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6878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包头地区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特点概述苏兰包头市位于黄河之北,阴山之南,北连蒙古国.东达京津,西通宁夏,新疆,自古便是中原华夏族与高原及大漠南北游牧民族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繁衍生息在这块沃土的各民族,历史上相互依存,融合交流.宗教文化呈现出多元特色.明清之后,包头由村而镇,由县而市,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先后传入了佛教,道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包头的民众中形成了各宗教共存共传共发展的格局,各个宗教的传播发展,都形成了浓郁的民旗特点和地方色彩,寺院教堂建筑也体现出多民族的宗教文化相互交流融台的特征.笔者曾走遍包头地区古城址,寺庙,教

2、堂,向多方请教,得益不少,现将管窥之见撰文录述如下.还望有识者斧正.在包头可见到的乌兰察布岩画遗存,内容十分丰富,这里便有对万物,神灵及图腾的崇拜.固阳银号乡前公中村鹿像岩画,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图腾崇拜遗迹之一.岩画产生时代可在春秋时期.而在固阳大仙山的巨幅嘛呢经文刻石是明清以来藏传佛教喇嘛虔诚信仰的见证.我们在固阳县坝梁乡,达茂旗草地发现数处突厥人石头墓和石板墓,其建造形式均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萨满教在草原民族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万物有灵观念和神灵崇拜即是萨满教的教义,也是包头地区早期宗教文化的主要特色汉佛教在社会上已经产生影响应是在东汉,召湾汉墓出土的漆器,已有自象,猞猁一类的图案.这都

3、是墓主人有信仰佛教的44一迹象.北魏时代.我们亦能在固阳白灵淖乡城库伦村找到寺庙遗址,佛殿长宽均为l6米,从已发现的32个柱础来看,似内为9开间外有围廊柱歇山式佛殴建筑,遗址曾出土北魏铜佛像和泥塑佛像,还有莲花纹的瓦当和三角形砖.北魏胡太后崇信佛教,上行下效,香火曾旺盛一时.这里正是北魏主要重镇怀朔镇遗址,可想当年,军帐中的刀光剑影与毗连的佛殿念佛诵经声相映相衬,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在包头南郊唰匐窑子村的唐代中受降城内,发现筑有小型佛寺,由于考古发现不多,似乎在宗教活动上出现冷寂现象.金太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创立了全真遭(道教中的一派),王重阳之徒丘处机见重于成吉思汗,受赐号神

4、仙,爵大宗师,成吉思汗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丘处机在回归途中来过包头.着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呼和浩特的宗教见闻有过记述.有考古调查可证的是元代汪古部在达茂旗大草原上的敖伦苏木古城修筑了迄今国内罕见的罗马教堂,也有景教,佛教,伊斯兰教寺院,反映了汪古部的多元化宗教观,即对宗教采取兼收并蓄宽舒的态度.汪古部是突厥人的后裔,归附元朝蒙古统治后亦成为新蒙古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不同宗教的包客气度正是元朝统治者多元化的宗教观的体现.在包头出现了一位宗教文化的划时代人物,就是明中后期在土默川统领土默特诸部落的阿勒坦汗.他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代孙.明隆庆五年(1571年),阿勒坦汗和明朝中央政府达成和议,土默特地

5、区相对和平时期到来.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改善,在精神生活上便有新的需求,在蒙古内部还没有能够产生新文化的前提下.就需要从外部吸取营养,外部有汉地的儒学和西藏的喇嘛教,只有后者才最适合久乱思安的蒙古人心理.喇嘛教劝说人们要把涌血之江河,变为溢乳之净海.可以解脱三恶缘及来世罪孽,诵经念佛,升入理想之天国.明万历四年(1576年)至六年(1578年),阿勒坦汗三次派人迎请西藏锁南坚措活佛.在青海之察齐雅勒地方修建庙宇,作为双方会见的地方.1578年农历5月15日.双方在新落成的仰华寺举行有10万人参加的盛大会见,在会谈中阿勒坦汗正式宣布皈依喇嘛教,废除萨满教,禁止萨满教殉人杀牲陋习,有千人以上蒙古人削发

6、为僧.阿勒坦汗和锁南坚措仿效忽必烈与八思巴故事,互赠尊号.阿勒坦汗赠锁南坚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称号(意为包罗万众大海喇嘛.执掌雷电大法师,这就是达赖称号的由来).达赖三世派他的代表栋阔尔活佛随阿勒坦汗东来土默特传教,阿勒坦汗逝世后,达赖三世履约来蒙古传教,并重新为阿勒坦汗举行安葬仪式.1616年达赖三世锁南坚措圆寂于蒙古,西藏僧团确认阿勒坦汗重孙云丹嘉措为第四世达赖,达赖四世赴拉萨后,又派其代表麦达里活佛来蒙古掌教,后长期在美岱召坐床,促进了黄教在蒙古族中的发展.阿勒坦汗皈依佛教后,陆续建成了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弘慈寺,后又屡经扩建),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古城曾作为阿勒坦汗统治土默特部

7、及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一心礼佛的阿勒坦汗在城堡中建筑小型家庙,其后人孙媳五兰妣吉于1606年前正式建成寺院是其家庙的扩大.阿勒坦汗还大量接纳逃荒而来的汉族人口,汉人带来的汉地佛教是不可置疑的.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奠过于龙王和土地神.佛教诸像和民间诸神相掺,是乡村小庙独具的特点.包头市东河区南龙王庙补修匾额的年代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蒙古族并没有把喇嘛教当作唯一信仰的宗教.康熙年间布施修建南龙王庙者海宝便是一位蒙古族人.清代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发展辉煌期,清乾隆年间,正式废除度牒制度.对佛教采取加惠政策.包头地区也建了很多寺庙,各类寺庙建筑资金主要自商民中筹集.经过不断扩建始成规模,

8、建筑格局融汇蒙,藏,汉的审美意识,基本风格为坐北朝南,均有大殿,配殿,禅房,山门,戏台等,大的寺院都有钟楼和鼓楼,殿顶青瓦,屋脊,檐墙制作砖刻石雕等,做工考究.堪称东藏的五当召建筑则是清一色的藏式平顶方形的殿阁样式,墙壁很厚,外部涂有白灰,门窗圈有黑色宽边.殿顶装有铜饰,四角有铜铸的经幢,活佛府正门装饰吸取一些汉式木雕,为近代包头着名工匠郭氏所作.五当召是重视显宗的一所经学院,驰名中外.高材生赴其它庙宇可充任住持,邻近不少寺庙派僧徒来此求得深造,包头有许多蒙医早年即出自本召的培养.梅力更召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大经堂门额挂有康熙皇帝所赐倡繁寺匾额.从青海藏旗中请来一位帝恕瓦活佛.本

9、召是乌拉特西公旗的旗庙,是内蒙唯一诵念大藏经)蒙文经卷的黄教寺院,1960年行政区划变更,自乌拉特前旗归入包头市郊区.昆都仑召始建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至1949年以前共建成殿堂楼阁27座,喇嘛住房6O余栋,东西活佛府等共占地160多亩,除在大经堂后面修建的两座汉式建筑(俗称塔楼式小庙,今不存),小黄庙(汉藏结合建筑),活佛府(汉式建筑形式)外,均为藏式建筑.清乾隆皇帝赐名为法禧寺,因座落在昆都仑河右岸,故俗称为昆都仑召.包头召蒙古名布特苏木,汉名福徽寺,由包头巴氏家族l5户集一45资筹建,宗教活动的费用也由巴氏各户承担,亦是巴氏家族的家庙.约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召庙南北长

10、126米,东西宽64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依中轴线自东往西为庙门,天王殿过厅,大殿为其主要建筑,左右有东西跨院共四所.大殿是汉藏结合形式的建筑,结构紧凑独特,规模较小.福徽寺从建庙以来成为蒙汉交往结谊之地清乾隆之后内地移民大量迁入包头,移民耕种土地或在城内建房设店都需要向蒙民租用户口地,福擞寺成为租地立约的会商场所.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本寺也是蒙族过路客人打尖过夜,拜佛住宿的下榻处.汉地佛教的禅宗到了唐丰之际形成了沩仰,临济,云门,曹洞,法眼五家.包头佛寺有临济,云门两宗传法,清乾隆年问,山西移民来包头的人数增多,山西五台山北台顶碧山寺临济宗僧人心字辈某和尚来包头,住在关帝庙,乾隆十一年(

11、1746年),有续字辈僧人法号续洲者也住过包头东门大街关帝庙,后来成为妙法禅寺的创始人临济宗世系的僧也分布在城内各寺,传至圣字辈,包头解放,世系未再传接.云门宗(龙泉寺和南龙王庙,郊区沙尔沁龙王庙为代表).清遭光二十九年(1849年)龙泉寺扩建竣工,第一代和尚智通自五台山南台顶娑罗树,波君堂来到包头龙泉寺住持.龙泉寺的第二代和尚贤顺又是南龙王庙的住持.各寺虽以禅宗持法,结台市民需要,均是禅,净两修,禅宗重视内省,理论色彩较强.净土宗持珠念佛等修行方法容易为普通人接受.在汉地社会中.最多数的劳动群众,乐于口口声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可往往生彼岸.包头的汉佛寺修行禅宗与净土宗相辅,包头汉地佛寺有

12、十大寺庙,龙泉寺位于东河区东门外的山坡上,有正殿五间,两厢配毁禅房共l6同,内供药王孙思邈及龙王,山神,土地,风神,同神.庙院外东山脊上筑玉皇阁一座,庙院外突出一46的岩角上筑有望河亭,亭下有潭,自潭东石壁所嵌三只石雕龙首口中喷出泉水.为包头少见的景观.妙法掸寺(吕祖庙)位于东河区西北梁上,背西面东,建筑以砖石券顶无粱的土术结构为主,是内蒙西部区最大的汉佛寺.庙内供有释迦佛,观音,地藏,达摩,还供有吕洞宾及各路杂神,悬挂匾额有五子登科,招财进宝,魁星高照,有求必应等,完全迎合小市民心理需求.关帝庙,马王庙,南龙王庙,财神庙,大仙庙,金龙王庙,火神庙,真武庙,文昌庙则是和尚住持的非佛教寺院其发展

13、是包头这所商业城镇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汉族民众旅包谋生和安家落户后集各种信仰的缩影.有病痛去吕祖庙,大仙庙求医问药;寻同乡,重义气台谋世事去关帝庙;包头城没有孔庙,读书人和学子可阻去文昌庙;在财神庙,真武庙可寻求各自行业供奉的师祖;金龙王庙有金火匠人供奉的师祖太上老君.老百姓心理所焙奉的各路神灵,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庙宇去朝拜,旅蒙商为保牲畜平安还建有马王庙.包头地区道教人数很少,有儿位也多是在家的,包头旧城无道观建筑,道教的神由和尚供奉,如东河区有和尚住持的真武庙,真武大帝被道教奉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城隍庙也是由和尚住持,城隍是守护城池之神.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安邦之神,管领亡魂之神,转龙藏

14、玉皇阁供玉皇大帝.龙泉寺供轩辕(黄帝),药王(孙思邈),妙法寺有吕祖殿供吕洞宾,全真道奉吕祖为此五祖之一.解放前包头旧城的道士住在关帝庙,财神庙等处,认为这两处兼是道家的庙观,与和尚同住一个庙而各敬各的神,互不发生冲突.道士在民间活动,乡间是土壤,百姓家宅发生灾病请喇嘛和尚诵经不灵,便请道士施术作汉驱鬼.1990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征集一方道士石印章,系土右旗人在地上所获得,印章是符篆刻文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传人中国.回族是中国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之一.历史上回回在中国境内形成民族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回族进入包头后,同时把伊斯兰教亦传人包头.伊斯兰教传人包头地区的200余年内,伴随着回族

15、人口,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回族在包头安居点的确定.为清真寺的建立和宗教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迄至九十年代初期,伊斯兰教是包头境内信徒晟多,活动场所较多,宗教生活颇为活跃的一个宗教,包头地区各清真寺的建筑,一般都具有地区特点,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采用中国传统的有次序,有节奏的四合院形式,表达了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形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礼拜殿的建筑上,尤以东河区清真大寺为最,寺内有起脊式的礼拜大殿.大殿前的卷棚,大殿殿身,殿内台壁的建筑装饰,色彩基调融汇贯通.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伊斯兰教不供奉偶像,不用动物图形为饰,彩

16、画与素雕多以美化的古兰经文做装饰.八十年代新建的东河区大寺沐浴室和萨拉齐淋浴室大楼.借鉴了阿拉伯的建筑风格.圆顶上置半月.色调典雅明快.外层采用穆斯林喜欢的白色和绿色装饰,颇具浓郁的伊斯兰教的特色.修建清真寺所需经费,主要靠穆斯林群众和回民商号,商户的捐赠,奉献乜贴,穆斯林认为是应尽的宗教义务,这样就可报答真主的恩赐,也是信仰中必不可少的功课.基督教传人包头有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清末,民国,日军占领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友享受了真正的信教自由,在宪法的保障下,开展正当的宗教活动.完全彻底地走上了自立,自传,自养的道路.八十年代末期以来,新建教堂多处.目前包头共有基督教堂15个.活动点5

17、0余处,教徒约3万多人.每逢礼拜日,教堂内爆满.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叙利亚人聂斯托利斯所剖,其特点是不拜圣母).曾于唐贞观九年(635年)传人中国,称景教.天主教和聂斯脱利派又于元代传人,通称也里可温教(蒙语原意有福缘的人.意为长老.是对教士的尊称),十崇教.也是可温教传人包头后分两路.一是从罗马直接传人,据1928年上海土山湾徐家汇圣教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天主教史概论)中载:1245年教皇诺增爵第四,在法国里昂召集出会议之际.遣使臣意大利伯鲁济亚人柏朗嘉宾与蒙古修好.自此.双方使臣络绎于途.一是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以后,于中原已寂灭了的景教在今内蒙,新疆草原地区传播.包头地区的汪古部

18、便是信仰景教的部族之一.汪古部人活动范围南至今呼和浩特,包头一带.元亡,也里可温教中断.明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由耶稣会传教士再度传人中国,鸦片战争后,天主教首先进入包头地区的是法国的圣昧增爵会(也称遣使会).其后是比利时的圣母圣心会.1951年底包头天主教共有教堂26座.其中萨拉齐23座.二十四顷地教堂为最大,地位最高.1904年外国传教士获得大量赔教款.后大兴土木建教堂,二十四顷地教堂重建主教府,省会长府,主教小堂及修道院,修筑城堡,周长3公里.顶宽5米.次年又建雄伟大经堂一座.新建高30米的钟楼一幢.悬挂大铜钟三口,每口重约一百公斤.与此同时,小巴拉盖,缸房营子,任三窑子,何家库伦

19、,苏b盖,程奎海,将军尧子等地相继修复或重建了教堂.天主教在包,萨地区拥有大量土地.是发展教徒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大办社会福利事业和教育文化事业,巩固和促进了天主教的发展.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内容.它由不同的思想,观念,教义而体现出迥异的宗教仪式,教规教律,教派组织.能够触摸到的则为大量的宗教实物.47如宗教典籍,艺术品,宗教建筑等.本文涉及面较窄,主要从包头境内的寺庙建筑特色而探讨包头地区宗教文化的民族地方特点.综上所述,包头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的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各民族都以宽大的胸怀相互包容和睦邻相处,各种宗教文化交汇融合的吉祥宝地

20、.f上接38员)塑,绘各种尊像必须按照经典规定制作.这样也就限制和阻碍了艺人们的创造才能,形成了一种程式化,概念化,使造像显得呆板,近似千耩律.当然.除了那些具体尊像外,有些造像可充分发挥艺人的创造才能的作品.如天女,伎乐,供养僧众等,是完全没有任何约束的创作作品.这些人物姿态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各种供养天女,伎乐飘然于云间,手持各种鲜花,宝幢,供品,乐器,鼓乐齐鸣,彩带飞舞,显示了天国极乐世界的欢乐,愉悦.也体现了艺术家人的美好愿望(图三,2,6).喇嘛教于明代末叶曾再度传人内蒙古地区(此次为格鲁沁).当时.大兴土木建立寺院.西藏的亲教文化艺术在内蒙古地区得以迅速传播.喇嘛教的各种神祗也被供

21、奉在寺院内.这些神祗不仅有梵名,藏名,而且也有蒙古名.由于出自宗教的信仰,许多蒙古族,汉族民间艺人也参加了佛像的绘制和雕塑的一48行列.因而造就了一批专事绘塑佛像的民间艺人队伍,而且在造像艺术上是卓有成效的,如多伦的铜雕佛像不但闻名内,外蒙古,而且在青藏地区也久负盛名.正是由于喇嘛教造像艺术的传播,山西应县地区汉族画工也精通梵式造像,与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创造的热贡艺术和蒙古画工的工艺图案相互影响,融合,对宗教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喇嘛教造型艺术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无名民间艺人创造发展起来的,是祖国兄弟民族灿烂文匕的共同财富.它对祖国的绘画,雕塑艺术产生过一定影响.当然.它作为宣传教义的种工具,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观点,以民族遗产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它也许能起到一种文化的反馈作用吧!注:此文原为拙着(藏传佛教尊像选)(1995年文物出版社)内文字.此次刊登做了部分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