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6830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格式] 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学术月刊2008.9EDUCATIONRESEARCHMONTHLY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邹淑珍焦庚英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旅游业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日显凸出,因此,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应密切联系旅游市场,注重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要尊重从业者的意愿,分阶段,分层次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乡村旅游从业者开展培训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07YB14

2、8)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邹淑珍,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焦庚英,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13)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任务以来.相关部门也特别关注农村的旅游经济建设.并出台了一些”以旅助农”,”农旅结合”的相关政策.为此.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诸如生态环境问题,以旅助农机制问题,特别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是旅游业的窗口,

3、旅游景区的形象,文化等都是通过旅游从业人员向外传播的.因此.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笔者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培训建议一,新农村建设对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乡村农民,他们不仅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加快

4、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旅游从业人员,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旅游经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已成为旅游地区7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1.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是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全面小康.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是农民.其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各种农科技术的推广,进而影响到农村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此,要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最根本的手段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和农村中的转化与应用,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现代

5、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当前针对”三农”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取得成效.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同时决定了农民收入的高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则加强了农民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降低了投入产出的比率,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进而减少城乡居民收人的差距,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2.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农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人们往往忽略了旅游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但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源

6、的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开发培养,利用的投入则是少得可怜.乡村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特别是农家乐的接待者普遍以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为主.素质普遍不高,而景区中的有些小商小贩素质更差.因此经常会有一些宰客的现象发生.这样的景区只会令旅游者”望而却步”.更别谈可持续发展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体现于旅游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两者都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有莫大的关系笔者对江西省的几个乡村旅游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情况进行了摸查,其中,持有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人数仅占全部旅游从业人员人数的32%在旅游从业人员中.具有中专

7、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占54%.但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仅占28%.其中大专占22%,本科占6%整个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不适应旅游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利于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3.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提高旅游从业者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新农村建设,培训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关键.乡村旅游从业者以当地农民为主,加强当地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培训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乡村旅游农民从业者主要有以下特点:(1)思维方式较为传统,一般着重于直觉现象.理解能力较差.其学习需要切身体验而不是听理论讲解;(2)学习决不是单单为了增加知识.其

8、目的主要是致富.而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从众心理强,只有亲自看到身边的致富典型才跟随效仿:(3)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很好的将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于乡村旅游中,不能充分掌握旅游市场信息为此,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才能富裕农民.通过培训,使村民认识到他们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认识到只有洁净优美的环境才能吸引游客,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变那些不讲卫生的陋习;通过培训,使村民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于他们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认识,成为自己文化的主动传承者和保护者:通过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改变过去那种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坏习惯;通过培训

9、,提高整体的接待水平:通过培训.研究开发旅游的延伸产品,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概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培训.造就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4-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需要.江西是农村劳动力富余大省.目前全省农村人口达262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0.2%调查结果显示,留在农村就业的人员中,有26%的人从事种植业,7.8%的人从事养殖业,16.5%的人从事副业:做小生意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较多.两者所占比例均为23.4%.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民仅占留在农村就业人员的33.8%.数据表明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大大低于农村劳动力

10、的供给,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大的空间.要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大的障碍是农民的素质问题,所以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可以提高农民非农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到非农领域就业.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可靠途径.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原则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分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直接从业人员主要是指直接参与旅游产品的规划,管理,服务的从业者.这部分从业人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其中农民从业人员也不少间接从业人员是指为旅游产品提供间接服务的从业者.比如旅游区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农产品或工艺品供应者等等.这部分从业者大多数是本地的农民,其知识水平较低要提高一个

11、旅游区特别是乡村旅游区的综合竞争力.关键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所以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农民从业者的培训上其培训模式应满足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农民从业者来参加培训不是为了增加知识,主要是为了致富,为了学习经验.所以.在实施培训工作之前.应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要强些.重点针对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及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2.阶段性原则参加培训的农民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文字的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为此,对农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应该分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内容也不同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就是要针对农民,农民

12、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特点,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与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农民培训.使农民培训能够顺利进行.且取得实际效果4.适用性原则.农民培训模式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有一定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这种适用性至少包括三方面:一是适用对象.不同的培训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农民.这要求根据受训农民的文化背景,年龄大小,性别差异,经济情况等因素.开展适合他们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二是适用地区不同的地区存在着社会差异,经济差异,文化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等这就要求不同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借鉴,构建适合本地区的农民培训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搬

13、其他地方的经验.三是适用时期.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培训需求和整个社会对培训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农民培训模式必须体现出所处时代的特点,要紧跟时代脚步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基本类型1,”学校+农户”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当地的农民,对农民的培训不是正规学历教育所能够解决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乡村现有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当地政府提供资金.由当地的旅游职业教育院校提供培训资源.这种类型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加强77教育学术月刊2008.9了”教”与”学”目的性.另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一个”产学研”实验基地2.”政府+农户”型.政府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通过培训班,送教上门,一对一帮扶等多种

14、教育和培训方式.为农民讲解国际国内开发农村旅游,开办家庭旅馆的先进经验,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旅游服务技能3.”研究机构+农户”型.这类培训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科技含量高,是较受当地农民欢迎的一种类型.特别是生态农业旅游区.农民对生态农业高新科技的需求特别大.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解决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的农技,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4.”公司+农户”型.”公司+农户”是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其核心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以分散的乡村旅游农户为基础的一种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

15、经济共同体.在做法上由占股份较多的公司来组织培训.使村民具备参与旅游开发经营,旅游服务的技能,打造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团队.5,”旅游协会+农户”型.乡村旅游要上层次,上规模.旅游协会应发挥主要作用.协会将分散的乡村旅游经营者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改变以往农民个体型的粗放式经营.通过改善服务设施.建立经济合作体,实现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经营,保护农民自身利益.使乡村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上各类型可以互相交叉,补充.从整合教育资源优势角度来看.由政府来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助学是搞好乡村旅游教育的最佳途径.四,新时期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构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

16、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它应该包括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内容,效果评估等内容.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其思路如下图:1.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需求分析.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源自于旅游业的发展对从业者素质的需求.据研究.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旅游农民创业者对旅游农业的科技培训需求巨大,且短期稳定性较强;但农民旅游从业者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求则有不同表现.主要是农民潜在需求巨大.但现实的有效需求往往不足.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加之相关农民培训行动的宣传动员工作不到位.农民对是否参与培训往往持无所谓的态度:其次是部分培训机构较差的培训78质量,部分工种较高的培训价

17、格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等客观因素,抑制了农民的培训需求.为此.在构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模式之前,应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2.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调查分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层次的确定以及培训方式手段的选择.对于素质较低的旅游从业人员.其培训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实例分析.注重实效.可采取成功案例的分析,实地考察等培训方式:而对于素质较高的旅游从业人员,其培训内容的选择应侧重于旅游规划,产品开发等理论性的东西3.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确定.这项工作是以前面两项工作为基础的.培训内容的确定关系着旅游农民创业或就业方向,而培训方式的选择则决定着培训效果.应根据农民的

18、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例如农民对开发那种旅游小商品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开展相应的旅游小商品开发培训.要按照农民的文化程度,确定培训层次,阶段,方式.4.培训综合评估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再一次培训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到旅游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培训后实行跟踪问效制度.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对比培训前后发展经济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听取群众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着重点应放在旅游农户的创业培训上.应密切联系旅游市场.注重培训内容的创新.向农户提供环境保护,原生态产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供如何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

19、技能方面的培训:提供如何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使培训内容和导向能够适应乡村旅游特色和市场需求.要以农村职业教育单位(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中专学校)为主体,按照从业者的意愿分阶段,分层次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乡村旅游从业者开展培训.参考文献f1马建新,杨丽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培训工作创新研究lJ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月刊),2007,(12):173-176.2J韩宾娜,李伯玲.开展乡村旅游教育和培训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88-89,f3赵正洲,王鹏,杨道兵等.谈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的内涵,结构及特点lJ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o6).14严贤春,苏智先,廖咏梅等.生态农业旅游的农民培训研究叫.西华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4,25(2):199202.【5张景林.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f6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联合课题组.我的农民兄弟.你在哪里就业关于我省农民就业的抽样调查lJI.江西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jxstj.gov.ca.责任编辑:肖第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