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5972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论文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 张燕红,张玲玲摘要根植于华夏大地之上的中国武术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财富。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进行阐述,得出中国武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以独具特色的肢体语言证明出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财富,当之无愧。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文化;财富 文章编号1000-3525(2011)03-0064-03引言紧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文化全球化亦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加快了文化的前进步伐。为争取国际地位,为自强自立,为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注重发扬本

2、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广泛汲取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辞海对文化的阐释是:“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可分为三个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适合这样的层次划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影响了整个社会历史,较为稳固而又具有动态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融中国的思想、艺术于一体,是中国的特色,中国

3、的标志。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的分支,以其独有的肢体表现形式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与内涵,技术是武术的物质层次,规则是武术的制度层次,而内在的精气神是武术的精神层次。武术自身的特点,武术的存在,武术的发展无一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步有积极的作用,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财富。 1传统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学为主流,并融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化要素于一炉的巨大复合体。”3儒家,道家,佛教释家,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武术的产生、发展深受这三家思想的影响,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便是这三家思想的肢体表现。 1.1中国武术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主要

4、是涉及政治、伦理和教育的思想,其中以“在家为孝,入国为忠”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强调的“礼”,则是维持这一标准的秩序规范。儒家文化对中国武术伦理思想的影响表现在:“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尚德不尚力”的武德教育。武术伦理中的“言必成三,手必成园”,“以武会友,点到为止”等古训,就是反映儒家“礼义”思想的。 儒家还主张“克己正身”、“重义轻利”、“谦虚谨慎”讲究凡事要踏踏实实。少林寺“传徒有十戒”,武当有“十传十不传”,规定凡犯奸、盗、邪、淫、赌都属违反戒律,不予传授技艺。4这些严格的武规、武戒,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尚武崇德的思想观念,这是中国武术的特色和优良传统。子曰“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国民能够谦恭待人、稳健温和、含蓄不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胸怀坦荡,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要求武术人个个是君子。古时习武授德,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则,在习武中培养传统武德、尊师重道、讲礼守信、重义轻利、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是习练武术的真谛。 总之,武术将这些儒家思想牢牢抓紧,并渗透其中,表现出的便是武术内在的精、气、神各方面,是武德的根源。也可以说,儒家文化的精髓已完整地传给了武林中人,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1.2中国武术的“和”与道家思想以气“一元论”整体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华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它决定了中国

6、传统文化总的发展模式。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道”即是“无”“,气”是“道”的体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张燕红,张玲玲(1.江苏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江阴214405;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作者简介:张燕红(1976),女,江苏江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中华武术研究 Chinese Wushu Research第1卷第3期2011年3月Vol1 No.3Mar.2011太极拳的基本理论与老子的思想紧密相连,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的神韵、绝技等等都是道家学说的实践。 “天人合一”说的是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7、故一切人事,顺应自然方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和谐、重整体的思维特点,表现在武术中则是追求动作的“合”“,合”就是说动作的和谐、协调。“5知行合一”、“天人合一”,实现着人的思想、躯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这种价值观念,制约着武术活动的建构进而决定着武的动作、造型和技术形态与模式。 协调统一的动作则使人感到灵活、自如、敏捷、潇洒,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一种气势,一种和谐美。 武术也正是在“和”的关系中才产生其独特的美,武术也正是因为这种“和”的审美关系,才使自身具备了“中和之美”“、整体之美”。6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武

8、术中“形神兼备”就是对道家思想的最好阐释,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同时也是武术思想认识论的自然性根源。 1.3中国武术与佛教释家思想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武术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文化环境之一。 作为宗教文化典范的佛教自从东汉时传入中国,很快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释迦穆尼是佛教的典型代表,佛对武术影响的典型当属少林功夫,禅宗乃印度佛教传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禅宗最大的特色就是“悟”。“悟”是修行者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武术习练过程中的“基本功”,就像中国武术技术要义中指出的武术技术及习练要做到:“

9、武不尽势,势无穷意,意在体悟,悟贵恒坚”。7武术的博大精深需要用身心感“悟”。 “禅武合一”是少林武术最大的特色。少林武术最主要的是追求一种信仰,一种对于神力、智慧的憧憬。修习少林武术有三层境界:初步境界是外部形体锻炼;中层境界是化有形为无形、变有法为无法的“禅拳合一”境界;最高境界是由武入禅、由定生慧的超常般若智慧境界。8释家虽为“舶来品”,但是其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具有品牌武术文化代表的少林武术影响重大。 1.4中国武术与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哲学观念,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以阴阳代表的辨证法观念和以八卦代表的万物生成的观念是其主要的思想内容。

10、五行说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也是一种古代用来解释宇宙和认识世界的学说,以“相生”、“相克”来表述事物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武术理论形成的必要组成,之所以能形成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强调精、神、气、力、功的独特风格的中国武术,武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因为借鉴了阴阳五行学说,它是武术理论的方法论,是武术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2中国武术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 展武术融健身、搏击、观赏为一体,既具备了人类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艺术性,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流动的传奇。9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

11、化,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武术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肢体表现。武术除具有文化的特点之外,最重要的是武术还具有技击的特点,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区别于其他形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华武术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又是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保护中华武术文化遗产,既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中华文化独特性和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10武术这一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富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能够间接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1武术可以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武术习练者在长年坚持不懈的练功过程中,能够

12、不畏艰难困苦,体魄不断得到提升。各门各派对武德规范要求各不相同,但都可以在尚武精神的基础上升华、凝聚。 进而培养习武者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见义勇为的奋斗精神;培养以武会友、相互尊重、重诺守信、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培养强种御侮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敢于同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以及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11武术所具有的技击性能让习练者在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进而增加自卫能力。 练习武术总会出现“高手”,也会有“胜负”的差异,因此练习武术对现代人,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竞争意识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武术讲究“以武会友”,讲义气,重承诺对现代人建立正

13、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在国家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的青年一代的特点可以用“孤独”“、意志不坚定”“、娇惯成性”来概括,武术习练要求从基本功开始,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求习练者,特别是青少年练习者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否则,往往会“临阵退缩”,武术可以作为现代人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他们身上肩负着复第3期张燕红,张玲玲: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财富65兴华夏民族的大任,习练武术可以增强体质与健康,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继而发展传统文化。 2.2武术能够促进武术文学的进步与发展关于武术与文学,人们想到

14、最多的便是武侠小说。小说中往往是主人公无意之间得到武林秘籍进而修练武术,最后成为敢作敢为、一诺千金、重情重义的英雄人物。 武侠小说的根源就是武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供大众消遣。武侠小说包含着众多人的感情色彩,武侠剧中的英雄人物都是武功高强的人,甚至能够练成刀枪不入的神功,飞檐走壁的轻功,并且武侠剧中的主人公都会有一个好的归宿,或者说都能够美梦成真,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愿望,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籍,情感得到认同,这就是武术文学的魅力,也可以说是武术的魅力。 武侠小说,武侠剧中武林秘籍应该就是由古代的拳谱发展而来的,而武侠中的英雄都是经过千辛万苦才成为大人物的,对现代人

15、具有教育意义,天上的馅饼是掉在有准备人身边的;讲诚信才能够稳定地位,才能让人服气;好人会有好报;对待师父、亲人、朋友要忠心耿耿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习练武术可以继承、发扬传统。 侠文化是一个大范围的意义,而武侠文化确是武术所特有的,武侠是武术文学的核心思想,武术文学又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从古代的武侠片到现在的功夫片,都是以武术为题材进行的,武术文学离开武术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武术还对古代戏曲的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其中的“做”与“打”就是应用武术技巧的多样性。武术套路运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吸取了戏曲武打表演的

16、因素,可以说戏曲艺术中武戏的盛行也为武术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戏曲与武术相互影响。 2.3武术能促进民俗风情的发展 武术在古代的中国民间流传,从组织形式到传承的方式,乃至人们交流的过程,都反映了中国的民俗特点。12古代武术的传承都是以模拟家族血缘关系进行的,师徒之间情如父子,师兄弟之间也是情如手足,像形意拳大师回忆的那样,师傅以及师兄弟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尚云祥先生跟薛颠、傅昌荣是同门师兄弟,后两位因过节要比武,尚老以大师兄的身份阻止了他俩,并让薛颠接替他们师傅李存义,当上了国术馆馆长。13这些与中国传统家庭血缘关系很是相似,今日很多传统拳师们依然采取“家长式”这样的方式来教授徒弟,能够保持在

17、儒家学说影响下的中国“味”。 中国武术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武术表演与舞龙舞狮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表演项目,深受民众欢迎。 在广东民间和东南亚地区,不会舞狮者人们不会认为他是武术高手,舞狮成为衡量武术好手的重要尺度。14武术与舞龙舞狮表演一同,日益受到大众的厚爱,是民俗节令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的传统节目增添了亮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积极地作用。 结语 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文化建设被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关系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武术是传统文化的真实缩影,是传统文化的财富和宝藏。它渗透着我国众多的传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华各族人民的思想与精神。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武术承载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以武术为载体,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15所以,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其文化内涵,真正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财富来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亦可借力于武术来进行,将武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完美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