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6536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小学生打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说到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可就这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觉得仍有必要再谈。身为小学教师,每位都会碰到过学生打架的事,而且不只一次。学生打架,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了。打架现象可以减少,再减少。但总归是不可避免的。游戏中,活动中,老师稍不注意,学生就有可能打架。当然,中学的学生也打架,可我不在中学教,没有实际经验,只能从小学谈起了。既然打架不可避免,怎样对待,怎样尽量减少,我谈谈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祈望见教。 一、学生打架的原因分析 学生打架,我曾严格禁止,并且经常强调。可总还有打架现象,我想,不是说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而是学生在那种情况下

2、往往缺乏理智,把老师交代的都忘在了脑后。其实,学生打架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碰掉了别人的书不主动捡;踩到了别人脚不道歉:暗地里说别人的坏话;爱找老师告状从一开始的发生口角到骂再到动手打。本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到大打出手。当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因素:双方父母闹了矛盾,影响到孩子;一贯的受同学欺负,突然爆发但这只占极少数。其实大人也一样,明明知道,打架不好,打坏了人是犯罪。可气一旦上了来,也很难控制自己,从一句话发生口角,争一点地边儿发生矛盾,到动手打架,甚至杀人的事也都是气头上干出来的。杀了人他们也后悔。可一切都晚了,已经于事无补了。由此想学生,学生还是孩子,自制力更差 ,当然

3、更容易打架了。 二、学生打架的危害 千万不要认为学生打架没什么了不起,很正常,随便批评了事,可以说这很危险。要知道,学生打架往往是在没有老师的时候。正是这管理的空挡,容易发生打架这样的安全事故。学生打架,往轻了说,违反学校纪律,影响班级团结,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班风坏的班级,往往打架现象频发。往重了说,很容易打伤人,更有甚着致残,甚至危机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多,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后果可以想像。老师受处分,甚者免职,追究刑事责任。学生一家也或许因此遭受妻离子散的厄运。 三、教师应持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打架一定要高度重视,平时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管之以严,施之以罚。尽量减少打

4、架现象的发生。尽管如此,打架仍不可避免。好在在小学阶段,一旦有学生在校内打架,其他学生一般会很快报告老师,无论是哪个老师,一旦听说有学生打架,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赶过去,也许你不是他们的任课老师。如果速度没有学生快就命令学生赶快把他们叫过来,接着自己赶快过去。一般学生听到老师叫他们,就会住手。但也有例外:学生劝不住,甚至老师走到跟前还不住手。记得有一次。我听说学生打架就赶忙过去,到了教室,一个学生正双手举着凳子砸向另一个学生。我大喝一声:住手!他一愣,很不情愿的放下了我当时就直冒冷汗:我要晚来会,这要是砸下去,该是什么后果?不敢想。对待打架,我个人认为,绝不能草草了事。草草了事,为下一次打架埋下了

5、种子。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对待,让他们深刻认识错误和危害,严格批评,以示惩戒,警示全体。这样不是说老师不爱学生,恰恰相反,这是更爱他们。 四、常见的处理方法极其弊端 1、视而不见 有的老师,看见学生打架,一句:“别打了!”就走开了。其实学生有接着打。听到学生来报告有学生打架,是自己班的还可能管一下,一见不是自己班的,一句话:“知道了,找你们班主任去。”就打发了学生。还有的:“你把他们拉开不就完了!”拉开最好,要是拉不开呢?这种现象不是没有过:老师走后,学生接着又打。这样不负责,就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种子。“让悲哀在老师眼皮底下发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当然,这类老师处与少数。但毕竟存在。 2、草

6、草了事 有些教师,看到或听到学生打架,也会主动去管,但往往把学生叫到跟前,随便的问问原因,而后拣没理的或者过错较大的一方简单批评一番,罚写个检讨,悔过书只类的。再安慰几句有理的学生,如此而已。往下就没有了下文。这样就没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他学生一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嘛,以后打架现象必然还会发生。这类处理占比例不小。 以上这两类现象源于老师没有认识到打架的危害,认为学生打架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3、简单粗暴 这类处理办法有点快刀斩乱麻的意思。看到学生打架,厉声呵斥,甚至不给学生辩解的机会,轻则呵斥令其站到外边,不准动,重则每个学生赏几脚,更有者把学生饿书包扔出去不管你谁有理谁无理,反正

7、打架就无理,只要打架就该挨收拾。各打50大板,看以后还敢不敢打架。虽然起到了威慑作用,可是学生并不服气,有学生暗地骂老师,更有甚者把老师的名字写在墙上骂,许多就与此有关。记得我以前就用这方法这样处理过一个学生,把他的书包给扔了出去,他一直再哭。我还讽刺他:哟,打架还委屈呢!还有脸哭?事后才知道,是因为另一个学生欺负班上的一个弱小学生,他看不过去管,结果打起来。唉,这件事,让我后悔了好久。 4、惩罚过重 我还见过一些老师处理学生打架:先狠狠的批评,之后又体罚,接着请校长,还要通知家长。最后写检讨,当同学面念出来,发誓以后永不再犯。就这还要再站上半天,临了还要讽刺一通。慢说体罚不对,就是让罚也不至

8、于如此,他们毕竟是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往往给学生形成心理障碍:要么使学生沉默寡言,畏畏缩缩。要么就明知故犯,故意作对。这样就和前两种翻了,太过较真。这样也暴露了当老师的无能。 五、自己的一点做法共探讨 1、冷处理,先凉你一凉。 学生打架时,往往心情激动,而且过于冲动,谁的话也不好使。这时候,老师就要让他们冷静一下,不要急于平息“纠纷。”告诉他们:我现在要上课,你们先想想自己有没有错,等上完课后在再说。等老师上了课,他们的心情 平静下来了,老师在批评教育就好办多了。记得我小时候,那时候是初二吧。有一次,我班学生打架,班主任赶过来,厉声喝道:你们给我滚出去,可是有一个学生就是不出去,班主任去拉他,他

9、就反抗,班主任就使劲推他,他不动。而且嘴里还说:老子就不出去。班主任火冒三丈,两个人你推我搡。学生个子高,身体强壮,班主任50多岁,结果班主任被弄了一跤,气的班主任一天没上课。其实这种事,我也遇见过,不过我个子高,学生年龄小,我好歹把他弄出去了,可他呢,那愤怒的眼神一直瞪着我,眼里有泪却不流出来。从那以后,我受到了教训,真的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否则,适得其反。 2、装迷糊,让你说个够。 一般学生打架时候,都认为自己有理,老师一问,争着说。这时候,作为老师就利用这一点,好,你不是急着说吗,说!他们抢着说也好,轮这说也好,反正是情绪激动,说的也不清楚。说完了,老师就微笑着说:你看你们争着说,说

10、的也不清楚,我也没听明白,还得再说一遍,这次慢点说,来你先说。等他们快说完了,你就编个理由:哦,我得去厕所一下,等我回来在说,好吗?一会回来了,依然微笑着说,我没仔细听,麻烦在重新说一遍经过几次,他们也说的够了,心里的气也撒的差不多了,情绪也稳定了,你也知道了原因。你再让他说,如果还说。你就把脸一板:真的以为我是聋子吗,让你们说,还说不到底了,屁大的事,管不了自己,就这还不只羞耻的说一遍,说一遍这时候你再批评他,就会服服帖帖。如果不说了,你就说,看看,自己连多说几遍都觉得没必要,可见,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还居然会发展到打,管不住自己吗再对其惩罚,让其知错。 3、趁热打铁,帮你出气。 有一次,我

11、处理学生打架,一个学生话语激动,脸涨的通红。扯着嗓子说对方的坏处,我想,也许是他真的有理。我就趁热打铁,大声说:“对,就是你有理,我看也是他没理,你打他打的对,我也想打他,要不这样,老师和你一起打,你看,用什么打好,用手打不解气。用刀行不?算了,用凳子吧,你先歇歇我用凳子砸他,往他头上砸,砸死他,不让他活了,一定要砸死他”对另一个学生说:“站好,不准动,让我把你砸死。”“哦,我砸了之后,你得承认是你让我砸的,大家做证。派出所来人,他得承认,他得去坐牢”结果那个生气的学生不让砸了,我问为什么不砸了,他说:“砸死我还犯罪了。”我说:“看看,你也知道,没啥大不了的事吧,你也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那你刚

12、才打架是时候怎么没想到呢?打架不犯罪吗,出手重,打坏人照样抓你。”其实,这种情况下,他一见老师和他一伙,心里就有一种满足感,气也消了不少。老师再进行批评,就乐于被学生接受。 4、因势利导,大家帮忙。 碰到学生打架的事,也可以请全班学生帮忙,让全班学生评理。今天这个理我不评,大家的眼睛是亮的,让大家说说。互相陈述之后,评出谁的理由更充分一些。然后再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对全体学生造成的影响,都有那些?1、2、3、4的列举出来,对他们自己又有那些坏处,1、2、3列举;对学校和班集体又有什么影响,列举之后再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错误之处如此,把对学生的、自己的、学校的、集体的相加。自然得出打一次架的危害有多大,打架影响范围有多广、多恶劣。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严重错误,双方彼此道歉,并向全班学生道歉,向老师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打架。这样形成共识,对其他学生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注:方法需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