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5459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流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流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流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苏晶王如冰袁子卓摘要: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交通运输保障强调“信息主导”的新运输要求、强调“速度制胜”的新运输特征、强调“立体投送”的新运输方式等新特点,汲取外军取得的成果为我所用,提出了在运输方式上固强补弱,在信息网络建设上求发展,在防护上巧作文章等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军交;运输保障能力中图分类号E23文献标识码A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导致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战时交通运输保障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近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素有“战争生命线”之称的交通运输在战争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交战双方的作战行动无不

2、依赖于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它是获取战争主动权、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信息化战场,环境错综复杂且单向透明,伴随着敌精确的火力打击,势必对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我军军交运输保障理论研究和能力建设,确保在“交通战场”上取得主动权,不仅是提高部队后勤整体水平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做好应急作战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环节。 1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交通运输保障的特点信息化战争有别于传统战争形态,体现在作战空间广阔、信息技术含量高等诸多方面。传统战争时期的交通运输保障,在准备、组织实施等各个阶段和环节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准确把握新时期军事运输呈现出

3、的特点和规律,对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1强调“信息主导”的新运输要求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灵魂,也是军事运输在信息战中的新特点。加强军交运输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代表着军事运输的发展方向,是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的客观需要。近几场高技术战争的实践反复证明,信息化的军事运输保障是现代战争中取得交通运输控制权的前提,是军交运输反应能力“快”的保证,在战争的准备、进程乃至结局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信息化的军交运输指挥体系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技术,依托“自动、全能、实时”的运输指挥网,具备决策智能化、运输可视化

4、、透明化和保障主动化、精确化等功能,能采集所有与军交有关的线路、站台、仓库、调车场等有关信息,为战时调度指挥提供了全方位信息支持。 1.2强调“速度制胜”的新运输特征信息化战争突发性强,作战节奏快。参战部队多,弹药、装备等各类作战物资消耗量大大增加。另外,信息化战场空间广阔,战略运输距离相对较长,无论是对部队的快速机动,还是对后勤的及时补给都增加了难度,须在战略预置、战前部署和后续增援各个阶段实施大规模的投送。例如: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短短4个月时间里,美军就先后向海湾投送兵力约30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000多辆,300多万吨各类作战物资,飞机1100余架,包括7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40余艘舰艇及

5、大量其他武器装备。这些物资和装备能在短时期内到达预定地区,靠的就是美军快速的运输能力。只有具备“短时到位”、“瞬耗即补”的快速保障能力,才符合信息化战争“争取时间就是赢得胜利”的特点,才能为部队实施大批量、不间断的补给,满足实时战场需求。因此,走“速度制胜”的新型运输之路,强化输送速度,以“速率保障”取代按部就班的运输保障模式,将成为维持战争潜力乃至取胜的重要因素,势必在信息化战场上带来巨大的战争价值和功效。 1.3强调“立体投送”的新运输方式信息化战争将是诸军兵种一体化的联合作战,部队机动和物资输送将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仅靠单一的运输手段,难以满足部队大批量、快节奏的输送需求。只有打破以往各参

6、战部队体系内集成,点、线、块供应的运输理念,运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多种运输方式实施多维立体投送,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供给需求。针对后勤保障部署线长、点多、分散的特点,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交运输保障更加强调将分布在不同层次、不同地点的战略和战术运输力量,通过运用高速、快捷、立体投送的全新传输方式,瞬时在作战地区聚合强大的保障能量,为部队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运输保障。 2汲取外军取得的成果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中,美英等军事强国在交通运输保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表着该领域的较高水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要善于瞄准世界发展的最前沿、紧密

7、联系我军的实际,充分汲取外军取得的成果为我所用。 2.1把民用交通运输力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世界各军事大国十分重视在战争中利用民用交通运输资源。例如:美英联军在伊战前的兵力投送方面,征用了50艘大型民用商船,并从国外租借商船11艘,使商用船占到了海上战略输送船只的50,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空中输送力量方面,美军动员了70余架大型民用运输飞机,其中包括47架客机和30架宽体货机,并与数十家航空公司签订了依据战况所需可随时再征用近千架民用飞机的协议。由此可见,信息化战争对商用运输的依赖性逐渐加大,军民通用性和互补性越来越明显,“军民结合、军地协作”是未来军交运输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拥有雄厚的

8、民用交通运输资源,把民用交通运输资源用于军事领域,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与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军应紧紧依托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体制改革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健全军民兼容的军交运输保障体系。 一是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应急动员和使用法规,使应急征召和使用民用运力有法可依,将民用运力动员体系从国家延伸到省、地和县,做到民用兵力“召之即来、来之能用”。二是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专业保障队伍建设,以加强水路运输船舶和公路平板拖车运力及机场工程保障队伍等为重点,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类型齐全的保障队伍,结合平时的生产有针对性地搞好交通战备训练演练,拟制和完善各种运输保障方案,不断提高战略投送保障能力。

9、三是做到平时建设与战时需求相结合。在新建铁路、公路、桥梁、车站、码头等工程中,不仅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还必须贯彻军事需求,为提高战时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在民用大型交通工具建造中也应较好地贯彻国防需求,例如高速公路修建飞机跑道,大吨位商船具备滚装能力等。 2.2大力推广信息化运输装备美军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伊拉克战争中,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运输装备的比例大增。美军采取的基本模式:一是对运输装备实施信息化改造。运输装备历经传统的“烟囱”式的发展方式后,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其物理极限,针对这种“纵向”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美军借鉴武器装备建设中“横向技术一体化”的有益做法,通过对运输装备进行

10、信息技术的“移植”,从横向上对现有运输装备实施现代化改造或改进,从而提高运输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例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卫星芯片安装在集装箱上,成功实现了对发往海湾的4万个集装箱的监控,实时掌握了物资的运输和补给情况,对“人员流”、“物资流”的准确控制、接收、分发和调换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美军在战时为运输车辆和补给舰船安装了“移动跟踪系统”,该系统通过可显示的“滚动地图”将车船集成为“可视化”的交通运输装备,驾驶员能随时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提高了运输指挥效率。二是加快信息化运输装备的研发。随着信息化战场对抗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尽管经改造的运输装备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程度,但远远不能满足战争

11、的需求,全新的信息化运输装备必将主宰未来战场。据悉,美国首条由计算机控制的铁路已经投入运行,它可通过车载计算机和电子接收器以及路边的脉冲转发机向列车传送有关列车位置和速度等相关信息。我军也可以采用“改造”和“新研”并举的方法,增加信息化运输工具的比例,从而提高运输保障的机动性。 在信息化运输装备研发与推广的过程中,要以适应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多变的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避免盲目跟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运输装备真正为作战服务。 2.3运载规模力求超大型化美军在伊战前,快速向距美国本土达12 000千米的遥远战场实施了战略投送,为部队实施作战行动乃至最终赢取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12、。美军这种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正是源于超大规模的现代化运输装备。典型代表有C-17运输机和大型中速滚装船,这两大运输装备的标志性特点就是运载容量超大。例如:C17运输机一次可搭载1辆M1A1重型坦克,而大型中速滚装船的货舱有7层之多,足以装下3 000辆多用途机动车,该船在战前运送第4机步师的重装备和物资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可见,在信息化战争中,超大型化的载运规模能极大地提高战时物资流和人员流的一次性到位速度,从而为指挥员谋划决策和部队展开作战行动赢得宝贵的时间。战争就是实践的导向,超大型化运输装备在信息化战场中的巨大功效已形成共识,各国都在开发研制超大型化的运输装备。目前,超重货运列车的载重量已

13、超过7万吨,巨型油轮的最大载重量可达到56万吨,英军研制的巨型运输飞艇可运载12辆“挑战者”坦克或几百名官兵。随着战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超大型化的运输装备代表着未来运输装备的发展趋向,得到了更多国家的广泛关注。研制推广超大型化运载规模的运输装备,可视为我军加快军交运输能力建设的一条捷径。 3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基本对策信息化战争对运输保障能力的要求更高、更明显。主要表现在信息要准、时间要快、品种要全等。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我军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至关重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准确定位。 3.1在运输方式上固强补弱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事,在进行综合的交通运输保障准备的基础之上,应着重加强海、空军运输能力。

14、从目前看,作为战略、战役层次上的海、空军交通运输存在设备落后、力量薄弱等不足,缺乏组织大规模建制部队海上和空中运输的实力基础和实践经验,难以保障较大规模的海上封锁作战和渡海登岛作战的需要。一是要着力加强水路交通建设。我国海岸线从南到北绵延数千公里,且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水路交通基础弱,现代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因此,要重视水路交通基础建设,加强军用码头的修建,增加浮动港口、滚装活动码头、滩涂活动路面等设施,大力发展滚装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等运输工具,提高海运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作用。空运是信息化战争实现快速保障的最佳方式,是信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先进运输手段。它不受

15、地面的影响,可直接投送到目的地。应着力加强航空运输的建设,努力实现由目前航空运输机数量少、载运量小向多机种、大运力、高技术含量转型;由小规模战术空运向中、大规模战略空运转型的目标。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重要方向机场建设,启动民用空军运输预备队建设,积极争取利用民用支援力量,以加强战略运输能力。 3.2在信息网络建设上求发展为实施实时、快速、高效、不间断的交通指挥,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应加快发展军交运输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指挥系统,凭借军交运输指挥信息网和通讯网络实现网络化和自动化,解决信息难以收集、行动难以控制和指挥难以统一等现实问题。第一,加强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应以各级后勤指

16、挥自动化系统建设为契机,乘国家信息化建设之势,大力加强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实时跟踪监控运输、快速协调处置突发情况,增强运输的可视化和可控性。加大软件开发力度,做到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同步发展,军交运输各项业务的应用软件应致力于逐步形成辅助决策功能、运输计划自动编制功能、统计分析功能、信息存储与快速查询功能及资源共享功能。第二,完善运输信息数据库。军交运输信息系统必须以流程合理、数据简捷、功能实用、适时更新的“知识系统”做支撑,例如编制运力资源数据库、民用运力资源数据库、联勤运力资源数据库和作战区域交通资源数据库等数据资料。另外,要大力推广使用射频卡和询问机等自动识别技术,使各类数据情

17、报能通过自动录入的方式获得最新和精确的源数据,减少和避免人工录入的时间差、低效率和高错率,确保数据的更新适时、高效和准确。第三,建立一体化的指挥体制。实现军交运输指挥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相衔接,与后勤支援系统紧密联系,通过一体化的指挥体制,随时掌握作战进程、物资消耗和部队机动情况,以提高军交运输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成效。 3.3在防护上巧做文章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交通运输保障体系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威胁,交通设施、运输分队以及交通指挥系统通常是敌方重点打击的目标。应本着“防为战”、“防为胜”、“防”“修”并用、“藏”“骗”结合的原则,避开敌方的锐气,铸造一条打不烂、拖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第一,增强信息防护意

18、识。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军交运输面临的打击形式多种多样。各级指挥员要意识到,交通设施、运输部(分)队不仅将面临兵力、火力等“硬手段”的精确打击,军交指挥系统还将面临诸如电子干扰武器、计算机病毒等“软杀伤”的破坏和干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安全与保密,提高电子反侦察与反干扰技术,防止信息被敌截获,保持己方信息传递、处理和使用的稳定性。同时,积极借助、发挥信息防护专家、防护高技术装备和防护手段的作用,时刻保持军交运输指挥系统的安全。第二,综合运用各种防护手段。主要措施有:一是防空。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空袭与反空袭激烈对抗的需要,应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通线路和目标地段建立防空体系及配套设施,运用野战

19、防空和人民防空等手段实施防护。二是隐蔽伪装。针对敌红外、热成像、微波等各种侦察手段,运用迷彩伪装、人工变形遮蔽伪装等伪装技术和谋略伪装相结合的方法,保证车船等运输工具的安全。另外,运输分队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时组织车辆疏散隐蔽。三是加强运输部(分)队防卫能力建设。运输部队自身防卫能力弱,一方面,增加运输部(分)队武器装备的数量和种类,变消极防卫为积极防卫,做到“以打保安全”。依靠自身的兵员和火力,以及严密的警戒和防卫,阻止小股敌特袭扰。条件允许,可为运输车辆加装防护装甲,保护驾驶员和运载物资的安全。另一方面,提高“动中防、共同防”的能力。加强在带战术背景下的动态运输防卫训练,并纳入整体作战防护体系里,增强与防卫部队共同防卫的能力。第三,提高抢修能力。现代高性能武器杀伤力大,对交通目标的打击破坏性强,我军在大型交通重点目标的抢修、抢建方面缺乏实践经验、技术手段和专业力量。因此,提高战时交通的抗毁破坏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建立一支快速高效的专业应急保障队伍,制定重点目标的抢修方案,有针对性地搞好防护和抢修演练。在重要交通枢纽和要道建立防护工程,预置必要的备用设施和物资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