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4659039《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环境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64659039《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环境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固本铸魂 整体育人实施研究” 子课题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环境育人长效机制研究结 题 报 告重庆市六十八中学课题组 2009年2月,在重庆市教育科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我校承担了“十一五” 规划课题“中小学固本铸魂 整体育人实施研究”,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承担了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环境育人长效机制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08月12月到2010年11月,历时2年,现在结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
2、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而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绿色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颜色,它蕴含着无限的自由和发展空间,“绿色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文观念、道德情操、时代气息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因而创建绿色校园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
3、全市中小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基础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绿色校园文化”为特色,进一步贯彻实施环境教育,营造育人氛围,“让绿色文化浸润学校的一切”。学校以校园环境建设为主,结合常规管理与特色教育,不断优化校园环境,重视环境育人。多年来,我校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环境友好型校园的践行者。时下,我校整洁的校园、和雅的氛围、规范的礼仪、昂扬的精神面貌、一流的育人质量给众多到校者留下深刻印象。2008年10月我校被评为重庆市“绿色学校”。我们逆水行舟,乘势而上,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绿色学校”。但是,绿色校园
4、文化的育人功能,还十分薄弱;区域的能动辐射作用,尚未得到真正的发挥。一方面,学校、家庭、社区三方互动,构建多元化的育人环境氛围还须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学校绿色文化的引领作用,缺乏持久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还不紧密。尤其是学校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内容较为贫乏,而社会各种功利现象对学生的诱惑与浸染,使得德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某些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使学生显得肤浅、浮躁这一切使得学校无法真正实现让学生“悄悄静静开放,亭亭沙沙舒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我们以“绿色校园文化”为载体,提出“让绿色校园文化浸润学校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以
5、此引领德育实践,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我们将开展“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环境育人长效机制”课题研究。二、 课题的界定1、绿色校园:绿色校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为师生营建一个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二是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创造良好的、健康向上的校园人际关系。 2、“绿色校园文化”: 这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是重庆市第六十八中学校秉承传统优秀文化、创新现代文明、对学校内涵的不懈打造所形成的办学特色。“绿色校园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6、,营造亲近自然、民主和谐、活泼有序、严谨规范的校园文化;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培育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健康人格体魄;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的是教育的生态意蕴,即自然的、人际的和社会的“齐物为一”;追求“生命、力量、和谐、发展”的“和雅”境界,追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彰显生命的力量与美好,这也是“和雅”教育的内涵。“绿色文化”要求从不同方面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注重育人过程中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对学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在显性因素中,强调学科育德的主渠道作用;而隐性因素中,则注重学校的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
7、去熏陶和陶冶学生的情操。 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关键在人,提升人的素质至关重要。构建人文校园,给人以新的目标、新的追求,让人在一种被鼓舞和信任的氛围中自觉努力,实现自我超越。校园文化离不开书香的浸润,一个和谐的校园必定是书香校园。引导师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书香校园建构的基本目标,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3、环境友好型校园:师生与校园环境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师生与校园环境的和谐来促进人际之间的“和雅”。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人文为基础,以遵循育人规律为核心,以人文科技为特色,展示“生命力量亦庄亦谐”的要义,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和雅”的价值理趣。“天地
8、人和,齐物为一”,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既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的普及,也是68中“绿色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环境育人长效机制”意在以学校绿色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环境友好型校园,营造亲近自然、民主和谐、活泼有序、严谨规范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去熏陶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环境育人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三、研究目标1、形成明确的、新的理性认识。通过研究,加强对“让绿色文化浸润学校的一切”办学理念的理性思考,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2、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人人参与和共同努力,提升我校师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提高学校
9、知名度,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3、形成明显的、因研究实验而产生的德育实效。在研究实验中,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渗透“绿色”教育,尤其是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增强全体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做到时时、处处、事事、人人育德;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懂环保知识、爱人类环境,塑良好形象的养成教育,培养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规范道德行为的社会主义公民,提升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4、通过研究,在“绿色校园文化”理念影响下,形成可操作、可推行的科学的环境育人长效机制。四、研究内容两年来,我们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绿色空间文化构建绿色环
10、境文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洁净幽雅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思维。我校面积不大,但整个校园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校园内的绿化差不多已经成为了杨公桥地区的一大亮点。腾骧画墙、报时警钟、绿色文化丛林、名家雕像、生态鱼池,鱼翔浅底,林中碑刻、门上楹联交相辉映,点缀着声控喷泉流泻、白鸽闲适来往、和雅展板使整个校园充满生命的色彩和人文的意蕴。校园建设无处不显示出办学的理念“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使绿色校园的建设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让
11、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所,班级文化建设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教室真正建设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才能展示的窗口、奋进竞争的舞台。教室门口的特色牌最能吸引人的眼球。特色牌的创建,可以说是一大亮点。每天一个学生负责,既有学生对班级的期待,也有自己对班级同学的建议,上面更有老师的衷心倾述。同学们乐于在上面展示,可以有自己的小小创造,也可以在上面龙飞凤舞,无不显示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室内的黑板报,根据学月的要求而变化,如以“元旦”、“新学期”、“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为主题词,每学月评比。就这两个小小的天地里,我们的学生都乐于展现。办公室
12、文化的创建,优化老师们的工作环境,使大家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教育观念明确,工作目标清楚,工作热情提升。每个办公室在学校工会的统一安排下,组织组员们讨论家训、家风,美化办公室,把办公室布置成有家的温馨与和谐。每个处室各有名字,如“冲之屋”“聚雅厅”“科信雅室”等等,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生活、工作,每个人的心态都是“平和至善”。在我校的校园建设中,处处体现出了“和雅”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使师生在如此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达观的工作、学习态度。2、 绿色管理文化构建绿色管理文化,精神与行动双管齐下,心情愉悦,工作到位。美国学者德鲁克说过:“管理不只是一种学问,还
13、应是一种文化。”学校管理一是依靠制度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人,另一方面是人文管理,重在尊重人,依靠心灵的力量实现办学目标的必要保障。注重人文管理,以尊重、理解师生为前提,工作中多一些理解支持,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调查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关心帮助,少一些威迫要挟,使师生们在开心乐观的氛围中积极有序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性的管理措施。措施的制定都在我校“和雅”教育实施原则的前提下实行。我校坚持“四民主二开放”的民主管理评价制度。“四民主”即“学校工作家长、社会评价制度”;“教师工作学生评价制度”;“校长工作教师评价制度”;“中层干部工作评价制度”。“二开
14、放”即“课堂开放”、“办公开放”。我校管理的措施充分体现了人的发展:为教师的人生成长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建立适应学生成人、成才的育人机制。3、 绿色课程文化 我校相继开发了校本教材名言诵读、创意与设计,让学生经典中熏陶,在实践中成长;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将进一步编写、用好绿色教育教材,熏陶中建设绿色学校。4、 绿色活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发挥个性的平台,而且还锻造了能力、提升了素质。围绕学校“让绿色文化浸润学
15、校的一切”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环境、氛围,以活动为载体,课题组组织师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探索“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下的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积极抓好课题切入点,加强学生爱校教育。积极推行班级特色牌展示活动、绿色读本诵读活动、班级特色布置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开展基础道德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每一学期确定一个德育主题:本学期围绕“孝心教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下期围绕“诚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5.4”、“11.27”等有利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五四”纪念活动等;利用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继续开展“承传统文化、扬民族精神
16、教育”系列活动。5、绿色“家校”文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德机制,形成教育活力,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谐发展。每学期,学校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和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参观我们的课堂,走进我校的活动,体验老师的工作;每学期开学,学校领导为全体学生和家长阐述本学期的主题教育词。同时每学期各个班级召开家长会12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五、研究原则1、个体性原则。“绿色校园文化”是重庆六十八中学独特的办学特色,通过研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2、以人为本原则。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格,落实德育的双主体地位,即学生既是德育的主体
17、,又是德育的对象。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学校为学生展示个性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课题研究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坚持实践第一,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环境教育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2、经验总结法:在平常德育工作不断探索总结,并及时整改方式方法。3、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己、他人环境教育的得失。七、研究成果和结论在两年的实验期间,我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建立起长期的学校环境育人体系:“绿色校园文化”是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办学特色
18、,它诠释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和雅”教育观,即追求“和而不同、博雅致远”的教育理想,营造亲近自然、民主和谐、活泼有序、严谨规范的校园文化。因此,我校把学校的核心理念确立为“和、雅”教育观,并用之指导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1、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绿色校园文化浸润学校的一切”,其核心要义就是把“亲近自然、民主和谐、活泼有序、端正雅洁、严谨规范、与时俱进”的学校文化内涵渗透到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2、创设优良的校园氛围“和美包容、德正行雅”是我校的校风。这是我校全体一种品德上、行为上的主流价值观,追求师生思想和行为的和谐统一,营造和美大度、品行高压的
19、优良氛围。在这样的办学理念、校风指引下,我校在德育、教学两大主阵地上很下功夫,德育上追求“悄悄静静开放,亭亭沙沙舒展”,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追求“和而不同”,目的在于希望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人人健康成长、个个快乐成才,犹如百花园里的美丽花朵,舒舒展展、亭亭沙沙,博雅致远的发展状态”。教学上追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要求我们的老师不要把自己的学科只定位于本学科上,要把教学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办学理念的指导,我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软件和硬件上打造学校的绿色空间。为师生创建一片绿色的学习、工作场所。(二)以基础道德教育为主线,构建环境育人体系
20、我校在抓特色学校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质量基础和品格基础等方面的建设,从学校文化入手,审视教育特色,挖掘教育资源,凝练教育理念,提升学校形象,不断提高家长、社会的满意度,促使学校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和美好前景。经过多年的德育实践,我校总结出“让文化浸润德育”的思想。强调德育无文化时的软弱性、无效性和功利性,树立没有文化的德育就是无效的德育思想,让文化始终浸润着德育,使德育恒久地在文化的浸润中显得愈加强劲有力和有效。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和德育常规活动(德育的“细抓手”)年级基础道德教育活动德育常规活动教育形式初一年级文明礼仪教育 孝心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 诚 信 教 育国旗下讲话,爱国主义教育,美文诵读,
21、经典诵读传统活动。 “红岩”精神教育;民族精神、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班级“特色牌”展示活动、“今天我当家”体验活动、“68中12星”教育活动,“励志奖”评选活动传统民俗节日教育活动(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现代节日教育活动(元旦节、春节、国庆节、教师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感恩节)68中绿色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训练测试调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集中教育针对教育家访社区访信访反馈初二年级规则意识教育感恩教育自尊、自信心教育健康心理教育同情心教育初三年级责任感教育理解、宽容教育理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
22、形式间周一次政治思想教育活动 68中“绿色校园文化”及“和雅”教育思想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办学行为教育;教师职业理念、心理调适、个人价值追求教育;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党政方针、法规、政策教育、业务能力培训活动。集中教育校园议事个别教育专题教育专家讲座假期安排读书活动月活动(读书笔记);假期培训活动;业务学习。集中培训分散培训专题培训教师基础道德教育系列:68中“和雅”德育,充满文化的气息,更像和煦的春风,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在师生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中,潜移默化师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浸润着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的一切。(三)建立健全环境育人的保障体系1、和雅教育实施
23、原则学校为了推行“和雅”教育,从制度上确立“和雅”教育的地位,因此,学校颁布了“和雅”教育体系。“和雅”教育实施原则从学校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德育理念、教学理念、教师、学生等方面从理论上和制度上进行了阐释。为了使“和雅”教育深入人心,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在校园中营造起一种“和雅”教育的氛围。(具体内容见重庆市第六十八中学“和雅”教育实施原则)2、教师发展和雅教育评价体系教师层面:1、和雅团队、和雅教师评比。每学年末通过评比、民主推选,评选出和雅团队、和雅教师,并在学年初的开学典礼上进行表彰,让师生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2、开展星级文明处室评比:小小的办公室就是职工之家,绿化、美化
24、、人文化要靠大家,让每一位教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3、学生发展和雅教育评价体系学生层面:1、开展班级个性展示牌展示活动为每个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管理自我、走向自信的舞台。一张小小的A4纸,意义重大。2、开展星级学生评比“腾骧”、“孝道”、“诚信”、“责任”、“创意”、“礼仪”、“尊师”、“技能”、“管理”、“健康”、“明辨是非”等13颗个性之星。学生的照片张贴在教室的走廊上,这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走向成功的舞台,让每颗星星都闪出光芒;每学期开展评比,并在校园教学楼走廊内展示,群星闪烁,光芒照亮每个角落。4、家校联手共同育人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努力,共育未来。我们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
25、德育目标的一致,德育理念的趋同,德育过程的同步,这一环境育人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所以,我校一直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德机制。(四)思考与展望1、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虽然以“德育为先”,但我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严重,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仍然是学习的成绩,而轻视学生德育的养成教育。2、学生的文明礼仪很好,但热情不够,部分学生主人翁意识仍不够强。3、校园环境保持力度仍不够。4、有时活动、教育缺乏相互协调,显得多而杂,反倒无法真正达到实效。5、家校携手力度仍不够。6、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能够坚持对学生开展真正的素质教育,多从学生的品质、意志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多开展学生行
26、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参加集体、社区活动,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有可能真正实现。八、 课题研究成果1、课题研究论文、案例集1册2、初步构建了学校“整体育人”体系3、课题研究“整体育人”教材资料4、图片资料5、课题研究实验报告九、课题结论“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环境育人长效机制研究”课题较好地贯彻落实了总课题组的精神,通过广泛开展促进和激发了学生的道德需要,不断提升学生道德需要的层次。适应了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找到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育德教育之路,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育德模式;丰富了新时期德育理论;有理地推动了学校人文精神的发展;提升了学校教师德育科研水平,促进了学校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整体学校构建德育体系总论4、教育与人的发展 瞿葆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