼气池,这种经过改进的新型沼气池由混凝土整浇而成,使用寿命长,易管理。郫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村沼气当作民心工程。2003年申请国债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在唐元镇千夫村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示范村,并实现改水、改厕、改厨“一池三改”的目标。示范村建成900座沼气池,并全部投入运行,沼气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这个项目的建成使该县沼气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起点。2006年成都市政府出台成都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意见(成府发62号文),将沼气列入“十一
5、五”规划,计划我县2010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2 300口,在郫县基本普及农村户用沼气池,并把每年的沼气建设列入财政专项资金,保证沼气项目的实施,把我县沼气建设推向了高潮。截至目前,郫县的沼气池数量已达8 200余口,进行“一池三改”农户达1 000余户,“猪沼菜(果)”能源生态模式5 000余户,大中型养殖场粪便处理沼气工程10座,有效地减少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2郫县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2.1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部分干部对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有顾虑,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少数基层领导还没有真正从职能角度认真参与沼气建设,职责不明、参与不足与挂名现象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大
6、规模推广工作。部分农民把重点放在外出进城打工,忽视对沼气生态农业新技术的学习应用,不了解这种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也影响了沼气池的推广和使用。2.2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由于沼气建设在郫县尚未全面铺开,没有形成规模,造成沼气建设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相关服务产业也很难巩固发展。县能源推广机构人员少,经费短缺,无交通工具,工作开展困难,造成一些沼气池施工质量差和建后服务跟不上,满足不了当地农户建池的需要。2.3经费投入不足建1座810m3户用沼气池需资金1 500元左右,政府补贴资金1 000元,农户加上改厨、改厕、改圈尚需自筹资金2 000元,部分农户无力承受,加大项目建设实施的难
7、度。2.4综合利用率低由于农技推广程度、农民掌握技术程度、建池水平、沼气配套种养技术发展状况的相对滞后,影响了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同时受资金有限的影响,从事农技推广的部门和人员较少,难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的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造成沼气池建设质量差、后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致使沼气的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2.5农村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持续减少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使沼气发展潜力受影响近年来,随着成都市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郫县沿河规模养殖场被列入重点整治对象,数量不断减少。而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户搬入农民新居,全县散养
8、农户从2005年约4万户减少到目前不足2万户。3郫县沼气发展的主要对策3.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县、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建立重要领导负责制。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资源合理配置,部门优势有效发挥,抓紧抓好出成效。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3.2科学统一规划,规模建设实践经验证明,小型沼气池
9、发展模式既保证不了质量,又增加运行成本,不利于综合开发。发展农村沼气必须走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路子。因此,提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多户联建或者规模建设沼气池。政府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当前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做到统筹规划,强化观念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有传统养殖习惯、有一定规模的村,更要做好宣传发动及群众自愿申报工作,争取资金立项。建沼气池要做到选点要准,标准要高,要有超前意识,加快实施,切实为农民利益着想,把农村沼气工作做好。3.3 抓好典型示范,加大推广力度要集中力量重点从示范入手,要在项目村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效益的精品工程,通过示范辐射作用,
10、以点带面,真正做到“示范一处、成功一处、发展一处、富裕一方”,推进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抓好规模养殖场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畜牧养殖小区利用沼气工程解决污水等问题,实行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带动种养业的良性循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4增加资金投入,完善优惠政策农村沼气建设工程一次性投入较大,两级政府应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除了申请上级资金外,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并对建池农户给予一定的优
11、惠政策。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沼气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针对郫县的特点,政府可把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规划结合,组织农业、旅游等部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大成都范围乡村休闲游特点,以现有郫县农科村模式为向导,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积极鼓励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庭院生态观光农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3.5强化服务,建管并重沼气项目的建设,建设初期固然重要,但是后期管理和服务同样不能忽视。在项目建设中,要强化沼气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普及沼气池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常识,要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使用农户进行培训。既要对建池技术、使用管理进行培训,也
12、要进行高效的种养技术培训,使农民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可以促使建池农户成立沼气协会,积极探索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的办法,为建池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为农村沼气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13、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14、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
15、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