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学习内容: P1页的单元主题图,P2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一的第14题。 学习目标: 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的算理,学会其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的算理。 一、旧知回顾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850= 603= 407= 506= 114= 412= 2
2、33= 422= 2、10个十是,3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目标解读 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探究一 1.仔细观察例1情境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 2.思考4810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数的组成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等知识,想一想怎样口算4810,并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 3.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书上第2页例1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然后请仔细观察这4道题,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两位数乘十的口算:两位数乘十,
3、就是求这个两位数的10倍是多少,因此,只要在两位数的后面添一个0,就是应得的积。 探究二 1.观察例2的情境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 2.结合情境图和例1的算法,想一想怎样口算2530?赶快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3.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书上第2页例2的“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 样算的? 4.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三、自主学习 请看教材第1页的主题图及例1、例2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在所得积的后面添
4、1个0. 5.完成第3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1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学生互相出题算一算。 看卡片算积,一个小朋友拿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积。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书上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能力提升: 一架飞机每分飞行15千米,它1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考题链接: 1.口算 3015= 1098= 4016= 2580= 2.在括号里填上“”“”或“=”。 23101220 1420407 16302024 33305018 3.填空。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
5、的积是。 40的12倍是;10个56的和是。 4.解决问题。 明明要买一套童话书,一套有15本,每本20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六、目标回头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2课时: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学习内容: P3页的例3、例4,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一的第511题。 学习目标: 理解整十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算理。 一、旧知回顾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
6、说你是怎样算的? 5810= 1096= 2140= 6013= 二、目标解读 三、自主学习 看教材第3页例3,例4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结合例2的口算方法,想一想怎样计算2030? 2.观察例4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应该怎样列算式? 3.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探究一 1.议一议怎样计算2030?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2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2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2.小组展示算法,归纳小结。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先把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 探究二 1.独立完成例4的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拓展:请根据例4题目中呈现的其他数学信息,再补充相关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3.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把两个因数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也可以把两个因数分别看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把两个数相乘。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书上第5页练习一的第511题。 能力提升: 一个修路队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每天修50米,30天能修完吗? 考题链接: 1.口算与估算 3050= 7030= 4040= 6020= 2388 4157 1
8、629 5830 2.明辨是非。 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5040积的末尾只有2个0. 3.三年级有11个班,每班有36人。如果每人喝一盒牛奶,那么三年级同学大约需要多少盒牛奶? 六、目标回头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 学习内容: P7页的例5,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二第12题。 学习目标: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竖式的书写格式和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习重点: 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习难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
9、格式。 一、旧知回顾 1.口算 9810= 6710= 1029= 1082= 323= 117= 412= 242= 2.笔算。 213= 233= 442=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3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二、目标解读 三、自主学习 请看教材第7页例5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例5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怎样列式解决? 4.小组汇报展示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小组内议一议怎样计算1214?动动你们聪明的
10、小脑袋,想一想有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更简便? 2.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用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应写在什么地方?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是什么? 3.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首先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用一个因数的个位数与十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用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将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独立完成书上第7页的“试一试”,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书上第9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第10页练习二第12题。 能力提升: 一本书有400页,小熊每天看23页,13天看了多少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考题链接: 1.用竖
11、式计算。 4112= 2312= 3611= 2.小红想买一套故事书,1套12本,每本24元。妈妈带了300元钱,够吗? 六、目标回头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4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第4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 学习内容: P8页例6,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二第46题。 学习目标: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会验算方法,能够熟练地验算。 学习重点: 学会两位数
12、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一、旧知回顾 1.用竖式计算。 3321= 4212= 253= 472= 二、目标解读 三、自主学习 请看教材第8页例6的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利用这些信息,能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3.小组汇报展示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探究一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计算3425? 2.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乘法中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哪位上
13、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在一起。 探究二 1.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计算7980? 2.小组展示不同的算法。 3.完成书上第8页的“算一算”,然后学生互评,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归纳小结。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用整十数的十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计算时0不参与计算,结果中直接把0移下来。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1.完成书上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 计算 1010= 2320= 9090= 4560= 仔细观察、比较上面这几道题,想一想、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几位数? (3)归纳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至少是三位数,最多是四位数。 2.完成第11页练习二第46题。
14、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5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5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能力提升: 小林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第二个因数32错写成38,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96.正确的积应是多少? 考题链接: 1.填空。 37个12连加的和是。 59的20倍是。 笔算8511,先算=,再算=,最后把和相加,结果是。 2.判断快车。 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32个21相加与21和32相乘,结果相等。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3.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826= 2548= 4560= 3540= 4.某届世界杯足球赛有32
15、支球队参加,每队23名运动员,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 六、目标回头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内容: P9页例7,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二第10,11题。 学习目标: 通过一个因数的变化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学会并能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 发现、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一、预习导引 1.找规律填空。 3,5,8,13,。 2,4,8,,32. 95,90,85,75. 96,48,24,6. 2.在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有规律。说
16、一说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规律?今天,我们就要研究一下汽车行驶中的规律。 二、目标解读 三、自主学习 请看教材第9页例7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3.尝试解决例题中男孩提出的问题,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4.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情况。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6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6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说一说表格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仔细观察、比较表中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各栏中相应的数据,思考和
17、讨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归纳展示。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数的几倍。 4.从下向上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5.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书上第10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二第10,11题。 能力提升: 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考题链接: 1.判断快车。 一个因数缩小,另一个因数扩大,积不变。 一个数乘5,再除以5,结果还是这个数。 一个因数扩大
18、到原来的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六、目标回头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6课时:问题解决 学习内容: P13页例1,完成课堂活动及练习三第12题。 学习目标: 能够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信息条件和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能熟练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预习导引 三班共有68人,这次春游每个人的车费是26元,门票每张34元。为了这次春游能顺利开展,我们一共应准备多少元钱呢?小朋友,帮忙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 二、目标解读 三、自主学习 1,积不变。
19、 4 请看教材第13页例1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认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是什么意思?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知道了哪些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小华每分能写20个字,15分能写多少个字?1时能写多少个字?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7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7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3.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组合作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求出间接条件,解
20、决问题。 2.议一议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小组汇报展示,在解答过程中结合自己所列的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4.说一说: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再与同学交流。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书上第14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三第12题。 能力提升: 三班同学乘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已经开走了7辆车,余下的还要坐满3辆。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考题链接: 1.每袋化肥98元,刘叔叔买了16袋,还剩32元钱。刘叔叔一共带了多少元钱? 2.某商店运进5箱纯净水,每箱纯净水有24瓶,每瓶零售价是4元,批发价是3元。买这些纯净水,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3.小英要买3套连环画
21、,1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六、目标回头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学习内容: P14页例2 ,练习三第36题。 学习目标: 通过讨论与画图等方法,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归一”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能正确解决有关“归一”的问题。 学习难点: 熟练地掌握“归一”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出示教材第14页例2情境图,并提出问题: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隐藏在矿泉水中的数学问题。 7课时:问题解决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22、8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8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二、目标解读 三、自主学习 请仔细观察第14页例2情境图,思考下面问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 小组讨论:要求出“24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必须要知道什么? 2. 要计算每箱有多少瓶矿泉水,怎么办? 3. 小组汇报展示。 4.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分析的方 法。 5.归纳小结。 用“归一法”解决问题时,需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首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
23、量,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用乘法算出若干个单一量。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书上第15页练习三第36题。 能力提升: 小胖重50,小胖的体重是小玲的2倍,我们全班同学的体重和是小玲的45倍。我们全班同学重多少千克? 考题链接: 1.小明家养了一些母鸡,3天下了93个鸡蛋,这些鸡一星期能下多少个鸡蛋? 2.一个坏了的水龙头,5分要浪费250克水,1时大约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六、目标回头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完成练习四第17题。 学习目标: 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
24、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 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构建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习难点: 学会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一、师生互动、回顾整理 1. 看书上第17页情景图,自主回忆、自主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共 9 页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9 页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2.小组合作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并构建知识网络图。 3.汇报整理情况,学生相互补充。汇报时教师对学生没有回忆到的内容给予提示,全面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整理提升 1.复习口算、笔算。 猜一猜,“6810和8129”
25、这两个题目的积会是几位数?然后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展示,展示时结合算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以及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知识。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17题。 2.复习估算。 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3题。 质疑:”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向我们透露了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学生汇报展示,展示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数的。 说一说什么样的题目需要采用估算,估算的具体步骤有哪些,又该怎样做?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数的几倍。 三、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填空乐园。 估算7961可以把79看作,把61看
26、作。结果大约是。 3040积的末尾有个0,5080积的末尾有个0。 学校买了21个蓝球,每个47元,一共大约需要元。 要使 232的积是三位数, 里最大填。 2.判断快车。 (1)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各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25,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后,积是1000。另一个因数原来是40。 3.计算广场。 (1)口算与估算。 1410= 5330= 7032= 2080= 4987 5119 2722 2124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4834= 5267= 2640= 四、目标回头看 通过
27、本节课的复习,你整理了哪些知识点?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五、作业布置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10 页 共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0 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内容: 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四第815题。 学习目标: 熟练地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与策略,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熟练地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学习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师生互动、回顾整理 1. 自主回顾整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2.汇报整理情况,学生相互补
28、充。汇报时教师对学生没有回忆到的内容给予提示。 二、小组合作,整理提升 1.复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9题。 学生汇报,汇报时要详细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小结: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 2.复习“归一”问题。 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4题。 A.说一说题目中“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B.要计算16分可以涂多少朵小红花,需要先算什么? 学生汇报展示,全班订正。 小结:用“归一法”解决问题时,需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首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用乘法算出若干个单一量。 3.巩固练习:完成教
29、材第19页“练习四”第815题。 三、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李师傅7时做了42个零件,照这样计算,40时可以做多少个零件? 2.有10箱苹果汁,12箱橘子汁,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3.一盏台灯的价钱是49元,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比一盏台灯的20倍还多40元。买一盏台灯和一台电视机一共要花多少元? 四、目标回头看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整理了哪些知识点?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五、作业布置 第 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1 页 共 11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第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1
30、课时:认识面积 学习内容: P24页单元主题图,第25页例1、例2、例3,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2题。 学习目标: 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学习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一、预习导引 1.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数学书的面 课桌的面 黑板的面 讲桌的面 2. 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目标解读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认识表面 摸一摸,说一说,课桌的面是指哪一部分?数学书的封面是指哪一部分? 你还能说一说其他物体的面吗?举例说一说。 小结
31、:能看见的物体的面称为物体的表面。 2.认识面积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课桌的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 面大,的面小。 看一看,说一说黑板的面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看一看,比一比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大,的面小。 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有的,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也有,每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 3.比较面积的大小 观察教室里两面墙上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看教材第26页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片树叶的大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平面图形,学生比较大小。 4.尝试应用 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
32、方形的面积 第 12 页 共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2 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故事书封面的大小是故事书封面的,长方形的大小叫做。 完成书上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自己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5.归纳小结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目测法、测量法:不足为半。 四、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书上第28页练习五第12题。 能力提升: 判断:图A的面积比图B的面积要大。 A 3.用红笔描出各图形的周长,用蓝色阴影表示它们的面积。 五、目标回头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
33、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2课时:认识面积单位 学习内容: P27页例4、例5,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38题及思考题。 学习目标: A B 考题链接: 1.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叫做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能正确区分周长单位和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重点: 2.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课本封面的,围成数学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是课本封面的。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习难点: 会根据面的大小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 13 页 共 鸟欲高飞先振翅
34、,人求上进先读书。 13 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一、旧知回顾 1. 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叫做它们的面积。 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3.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棵大树高8一支铅笔长18课桌高6 4.在方格中画2个平面图形,并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多少个方格? 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如果不能,应该怎么办? 归纳小结: 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应该先确定大小统一的方格作面积单位,再比较。 2.认识面积单位 A.认识1C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C。 说一说什么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估一估:文具盒向上一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 小结:测量比较
35、小的物体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B.认识1d (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 (2)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4)小结:测量稍大的物体的面积常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C.认识1 (1)猜一猜,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还有什么面积单位? (2)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 (3)估一估: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小结: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测量比较大的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5)议一议:1d与1dm有什么不同? (6)
36、说一说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二、目标解读 三、探究新知 1.确定统一标准比较面积的大小 (1)教师出示例题中的2个图形,想一想怎样比较图A和图B的大小? 出示例题中图A和图B,请仔细数一数这两个图形有多少个方格?它们的方格大小一样吗?它们谁大谁小? 当方格大小不同时,我们能够根据两个图形所占格子数直接比较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 14 页 共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4 学区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编写: 审核: 编写时间: 四、归纳小结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
37、分米1平方米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完成教材第28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五第38题。 能力提升: 用12个1C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考题链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电视屏幕的面积大约是25 一块橡皮擦的面积是8 一个纽扣的面积大约是1 数学课本长19 2.计量或测量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3.一个长方形里,正好摆了12个1C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六、目标回头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预定的哪些目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习内容: P31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六第1题。 学习目标: 知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习重、难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预习导引 1.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 3.正方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