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6811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考试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考试大纲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基础 一、基础物理学 ( 一) 质点的运动 1. 理解质点、参考系、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力学概 念。 2. 掌握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作实际应 用。 3. 熟悉曲线运动的矢量描写。 4. 了解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和对时空的经典描写。 ( 二) 牛顿运动定律 1. 了解常见力和基本力及其特点。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3. 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微分形式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4. 了解惯性力及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 ( 三) 动量与角动量 1. 理解动量、冲量概念, 使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

2、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3. 理解质点的角动量概念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四) 功和能 129 1. 理解动能、势能、保守力等概念。 2. 掌握动能定理,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能原理。 4.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 五) 刚体的定轴转动 1. 了解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 2. 掌握力矩、转动惯量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并能实际应用。 3. 掌握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和动能定理。 4. 了解定轴转动刚体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六) 静电场 1. 知道库仑定律。 2. 理解电场强度及其通量。 3. 掌握高斯定理及应用。 ( 七) 电

3、势 1. 了解静电场的保守性。 2. 理解电势叠加原理。 3. 会计算电势及电势差。 4. 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 八) 静电场中的导体 1. 知道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以及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分布。 2. 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 ( 九) 稳恒磁场 1. 理解磁感强度、磁通量和磁场高斯定理。 2. 理解并会使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 3. 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十) 电磁感应 电磁波 1.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30 2. 会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 了解互感与自 感、磁场的能量。 二、基础化学 ( 一)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 掌握元素周

4、期律的实质。 了 解元素周 期表( 长式) 的结构( 周 期、族) 及其应用。 2. 以第 3 周期为例, 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化合 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以 IA 和喻A 族为例, 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 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 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 能够利用

5、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理解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的影响, 认识其一般规律。 6. 会由式 驻G= 驻H-T驻S 判别反应的方向。 7.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三) 氧化还原反应 1. 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和元素的氧化数等概念。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 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 常见反应。 131 4.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 , 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 四) 电解质溶液 1. 了解电解质和

6、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 了解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 pH 的定义。 5. 能用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6. 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7.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概况, 掌握酸碱电离和酸、碱质子理论。 8.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 的应用。 9. 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的概念和应用。 10.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原理。 1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以及常见离子的 检验方法。 12. 了

7、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13. 掌握 Ksp 的意义及浓度积规则, 掌握 Ksp 与摩尔溶解度( S) 的 关系、换算及 Ksp 的有关计算。 ( 五)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掌握典型金属( IA 和域 A 族) 和典型非金属( 卤族) 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32 三、基础生物学 ( 一) 生命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 1. 知道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知道细胞形态结构。 3. 理解细

8、胞生命活动过程。 4. 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 ( 二) 生殖和发育 1. 知道生物的生殖方式。 2. 了解高等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三)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1. 知道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2. 理解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3. 知道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4. 知道生物进化的机理与证据。 ( 四) 生物世界 1. 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 2. 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 五) 生物与环境 1. 了解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2.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 学科课标与教材 一、科学探究 ( 一) 认识科学探究 133 1. 知道科学探究

9、涉及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 将自 己的结果与已有的 科学结论作比较。 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 重要性。 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 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了解合理 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 技术。 ( 二) 提出问题 1. 能从“ 这是什么冶 “ 为什么会这样冶 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能选择适合自 己探究的问题

10、。 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 安 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 三) 猜想与假设 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 什么是事实。 ( 四) 制订计划 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 能对自 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 五) 观察、实验、制作 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 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 事物的形态特征。 2. 能用简单的工具( 放大镜、 显微镜等) 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 134 察, 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 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

11、) 对 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 并作简单记录。 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并作实验记录。 5.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绘制 简单图表。 6.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制作岩石标本, 昆虫模型, 火山、地层模 型等。 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起重机模 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 六) 搜集整理信息 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 七) 思考与结论 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 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3.

12、 能反思自 己的探究过程, 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 八) 表达与交流 1. 能选择自 己擅长的方式( 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 表述研究过 程和结果。 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一) 对待科学学习 1. 想知道, 爱提问。 2. 喜欢大胆想象。 135 3. 尊重证据。 4.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5. 愿意合作与交流。 6.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 二) 对待科学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不迷信权威。 ( 三) 对待自 然 1. 意识到人与自 然要和谐相处。 2

13、. 珍爱生命。 3. 能从自 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 然美。 三、生命世界 ( 一) 多样的生物 1. 常见的植物。 ( 1)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 2)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 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3)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 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2. 常见的动物。 ( 1) 知道生活中 常见动物的名 称。 能用不同 标准对动物进行分 类。 ( 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 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类、哺乳类。 ( 4) 了解

14、更多的动物种类, 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 5)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36 ( 6) 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3. 常见的其他生物。 (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 2)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 3) 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 二) 生命的共同特征 1. 动植物的一生。 ( 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 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鸟 ( 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 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 程的复杂多样。 2. 生物的繁殖。 ( 1) 知道繁殖是

15、生命的共同特征。 ( 2) 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 3) 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3.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 2) 探究根、茎的作用。 ( 3)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或标本, 或观看多媒体软件, 指认一些主要 器官。 ( 4)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 生物的基本需求。 ( 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 2) 设计实验研究水、 阳 光、 空气、 温度、 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 响。 ( 3)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 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 些食物作为能量。 137 (

16、 4)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 同时吸收二氧化 碳。 5. 遗传现象。 ( 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 2)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 三)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观察植物的外形, 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 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 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 性联系 起来。 ( 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 4)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 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5)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 6)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

17、有影响。 ( 7)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 8)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 然的一部分, 既依赖于环境, 又影响环境, 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 进化现象。 ( 1)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 然选择的含义。 ( 2) 能以某类生物为例, 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 3) 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 四) 健康生活 1. 生理与健康。 ( 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 性。 ( 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138 ( 4)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 5) 探究心跳的快

18、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6)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 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 7)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 情感方面的作用, 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 总指挥部冶 。 2. 生长发育。 ( 1)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 2) 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 3)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3. 良好生活习惯。 ( 1)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 2)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 3) 意识到个人对自 身健康负有责任, 能积极参加锻炼, 注重个人 保健。 四、物质世界 ( 一) 物体与物质 1. 物体的特征。 ( 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如大

19、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 浮等, 并加以描述。 ( 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 3) 会使用简单仪器( 如尺、 天平、 温度计) 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 ( 长度、重量、温度) , 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 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 在此经验基础上, 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 意识 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列举 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139 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1) 能判断物体是由 不同材料组成的, 如木头、 金属、 塑料、 纸等, 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 2) 认识某些

20、材料的性质( 如是否导电, 是否溶解, 是否传热, 沉浮 性等) , 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 相联系。 ( 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 身的需求, 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激发创新意 识。 3. 物质的变化。 ( 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温度的改变 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 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另 一类会 产生新的物质。 ( 3) 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有的不可逆。 认识这些变化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 4. 物质的

21、利用。 ( 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 2)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 物质的重要性。 注意安全与健康, 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 施。 ( 3)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人对环 境负有责任。 ( 二) 运动与力 1. 位置与运动。 (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前后、左右、远近等) , 理解物 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140 (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 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

22、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2. 常见的力。 ( 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推和拉都是力。 力 有大小和方向。 ( 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 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 擦力等。 3. 简单机械。 ( 1)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 2)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 三) 能量的表现形式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 2)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 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

23、 热现象。 ( 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 2)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知道温度的单位, 会使用温 度计。 ( 3)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 低温物体, 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 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3. 光的传播。 ( 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3)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了解日 光的色散现象。 141 4. 简单电路。 ( 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 常用的能量来源。 了 解安全用电常 识。 ( 2)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知道开关的功能; 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24、(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 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 磁现象。 ( 1) 探究磁铁的方向 特性, 磁铁的两极, 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 异 极相吸的规律。 ( 2) 知道电能产生磁,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 铁的应用。 6. 能量的转换。 ( 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电、 光、 热、 声、 磁等都是能 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 2)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五、地球与宇宙 ( 一)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 地球的概貌。 (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 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 3) 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5、 ( 4)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 5) 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 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 ( 1) 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 2)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142 ( 3) 知道土壤的构成。 ( 4) 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 性。 3. 地球的物质之二: 水。 ( 1) 知道自 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 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3)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 4) 欣赏自 然界水体的美丽。 ( 5)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26、4. 地球的物质之三: 空气。 ( 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 2) 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 3)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 体验大气 层对地球生命的意义。 ( 二)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1.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 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 1)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如温度、风向、风力、 降水量、云量等) 。 ( 2)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 搜集有关数据, 并 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 ( 3) 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 4) 探究风的成因。 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 讨论自 然界 风的成因。 ( 5

27、) 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 6) 欣赏美丽的天气。 ( 7)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143 ( 8) 体验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 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 ( 1)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 转, 自 转一周为一天, 需 24 小时。 ( 2)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 3)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 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 1)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 2)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 3) 了解地震现象。 ( 4) 认识各种自 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

28、作用。 ( 5)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4.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 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 1) 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2) 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三) 天空中的星体 1. 天空中的星体之一: 太阳和月 球。 ( 1)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 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 3) 理解没有太阳, 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 4)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 5)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 6)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 7) 知道月 球是地球的卫星, 知道月 球每天、每月 的运动模式。 ( 8) 从各

29、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 球的知识。 2. 天空中的星体之二: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 1)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 2)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144 ( 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 天空中的星体之三: 探索宇宙的历史。 ( 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 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 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 3) 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 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三部分 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一、科学( 3 年级 6 年级)课程标准 ( 一) 知道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二) 知道科学课程性质和价值 ( 三) 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四) 会用科学课程的目 标 ( 五) 理解科学探究, 并能运用它进行教学 二、科学教学过程和原则 ( 一) 认识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 二) 了解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的基本矛盾 三、科学教学方法 ( 一) 了解科学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 二) 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 三) 能综合运用和优化教学方法 四、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一) 了解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145 ( 二) 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五、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教学 (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