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5999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二单元“比较”、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一、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儿童数数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数的认识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数数。未入学的儿童也会数1、2、3但他

2、们在用手指点数实物时,往往是口说得快,手点得慢。只有做到“手口一致”,同时知道数到最后一个实物时的数,就是这堆实物的总数,这才算达到要求。二是认数。数出实物的个数,用数字符号来表示,并把实物的数量与数字符号对应起来,这就是符号化的过程。认数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数字的区分,如6和0、6和9等。 三是写数。要求学生写字的姿势端正,笔顺正确,在田字格中进行练习。四是数的顺序。如知道在尺子上5排在6的前面,6排在5的后面,5比6小,6比5大。不仅会从1顺数到10,还会从10倒数到1。五是渗透基数和序数的概念。数可以表示数 量,也可以表示次序。 在准备课“可爱的校园”中,教材创设了一幅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

3、。在教学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下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做好准备;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特别要关注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使刚入学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数的概念,这是他们认识数的基础,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加以利用、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认数。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倾听、提出数学问题等学习习惯,关注每个孩子,给每

4、个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喜欢学习数学。 在认识数0的学习中,教材呈现了一组“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其目的是以运动的观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物体个数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从中让学生知道“没有”可以用符号“0”来表示,了解0和1、2、3一样也是数,知道0所表示的物体个数比1、2、3要少。在这个感悟的过程中,逐步引出0的书写。教材中还安排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用0表示的现象,让学生了解0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在一般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和在尺子上0表示开始等,使学生体会到0的含义是很丰富的。 二、第二单元:比较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教学活动,获得对“”等符1 号意义的理解,

5、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表达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有条理地表达和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科书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活动,并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 例如,第12页“动物乐园”中比多少,从情境图中把同一类的动物排队,与其他动物相比较,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并用符号来表示。 第16页比高矮,两幢楼,两棵树,电线杆和垃圾桶,两辆汽车,大人和小孩高矮的比较,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进行比较;而笑笑和淘气谁高谁矮用直接观察的方法不容易比较,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第20页比

6、轻重,通过翘翘板的情境,利用生活经验直接观察小熊重,小猴轻。当直接观察不易分出轻重时,可以通过掂一掂来实践体验。当实践体验有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称一称。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获得一个比较的结果;在比较观察中,要组织学生交流、倾听、反思等活动。 三、第三和第七单元:加减法和减法 “加减法(一)”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整理加法和减法算式,探索其中的规律,培养与发

7、展数感。 “加减法(二)”的教学目标是: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计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大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 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地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这两个单元的教材编写特点如下: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 如,在加法的认识教学中,教材创设了“有几支铅笔”的情境图。小女孩一只手拿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2支铅笔,把两只手合在

8、一起,一共有5支铅笔。这个过程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为3+2=5,使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可以用加法计 算。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要求学生叙述这些程式化的语言。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在学生理解加减法意义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如,第26页“做一做”,第1题中5个圈画去4个圈,要让学生明白这里画去的4个圈就是取走了4个,它是一种表示取走的方法。另外两小题则是相对开放的题目,每道都有几种填法。在引导时要关注学生的回答,请他们说一说心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碰到“4-0”与“3-0”的算式时,更应让学生说清楚这样列式的道理,决不能认为只要算式对就一笔带过,从而错失一次交流的机会。

9、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数的组成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组成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如3和2合起来是5,也就是3加2等于5,他们是同一种含义,不同的说法,2 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教材把数的“分”和“合”作为加减法练习的形式之一,而不要求学生去背诵每个数的组成与分解。 计算要形成基本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练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减法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一般的式题外,教材上还有富有童趣的练习形式。如,第39页第6题小动物“找家”,第33页的“数学游戏”等。 4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 根据数学

10、课程标准的精神,应用题不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就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两头都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就打破了应用题的类型和套用。例如,第42页“操场上”,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求差应用题,过去讲这类应用题,讲得比较复杂。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比较”这一单元时,研究了“比多少”,知道“8比2多”,“2比8少”。现在就是要解决“8比2多几”的问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一一对应后,多出来的部分就是问题的答案。 学生在看图列式时,列出不同算式怎么

11、办?如,第38页第4题,从图中看出:船上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学生列出6-2=4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有的学生列出4+2=6,6-4=2,但是他知道船棚内有4人,应该算是对的。但在一年级我们不要求学生写答句,因此要求学生在4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或做一个大家约定的其他标记来说明他知道船棚里有4人即可。 5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教材体现了算法多样化。20以内进位加法,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因此一般采用凑个法。至于是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这要看具体题目。如,9+5=( ),学生可以把5分成1和4,9+l=10,10+4=14;也可以把9分成5和4,5

12、+5=10,10+4=14;如果学生想到10+5=15,推出9+5=14也是可以的。再如,第78页“买铅笔”中的退位减法,教材呈现了4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都是可以的,通过交流和反思,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形式多样的、经常性的、有效的练习由“逐一计数逐步过渡到按群计数”,形成基本计算技能。 逐一计数是一个一个地往上加或一个一个地往下减,这是最朴素的计算方法。但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过渡到按群计数。在学习有关计算的内容时要练习,在学习其他内容时,也要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这次教材的修改,对此做了适当安排,通过经常性的、有效的练

13、习,使全体学生逐步达到基本要求。 2对口算速度的要求不要“一刀切”,允许一些学生逐步达到要求。平时给予这些学生适当关注,发现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口算速度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本学期结束每分8题即可)。 3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算法多样化是思考策略的多样化,是群体的多样化。因此,算法不是越多越好,通过交流对算法进行分析、归类、反思,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加减法的应用在一年级上册都是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由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可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合理

14、,都应认可。一般来说,要从图的整体观察,列出算式。例如,第23页第2题,同学们打乒乓球这幅图:学生列出4+1=5或3+2=5都是可以的。但有3 的学生从这幅图的一部分来考虑,左边有2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右边有2个小朋友打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列出算式2+2=4也是允许的。我们要处理好提倡和允许(尊重)之间的关系,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列出一样的算式。 四、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几时刚过”等词语描写接近整时的时刻;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

15、习惯。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如下: 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教材直接呈现了“小明的一天”的活动时刻表,让学生来认一认、说一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几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也可以通过整时与半时的对比,发现不同的特点。在学生正确辨认整时和半时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可以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2引导学生估计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材在“小芳的上午”的情境活动中,安排四幅有时刻的情境图。学生在叙述其中这些时刻时,教师需要

16、注意学生的用词,并进行追问。如,有的学生说:“小芳在6时刚过就起床刷牙了。”对于这样的语言,教师需要进行追问“为什么在这里运用6时刚过”以引起学生的讨论。同样,在如何进行估计方面,也可以请学生对四幅图中的时刻(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时刻)特点进行讨论,从中发现估计的基本方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赋予新的内容,除了有次序地进教室、举手发言等,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乐于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入学起,就要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可以先采用2人合作的学习形式,到后半学期,再逐步扩大为34人一组。建议异质分组(不同情况的学生搭配),组长可以轮流担任,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布置活动要明确,分工要合理,指导要具体,评价要及时,以促使学生逐步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