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4666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孩子娇生惯养危害匪浅“任性、软弱的温室花朵”or“独立、坚强”的好儿女 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放任自流,过分呵护。 生活条件日渐优越的今天,父母长辈为了让下一代舒适、快乐地成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吃、穿、玩各个方面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再者,现代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特别在“6+1”结构的家庭里,孩子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一家人的心,很多家庭里存在“对孩子过度溺爱”的情形:生活上家长包办代替一

2、切,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锻炼,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生活得无忧无虑;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是一味赞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不加纠正约束;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这样的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小公主”、是温室里的鲜花,他们能否承受的住现实生活的“风吹雨打”、独立、坚强成长起来? 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显示家长一味迁就孩子,做了错事该制止不制止,娇生惯养却养成他们任性、软弱的性格;家长对“小公主、小王子们”的过度溺爱最后酿成苦果;家长们的“好心”,给孩子的未来人生道路制造了痛苦。 形成任性妄为的心理 事事由着孩子的性情、处处满足孩子的愿望,放任孩子的性子,不加约束。孩子形成自以为是,任性自私、好

3、显示自己的性格。 现实不可能满足一个人随心所欲的种种需要和要求,所以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碰钉子、受打击、遭挫折后,就会觉得事事都不顺心,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表现出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忧郁、偏执、狂躁,且听不得批评。 独立性差 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的过度保护,使孩子除学习活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自己动手机会。这样会对孩子自信心造成一定损伤:孩子觉得自己离不开大人的照顾,觉得自己能力低下,什么都不会做。 家长的“过度爱护”,超出孩子的需要、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造成孩子事事依赖家长,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 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青少年养成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

4、心理,他们忽略每一份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觉得可以轻松获得所想要的东西;观念上“金钱至上”、相信用钱可以办到一切事情;不再抱有“艰苦奋斗”的信念,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同时养成浪费奢侈的习性。 这样的孩子把时间放在幻想中,幻想突然成为天才、明星或伟人,盼望着能力、分数、知识、财富、友情等等“幸运地”降临到自己头上。 耐受挫折性差 耐受挫折性,就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疾病缠身、艰苦的劳作、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等等,都是挫折的种种表现。 当家长事无巨细地为孩子解决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孩子心理上会产生“

5、事事顺心”的错觉,对挫折没有准备、缺乏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法逃避;或者做事往往有始无终;面对应付不了的比较大的事件,可能还会产生过激行为。 自我为中心 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众星捧月”的呵护下,孩子是绝对的中心。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自我优越”感极强,事事以自我中心、自私的心理,事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一个自私的人,能在社会上获得大家的支持吗?若想培养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长还要在观念上更新一番。 “从来纨绔少伟男”,苦难和挫折是成就孩子坚毅品质的养料,溺爱和娇惯是败坏孩子意志的毒料。过度保护中成长的孩子,必定是一颗脆弱的树苗;泡在蜜罐里长

6、大,将来的日子反而会更苦;在家里娇生惯养,外面可能要四处碰壁。 家长要真正爱孩子的话,就要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不能太溺爱,不要养成他们任性的毛病;让孩子从小学会自食其力,培养经济和人格的自立,磨炼孩子自己的生存能力;要重视孩子的吃苦教育,可以让他们多吃一点苦。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开创自己幸福的未来。 建议一:鼓励孩子为自己的事负责 在家里,家长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事负责,可以不过多替他们考虑;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他们独立选择和承担个人事务。比如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生活起居;打扫、清理自己的房间和物品;自己上下学;学习上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完成他们心理上的独立。 建议二: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

7、不妨让他受点冷落 要注意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都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些磨炼。 建议三:帮孩子分析受挫原因,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 孩子遇到难题、吃到了苦头、经历挫折时,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要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也会越来越大。 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

8、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建议四: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家长要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的过程;多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建议五:为孩子创设挫折教育情境,不要怕让孩子吃苦 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不带一分钱,独立去谋生;瑞士父母让孩子从小到双语区做保姆,学习语言;德国用法律规定,孩子应承担相应的家务,例如为全家人擦皮鞋;在日本,父母让孩子到农村“留土”,在业余打工赚钱,这些是国外孩子的“吃苦”教育,中国的父母可以借鉴和效仿。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些生活障碍和挫折,磨炼性格意志、锻炼能力品行,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使认识得以升华,在经受了磨炼后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给孩子分配适当的家务,寒暑假让他去打工,去农村体验生活,去夏令营磨炼等。 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