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5424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及技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层次、步骤、原则与技术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要将企业信息计算机化,再将计算机化的信息用于企业,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管理、决策等都在网上实现,但这种网上的经营、管理、决策,决不是孤立地搞单项计算机应用,而是综合地考虑企业的所有活动,总体设计企业信息系统。总的来说,企业信息化要以数据为中心;务必坚持一把手挂帅,务必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信息化系统要代表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代表企业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企

2、业的利益;信息化系统要涉及企业的四个层次;实施企业信息化要有五个步骤;规划企业信息化要坚持六项原则;信息资源规划要使用七项技术。即,一个中心,两个务必,三个代表,四个层次,五个步骤,六项原则,七项技术。一、企业信息化须涉及企业的四个层次企业信息化就经营管理而言应涉及企业的4个层次,即:(1) 业务运作层;(2) 运作管理层;(3) 战术管理层;(4) 战略管理层。属于业务运行层和运作管理层的是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与经营管理有关联的生产控制、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有关部分。属于战术管理层的有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或称信息报告系统,其实它也部分地属于运行管理层),决策支持系

3、统,某些专家系统等。属于战略管理层的有主管信息系统或主管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等。就企业信息化深度而言也有四个层次:在线事物处理(OLTP);在线分析处理(OLAP);决策支持系统(DSS)和战略信息系统(SIS)。在线事物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处理和存储,是最接近生产现场、业务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在线分析处理利用数据处理结果,经过汇总、分析,形成有用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对生产、销售等业务活动现状,对比原订的目标、计划与任务,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战略信息系统制订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宏观和长远计划。具体地讲企业信息化还可划分成三大部分:市场营销系统的信息化;生产

4、运作系统的信息化和企业管理决策系统的信息化。尽管建筑行业企业类型多,这些企业信息资源规划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方面和主要任务大致是相同的: (1) 企业要围绕其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作好战略数据规划;(2) 调查分析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建立主题数据库;(3)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性规范、标准及编码体系;(4) 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5) 开发并应用企业独特的软件系统。二、企业信息化的五个步骤企业信息化的五个步骤:(1)组织准备;(2)调查研究;(3)企业信息资源规划;(4)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5)制订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的开发进度计划。1

5、组织准备 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该小组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规划企业的管理信息化。2调查研究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1) 国内外同类企业信息化的状况及发展趋势;(2) 本企业的内外环境、在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经营方针、发展目标和战略;(3) 本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条件及关键要素、业务活动;(4) 本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每一业务活动的数据、物资、资金、事务及主要问题。3企业信息资源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极其重要、不可缺少的一步。总体规划是站在企业的战略层次,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本身的潜力、具体的条件及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出开发信

6、息化管理系统的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规划的目的:(1) 按照信息工程的方法论,采用工程化方法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规划;(2) 明确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并确保信息系统开发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3) 站在组织的高度,统筹规划、协调各方,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4) 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约系统的投资。4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包括:(1) 企业的主题数据库结构;(2) 企业信息系统平台;(3) 划分企业管理应用系统及每一应用系统的功能,每一应用系统实现企业的哪些业务流程,在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中的地位,与主题数据库的接口关系;(4) 每一应用

7、系统考核、验收指标。5制订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的开发进度计划企业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只是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发展目标,这个总体目标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根据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及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条件出发,制订出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三、企业信息化的六项原则严格地说,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导向,是信息化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因此,在规划企业信息化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长远规划与短期变化之间的平衡原则;(2)业务流程与系统流程之间的平衡原则;(3)组织流程与系统流程之间的平衡原则;(4)核心业务与一般业务活动之间的平衡原则;(5)信息化规划的各层次之间的平衡原则

8、;(6)信息化规划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平衡原则。1长远规划与短期变化之间的平衡原则信息化系统规划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既要保持系统的开放性、长远性,又要确保系统开发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再好的规划也难以保证能跟上企业的变化。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信息化规划时,认真分析企业、企业信息化的内外部环境,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合理预测这些影响对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偏移,在规划时留有适当的余地。2业务流程与系统流程之间的平衡原则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的本质是企业知识、业务数据、管理思想的载体!由此可见,企业有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也有管理软件的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也是按某

9、种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企业要创新,企业业务流程肯定是“变动”的,而管理软件一旦形成,相对而言则是“静止”的。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理论和应用上要不断创新,要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具体分析,如果企业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形成了新的管理思想或有了技术创新,而与信息化系统发生了矛盾时,则应毫不犹豫的让信息化系统适应于企业行为和新的业务流程;反之,如果只是个别的业务活动或临时性的某些变动,则应让企业的业务流程适应系统。3组织流程与系统流程之间的平衡原则从根本上说,企业的组织应适应企业的业务流程,或者说应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但是,如果组织决定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或采用

10、新的技术,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理论和应用上要不断创新,同时要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当组织流程与系统流程之间发生矛盾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同业务流程与系统流程之间的平衡原则。4核心业务与一般业务活动之间的平衡原则对企业而言,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如,项目部需要项目管理软件,财务部需要财务管理软件,人事部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合约部需要合同管理软件等。企业在诸多需求中,如何部署企业的信息化呢?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从核心业务着手,企业信息化只有从核心业务着手,才能达到信息化的目的。不同的企业,核心业务是不一样的。

11、但是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项目应是施工企业的核心业务。因此,施工企业信息化应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软件应用为基础,信息管理为核心,项目管理为主线,使生产与管理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5信息化规划的各层次之间的平衡原则信息化规划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信息战略规划(ISP)、信息资源规划(IRP)、信息系统规划(ISP)、企业资源规划(ERP)。这四个层次是从组织战略出发,由远而近、由粗到细,是一个逐步具体、逐步实现的动态递进过程。最理想的、完整的信息化规划,无疑应具备这四个层次。然而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也可能会采取灵活的方法。如,信息化刚起步的企业,在上信息化时,可能会选择不经过信息战

12、略规划,直接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信息系统规划;或者不经过任何规划,套用一个与本企业管理模式相近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待见成效后再做规划。6信息化规划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平衡原则信息化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提供一个框架和技术指南。往往,规划和实施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原因是信息化规划和实施的主体不同,他们对信息化规划方案理解的不一致。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有:(1) 引入信息工程监理,由他们来协调业主(规划方案)和信息系统实现方之间的意见,达到实现规划方案的目的;(2) 由既有咨询规划能力又有软件开发能力的单位一家完成,这样可以保证工作的连贯性和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四、企业信息化的七项技术无论政府

13、还是企事业单位,一般都需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和工资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管理的主体都是人,若信息化建设单位,不做信息资源规划,也不统一信息资源编码,按照传统的方式,分散、孤立地进行系统设计,则完全可能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工资管理系统中职工编码的不一致。显然,由于职工编码不统一,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工资管理系统之间便形成了一条“数字鸿沟”,造成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无法得到职工的工资状况,在工资管理系统中也无法访问职工的基本信息(人事信息)。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工资管理系统而言是“信息孤岛”,工资管理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言也是“信息孤岛”。当然,若工资管理系统一定要访问人力资源管理系

14、统中的某些数据,那一定要做接口;反之,也是一样。这样,2个应用系统至少需要2个接口,4个应用系统要互相交流数据,就至少需要12个接口。而政府管理中如果有12个大大小小“孤岛式”的应用系统需要相互交流数据,就至少需要132(=12(12-1)个接口。这么多的接口无法做完,即使做完所有的接口,整个系统的运行也将是低效率和脆弱的。所以,企图通过做接口实现信息系统集成,从来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到目前为止,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IRP)是企业信息化最有效的工具。IRP指对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

15、、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其核心是应用信息工程和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开发。IRP的过程就是企业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的过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和提升,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IRP归纳起来共有七项技术:(1)业务分析(2)数据分析(3)系统功能模型分析(4)企业组织结构分析(5)编制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6)建立主题数据库(7)按总体框架和实施计划进行信息系统集成1业务分析业务分析也叫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是为了按信息工程的思想方法来重新认

16、识企业,以便能系统、本质、概括地把握企业的功能结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业务梳理”。业务流程分析可采用:描述法和流程图法。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有两重含义:(1)因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现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业务流程或业务活动;(2)因现有业务流程不合理、效率不高或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或业务活动。实施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必须分5步走:(1)营造环境;(2)业务流程的分析、诊断和重新设计;(3)组织重构;(4)试点与切换;(5)实现远景目标。业务流程再造决不能全面出击,必须有选择的进行。选择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对象可以是:(1)不完善的业务流程

17、;(2)对全局工作有影响的核心业务流程;(3)重建后能解决企业面临危机的业务流程;(4)能明显提高企业效率或增加值的业务流程;(5)对客户、市场影响大的业务流程;(6)能改造企业发展瓶颈的业务流程;(7)对进度、质量、成本、服务有显著影响的业务流程;(8)有绝对成功把握的的业务流程;等。2. 数据分析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规划是通过业务过程与信息种类(数据类)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识别系统信息需求的。数据类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数据,一个系统中存在着许多数据类。每一过程都执行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都有相应的输入、输出数据。数据分析的重点是每一业务过程中每一业务活动的输入、输出数据。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弄清企业

18、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资源,并分析数据表格设计、数据流动的合理性、科学性。3. 系统功能模型分析通过业务梳理,可以达到重新认识企业,能系统、本质、概括地把握企业的系统功能结构。通过进一步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会了解到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若不能满足,则需补充企业的业务流程或业务活动,否则就可进行企业的系统功能模型分析、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4. 企业组织结构分析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出于两方面的原因:(1) 现有的组织结构是否符合企业的业务需要;(2) 企业的业务发生变化时,企业组织的某些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当组织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必将随之改

19、变。即,企业的业务发生变化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符合企业新的业务需要。分析组织结构要从分析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管理功能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合理的组织设置和结构。分析组织结构的方法有:组织结构机构图分析法和组织与管理业务的关系分析法。5. 编制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所谓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指那些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标准,也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最基本的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也就是数据管理标准,即,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在建立以上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企业的主题数据库了。6. 建立主题数据库解决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

20、”的问题,使企业各部门的数据流畅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就需要通过信息资源规划,梳理业务流程,治理混乱的数据环境,建立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base),而不是按照各种报表原样建立所谓的“数据库”。 主题数据库是按企业管理的主题及数据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划分、建立数据库的。如,计划信息主题数据库,职工信息主题数据库,物资信息主题数据库,设备信息主题数据库等。7. 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次投资完成,只能采用集成技术逐步实现。应用系统集成的本质是数据集成。建立主题数据库是应用系统集成的前提。在信息资源规划方案指导下建设的建筑业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

21、,所有应用系统的功能连接,都是基于主题数据库。这些应用系统的集成,实质上是通过共建共用“主题数据库”实现的,而不是那些自建自用的所谓的“数据库”。这样,除了消除了企业的“信息孤岛”或“信息鸿沟”外,还为企业带来如下好处:(1) 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逐步集成;(2) 节省企业信息化的投资;(3) 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见图2、图3)。应用系统N应用系统I应用系统5应用系统4应用系统3应用系统2应用系统1主题数据库网络基础 图1 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应用系统3应用系统22应用系统1应用系统n数据库n数据库3数据库1数据库2 图2 建立主题数据库前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应用者应用者应用者应用者应用者主题数据库应用者应用者应用者图3 建立主题数据库后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