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6077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 理论知识部分 一、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填空 1、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 ,强调学习的 与 _ 。 2、_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3、“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_,_和_的总和。 4、小学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计算能力,_,_,_。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6 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 、 ,以及 与

2、 的能力。 7 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8 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 )多元,( )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判断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

3、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

4、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 B、 C、 D、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 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答:第

5、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

6、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7、,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六、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 学科知识 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人。 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 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把一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分钟。 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

8、积是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吨。 案例分析 案例: 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 回到办公室

9、,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 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 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教

10、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 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 教学设计 自由选择一个以往教学过的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 小学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统考试题 数学部分 一、填空题 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

11、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 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5、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 6、课堂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7、标准在评价中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学教师的论述正确的是 A、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B、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C、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D、教师

12、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C、数学为其它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的基础。 D、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下面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B、是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C、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的学习需求的过程。 D、应排除接受式学习,排除模仿和记忆。 三

13、、简答题 1、简述标准中所提的四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2、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哪些影响? 四、数学知识: 1、学校有三个运动队,甲乙两队平均每队32人,丙队是甲乙两队总数的数的比为3:4,甲队有多少人? 1,科技书借出7本,剩下的故事书正好4和科技书一样多,原来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 3, 甲队和丙队人42、图书室有故事书、科技书共140本,故事书借出五、教学设计: 地砖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教材第48页。 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

14、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 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5、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 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15、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

16、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答: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四、论述题。 1、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 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答:算法多样化 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2、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 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 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 方法,对他来说就是

17、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答:分析要点: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2、从科学 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 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3、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 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 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 ,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 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答: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 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 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 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 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 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 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