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6282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修复中生态设计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景观修复中的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 of landscape restoration,唐山南湖景区,纽约清泉公园,背景 唐山南湖景区位于市中心以南,是唐山市采煤塌陷区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一个。经过几十年的沉降,塌陷区平均高度较市区低约20m,周边居民陆续搬迁,这里成了人迹罕见的废弃地。市区的各种垃圾以及电厂的粉煤灰都集中到这里,形成的垃圾山最高达20m。上世纪末唐山市政府开始对其进行景观生态治理,其分为两个时期:1997年至2005年的南湖公园建设时期;2005年以后的未来大南湖地区建设时期。,1、南湖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唐山市南湖公园规划用地面积 1.8km2,是唐山市南

2、部采煤塌陷区绿化改造的一期工程。该地是煤矿采煤后塌陷波及区,建设前为城市废弃地,境内有因塌陷形成的大水面、农田废弃地、果园和垃圾场。,(1)对垃圾、固体废物采取专项治理。高差过大的地块,将其推成缓坡状,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地形。(2)结合城市的排水与泄洪功能以及景观水体营建,综合治理污水。公园内有大小水面23个,有的水面较破碎零乱。运用整体优化原则,将南北水面挖通,形成近15hm2的的大水面,增强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抗干扰性;水体区域内以现状绿化和水面为基础,科学配置植物,充分发挥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营造湿地特征的郊野公园。,1、南湖公园景观生态设计,3)考虑到公园位于采煤塌陷区,未来有可能发生

3、地形变化,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避免做大的硬质景观建设。在植物选择上,遵循遗留地保护原则,充分发挥原生植物对城市环境的改造作用;植物配置选用乡土树种,突出地域性特色。4)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尽量少用重型机械、钢铁,将人工开发强度减到最低,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5)建立与城市道路有机衔接的路网体系,使城园相互渗透,保证生态的完整性和延续性。,2 南湖地区景观生态设计 2004年,以前期研究为基础,举办了规划范围28km2的“唐山市南湖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竞赛”。德国拉茨景观建筑事务所与北京林业大合作完成的南湖地区城市设计方案最终中标。方案提出了建立在对南部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生态治理的全方位的规划发展策

4、略。,1)根据地质勘测确定规划期内塌陷波区域和影响范围,估测积水的范围和进行建设的适宜度分析。2)地形的改造和土壤的改良。结合地质勘测和场地内遗留物质的生态学特性进行“凿水造山”的工程。第一阶段,地段内污染河流改道与新形成的水面景观相分离,河水和湖水的污水处理过程可以互不干扰独立进行。第二阶段,随着河流的改道,对现状湖面进行清污,抽干湖水,清除垃圾,形成一片大的水面。大片沉降区的地表土壤及植物层将被清除。掘出的肥沃土壤转移到粉煤灰场和垃圾山,使在原有不毛之地上生长植物成为可能。,4)景观生态系统由田园小网格、边缘公园、绿地草场、芦苇地等组成的生态网络。田园小网格:将原有田园的几何网格结构保留,

5、在与景观公园整体协调的前提下,从生态和美学角度考虑,为田园网格提供不同的转型方式,如种植花木和果树,即产生生态效益又保障了经济效益;边缘公园:界于居住区与公园之间,是由田园及废弃工厂改建的系列园林空间,沿环公园路布置,是城市与绿地的相互渗透节点,同时也作为一个生态缓冲区域;绿地草场:由粉煤灰场改造的大面积草场是一个典型的交往公园,草场上是从沉陷区中转移过来的润湿的表层土壤,在上面播种草种,进行生态覆绿;芦苇地:芦苇地界定了从开敞的水面到陆地的边界,其具有美学效果的秋景颇具吸引力,同时具有生态效应,成为水生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的聚居地,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群落;运动休闲水面:通过有目的的措施,使采

6、煤塌陷区形成湖面,新形成的视野宽阔的湖面具有显著的景观特性,为进行各种水上运动提供了可能。,3.1 背景 纽约市斯塔腾岛的清泉垃圾填埋场(Fresh Kills Landfill)是纽约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长期垃圾污染导致其自然系统严重退化。垃圾场总面积约 891hm2,是纽约中央公园的3倍,其中约45%由垃圾山组成,另外55%由溪流、湿地和坑地构成。,改造方案经由国际景观设计大赛经过两轮角逐,由詹姆斯康纳(James Corner)领导的菲尔德设计团队(Field Operations)提出的“生命景观”(Life scape)方案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奖方案。,1)对生命景观的阐释拓展了生态与

7、生命的内涵。清泉公园总体规划的主题定位是“生命景观纽约城市的新公共用地”;设计团队对“生命景观”的定义是“生命景观活动项目栖息地循环”,寓意清泉公园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景观同时也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废弃地再生的新范例。创造性地提供了一条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长期策略,以期修复严重退化的土地,通过恢复湿地、森林、引入新栖息地、添置休闲娱乐项目,为野生动植物,也为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优质场所。,生命景观活动项目栖息地循环,2)将不同运动和文化活动等分别纳入公园的5个主要区域:综合区、北部公园、南部公园、东部公园以及西部公园,每个区域均将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

8、生态设计方法。,综合区:位于清泉公园中心地带,分为清泉湾北岸的亲水平台区和南岸的中心区,总面积为 40.5hm2。亲水平台区位于 3 条溪流的交汇处,包括滨水散步平台、皮划艇和划船项目、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以及可供聚会野餐和日光浴的大草坪。中心区是清泉湾南岸的一片平坦区域,提供会议场所、艺术工作室、滨水散步道、饭店、宴会厅和露天市场等设施,展示清泉垃圾填埋场的器械设备是其最大特色,比如把旧驳船改装成漂流在水面上的移动花园,这里还提供来往曼哈顿的轮渡服务。,东部公园:占地 195.2hm2,通过大面积的植物种植和道路延伸连接公园与城市其他空间形成缓冲带,来改善场地及周边环境。除了分布着公园基础设

9、施和几片湿地之外,该园的最大特点是包含一条东起里士满大道、向西连接西海岸高速的景观车道。,北部公园:面积约 94.4hm2,与特拉维斯大道毗邻,其特点是简单、淳朴的自然风貌。环绕北部垃圾山,各种用途的道路交错延伸,组成道路网,其中有不少小路野径通向溪流岸边。北部公园安排了观光、野餐、垂钓和休憩的场所,在这里可以眺望威廉戴维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南部公园:面积约 172hm2,该园的特点是拥有巨大的体育休闲空间,包括足球场、山地自行车道、赛马场、野餐区等,游人也可以攀登到南部垃圾山顶欣赏风景。,西部公园:占地220.7 hm2,设有自然保护地,植物的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

10、的固氮植物,在复垦边坡种植能保坎,又能耐肥、耐毒,生长速度快的植物,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贫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植物吸收的金属,并增加土壤的深度和控制杂草。另外采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忍耐和超量积累能力来处理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巨大的垃圾山构成了该园最大的特征,垃圾山顶上将建造一座巨大的大地艺术纪念碑。,3)景观的演变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持续的过程,生命和生态的展示也是一个随着工程分期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整个工程被精心安排成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从2008年初开始,为期10年,公园的积极作用将从这里开始得到展现,并推动后面的两个发展阶段,该阶段将初步确建立公园的交通系统与项目设施,开放南部、北部公园

11、以及集中区的部分区域,完成新公共用地的定位以及东、西垃圾山的关闭与覆膜,展示明显的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二期工程,由于公园大部分基础构造已经组织到位,该阶段的重点放在增加项目设置、促进生态恢复上。三期工程,扩大对外开放面积,增加栖息地面积,合理开发利用垃圾填埋场的原有基础构造。,4)处理垃圾的技术与手段。为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以及填埋气体逸出,为每个垃圾山裹上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的保护膜,在膜上覆盖泥土层,从而在垃圾与地面、大气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5)土壤改良。通过等高条植法(图9),一种经济厚度,创建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针对填埋体沉降,除了强夯以减小工后沉降、采用工程手段固土护坡外,建立分析预测

12、填埋体沉降的体系以指导项目的建设。,总结与思考,。两个案例都通过保留、利用原有的生态基础和景观要素,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公园设计手法和传统生态恢复的手段,综合多学科的特点,采用景观生态设计的手法对城市内生态退化的废弃地进行改造。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都是在尊重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强调场地的自我改善和恢复、对迹地和废料采取了保留和再利用基础上的创新。,总结,在南湖公园设计阶段,设计者期望采用传统造园艺术结合塌陷地的生态改造营建风景式园林,设计尝试掩饰原有破碎的景观,对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采取美化的手法,从而割断与昔日工业历史的连续;对给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的人类工业活动采取批判的态度,希望通过景观改造

13、修复这种破损的自然生态。南湖景区设计阶段,由于彼得拉茨的介入,南湖的设计理念发生了转变,设计者在调查了整个地区未来土地塌陷演变和生态演变的基础上,不再掩饰历史和生态演变过程,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场地的历史和自然信息,对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进行重新阐释,同时设计注重游客的主动参与性、娱乐性、舒适性,为静态景观注入动态元素。,菲尔德设计团队的规划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化设计,它提供了一个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长期的策略。“生命景观”在尊重遗留地现状的基础上,不仅延续了现代生态造园理念,而且拓展了生态和生命的内涵,将场地景观在历史基础上的自然生长也看成是历史生命的延续。选择以时间和自然变

14、化这两种存在于景观和景观变迁内部的现象为基础,利用植被对环境持续变化的适应和回应能力,构建场地生态恢复和景观更新的框架。“生命景观栖息地活动项目循环”设计不仅维护了场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满足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兼具了经济效益,为场地的长期发展赢得了资金。,(1)尊重遗留地原貌:在场地修复过程中对原始的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遗迹要进行保护,对于废弃地要充分尊重原貌,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治;(2)最少人为干预: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水能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等,尽量减少人为的输入和管理的强度;(3)注重生态系统协调性,而不是形式的恢复与重建。在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更要注重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关系间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生态系统协调、生物定居、功能实现等生态过程的建立、发展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要给予场地充足的恢复时间;(4)体现场地的地域特色:场地的生态修复要与场地的原始背景相契合,因地制宜,体现其特有的景观特征,这也是地理学上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要求;(10)场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的最终目的要能形成一个动态变化、自我维持的系统,并能在景观中永存。,(,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