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6934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威海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061号)要求,特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办200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目标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电子仪器测量能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能力、质量检测与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根据威海及周边地区电子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具备生产

2、一线精密工艺设备操作维护、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及具备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电子产品初级开发、工艺设计、生产与质量管理、设备操作维护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依托与企业合作的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提高师生对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通过与企业共建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加强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点建设,使本专业在省内领先

3、的基础上,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二、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以电子产品生产操作、工艺管理、设备维护、工艺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先进电子产品生产技术项目为导向,将高级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绘图员、表面贴装工艺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与国际一流SMT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的表面贴装工艺技师培训课程,经过重组整合,构建包括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维修和电子产品开发4个模块的项目课程体系。其中,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模块主要包括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能实训、生产与质量管理等课程;电子设备安装与调

4、试模块主要包括自控原理、表面贴装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等课程;电子产品维修模块主要包括家电技术、制冷制热设备原理与维修等课程;电子产品开发模块主要包括微机原理、汇编与接口、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组建课程改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用一个或几个实训项目囊括课程内容,并将课程标准与项目对应,对项目的目的、来源、内容、知识综合应用程度、实用性、创新性及达成目标提出要求,完善项目过程。对经试用完善的项目进行整理、汇编,按功能模块形成8门具备工学结合特征的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课程包括电子技能、原理图与线路板设

5、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家电技术原理与维修、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SMT)、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研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到2008年9月,制订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1、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适时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先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

6、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网络课程建设 到2007年9月,完成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2008年9月,完成电子生产工艺、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和表面贴装技术3门网络课程的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到2007年9月,将电子生产工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08年9月,将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表面贴装技术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 到2007年9月,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生产工艺和表面贴装技术3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将数字电子技术培植成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

7、程;到2008年9月,将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将电子生产工艺和表面贴装技术2门课程培植为省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教材建设根据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标准,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到2007年9月,编写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材2部;到2008年9月,编写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和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教材3部。以上教材至少在4所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3、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根据该专业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时开出比例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5%,其中生产性

8、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以上。利用校内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和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2个生产性教学工厂及山东新康威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双丰电子有限公司、威海新兴DIGITAL电子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在第5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用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性实训,将工学结合的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生产一线完成。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企业化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指导、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

9、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部分学生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电子企业进行。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完成毕业设计。实行高职学历证书和中(高)级电子绘图员、高级无线电调试员、中(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制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使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获取率在98%以上,“双证书”的获取率保证在95%以上,技能证书获取与专业的符合度保持在100%,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4%以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子创新工作室、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等实训场所,通过电子

10、元件识别与测量、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电子装配焊接制作、电子创新设计、工装夹具设计、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等校内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支持学生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每年组织一次电子知识技能大赛,继续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2006年,本专业学生获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发挥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根据社会岗位和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推行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2007年,开展“电子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关于电子专业生产性教学工

11、厂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两个项目的研究,2008年9月完成。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建设本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又突出本专业及其所属行业特色。到2008年9月,重点建设专业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行业资源、专业素材资源库等4类教学资源。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标准等资源;自主学习系统即网络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CAI课件、实训范例、实训指导书、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库、实验实训课程录像等资源;行业资源包括国内外知名行业企业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等资源;专业素材资源库包括相关专

12、业的仪器设备图片库、仪器设备使用视频库、实训项目资料库等资源。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服务能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三、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30%),硕士7人(44%),一年以上企业一线实践工作经历教师6人(38%),“双师型”教师11人(70%),近三年具有1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7人(44%),聘请5名行业企业兼职技术专家或业务骨干做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为3.2:1)。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

13、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达到20人,其中,硕士学位教师11人(55%),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教师11人(5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三年内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占100%,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25:1。1、专业带头人(1)具备条件具有高级职称、学士以上学位,有10年以上大型知名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工作经历,在电子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方面过硬、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2)建设措施及目标从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2名具有高级职称、10年以上大型企业研发、管理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专

14、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2007年安排到新加坡等境外高校或企业研修1个月,2008年安排到国内培训机构进修培训1次,1人进修取得硕士学位。每年申报主持院级重点课题或省级科研项目1项,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外出学习交流、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等,到2008年使本专业拥有“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人。2、骨干教师(1)具备条件具有中级职称、学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级职业资格或具有1年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在电子产品开发或生产技术方面过硬、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2)建设措施及目标面向全国招考2名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5名在电子生

15、产工艺、电子设备生产管理和维修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选派4人到境外高校或企业研修1个月;安排3人到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3人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人通过考评员培训获得证书;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教学研究,配备相应的办公及实训设备,使“双师型”骨干教师达到7人。3、双师素质教师(1)具备条件中级以上职称或3年以上专业教学经历,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或2个月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学士以上学位。(2)建设措施及目标选派4人到高职师资培训中心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进修培训,5人次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6人次到学院与

16、企业共建的天信电子公司和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参加2个月以上生产实践。到2008年,使全部专业教师都具有2个月的顶岗实践经历。由专业教师负责学院弱电工程方案的设计与建设施工,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以产品研发为载体,组织教师参与应用性研究;鼓励教师参加电子类考评员和技师考试,通过培训获得考评员资格5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5人,3人进修取得硕士学位。4、兼职教师(1)任职条件具有工程师职称、人力资源师或高级职业资格,或者具有企业一线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在电子企业从事过职工培训工作,具备高水准的科研创新能力或生产工艺指导能力或生产质量管理能力,能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2)建设措施及目标

17、每年聘请1名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行业知名学者或主持过大型电子产品研发项目的专家作特聘专家,指导专业的建设发展,带动优秀教师成长。每年从三星电子、北洋电气集团、双丰电子等大型企业聘请16名研发、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作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比1.25:1),承担家电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周平均4课时以上,承担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生产与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实习指导教学任务,年指导实习学生250人以上,年人均课时60课时以上。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0个,配有Protel99DXP、EWB等各种电子设计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机房2个,校内实训

18、基地1个,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生产性教学工厂1个威海职业学院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其中,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3个,拥有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箱各68个,示波器68台;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高频电子实验台24台,数字示波器24套;传感技术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传感技术实验台16台,示波器16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微机原理实验箱24台,单片机综合实验仪22台,微机24台;家电技术实训室2个,拥有九合一家电综合试验台48套;电子技能实训单元1个,拥有LCR 测试仪、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各24台;彩电维修实训单元1个,拥有数码彩电30台,示波器

19、24台,彩色信号发生器2台等,扫频仪12台;制冷制热实训单元1个,拥有16台套空调、冰箱等。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建设自动检测、单片机应用、电子技术等4个实训室;完善应用电子技术校内实训基地;重点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1个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扩建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新建电子创新设计工作室1个;新建校外实习基地5个。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实验实训室(扩充1个,新建3个)(1)新建自动检测实训室1个,主要配备检测实验台及辅助设施24套等。通过进行自动检测项目的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种自动检测器件及其应用,掌握各种信号的检测方法及自动

20、控制方法。(2)扩建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1个,增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箱各24个,示波器24台,完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分析、设计与调试训练,提高学生对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应用能力。(3)扩建单片机应用实训室1个,并对原有的1个单片机实训室进行设备更新,主要配备单片机实训箱48套,微机及配套设备等48套,完成对单片机硬件电路及程序设计等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单片机应用的基本能力。2、校内实训基地(新建1个实训单元,扩充1个实训单元)完善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扩建实训基地电子技能实训单元2个,完善原有的一个实训单元。增加电子技能实训仪器设备:主要配备中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

21、、LCR 测试仪、稳压电源、频率计等各24台,双踪示波器48台。拓展实训功能,完成应用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用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使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等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可承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无线电调试工、无线电调试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3、生产性教学工厂(新建1个,扩充1个)(1)与威海天海机电有限公司共同出资,重点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性实训条件建设成国内高职院校领先水平。安装国际一流的SMT生产线1条、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和人工插件生产线个2条等,教学环境优良,配备较高水平师资力量,具有较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服

22、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SMT自动生产线的操作和电子产品装配,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满足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可承接电子生产工艺技师和表面贴装技术操作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2)继续与威海信诺威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扩建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主要配备快速双面制版机、小型回流焊机、微机等设备。通过开展波峰焊接工艺技术与质量、无铅焊接工艺技术、PCB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和相关产品的生产,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从事科研提供了条件,并承担电子生产工艺的实践教学任务。4、创新工作室(新建1个)新建电子创新设计工作室,配备ARM

23、嵌入式开发系统、EDA仿真系统、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自动雕刻制版系统、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技术开发提供支持。5、校外实习基地(新建5个)在现有5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与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富士康(烟台)电子有限公司、新兴电子DIGITAL有限公司、青岛海信集团、青岛海尔集团等部分企业合作,建立5个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做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项目完成后,一是支撑电子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二是承担学生工业认知、顶岗实习、

24、创新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技能的训练;三是满足电子产品装配、质量检测、工装夹具制作、生产工艺设计等生产性实训要求,为进行项目研发提供条件;四是承接无线电装配、无线电调试、电子绘图及电子工艺技师、表面贴装设备操作技师等12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任务。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在重点进行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的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化的建设;进行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员的业务培训;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等。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25、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训教学、设备物资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完善设备使用登记和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建立实验(训)室管理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实训室开放使用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善实践教学督导考评制度,加强实训教学过程、效果的督导考核,保证实训教学正常有序健康发展。建立并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加强与实习企业的联系,保证顶岗实习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正常进行。加强实训教师业务培训,主要采取外派教师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对外交流、行业调研、带领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及考评员培训等形式,提

26、高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到2008年,80%以上的实训指导教师获得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建立一支精干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立兼职实训教师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业务能力、主要研究方向、科研水平、胜任的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等信息,并定期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对兼职实训教师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2、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开展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化建设的研究。根据电子行业职业岗位群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将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划分能力训

27、练模块,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侧重于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的训练,第三学年利用一年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重点进行综合技能、创新能力的训练,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达到80%以上。优化实训模块,使各模块的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课题、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考评办法形成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并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修订。加强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岗位基本技能,设置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能实训等课程,开设焊接技术、元器件识别与测试、模拟电路单元设计、数字电路单元设计、收音机装配及其调试、常用电工仪

28、器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专项技能,设置家电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单片机应用实训等课程,开设彩色电视机整机调试与维修、检测技术、单片机运用与编程及计算机辅助电路原理图设计、线路板设计等专项技能训练项目。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设置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毕业设计及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顶岗实习等课程,开设电子绘图员、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产品批量生产的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装夹具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表面贴装工艺、表面贴装设备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积极探索实训教法改革。根据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家电维修的工作过程、电子

29、技能的掌握过程等环节设置训练项目,全部实践课程采用自编实践教学指导教材。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学训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行业前沿制造技术、企业文化及管理、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的讲座。对于生产密切相关的课程,推行理论学习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训练过程中身临“职业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增长知识、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内涵,使毕业生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提高实践教学改革理论研究水平,开展“电子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关于电子专业生产性教学工厂

30、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两个项目的研究。3、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企业赞助、企业投资等多种运作模式,为学生营造电子产品开发、电子产品生产场景,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制定实习标准,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规范校企合作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加强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让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校园文化走进企业,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为校企双方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4、社会

31、服务功能拓展采用多种渠道展开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扩大技术服务的覆盖面,增加技能鉴定的工种,每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项目完成后,一是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实训教师的业务水平,80%以上的实训指导教师获得了高级以上技能证书、中级工程系列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二是构建科学的实训模块体系,对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进行了科学的设置,建立健全相关资料,通过改革实训教法,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达到80%以上;三是采取多种运作模式,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保证实训基地

32、稳定运行和作用的发挥;四是采用多种渠道展开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本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到2008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500人,具备每年完成1200人次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带动电子工艺与管理、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应用电子专业群。五、扩大国际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采用多种渠道展开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与世界行业知名的美国环球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威海职业学院环球仪器SMT研究培训中心”,开展电子表面贴装技术的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扩大了技术服务的覆盖面,

33、使技能鉴定的工种达到5个,累计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120人次。六、组织与政策保证1、加大领导力度,成立了学院和系联合组织的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务姓名行政职务职称主要任务总负责人赵宗尹教学副院长教授品牌专业建设领导组长苗胜军教务处处长教授审查建设方案,监督建设过程曲桂东信息工程系主任教授专业建设、网站建设的组织与协调、检查与指导副组长王亚盛专业负责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方案策划与拟定,负责教学改革、教学设施条件的建设方案实施左翠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建设方案策划、人员组织与实施,负责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案实施成员徐进强骨干教师讲师实践教学建设方案拟定乔立强骨干教师讲师网

34、站建设方案拟定陈海波骨干教师高级工程师教学条件建设方案拟定曹 丽专业教师助教资料整理与监督检查备注:根据系建设小组的工作安排,其它教师提供相应的协助。2、资金保障将品牌专业建设纳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重点专业建设之中,在资金、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和制度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作为用足用好教育部项目建设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根据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按照“以地方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企业资金,中央财政进行引导和推动”的原则,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继续加大办学经费和建设资金的投入。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资金

35、的数额,威海市政府确定,按1:3.5的比例安排财政专项配套资金,并按项目实施年度足额拨付到位。认真落实中央“以地方投入为主”的要求,逐年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地方政府确定。本专业在已经投资356万元进行教学条件(不包括不动产条件)建设的基础上,经过20062007年再投资781.5万元,2008年投资279万元的建设,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涵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3、制度保障为切实保证建设方案中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院、系分别通过专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大领导和管理的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强

36、化制度约束,分别制定了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单位考核办法、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和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重点专业和山东省品牌专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点建设和策划。强化制度约束,切实保证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进行,确保项目按期建成。七、资金投入计划1、过去4年内专项经费投入情况2003年投资30万元,建立了彩电维修实训室一个,购置了30台彩电,24台示波器,2台彩色信号

37、发生器等;建立了制冷制热实训室,拥有16台空调、冰箱;电气智能实验实训室,拥有电气智能实验台15套。2004年投资68万元,建立了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2个,拥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验箱各48台,20MHz示波器48台;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高频电子实验台24台,数字示波器24台;建立了传感器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传感器实验台24台;建立了多媒体教室4个,包括投影仪4台,微机4台,综合控制台4套。2005年投资72万元,建有Protel99DXP、EWB等各种电子设计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机房2个;建立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实训室1个,拥有微机原理实验箱24台,单片机综合实验

38、仪22台,微机24台。2006年投资101万元,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生产性教学工厂1个威海职业学院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与企业合资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1个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前期基础实施建设。2、今后三年内专项经费投资计划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到2008年9月,本专业建设总投资为1060.5万元,其中:2006年投资71万元,2007年投资710.5万元,2008年投资279万元。(1)2007年投资710.5万元,主要用于:投资562.5万元用于扩充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1个,增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箱各24个,示波器24台;扩建单片机应用实训室1个,并对原有的1个单片

39、机实训室进行设备更新,主要配备单片机实训箱48套,微机及配套设备等48套;扩建实训基地电子技能实训单元1个,增加电子技能实训仪器设备,主要配备中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LCR 测试仪、稳压电源、频率计等各24台,双踪示波器48台;继续建设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计划采购国际一流的SMT贴片设备和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2条等,进行批量生产,使其生产性教学环境达到国内高职院校领先水平。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投资53万元,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产学研能力。用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立体化教材建设投资71万元,重新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新型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基于

40、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教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用于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的投资24万元,完善、改进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面的体系建设,并研究改进实践教学的管理方法、过程控制方法,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并对校内的实验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配置4名实验实训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2)2008年投资279万元。主要用于:投资182万元用于新建自动检测实训室1个,主要配备检测实验台24个,辅助设施24套等;新建电子创新设计工作室,配备ARM嵌入式开发系统、EDA仿真系统、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

41、、自动雕刻制版系统、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扩建单片机应用实训室2个,主要配备单片机实训箱48套,微机及配套设备等48套。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投资43万元,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产学研能力,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培训和提高。用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立体化教材建设投资38万元,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建设。用于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的投资16万元,继续完善、改进和研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面的体系建设问题,并研究改进实践教学的管理方法、过程控制方法,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3)2009年计划投资38

42、0万元,其中:投资300万元用于生产性教学工厂的表面贴装生产线扩建,投资30万元扩建、改进多媒体教室建设;投资5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设。八、建设进度与时间安排第一阶段(2007年1月2007年7月)根据品牌专业建设总体方案结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考察学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济南铁道职业学院、潍坊教育学院、河北航空航天职业学院等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和教学改革现状,潜心研究和制定本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展可行性分析与研究。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按照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局部改革,修订、

43、完善已经制定的课程教学标准。对现有实践教学项目分析研究,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完善和扩充,修订和完善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完成部分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任务。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8年7月)根据本专业的建设目标,继续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完成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实现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水平的实践教学模块。第四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系统和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和研究实验实训室全天候、全方位开放条件及管理模式,建成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功能完善的实践平台。以实验室开放为基础,吸收优秀学生和特长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全面开展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企业或相关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