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5401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8个生字,掌握“里字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微微、新衣、竹笋、蚕豆、探出头”等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问题学习“时候,地方怎么样”的句式;发挥想象尝试仿写句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会写8个生字,掌握“里字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微微、新衣、竹笋、蚕豆、探出头”等词语。 教学难点: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理解“薄薄细细、瓢飘洒洒”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根据诗歌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春天的美。

2、图文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一颗童心来感受孩子眼中的春天。 教具准备:春天的图片、儿歌春天在哪里和生字卡片 预习作业:阅读课文;搜集能代表春天的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要求: 本学期的课文类型、生字掌握要求、学习方法生字、部首、查字义。 二、谈话,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呢?你们喜欢春天吗?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三四五月是春天。现在春天来了,春光明媚,百花齐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 2、出示课题、齐读 3、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在昨天预习中都做了哪些学习准备呢?” 展示学生搜集的代表

3、春天的事物。 4、进入新课 “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标点符号? 5、练读,注意语调往上扬。 6、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四次,都表示提问,句末语调都要上扬。不过,在课题中,并没有标点,也不表示提问,就不必把语调往上扬。 三、范读,了解大意 1、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把说春天在哪里的句子划出来。 听课文录音后,学生回答。板书: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2、看插图,理解词语“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3、学说话:春天在枝头,在草地,在竹林,在田野里。 四、自读,学习生字。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不加字漏字。

4、 1、多种形式拼读“会认字”: 雾 薄 换 笋 探 蚕 注意两个平舌音:笋 蚕 注意一个多音字:薄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首诗有几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边评议边正音。 4、自读课文 五、读短文,理解词句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女生读。思考:春天的枝头是怎样的?哪两行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示: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柳条儿跳舞”是什么意思?点拨“拟人句” 3、朗读指导,语气中有欢快的感觉。 4、“桃花儿脸红”是什么意思? 5、表情朗读。 6、柳条儿为什么会跳舞?桃花儿为什么会脸红? 7、理解“微微” 8、

5、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非常柔和,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摩着我们的脸。 9、小结:这节主要说了春天的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是用一问一答两句话写的。我们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读。 学习第二、三节课文。 春天在草地上和竹林里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按“读读课文,找找句子,理解词句”意思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几行诗告诉我们春天的草地和竹林是怎样的? 男女分别读草地和竹林的内容 2、看插图,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3、师述:理解“薄薄细细”雾是由小水滴组成的。这些小水滴很轻很轻,很细很细,漂浮在空中,形成了雾。 4、指导朗读,注意声音稍轻。 5、指导动作演示,理解“探出头”。探

6、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 6、句式训练:竹笋探出头来 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 什么时候,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 小草也是从地下长出来的,用这个句式怎么说? 用小草和竹笋合起来,一起说行吗? 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7、用问答的形式朗读第二、三节课文。 8、小结:让我们来做春天的使者,把春天的气息带进教室,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小练习: 给生字组词:雾 薄 换 探 蚕 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拼读词语: 草原 竹林 田野 薄薄细细 麦苗 菜花 飘飘洒洒 2、回顾课文:“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是怎么样的?” 学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3、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

7、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二、读短文学词句 1、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让我们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第四节。 2、教学中展示图片,理解“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第四小节。 4、配上动作,朗读全文。 5、春天里,柳条儿、桃花儿、小草儿,许许多多的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自然现象同春天的自然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书上怎么写春天的自然现象?读有关的四句话。 6、读句:春天来了,微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三、句式训练。 四、总结朗读全文 五、学习“会写字”,掌握字形。 1、自己先拼读生字,观察字形。 2、重点学习“里字旁”、“厂字头” 分析“野”字和“原”字

8、3、给“暖”、“换”、“探”字分别找形近字区别记忆并组词。 洒 暖 换 探 酒 爱 唤 深 4、指导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春天还在哪里? 如: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小河里: 小河里的鱼儿们在欢快的做游戏呢! 板书: 1、春天在哪里 枝头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草地 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竹林 竹笋探出头来 田野 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教学反思: 2、笋芽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

9、重难点:了解笋芽儿的特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师生分角色对话朗读,并结合图片了解笋芽的生长过程和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教学准备: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预习作业:阅读课文和字词;查关于竹笋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大家在家是怎样预习课文的呢?谁来说一说?” 师点评学生预习的方法,并提出表扬。 抽几名学生读会认字并试组词。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

10、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弹奏 呼唤 轰隆隆 敲响 呜呜地 大鼓 缩着 灰心 直痒痒 斜着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

11、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课堂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句子 弹奏 呼唤 轰隆隆 敲响 呜呜地 大鼓 缩着 灰心 直痒痒 斜着 2、抽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拓展思维: 1、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2、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3、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 2、试着通过形近字区别识字,并组词。 挡 悄 换 当 消 唤 领 2、重点指导: “沉”字的右边是一个“秃

12、宝盖”和“几”。 “芽”字的第五笔不能挨着横。 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四、写话练习。 你想对笋芽说些什么呢?写写你的感受。 作业: 采集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五、板书设计 2、笋芽儿 有点儿怕心里直痒痒高兴极了有点灰心终于探出头来了 春雨姑娘的呼唤 妈妈的鼓励 自己的努力 教学反思: 3、有趣的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小朋友是怎样爱护春天的 3、情感目标:懂得春天来到的特征和怎样爱护春天。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教学方法:以学生

13、动手实践为主,亲身参与“寻找春天”的活动,注重课后延伸。 预习作业:阅读课文,查字典了解生字字义; 寻找代表春天的事物、图片。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我们每天都会有作业,那你们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呢?”生谈想法。 2、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抽生读课文中新出现的生字词语。 嫩嫩的 桑叶 解释 摘 盒子 采花酿蜜 满意 扇动 检查 老师抽读、教读,请生去音认读、试组词。 重点指导多音字“扇”,生组词。 2、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全文共九段。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分段阅读,说一说,议一议:小朋友的作业是什

14、么?小丽和小龙的作业是什么? 2、生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回答:你喜欢他们中哪个同学的作业,为什么? 3、理解句子:“同学们都奇怪地想:画能代表春天吗?”和“老师笑着点点头” 4、朗读全文,讨论讨论:老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三、指导书写 1、拼读“会写字”: 业 龙 网 课 桌 昨 查 2、找找认字规律,识记生字。 形近字组词: 网 课 查 昨 冈 棵 喳 作 3、课堂练习: 形近字组词 观察田字格,仿写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讨论课后练习:你觉得小丽和小龙的作业有意思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语言文字的训练 填上合适的词语 1、的

15、春天-美丽、温暖、暖和、欢乐、热闹 2、的小蜜蜂-美丽、勤劳、可爱 3、玉兰花-洁白、美丽、鲜艳、盛开 照样子补充句子 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小草。 1、找出用词的特点:关联词“,有,有,还有。” 2、小朋友试说。 3、课堂练习:在书上补充句子“,有,有,还有。” 师讲评。 如:花园里的花可真多呀,有桃花,有梨花,还有蝴蝶花。 四、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体会。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比赛朗读。 师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如果让是你,你会找什么事物来代表春天呢?看谁说得最特别。 五、完成课后词语花篮 六、布

16、置特殊的作业: 请学生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进行评比。 教后反思: 4、古诗两首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2、知

17、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

18、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你看到了什么?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学生自

19、读。 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 l

20、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练习:形近字区别 裁 剪 妆 咏 栽 前 状 泳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

21、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预习作业: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

22、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 出示练习4、理解诗句意

23、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

24、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

25、情。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练习:形近字区别 惜 泉 柔 借 原 矛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八、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教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多音

26、字:“弹、乐、长、觉”和一字多意。 2、能力目标: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同一生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同一生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教学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游戏练习贯穿课堂 预习作业:搜集一单元课文中学过的多音;练习查字典 教学准备;多音字卡、采集本、家乡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连一连、读一读 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男女生分别读多音字,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你们课前在书上搜集了哪些多音字?生说,补充几组多音字组词拼读练习。 二、汉字真有趣 生自由读,发现汉字的什么特点?

27、 理解学习小伙伴说的话。 初步了解“多义字” 小组讨论查字典“方”和“张”还有哪些不同意思。 学生做课堂练习:查一查“花”和“分”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1、我给妈妈买了一束花。 2、爷爷的眼睛有些老花了。 3、今天,我穿了一件花衣服。 4、妈妈买菜花了五元钱。 三、读一读 师过渡引导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抽生朗读,理解为什么说“爷爷瘦了,山却胖了;爷爷老了,可树林依然青翠?” 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爷爷把翠绿欢快的日子留在了山上。” 教育学生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学习老爷爷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高尚品质。 四、我的采集本 先自由朗读采集本的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关于笑的词

28、。齐读,请生再说说还有哪些关于“笑”的词语。 你还想收集哪些有意思的词语呢?生课后收集。 五、语文大课堂“我爱家乡展示会” 请生把准备的家乡资料展示出来。说说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新鲜有趣的地方和事情。 请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做导游来邀请大家到他的家乡去作客。注意表达的完整、连贯、有礼貌。 评出优秀小导游和最美的家乡作品。 作业: 1、抄写多音字并组词: 觉、 乐、弹 2、完成练习册习题 教后反思: 第五课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并标出段落。 2、完成课后第二题。 5、程门立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8个汉字;会写8个汉字及以下词语:惊动、大雪纷飞、面容、尽快、急忙、问题。 2、能力目标

29、: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那故事教完整的讲出来。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认8个汉字;会写8个汉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故事课件、生字卡、插图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读课题,生提疑。 二、简介“成语” 、师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三、自渎成语故事,学习生字。 、自由读课文。 、学习词语。 先自由读生字: 去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再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

30、读。 给生字组词。 了解“醒”的部首。 教师示范写“醒”字部首和“题”字。 学生书写生字。师指导。 三、朗读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 、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自然段,教师给评点指导。 、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某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评点,要求学生读得好。 、练习 杨时是 要求学生说一句话。 杨时是宋朝的大学问家。 要求用上“既又” 、齐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指名学生分别读自然段。 、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 “程”是什么意思? “门”是什么意思?“立”是什么意思? 成语中还缺什么? 、说话练习。 程门和立雪。 要求把

31、“程门立雪”的意思说具体。 程门和立雪,。 学生自由说。 “程门立雪”指的是。 指名说“程门立雪”指的是什么? 把“准备请教”、“谁和谁”、“站在”部分放在前面怎么说? 在这句话前用上“为了”该怎么说? 在上面的话后加上“说明杨时是的大学问家”怎么说? 指导理解:“悄悄地、静静地、默默地”体会杨时当时的心理和尊敬老师的高贵品质。 、读、背末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示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杨时的品质。 拓展延伸:程老师听了他们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用“心疼”说一句话。 二、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三、书写生字。 读我会认的生字。 给生字组词。

32、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课后作业:写生字; 换偏旁组字,再分别组词。 睛 疼 宋 祥 换 快 )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故事课件、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

3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

34、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

35、办法称这头大象。 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称不出 伤害象 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36、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课堂作业: 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减去(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

37、儿?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

38、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

39、“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大象又高又大。( ) 教室真整洁。( ) 3课中练习: 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书写生字。 读我会认的生字。 给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作业;完成练习题 教后反思: 第七课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并标出段落。 2、完成课后第三题和词语花篮。 3、给我会认的生字标上拼音。 7、岩石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及“化石、岩石”二词

40、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能理解勘探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能理解勘探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教学准备:岩石的图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设疑激趣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注拼音的绳子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读一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他们都是什么人,各叫什么? 3、再读读课文,给课文找自然段标

41、上记号,说一说“岩石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它“书”。 三、读读议议 1、指名读1-5自然段,说一说2-5自然段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再说一说这几段中勘探队员叔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 2、指导读6-7自然段,说一说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你还读懂了什么? 3、指导读8-9自然段,理解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可结合动画,演示理解“这块陆地沉下去变成了大海”,“地壳又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的过程。 4、指导阅读10-11自然段,理解“我们的祖国多么富饶”。 5、读最后自然段。联系全文启发学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四、指导朗读 1、在小组中分角色读。 2、各小组在班上分角色朗

42、读比赛,看哪组读得好,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 五、指导完成课后第2题 六、识字写字 1、巩固绳子,用卡片认读,插读,组词读,学生自主记字形。 2、写字指导。 读我会写的生字。 给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重点书空“像和”座“。 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3题“填一填”。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下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小练习: 给下面形近字注音组词。 象 那 漫 像 哪 慢 教学反思: 8、自己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提醒、学校、科学家、觉得、用意、因为。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准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师提问,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师出示准备好的盛满水的鱼缸。师提疑:“看看,现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