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教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6373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命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命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命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命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命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命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命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命教育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能帮助学生体悟“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教育从最根本是为人的生命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主体,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一、 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 所谓真正的学习环境,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创造一个带给学生情绪上安全感、充满鼓励和温暖的课堂。学生总是能从课堂中学有所获,总是感受到那种茅塞顿开、恍然

2、大悟、豁然开朗,学生总是能感到怦然心动,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美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学生能深深地卷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那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学生那种高度投入的、专注的、有生命尊严的存在的状态。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遵循尊重、民主、发展的原则。 尊重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是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其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再次,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新型师生关系

3、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欣赏教育不可缺少。欣赏充满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待等现代的学生观。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学生可得到一种安全感,学生也能够得到激励,产生一种无穷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这种力量是其它任何力量取代不了的,它要比教师给予的其他帮助更有效。 三、“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里写了这么一段话:“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学生,是后进学生帮我教会了怎样教后进学生。”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有思想、

4、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人格,这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生命化教育。 作为一名成功的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在“爱”字上下功夫。爱学生这是班主任被班集体接纳的前提;爱学生,才能接受学生,走近学生尘封的心灵天地,与他们心灵相通;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诲。当学生感到教师真正平等地爱他,为他操心时,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来倾吐衷肠,形成了“爱生尊师爱学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把班级日常工作中的组织权、管理权全部以竞争投标的形式,承包给个人或小团队,

5、由他们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安排、实施完成。班主任领导“班务委员会”负责验收评价,并在团队小组和个人综合考核中予以奖励性加分。 四、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增强生命教育底蕴 学校物质文化主要有导向励志、审美怡情、增知矫行等几种,而这些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学校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建筑、设施设备、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各类物化形态的有意识创设,借助于学校物质设施在形、色、意、象、声等方面的标识浸染,通过人的不自觉意识和内在体验来实现的。 1、导向励志作用 学校物质环境以有形的物质,来承载和标示无形的学校精神、规范和价值,一所有着良好物质文化氛围的学校,师生完全可以从学校建筑设施和景观的形象及神韵中,“读”

6、出学校的精神和气度,从而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激励,这些物质标示物还有可能成为他们心灵世界的庄重之物和精神依托。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力求上进。 2、审美怡情作用 学校物质文化折射了一定时期社会文化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一个学校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力,反映了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趣味与情感,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与这样一些事物朝夕相伴,在对物质文化的欣赏过程中,必然会逐步建立起一定的审美意识,提高欣赏和鉴别美好事物的能力,进而培养出创造美的能力。 3、增知矫行作用 学校物质环境特别是人文景观蕴含着很多直观的和潜隐的人文知识,置身其中,每日目视口诵,必定增加学生的

7、知识,扩充学生的眼界。学校师生长期生活在一个有序、文明、高雅的环境中,言行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物质环境传递出的“隐性规范”的制约,从而帮助他们不断强化自控意识,让自己的言行与学校的规范和价值合拍,逐渐变得文明高尚起来。 五、在各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同时,要突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格培养摆在了首位。 学科教学为我们在生命教育中加强“学科渗透”,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生命教育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恰切、适当地选择。 1、 编制“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统计表”。 课程是生命教育的载体,而生命教育却没有现成的课程、教材及教学模式。为此,学校鼓励

8、教师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如,品德与生活组就将新教材分成15个专题,再将15个专题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挖掘品德与生活学科与“生命教育”的融合点,让生命知识融入品德与生活学科。“语文”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追求。“体育”教给学生生命运动的常识、保健的方法。“音乐”与“美术”教会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心理健康”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 2、以礼仪教育为切入口 注重把礼仪教育作为切入口,与学生常规管理相结合开展生命教育。通过礼仪讲座、礼仪知识板报宣传等手段,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既是一种自我生命价值和自尊的体现,又

9、是一种对其他生命个体的尊重,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调节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努力通过这一柔性手段让行为规范成为一种源自于内心的自律,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3、在体验使教育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们倡导体验式的生命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学校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使他们学会调适心理的方法,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积极创建安全、优质、和谐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