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修改稿04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修改稿0411.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苏州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论文 题 目 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院 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专业 2013 级 1 班 学 号 YB1102078021 学生姓名 顾洪涛 指导教师 尚贵华 2013 年 4 月 14 日目 录摘 要1引 言21 理论综述31.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31.2 供应商的价值及其分类42 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构建52.1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52.2 供应商选择评价因素62.3 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72.4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93 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现状113.1 存在的问题113.2 原因分析13结 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摘 要本论文在理论综述部
2、分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关系的进行分析,强调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的必要性。论文重点对如何选择与评估供应商的进行了系统探讨,在全面分析和借鉴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成果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现代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建立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讨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使企业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供应商作出评价,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所建立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体系希望能够给我国现代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借鉴与帮助。关键词:供应链环境
3、;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引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成长,如何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中国许多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型制造型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而采购环节是制造型企业在实施生产运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引入,中国的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和加强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谋求双方的共赢关系。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如何开发和评估新的供应商,如何对现有供应商进行有效的选择与评价,建立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有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
4、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而其中制造型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小型制造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运作管理模式,正确的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特别是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双赢的结果。1 理论综述1.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后勤学管理”。并首先使用在军事方面。二战中后勤学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广泛研究并且应用在军需物品采购和运输等方面。二战以后,美国
5、公司为了高效地管理材料采购、储藏、交通和设施地点规划,首先将后勤学引进工业领域。最流行的7R组成的后勤学定义为: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数量,正确的状况,正确的地方,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顾客和正确的价格(Ross, 1998a)。后勤学管理委员会(CLM)将后勤学定义为有效计划、实现和控制商品、服务和信息流的过程。它包括从起源点到消费点为满足顾客要求的全部过程。1999年,CLM将后勤学定义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
6、:“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中不仅仅是物资材料在供应链过程中的移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物资材分销外,还包括: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供应链过程中产品需求的预测与需求计划;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选择、评价和定位;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计划与需求管理;用户服务和运输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为最高目标,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供应链设计与管理,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实现快速的反应,提高核心竞争力;2、供应
7、链中各成员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念、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在整个价值链中,各企业间通过建立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3、实时动态的管理,实现供应链外源整合;供应链管理以协作和双赢为前提,管理者通过对供应链的运营实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和评价,对原定的管理目标和动态的市场实现快速的反应;在获得外部资源配置的同时,将原先的内部成本外部化,通过成本的控制和成本核算,更好地优化客户服务,实施客户关系管理。1.2 供应商的价值及其分类在供应链环境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参与其中的各方都是受益方,首先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减少供应链上各方的不确定因素,增强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供应链中,各企业可以充分发挥
8、自己的优势,将自己所不具备和擅长的业务通过外协、外包等方式来解决,集中优势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在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下,供应商合作关系的建立与运作需要减少供应商的数量(源于资源成本最小化的需要,但是供应商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有单一的供应商),从而使得与供应商两者之间相互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具有要求的供应商是要少而精的,并且要与制造商有着密切合作的关系。而其它的供应商相对来说多的,并且与制造商的合作方面不像战略合作伙伴一样的密切。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变化主要影响具有的合作伙伴。马士华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竞争力,将供应商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下页图1在图1中,纵
9、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增值的作用,对于一个供应商来说,如果他不能增值,他在供应链中就不可能存在。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区别。实际运作中,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有影响力的或竞争性/技术性的供应商)。供应商按其分类有如下特点:1、有影响力的供应商;这一类型
10、的供应商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较弱,其特点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是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的地位;此类供应商的产品通常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价值不大,因此合理的采购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需求形成采购规模,或者可以签订长期协议。2、竞争性/技术型供应商;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普通供应商;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
11、,供应商转换成本低。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无助于有效的利用时间和资源。4、战略供应商;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采购方的需求,实现了高度个性化和独特化,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适宜的采购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对不同类型供应商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制造商而言,战略供应商是对其竞争力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复杂程度最高的供应商类型,同时,更是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供应商类型。2 供
12、应商选择评价指标构建2.1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供应商的合作能力和合作关系,是由一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市场环境、要求所决定,所以指标体系应包含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涉及的各项内容,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全面,并将指标体系和目标层之间进行有机的关联,使得指标层次清晰易于评价,使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供应商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其真实的能力。系统性的原则还可以体现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应该适当的包括其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和情况。2、可操作性;指标系统的设立应该便于实际操作,所涉及的指标不能过于复杂,在评价的操作过程可以比较方便的获得数据并能得到结果。3
13、、适用性;指标体系的设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通信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结合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地制宜地设定相关的指标体系。并且在指标体系操作的过程,能够随着外部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对体系中的相关指标做出修订或调整。4、客观和可比性;所涉及的指标应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保证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性,避免个人倾向性,尽量使指标定量化。同时,通过同一个评价体系评价后,不同对象的评价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可用性,能够为整个组织决策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5、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指标设立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定量方法描述的指标,应该进行清晰的定义,在设立的指标中,也会有一些指标无法或者
14、很难获得定量数据时,则需要采取定性的方式进行评估,使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2.2 供应商选择评价因素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供应商的交货能力、质量保障水平、反应速度、技术实力等方面都影响着企业运作的成功与否,所以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是多目标的,应包含诸多因素。在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上,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有成果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应具备以下指标的要求:1、价格;采购的产品、原料是企业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所以,价格必然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指标。2、质量;不同的企业和产品对质量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
15、质量成本的优化理论,企业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找到质量和成本的平衡点,从而使得企业拥有最大的利润空间。3、合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专业性强的供应商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信息和网络支持。服务作为企业产品的延伸,可以满足企业更高层次的需求,为企业和供应商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合作共赢。4、生产能力和交货周期;交货速度和交货周期,不但会影响企业库存水平、企业的内外部运作成本,而且对于企业增加生产柔性、实现精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更准时和更短的交货周期,使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更多个性化以及日益增多的应急需求,增强企
16、业竞争力。5、地理位置;更多产业集聚地的出现和规模不断扩大,充分说明更近距离带来的合作优势。物流距离缩短、交流便利性增加、供应柔性更强,直接、间接地为供应商和企业间的合作带了诸多方面的优势。6、设备和技术能力;供应商设备配置直接影响供货产品的质量以及其自身的生产效率和成本。而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能力,许多供应商通过技术优势进入利润颇丰的高端市场,并形成技术壁垒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甚至形成垄断。企业往往需要这些技术能力强的供应商为其提供高技术、高要求的关键部件以及技术支持。7、成本控制;良好的成本控制,不但可以减少企业浪费提高收益,而且使之更具价格竞争优势。2.3 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国内外的
17、专家学都对供应商的选择方法研究,至今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的研究也经历了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几个阶段。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主观判断法;该方法是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并结合人的分析判断,对供应商进行分析、评价,是一种定性的方法,主要基于原材料和零部件使用部的经验和主观看法。因此,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依赖于评价人员的记忆和主观看法,会导致判断的偏差。2、线性加权法;它是目前供应商选择实践中最常使用的评价法,其原理是给每个指标分配一个权重,根据供应商各项指标的得分与相应权重的乘积之和来对供应商做出评价。3、采购成本比较法;对质量和交
18、货期都能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则需要通过计算采购成本来进行比较分析。采购成本一般包括售价、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各项支出的总和。通过计算分析针对各个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成本,以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供应商的一种方法。4、层次分析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约束条件、等来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跟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给出各方案的权重(优先程度)。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比较方法之外,其他的方法如线性权重法、主因素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总之,各种选择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用多种方法、多个阶段的组合方法
19、来探索一种好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组合分析方法,是今后的发展趋势。2.4 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图2 供应商选择流程图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见图2),企业必须确定各个步骤的开始时间,每一个步骤对企业来说都是动态的(企业可自行决定先后和开始时间),并且每一个步骤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改善业务的过程。步骤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需求、必要性)有需求才有必要。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以确认用户的需求,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
20、合作关系的必要,如果已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则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链合作关系变化的必要性,从而确认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必要性。同时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的存在的问题。步骤2: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信息流程如何,谁负责,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实际的目标。其中降低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供应商评价、选择不仅仅就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选择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实施得好,它本身就可带来一系列的利益。步骤3: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
21、性的指标,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根据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稳定可比性、灵活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但不外乎都涉及到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步骤4:建立评价小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评价小组必须同时得到制造商企业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步骤5
22、:供应商参与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企业应尽可能早地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然而因为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只能与少数的、关键的供应商保持紧密地合作,所以参与的供应商应是尽量少的。步骤6:评价供应商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了(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后,有一个决策点,根据一定的技术方法选择供应商,如果选择成功,则可开始实
23、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合适供应商可选,则返回步骤2重新开始评价选择。步骤7: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在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给予旧供应商以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3 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现状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众多的发展契机,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企业的规模和销售量也日益增加,但在发展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众多的困惑和难题。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生产和采购管理中,但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方面依然按照传
24、统方式和方法进行动作和管理。在企业的的企业采购理论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多,采购的零部件替代性较低,通用性不高,而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如何选择正确的供应商以保障生产和客户的需求。3.1 存在的问题中小型制造企业由于公司的生产规模、人员等因素,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没有设立细分的职能部门,公司生产所需物料的采购一般由生产部门制定采购需求计划,采购部门依据采购需求计划组织采购。在组织采购的过程中,企业依据传统的供应商选择方式,企业的采购重点放在降低采购价格和质量方面,忽视发展同供应商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关系,传统的供应商选择方式具有以下特点:3.1.1供应商评价指
25、标体系比较简单化现行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没有量化的指标,比如在供应商的评价和再评价过程中只考虑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几个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没有考虑到产品的退货率和供应商的质量体系。从而导致公司不能够很好的与供应商建立和发展合作性伙伴关系,难以达到合作的目的。在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中,缺乏一套完整的方法,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高,无法为以后的合作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3.1.2选择过程主要重视价格因素制造企业传统的采购过程中,把采购的重心放在与供应商进行商业谈判等交易活动上,重视在交易过程中对供应商的价值进行比较,同时选择几家供应商
26、进行多头竞争,并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作为最终供应商进行采购。在实施采购的过程中,供货的质量、交货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但是这些都需要通过事后的验收把关来进行控制。在交易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价格的谈判上,同时与多个供应商进行报价、询价、还价等的谈判上,最终从多个供应商中选择一个价格最低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完成交易。在这一采购过程中,货物的验收是事后的把关工作,对于质量控制的难度大,质量与交货及时性是采购过程中采购方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购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的质量控制活动,相互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相互工作不透明,需要通过俄关的标准如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进行检
27、查验收。质量3.1.3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重视不够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供应商关系上。和供应商仍然处于一种对手的关系,企业往往为了降低成本和保证供应的需要,每种物料的供应商数目都保持较多,同时让多个供应商同时供货,从而使供应商之间处于竞争的局面,使企业从中可以获得较大的选择权和采购灵活性,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同一物料的采购在几家供应商之间进行分配,企业在其中获得价格优势。在与供应商的合作方面,供应商和企业之间还处于临时性的供需关系和短期的合作。缺乏合作与协调,没有长期性的预测与计划工作,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性的关系,增加了运作中的不确定性。在供应商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企业越来
28、越认识到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对于采购工作有着重要的协助意义,但和供应商之间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即时的信息交互平台。与供应商的合作仅仅停留在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短期目标上,并没有通过如产品或技术的共同开发提高供需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建立起共同的远期目标,没有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这种合作还不是一种真正需要合作、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关系。3.1.4不注重供应商的开发在传统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里,由于企业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企业没有更多的人力和资源致力于新的供应商的开发,对已有的稳定供货来源的物料,采购员不再主动去了解市场发展新情况,往往靠现有供应商的反馈信息来获得该物料的
29、相关价格、质量、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很容易失去对供应商的有效掌控。对已经处于合作中的供应商,如果没有出现大的问题,采购员往往不会主动去做新供应商的开发和市场动向的调研。只有在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后或供应问题后,采购员才会去寻找新的供应商来作为替代。这样操作一方面会给公司的产品质量来及时供货带来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对降低企业成本不利。3.2 原因分析在中国企业生存的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没有意识到供应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过程中不加以重视。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供应商只是企业外部资源的供应者,没有意识到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据统计,在现代制造型企业中,采
30、购成本点企业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在供应链环境下,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已不能像以往那样建立松散型的关系了,采购的目的也不能仅停留在产品的本身,要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考虑其所处的整条供应链的发展水平。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现代的大部分制造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建立,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建立起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会在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库存水平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想在竞争中获胜,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致力于提高供应伙伴的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因此,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是现代中小型制造企业实现低成本、高质快速反应的
31、供应动作的必然选择。中小型企业在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管理中,虽然认识到了建立合作伙伴供应商的重要性,并建立了相关的选择与评价管理制度,并采取了一定方法措施,但目前的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化和合理化。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如下改进的方法和建议:3.2.1对企业现有供应商进行重新分类管理在供应商的分类管理方面,应在采购物料分类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现有供应商进行重新分类:一是根据供应商在公司核心产品的增值能力方面,即现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性能和技术能力对于公司产品组成过程中的的贡献有多大;二是根据供应商在其所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供
32、应商在其行业中的技术领先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价格方面的优势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等等;根据以上的两个标准,现有供应商应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普通供应商,二是竞争性供应商,三是有影响力的供应商,四是供应商。而不再是简单的依据提供物料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分类。 依据供应商的分类,企业会意识到发展供应商的重要性,并期望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互通互信、共担风险,在一定领域共同进行市场和产品的开发,共同创造价值,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2.2建立建全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指标体系现有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虽然制定实施一系列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制度,由于经验问题或其它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的都会
33、存在不完善的方面,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评价体系,不能涵盖选择和评价供应商所必需的指标要素。在原来选择与评价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流程进行改进,建立了一个科学、系统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1、制定了企业规划;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整体战略目标、市场经济环境、企业运营状况制定了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首先,要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和市场定位。确定了哪些物料部件需要自制,哪些需通过外协和外购来完成,什么零部件需要建立供应商来加以保证供应。这样加以区分,使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发展自身的优
34、势,提高了公司的市场敏捷性和适应性。其次,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哪些零部件通过资源市场,寻求供应商来共同开发才是最有效的,对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分析和验证。2、收集供应商信息;确定备选供应商;企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和了解,1、制定供应商信息收集表,通过电话目录、网络信息等方式收集供应商信息;2、向有初步意向的供应商发放供应商调查表;3、通过该企业的产品使用方等途径了解供应商情况;4、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供应商的实地考察5、向有建立合作意向的供应商进行初步谈判。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调研,公司基本上可以确定供应商目标群,接下来向他们发放
35、采购意向书。确定有参选资格的供应商,企业一般情况下会准备三家以上六家以下的备选供应商。3、建立供应商选择评价小组;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在供应商选择评价的过程中,建立专家小组的重要性,以采购、质量、生产、技术研发、财务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成立了专家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小组中各组员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具备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在供应商选择的深化阶段,专家小组还需要得到双方最高领导层的支持,因为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双方互相选择的过程,既是采购企业选择供应商,又是供应商选择其客户的过程。4、制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是对伙伴供应商进行综
36、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公司根据长期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过程中的实际经验,重新制订了适合于本公司的供应商评价原则,涵盖了选择前的评价和选择后的评价,以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稳定可比性、灵活可操作性为原则,建立了供应链管理下战略伙伴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了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和交货协议等指标。如表所示:5、供应商履行能力的筛选;供应商的评价过程是一项较为繁重的工作,为了尽量减少评选工作的负荷,首先对供应商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初步审查,去除不符合核心企业要求的供应商;从综合指标体系评价表中挑选出最重要的关键性指标,设定其值的可行性范围
37、,然后对所有的备选供应商进行筛选,凡是有一项指标不在可行性范围的,直接剔除;通过以上工作,从众多备选供应商中迅速筛选出基本符合条件者,对于符合的供应商进行下一轮评选。6、评估供应商的履行能力;为了保证评估的可靠性,应该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集分析供应商提供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对有意向的供应商由考察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小组由质量、生产、技术、采购等组成,技术部门进行技术考察,对设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对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以及是否能够满足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生产部门对生产制造系统进行考察,了解供应商人员的稳定性、设备配置水平、生产能力、生产稳定性等;财务部门对财务方
38、面进行考察,了解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分析价格成本的合理性。表1 XX公司供应商综合指标体系评价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类型数据来源供应商综合绩效评价(A)产品竞争优势(B1)质量(C11)定量历史数据计算价格(C11)定量历史数据计算交货能力(C11)定量历史数据计算服务水平(C11)定量历史数据计算内部竞争优势(B2)财务状况定性(C11)定性专家打分人力资源状况(C11)定性专家打分设备状况(C11)定性专家打分创新新能力(C11)定性专家打分外部竞争优势(B3)宏观环境因素(C11)定性专家打分企业信誉(C11)定性专家打分合作性竞争优势(B4)战略兼容性(C1
39、1)定性专家打分文化兼容性(C11)定性专家打分信息平台兼容性(C11)定性专家打分7、利用评价技术方法选择供应商;通过供应商履行能力的评价,公司获取了有关供应商全面的企业运营的信息后,专家评价小组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各层次指标数据的分析,来决定供应商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先从小规模小范围内进行合作,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在合作的初期,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前期,是双方的一个磨合过程,应注意及时发现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合作顺利。磨合期之后再推动双方关系的纵向深发展,制定战略合作的目标,实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8、供应商绩效
40、考核及合作关系维护;供应商的评价不仅仅是在实施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之前,在实施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之后,同样需要及时的对战略合作供应商进行评估,以维护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发展。供应商合作关系之后的考核以综合指标体系为基准,制定供应商绩效考核评价表,通过考核,将之与选择目标进行比较,与供应商共同面对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若该供应商无法满足适应变化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选择目标和评价标准,重新开始战略伙伴供应商的评价选择。结 论我国制造企业原有的供应商关系己经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不相适应,如可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才是制造型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在供应链环境下,伙伴
41、关系的建立要求每一个节点企业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企业远景,才能共同体现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优势。在建立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1、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供应商的前提条件。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不能只关注自身利益,还要关注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的利益;要建立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2、建立和完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流程是选择与评价供应商工作的保障。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采购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选择与评价流程。流程应该是是具体的,可以测量的,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是抽象的指标。同时要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3、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双方建立稳定的长
42、期发展关系的可靠保证。通过供应商的评价和再评价,可以使企业尽可能早的发现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加以改进,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维持双方的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72王志立 XM公司战略伙伴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2009.12 大连理工大学3谢红燕 供应链管理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 2008.5 哈尔滨工程大学4李东贤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5刘丽鹏 C厂战略供应商选择研究 2008.5 电子科技大学(重点参考)致 谢在论文写作期间,老师虽然工作繁忙,仍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指导我完成论文。尚贵华渊博、务实、认真的学术风格令我由衷钦佩。感谢指导老师及给予帮助的同学。 成人教育毕业 论文 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等第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指导小组评语 审定成绩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