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6064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口诀 导入: “我在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我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贴完之后,我问:“这样贴,好不好?” 学生说:“不好,太乱了。” 我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说:“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我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学生整理完之后,贴在黑板上的图片摆成了下面的样子: 这里,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内容加以变化,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了一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已经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相当深刻地体现。 我接着问:“看

2、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学生1:“买体育用品一共多少钱?我请李明同学回答。” 李明:“三三得九,一共9元钱。” 学生2:“买文具一共15元,三五十五。” 我:“你能不能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说?” 学生2:“玩具多少元?3乘5等于15。” 我:“不错,不仅会提出数学问题,还会解决问题。” 学生3:“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谁会回答?”。 学生4:“我!用3乘8等于24,一共24元, 我问:“3乘8?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4:“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一共3个8元,3乘8等于24元。” 听完学生的回答,我轻轻的“哦

3、”了一声,接着问:“谁还能提不同的问题?” 学生5:“三种物品一共要用多少元?谁来回答?”。 也许有了刚才那位学生的提示,立刻就有一位学生举手说:“5乘8等于40。” 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6:“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元,就是5乘8等于40元。” 因为有了前面的分类整理,在这里,无形之中就扩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有效的思考依据,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许,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没有预见到的。 我听完点点头,说:“哦,你是这样想的。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学生7:“学习

4、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我:“学习用品多少元?” 生答:“3加3再加3,等于9元。” 我:“玩具多少元?” 生答:“8加8等于16元 。” 我:“学习用品和玩具一共多少元?” 生答:“9加16等于25元。” 也许我没有预料到刚才两位学生会把多步计算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当学生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就不再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而是急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步分析,让学生用加法计算。接着,我指着黑板上板书的“学习用品与体育用品一共多少元”分别提问:“学习用品多少元?”、“体育用品多少元?”、“它们合起来多少元?”让学生分别做答并板书:15+9=24。然后指着黑板上板书的“三种物品一共多少元”问:“能不能用

5、加法计算?” 生答:“9加15加16 等于40元。”我把学生说的算式“9+15+16=40”板书在黑板上之后,小结:“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加法,当加起来特别特别特别长的时候,我们就用乘法计算。” 说完这句话,我停顿了一秒钟,也许她觉得自己刚才的这句话有问题,又紧接着说:“要是只有一步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显然,我认为这里出现的问题都不是“加起来特别特别特别长的”,所以才会在学生已经用乘法进行计算之后,而急着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 接下来我又出示一摞儿口算卡片,说:“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摞儿卡片。在这摞儿卡片里,有得数是12的,有得数是16的,还有得数是24的。现在,请同学们小

6、组合作,把它们分分类,并用圆圈儿把它们圈起来。” 我此时处理的是练习中的第3题。课本中创设的情境是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射气球。我再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静止的课本情境激活,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练习、巩固了乘法,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对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进行讲评之后,我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反思: 学生之所以会用乘法计算,一方面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中静止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是不容易发现“跳绳3元加上笔记本5元等于8元,钢笔5元加上羽毛球3元等于8元,文具盒5元加鸡毛毽3元等于8元,3乘8等于24元”以及

7、“跳绳和笔记本合起来是8元,羽毛球和钢笔合起来是8元,鸡毛毽和文具盒合起来是8元,小汽车8元,布娃娃8元,一共是5个8,就是5乘8等于40元”的。也就是说,教师没有预见到自己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结果,因此,才会在学生用乘法进行计算之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并说了那么一句语言不准确的话。另一方面,我开始就明确要求学生提“乘法问题”,学生就认为对所提问题进行的回答,必然要用乘法进行计算,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用乘法计算用得还相当的好,但我没有抓住这一点。 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要能对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还要能根据学

8、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抓住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身边”的体会,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购物小票教学案例及反思 瓦市实验小学 史文斌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去过洪客隆超市购物吗? 生:去过。 师: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机处付款后,收款员阿姨会给你什么? 生:一张小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购物小票上的数学问题。 自主探索。 1核对购物小票。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小票, 你从上面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

9、1:我从小票上知道了酸牛奶1.25元,饼干2.41元。 生2:我还知道了应付金额是3.66元。 生3:我知道了收款的时间和超市的电话号码。 师:同学们对小票上的每一项内容都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购物小票上应收的钱数对不对呢?以小组为单位,核对一下购物小票上找回的钱数对不对,并能用适当的算式表示出来。 全班反馈 生1:我们用买酸牛奶和饼干的钱数加起来,看一看是不是应收的钱数。算式是:1.252.41 生2:我们组把应收的钱数减去酸牛奶的钱数,看一看是不是饼干的钱数,算式是:3.661.25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这是两道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5页“涂一涂”谁知

10、道这两幅图什么意思吗? 生:第一幅图表示1 .252.41?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第二幅图表示3 .661.25?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涂一涂,再和同伴说一说什么意思。 生1:第一幅图5个百分之一加1个百分之一是6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6个格;2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是6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一的方格中涂6个格;123,在3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3.66。 生2:第二幅图6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还剩1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1个格;6个十分之一减去2个十分之一还剩4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几的方格中涂4个格;312,

11、在2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2.41。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对照方格图同学们能不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试一试。 生1: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各个相同数位都对齐了。 生2: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一样了。 生3:我们核对结果,购物小票上的应收3.66元对了。 3、试一试。 师:同学们来计算下面的两道题: 7.91.7 15.212.5 师:计算这两道题时还应注意什么? 生:计算小数加减法除了要小数点对齐外,还要注意加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相减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再减。 4、归纳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例子,你觉得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呢

1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数学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数学给孩子明天留下的不仅是系统的数学知识,必要的应用技能,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热爱数学,拥有幸福快乐的数学学习生活,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13、一种数学奇境去探索。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摘帽子”这一活动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活动情景;课后练习注意趣味性,灵活巧妙。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去。 2“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3、“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为庆祝同学生日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