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4674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东西湖区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熊艳芳 摘要: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结构。 关键词: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技能教育 实习见习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由于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其次,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三,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接触客观世界

2、和各种现象,这儿乎涉及到各类学科的基本现象和常识,因此学前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育活动。第四,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经验。另外,学前教育还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不同个性的培养。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结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

3、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在人才培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 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我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含、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选修课和专业实践课。在这些课程中,应加大专业课及专业实践可的比例,适当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 课程体系应体现应用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给合的特性 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以

4、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要有鲜明的实践性。不仅在一系列实践课程中安排实训、上机和训练,将知识加以应用和深化;还设计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地反映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幼儿园、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适应未来社会角色的要求 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中,专业教研室主任、老师要不断深入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力求使人才培养体现未来角色的要求。知识结构强调“应用性”,即掌握幼儿教师应有的相关知识、技能,并能掌握相关幼儿教育法规;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性,保持学校教育和幼儿园实践的一致性。

5、 及时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 课程体系结构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控制和调整。在课程设置上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主线;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以“扎实”为原则;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适当降低理论性的难度与深度,同时加强知识的适用性、实践性,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有用性和应用性。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删减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作为重点。 根据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对课程结构作必要的调整。首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课程逻辑关系进行安排,使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应用性;其次,删减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并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一

6、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和提高教育思想、人文素养的课程,使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最后,充分考虑到学生报考各种资格证书的需求,将有关课程的教学相应的提前与考证相衔接,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二、科目课程建设 充实基础课程中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门类 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塑造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一般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类课程组成。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开设,而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普遍开设不足

7、。实际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

8、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殊性所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注重实践课程

9、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较轻的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见习一般在大学二年级集中进行,为期一周。幼儿园实习时问一般为810周,在三年级安排、分散进行。各科目课程学科教学法开设见习实习活动往往无法实现。使幼儿园教

10、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进行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教育能力。其次要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要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问。 我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见习活动可从一年级开始,根据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随堂进行短期实习,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经常带学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了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