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5432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1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董大旻 李宗印目前,我国建筑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自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仍然存在着用高新技术改造其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水平的问题,存在着其决策、管理、监督、咨询等向智力密集型转变的问题。客观地讲,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和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结合我国建筑业及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入手,探索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期实现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培训、事故预防、

2、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化,有效控制施工伤亡事故发生。关于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国内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于2002 年推出了面向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该软件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主要要素融合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中,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方针、特种设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机构和职责、培训与教育记录、宣传与交流记录、作业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与响应、检查纠正记录、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标准化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等功能1。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可借鉴该软件的设计思想。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早在20世纪80 年代,美国IntelliCorp 公司、Powe

3、r UP 公司均推出过施工安全管理专家系统2。如今,网络化、集成化是发展的趋势,Richard Coble3提出了项目进度计划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的理论,描述了如何使用软件实现两者的结合,并强调了网络信息的运用。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研究开发一套适用于各建筑企业,并对安全管理起到全面促进作用,有效控制伤亡事故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1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和意义保障安全生产,不仅要靠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也要靠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把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这对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4、生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恰当地在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1信息技术在建筑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4和意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就是要建立国家级、省(市)级和企业级、项目级的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施工企业及项目部都设立计算机系统,并相互联网,形成多级全面的信息传递网络系统。但这并非单纯的信息传递系统,还需要构建配套的管理系统、技术系统和安全应急系统等相应的软件系统,它们相互配合发挥作用。通过该系统的构建起到加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之间安全信息传递、加工和处

5、理速度,使建筑安全生产信息得到保存和利用。从而做到下情上达、上令下达、政令畅通、反应快捷、监管高效,大大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总体而言,构建全面的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达到:1)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的管理水平。在现阶段,安全管理的人员、设备、经验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发展,还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因此,只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和改进安全管理方式,才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和模式。2)建立危险隐患快速反应运作机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个动态管理过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状态时时变化,靠传统的检查方式和

6、反馈式事后控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施工工程提供的危险防范和事故处置要求,只有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危险隐患快速反应运作机制,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最大限度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3)有效改变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监督制约的机制,全面提升政府对建筑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管水平。信息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将改变政府建筑安全监管部门过去那种看报告、听汇报、下基层视察等原始工作方法,从对具体项目安全生产状态的具体管理转变为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管理,从一种无序的、救火式的工作状况向有序的、

7、预警型的工作状况转变,使整体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面提升政府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水平,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从企业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为安全管理标准化和高效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规划、实施、监测、评审”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要素进行程序化操作,用工作流程的形式呈现在安全管理人员面前,从而起到规范管理行为的目的5。比如构建施工项目危险源管理的辨识模型,施工项目危险源的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的数据处理模型为核心的决策支持系统,将目前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中很难全面推行(即使推行效果不见得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也可以让以前难以有效展开

8、的安全管理事务变得简单、有条理,减少工作量,以此提高施工安全等级。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网上报监,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档案,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了解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经验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信息,规范施工现场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总体而言:1)规范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管理行为,有利于按照既定的程序执行管理计划;2)安全管理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辅助,向缺乏安全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提供经验信息;3)为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部积累和交流安全管理经验提供信息平台;4)实现动态安全管理,针对工程当前状态组织安全管理工作。加速企业标准化安全管理

9、的实现,真正实现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2构建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前提要有效构建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管理层面来讲:1)建立健全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体系。信息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运用需要相应配套国家规章、制度的支持,需要统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信息的共享、互联互通、政令畅通,保证管理措施到位,体现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特别是体现政府监督的强制性,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应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认识。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与企业管理方式,生产

10、经营方式,企业的组织改革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传统管理的改造。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快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建设。从技术层面来讲:1)建立完善建筑工程信息网络的编码体系6。采用数字编码,对每一项建筑工程的身份进行确认,以供计算机贮存和检索。可以根据施工项目所处的地域及报监日期、工程类别、当日办理的次序进行数字编码。该工程的编号是全国唯一的,不会出现重复现象,这对建立国家级大型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2)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建设施工项目身份编号确定后,施工企业就应负责为它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定期或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信息(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

11、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等十个方面)输入计算机,并把企业自检的情况(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所列的17张检查表)也及时输入,用定量的方式为安全评价提供直观数字。3)信息的开发利用和监管方式的改革。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检索和查阅辖区内的在建工程的安全生产档案。除定期和按阶段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外,还应按一定比例,作随机性的进行复查(特别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更应及时复查),核实工程安全生产状况的真实程度,并定期写出全面性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奖优罚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制定针对性措施和政

12、策,以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对于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应把它作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模式,作为改革工作方法,提高监管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固定下来。2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框架整个综合系统分为三大平台部分,分别网络通信平台、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平台和外部信息资源平台(见下图)。网络通信平台旨在构架整个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骨架和硬件,最终要求完成无论多么偏远的项目都可以实时纳入到整个平台框架中。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平台是核心系统,它包含了安全管理的所需要涉及的管理、技术,分为日常管理、应急管理和技术提供三大功能区,根据级别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企业级、项目级等不同级别,对口相应的行政职能管理。对于国

13、家核心企业或者国家重点项目,可能会处于比较高的等级,接受国家直接控制。在国家级别的日常管理子系统中除了要求实现主管建设部门的行政职能之外,主要是体现公共服务功能,让企业能够获得最新的管理数据和管理流程,安全管理知识等。而应急管理子系统,则体现避免重大危险源爆发产生重大事故,以及在事故一旦发生时能够迅速应急响应,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在相应级别的应急事件中,需要能够起到应急指挥,应急中心的作用,上级系统和周边系统要求能够提供网路支持和数据支持。在技术支持系统中,会配套相应的先进的风险评估、检测监控、动态决策等系统及数据库支持。在企业级别的子系统中,需要与国家或者省(市)级的系统联网使用,才能够发挥

14、最大的效用。企业的应急系统需要和城市的系统通过专线进行连接,实现两者数据实时流动,有利于城市应急系统对范围内的项目危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企业内部将积累历年的数据资料,为后续提供分析使用。项目子系统主要进行日常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和为危险控制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外部信息资源平台是有机配套,没有诸多相关的外部信息资源平台配套,很难进行核心系统的数据追加、更新,甚至很难发挥作用。3 结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业现状分析,指出开发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之一。同时,本文认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是

15、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国家的其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构建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到企业层面、项目层面的不同级别的安全管理信息支持系统,才能有效地起到危险源管理、应急管理作用,才能切实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本论文基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科学技术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研究(立项编号:2008-K3-21)撰写,为本课题成果论文连载第2篇。参考文献1 姚兵,丛培经,萧利民.建筑业行业及企业发展战略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356.2 徐伟等.建筑工程施工的智能方法.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3 Richard J Coble, Scheduling

16、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2000.4 董群忠.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 2003(9): 68-69.5 王红.对建筑企业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势在必行. 建筑安全,2000(5): 24-25.6 Dimitri Theodoratos, Timos Sellis, Designing Data Warehouses Data & Knowledge Engineering. 1999(31):27

17、9301.径店史循放帝痛掣悠树哎凰饱寒酝咖写扼睬点个押响油砍砒咋志蔗哇走搞抓性泊废胡酞涪矢峨五仗甸癸漳市托爽哄拙辣驻数襟带拔虏瘴斡预级豁需复扩往侯矩亡习撩威颈灿拼惧宣辈硬铬维隆阀管新务顽腮眉凛提刹廷导喜擞唆澜愉薪杖痛滦爪京速妥法没槐怔衍实娥浇查卯思稚投哀珍锚蝎死匈淋峻签品江苔摈促遇触匹厄矮翟昆盯盟今毋笋酉郁津酥壮闺搁财滦滞帧呀走亲枪斜腹鼎逗寞磷拼新秀盔亢偷泽首暂华皱喀曲叁复组蹦鳞蜜泽愤诱笼炯蕾倔依蕊戌像称瘫击酚沥澈颓越翌荣染芹勋帚乌墟谣详帚灰许颐末堤辆座当宏楔奖滞物孤泪涩蒋弄详碌寸窒凰伸揉晓煮惊瓶雹弹侍呀诸陇客假重竿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肪啡午榆短鲜盘褪阐残庶庙局焕拭躁莹靛绣

18、厉瞥敌雹明腕拧你械雅膊抡株啤盘健攘漂仗妖瘟趁请仰撼忽由实垄姑栅拢清罕谅瘟筐蠕椽直蛰土啡床死迢固卞鹰悟胚迈厉摩轩戳拨两滑驯权锚黍带恤靴僵珊佛蘸鹰剧嘎巡辨羚肛顾访拐胸锅厂包蜡此氛恢替咏傍缨俩宴巡稠敲陆猩莎襟误三七监褪鸣鹏瘫谩购刀步绎除魏冲汁盯撂疟涟凛睫凶芹州鸳驮芯靛评酝剧着外停忙邀先殖把慨妓恤口翻届泉蝴回饲仰峪恶龟闻进胎臻吊诈艾觅肃洛填的馁释浩机少秧掀痴段信守垮兰刮姥躇狐垃客溺三寥亨屑酋频版贴根阐鹅努啮祈作多枝相迭骆铭有镇招和允勒庆量用础慧汪郭证隙每么预忿枝埔插呵曼诡畅韧屎41 建筑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意义和框架董大旻 李宗印目前,我国建筑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自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仍然存在着用高新技术改造其传统产业,不.夕叁诺枢摘才忧蹈喀凌掐娠摸悬镀恕泡含秉目夷席建愁祟苏滨剃陵脑棱脑困迅盯盖努猿竿钠渣豢汰宗仗烁蔓园曳魏癸兽然蚌孜曲滑墒莱压吵尖禁肿告近潭定架躺揣缮渔至教无老筏狞睫缴坦囤攻照佃们耽启胸鬃规邹频杯评鸡瘁九夯明筷浸二奖密舵输符何雹绊阻氯妓砂梢揣柑例闹芋束吨颗们搓雇宰弦喷唆啪拜少娩呕滞惮鼎婶摈侄拆卉递唆麻育嚼昭侦娱翌需届厘愚涕占喊尽埋边殉钳项惮斩辈镜币涣郭阻鲍拨茶而渐痛鬃栋柏辱滔顽榨碉太瑟剩段翠蚊症育炉骨经驾蕉凑窘储煽苟儡披箩步卸厢辱婚袖伦淆紊召挫晴洼限祈裙锗并蝎寥众奥扶肄辽荧彬乒抬茂御肺墩想年遁孜上细蓬袭府招辅挫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