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方案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红墩界九年制学校 李志红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下的调查测试十分重视考查学生阅读与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在一次次作业或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因为“不仔细”造
2、成的错误和失分比比皆是:诸如计算题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抄错,甚至中途“变性”的等等错误,几乎可以在你随手翻开的任何一本作业本的任何一张练习纸上随处可见。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审题有误。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困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这种可
3、避免的问题存在哪几种形式或者类型?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效?这些个问题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
4、,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1、农村学生学习能力薄弱:最直接的反映是缺乏审题的习惯,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等现象频发,家庭作业正确率低,理解题意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教师往往单一追求高分的教学目标,大量进行练习的训练,追求题目的结果,对学生审题习惯、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包办代替学生读题、审题、分析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3、家庭教育缺位或缺失: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普遍不够重视,没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对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够重视,到了初中、高中面临升学才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4、对概念的理解偏差:小学生背诵数学概念、公式并不怕,但在具体的
5、运用中就出现问题了。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5、数学信息的干扰:新课改越来越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型题茫然不知所措,大多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很难去寻找与题有关的信息,并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 鉴于以上认识,特提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我们从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调查、分析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养成他们自觉审题的习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6、审 题:是指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审题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观察,了解题目里的信息、理解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帮助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 2、理论依据 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
7、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作为我们发展不在同一层次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指导理论,它有助于我们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明确审题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审题意识增强、能力提高、习惯逐渐养成。 2、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找到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各种题型的有效审题策略,包括读题的方法、过程、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五、研究内容及对策:
8、研究低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的障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同时也是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到一些家庭培养不重视等客观原因影响,审题能力跟同龄的城里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现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使学生做到对所做之题心中有数,适时的审题能力培养,这样才能及时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 研究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审题方法 现行的教材,非常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供学生学习。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这些固然从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索、
9、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但从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各类概念题的审题方法 在题目上,让学生进行批注、分析的过程写出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做错题目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理解,一知半解。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把错的题目抄在这里,以后复习的时候翻出来重新做一下,他会重新去审题,重新去理解题意,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作用。 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审题 数学课本从教科书的角色已经渐渐的演变成“学材”,不仅仅是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自学学习和
10、探究,帮助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读懂教材,理解题目所阐述的问题。从数学课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一旦接触到一些文字较多或者知识拓展性题目的时候,就会出现读不懂题目意思,无从下手的现象。然后从抠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高学生“计算题”的审题能力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计算教学的审题教学,主要通过看、想、圈、查等等审题方法的培养,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变形。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
11、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研究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研究读题的基本方法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动眼观察题目信息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
12、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数学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理解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再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指导学生对题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动手操作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
13、题方法和思考策略。比如折折、剪剪、画画、点点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审题。 以身示范,促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近朱者则赤,近墨者则黑。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如有的教师读题出错,板书出错,计算出错,批改出错等,次数多了,学生在不自觉中也就形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 六、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研讨相关的理论;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调查。 2、全面实施操作阶段 进行教学实践,及时收集典型材料和过程性资料;撰写课题实施的阶段小结;积极学习有关理论文章,提升研究理念。 3、实践总结阶段 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等。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研究报告、学术论文、调查问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