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6278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氤氲,活动搭台:建幸福校园,塑阳光少年-打造“铸精品橘文化,育幸福橘乡孩”地域幸福校园文化的思考淳安县界首乡中心小学 唐章强 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远比一堆作业和试题要重要的多。在今天中国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能不能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予教育工作者以新的启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其全新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乡素有“柑橘之乡”美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知名度,

2、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这一地域奇葩,越绽放越光彩夺目。早在2007年,我校就从校情、学情出发,先后申报了省、市级基础教育课题“橘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独特柑橘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来实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整合,彰显校本特色、地域特色,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橘文化校本之路。本文拟就“橘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谈谈文化引领,活动搭台;建幸福校园,塑阳光少年的经验及做法。一、明确“橘文化”教育幸福校园观,凸显学校地域特色解读“橘文化”独特幸福文化种植柑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史,自古以来一直受到

3、人们的青睐,视为吉祥之物,借橘言志,借橘抒怀的诗文比比皆是。 其一柑橘之德,人之德也。从来志士们将橘作为坚贞不渝的象征,大加吟颂,最早是屈原的那首影响巨大的橘颂,以感人的诗句刻画了柑橘其坚贞的品质与雍容华丽的外表。脍炙人口的初冬赠刘景文,作者苏东坡旨在夸赞刘景文具有如挺立于霜雪中之菊花残枝的孤风傲骨,并勉励他应时刻保住其坚贞的节操,犹如挺立于秋末冬初之清风中的橙橘散发本身所具备的高超德性。其二文化习俗。长久以来,橘子除作为皇家祭祀、君臣互祝外,诸如造房上梁、新娘喜果、婴儿满月、民间“花会”,都有用橘的习俗。人们喜欢柑橘,每逢新春佳节、婚嫁喜庆,家家总爱在案头摆列柑橘,以添怡人喜气,以兆吉祥之意

4、。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它的美谈,如汉苏仙公以橘叶救人,消除疟疾等,总之,橘在人民心中是一颗福星。其三柑橘具有全方位的良好功效。橘子浑身都是宝,它不但可以人药,提炼甜橙油,即便是不起眼的橘核、橘络都有化湿、止痛。化痰的妙用;新鲜的橘皮可以彻茶解渴。橘肉可以加工为罐头、果酱等。 其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滋育了淳朴的民风民德。因柑橘而新生的民风民德、民间礼俗,洋溢着橘乡文化独特的氛围。 由于地方文化和习俗等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教育价值不可估量。以上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学校成功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有效载体。学校抓住锲机,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着力营造具有地域性的“橘文化”为特色

5、的校园文化。这一特色校园文化以无限的生命力促进了新一代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特色文化,既是一种办学理念,更应是一条育人之路。学校教育应该为了人的幸福着想,让人感到人生的美好和希望。“橘文化”这一草根文化走的是美育引领、和谐发展的道路,她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这就是我们构建“幸福橘乡孩”全部意义所在!二、构建“橘文化”幸福教育体系,培植幸福校园文化草根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对教育实践中的文化元素进行酿造的过程,是用文化的方式打造有灵魂的教育。因此,让教育成为文化,让师生浸润在诚信高雅、积极向上、兼容创新的地域特色文化氛围中,求真、向善、爱美,这无论对高品位办学还是高质量育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建构“

6、幸福橘乡孩”的核心是“铸精品橘文化” 其一,建立优美、有品位、有特色的幸福校园物质环境,提供健康、快乐、丰富的幸福校园文化生活,打造以“幸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精神和品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其二,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通过人性化的情感关怀、人文化的教育措施、人本化的发展策略,培养多元发展的幸福校园价值取向,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多层次、有系列的文化活动中张扬个性,多元成长。(二)多渠道、多形式,积极有效的校本开发活动,凸显学校幸福文化。铸精品橘文化,育幸福橘乡孩学科整合创绿工作生产劳动基地实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少先队活动小课题研究1、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一个

7、学校的特色基础和保障。我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渗透“橘文化”教育。语文:通过参观、调查、操作、市场营销等活动,让学生写出日记、周记、作文、调查报告等形成对柑橘文化的理性认识。 科学:通过对柑橘的认识和了解,制出有相关柑橘知识的标本并完成实验报告。艺术:通过美术作品描绘出柑橘丰收的景象,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勤劳。劳动:通过亲身体验、劳技制作等,激发学生爱家、建家之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通过上网浏览相关网页、网上资源、网上调查、电脑作品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因此学科教育都可以渗透“橘文化”教育,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热

8、爱家乡,为家乡的水土能孕育出这样的柑橘而无比自豪,积极关注家乡柑橘的发展。各种课程充分挖掘柑橘的文化内涵,把家乡人民精心培育柑橘、铸造品牌的行为内化为一种勇于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动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学校还十分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橘文化”教育的资料积累,每年度要收集有关学科渗透“橘文化”教育的教案集,通过评比筛选之后,汇编学科教学渗透“橘文化”教育的教案集锦。2、少先队活动是群团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校十分注重少先队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它作为落实“橘文化”教育的一条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我校少先队每学年做到“六个一”,即:人人栽

9、培一棵柑橘,人人参加一次柑橘讲座,人人介绍家乡柑橘的一个品种,人人参与研究柑橘的一个方面的用途或价值,人人动手制作一份家乡柑橘宣传作品,人人动手制作一个以柑橘为主材料的小制作。我校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主题队会均是落实“橘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班围绕月月柑橘主题教育方案,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并构建“橘文化”,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橘文化”教育内容系列化:二月份:橘韵劳技作品展;三月份:柑橘花海探春游;四月份:柑橘基地忙耕耘;五月份;家乡柑橘特色研究小组活动;六月份:“橘颂”文学作品

10、搜集、编辑、朗诵活动;九月份:“巧笔绘橘乡”作品展;十月份:校园柑橘艺术节;十一月份:柑橘价值研究活动;十二月份:柑橘创新小制作展,家乡柑橘研究小论文评比。以上活动内容通过“三会”(晨会、主题队会、班会)“两课”(劳技课、综合实践课)“一活动”(少先队活动)得以很好的落实。让队员“动心、入情”参与到“橘文化”的教育活动中去,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并构建“橘文化”落实好“橘海少年红领巾广播站”、“橘林探香劳技作品陈列室”、“ 橘海神韵才艺展示台”、兴趣小组活动、柑橘节活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少先队活动、学科教育等八块“橘文化”教育阵地。3、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探源橘林文化,体验成长快乐”的体验性综

11、合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基地,亲身所见、所闻、所感,使学生们感受柑橘文化,弘扬柑橘精神。校园柑橘节推进“橘文化”教育。学校每年十月份举行的柑橘节着重在“赏、传、品、扬”四个字上做文章。“赏”,即观赏“橘韵劳技作品展”,欣赏有关柑橘的美文佳作、书法绘画,获得成功的喜悦。“传”,即柑橘研究接力棒,鼓励创造精神。校外的辅导员为柑橘兴趣小组成员颁发“金点子”奖,老优秀组员为新优秀组员颁奖,表示着“爱柑橘,爱家乡”的精神代代相传。“品”,即筛选出自己栽培的柑橘让同学品尝,学生品尝过后在该橘旁的纸上签名,得到签名最多的十位同学将获得“小橘神”的荣誉称号,得到签名最多的班级将获得一面写有“橙黄橘绿学子班”的

12、锦旗。这项活动气氛热烈,学生兴趣盎然,整个校园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扬”,即向街道、乡村张贴家乡柑橘的宣传画片、简报、柑橘栽培心得、价值研究小论文等,让更多的人关注家乡的柑橘,让家乡的柑橘传扬四方。4、成立“少儿橘子研究队”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围绕社会自然、生产现象,通过一些研究性小课题的学习,探寻橘子的来历,探究橘子的用途,探索橘子的妙处。在“橘文化”校本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我校组织了享受橘林风情 滋养民俗文化 幸福孩子一生、“甜农”牌蜜橘味美原由的调查、第三届“橘子红了”作文节活动方案等“探源橘林文化,体验成长快乐” 系列活动。为了唱响“水秀天下,桔香四方”,为了

13、创建绿色学校,永葆桔秀天下美誉,我校开展“唱响橘乡文化,关注家乡水资源”的创绿色学校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开展了“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关注家乡水资源、废旧电池对动物、植物的危害性实验研究小课题研究活动等。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把幸福指数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学校的发展最终就是文化的发展,幸福文化就是在不断追求优质的过程中,使学校与师生得到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得到共同成长,学校和社区得到共同前进。让我们用心实践,用心集聚,用心滋养,在实践着幸福,寻找着幸福,品味着幸福。界小人相信:这样一群幸福的教师将滋润出一批又一批幸福的学生。界首中小这样的“小学校”,最终将成为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向幸福的大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